针灸通督调神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及对症状改善、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2024-04-15张彦军李凌峰邓鹏斌
文/张彦军,李凌峰,邓鹏斌
卒中后抑郁作为脑卒中常见精神障碍性疾病之一,现已成为影响国际公共卫生的重点问题,5 年内发病率可高达40%~52%,且据有关研究调查显示,即使是轻度脑卒中患者,其3 个月内后抑郁发生率仍可达到24.1%[1]。在临床,卒中后抑郁通常表现为低自我价值、内疚、疲劳、睡眠障碍等症状,更甚者还存在自杀倾向,危害不容忽视[2]。目前,临床针对该疾病多采取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抑制剂予以干预,但效果甚微,常存在起效晚、疗效差、副作用多、缓解率低等局限性[3]。现代中医认为,卒中后抑郁属“中风”“郁证”之共病范畴,且《证治汇补·郁证》记载:“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故治疗原则应以“调畅脏腑气机”“疏肝解郁”为根本[4]。针灸通督调神法最早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张道宗教授率先提出,其主张将“通督、调神”的康复思想应用于临床,即“疏通督脉,调整元神”,效果显著[5]。基于此背景,本次研究以本院2020 年6 月至2023 年8 月收治的9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调查针灸通督调神法的应用效果,目的在于为卒中后抑郁的诊疗提供数据支持,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时间范围为2020 年6 月至2023 年8 月,收集我院收治的98 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受试者,采用阿拉伯数字分配法,列出流水号为01~98 所对应的治疗分配表进行均等分组处理(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标准:西医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年版)》[6]:骤然发病,病情危急;当影像学提示责任病灶时,症状及体征维持时间不限;当无责任病灶时,症状及体征维持24h以上;脑CT/MRI排除脑出血;局灶神经功能缺损;排除非血管性病因。中医参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7]:①主证表现为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感觉消退、言语蹇涩;②次证表现为面色淡白、气短乏力;③舌质黯淡,舌苔白腻,脉细。郁证以精神不振、抑郁不宁、胸胁胀闷、嗳气太息、易怒善哭、失眠健忘等为主要表现。纳入标准:①均伴有后抑郁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8 分;②均接受本研究治疗方案,且为首次进行针灸通督调神法治疗;③均了解每一项研究内容,达成书面协议。排除标准:①配合度不高者;②皮肤溃烂者;③存在原发性肝、肾功能障碍者;④合并严重的精神及心理疾病者。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8 ∶21;年龄62~84 岁,平均年龄为(75.29±4.39)岁;后抑郁病程2~9 个月,平均病程(4.65±1.41)个月。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9 ∶20;年龄61~87 岁,平均年龄为(75.48±4.22)岁;病程2~10 个月,平均病程(4.59±1.38)个月。两组基础资料均衡性良好,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1)常规药物、康复训练等。(2)头针选择患肢对侧顶颞前斜线处,体针选择患侧手三里、肩髃、环跳、合谷、足三里、曲池等穴位,行常规针刺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通督调神法治疗。(1)同上述。(2)针灸通督调神法治疗:①针刺穴位定位以《针灸学》[8]定位选取,选取百会、哑门、神庭、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肾俞、双侧太冲、双侧太溪、双侧神门、膻中、双侧内关。若患者合并偏瘫,则另选取患侧肩髁、足三里、阳陵泉、曲池、合谷、外关、环跳、悬钟;合并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则另选取廉泉、双侧旁廉泉、双侧完骨;合并中枢性面瘫,则另选取患侧下关、地仓、颊车;合并中枢性排尿障碍,则另选取中极、曲骨、关元。②采用由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不锈钢一次性毫针(1~1.5 寸),常规消毒穴位,针刺得气快速捻转(150~200 次/min),各穴均需捻转30s,刺入0.5~0.8 寸,从上至下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需注意的是,除了背俞穴和哑门穴速刺不需留针,其余任一穴位均需留针25min,频率1 次/d,5 次/周。
两组均持续治疗8 周。
1.3 观察指标
1.3.1 症状改善情况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评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情绪恢复正常,PSQI减少≥90%;②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情绪基本稳定,PSQI 减少30%~89%;③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情绪仍严重抑郁,PSQI 减少<3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血清学指标
