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与替米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4-04-15申玉兰
文/申玉兰
高血压是社会普遍存在的心血管疾病,作为慢性基础疾病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因素,血压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伤,进而影响其正常功能,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中老年人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群体,因高血压诱发脑卒中、冠心病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约为30%,应对高血压疾病进行积极控制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2]。一般来说,经过3 次以上血压检测,舒张压均值超过90mmHg 或收缩压均值超过140mmHg 即可认定为高血压,应尽早采取对应治疗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3]。高血压一旦确诊需要终身采取药物治疗。替米沙坦是临床广泛应用于成年人的降压药物,其作用机制是能选择性与血管紧张素Ⅱ结合,可阻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引起的血管收缩,降低醛固酮分泌量,使血压水平稳定下降[4]。但由于高血压病治疗周期较长,单一用药并不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需要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改善。为此,本文将在我社区院接受治疗的186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的作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文将2021 年4 月至2023 年10 月期间本社区医院参与诊治的186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目标,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样本区分,参照组(n=93)男性、女性分别有48 例、45 例,年龄取值上限、下限分别是79 岁、45 岁,平均年龄(61.29±3.16)岁;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5.83±1.27)年。试验组(n=93)男性、女性分别有49 例、44 例,年龄取值上限、下限分别是80 岁、46 岁,平均年龄(61.57±3.28)岁;病程3~12 年,平均病程(5.95±1.38)年。针对参照组与试验组一般资料实施统计学软件验证,P>0.05,统计学指标不存在验证差异。
纳入标准:(1)经临床系统检查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对本文研究药物不存在过敏反应或禁忌证;(3)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核实并批准;(4)患者与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晓且在知情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2)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3)视觉或听觉障碍;(4)存在严重系统免疫性疾病;(5)中途退出。
1.2 方法
参照组单纯采用替米沙坦治疗,指导患者口服1 ~2 片替米沙坦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规格:40mg;国药准字H20041082),每日1 次。试验组采用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指导患者口服1片替米沙坦氢氯塞嗪片(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规格:替米沙坦:40mg,氢氯噻嗪:12.5mg;国药准字H20120083),每日1 次。两组患者均以6 周为治疗周期开展系统降压治疗,观察