分别于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8 周采集其3~ 5 ml 空腹静脉血,做低温离心处理(转速3000 r/min,r=3cm),分离血清、血浆,取上层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以Excel 整理、归纳,以SPSS 处理,版本20.0,α=0.05,低于临界值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SS 中相关检验方法主要以t 检验(计量资料:±s)、卡方检验{计数资料:[n(%)]},当任一表格理论频数T<5 时以确切率检验。
2 结果
2.1 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8 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3.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对比[n(%)]
2.2 血清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Hcy、TG、TC、LDL-C 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 周后观察组Hcy、TG、TC、LDL-C 均明显下降且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例数Hcy(μmol/L)TG(mmol/L)TC(mmol/L)LDL-C(mmo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9 28.32±4.23 15.64±3.20* 2.93±0.30 1.12±0.44* 7.11±0.53 4.20±0.30* 3.63±0.25 1.90±0.51*对照组49 28.34±4.18 18.17±3.35* 2.95±0.32 1.62±0.57* 7.20±0.52 5.51±0.44* 3.65±0.31 2.62±0.47*t 0.0243.8230.3194.8610.84817.2190.3527.267 P 0.9810.0000.7500.0000.3980.0000.7260.000
3 讨论
抑郁作为卒中常见并发症,患者常伴有情绪低落、睡眠障碍、兴趣丧失等症状,且随着长期抑郁,更甚者还会出现自杀倾向,为家庭及社会增添沉重负担[10]。从生理病理机制出发,卒中后抑郁主要为脑缺血导致的生物学神经功能障碍,与炎性细胞因子、神经递质释放、神经解剖因素具有密切关系[11]。现代中医认为,卒中后抑郁病位在脑,与心、肝、肾紧密相关,中风后脏腑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思虑过度,痰、瘀等蒙蔽脑窍,脑髓失养,心神失守而发病,故治疗宜调畅脏腑气机、疏肝解郁[12]。鉴于此,笔者根据此类患者疾病特点,结合临床实际及治疗经验,提出应用针灸通督调神法的治疗方案,现已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经本试验结果显示,在应用了针灸通督调神法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3.67%(P<0.05)。说明针灸通督调神法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症状,效果良好。分析原因,《灵枢·经脉》记载:“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针灸通督调神法作为燕赵高氏调督特色针法,针灸以通脑调督为大法,选取百会、心俞、神庭、太冲、哑门、肝俞、肾俞、神门、太溪等穴位,调理督脉可使肝、肾之精气上乘于脑,化为脑髓,可达事半功倍之效。百会又称“三阳五会”,主一身之阳,针刺此穴位可调头部气血,平衡阴阳;神庭为督脉穴,针刺此穴位可达镇静安神、清头散风之效;哑门属督脉与阳维脉之交会穴,针刺此穴位可达开窍醒脑、疏风通络之效。在督脉穴基础上选取三脏之原穴(神门、太溪、太冲)配以相应背俞穴(心俞、肝俞、肾俞),原穴为元气经留之处,俞穴与相应脏腑邻近,因此心俞、肝俞、肾俞、神门、太冲、太溪为脏腑气积聚集之处,可达疏肝解郁、养心调神之效。神门作为心经原穴,具有调经气血的功效,《素问·气交变大论》记载:“神门绝者,死不治。”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醒神开窍、宽胸解郁的功效,《针灸甲乙经》记载:“失智,内关主之”。太冲为肝经穴,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灵枢·经脉》记载:“肝足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膻中位于任脉之上,属气会,心包募穴,配伍督脉穴具有协调阴阳、理气宽胸的功效。针灸通督调神法配伍督脉3 穴,及俞、原6 穴,加上募穴和心包络穴,诸穴配伍,兼顾阴阳标本,可共奏养脑通络、调督安神、疏肝解郁之效。
高秋爽等[13]学者经研究提出,高血脂属于中医痰致病范畴,瘀与痰相兼为病,痰浊滞留经脉,引发经络瘀阻、血运不畅,引起中风,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郁之说记载,“木郁”可致卒中后抑郁,故“木郁达之”为病因施治原则,“疏肝解郁”为治之道。Hcy 作为蛋氨酸及胱氨酸代谢中间产物,在体内分解代谢后水平较低,若Hcy 代谢障碍则会造成体内堆积,产生多种细胞毒性作用,增加PLT聚集和黏附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 周后观察组Hcy、TG、TC、LDL-C 均明显下降且更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灸通督调神法可调节卒中后抑郁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神经损伤。
总而言之,针灸通督调神法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指标,且安全性高,临床参考意义重大。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所选患者均为本地区患者,且样本量少、样本不典型,结论可能存在地区差异性,未来研究中可进一步规避不足展开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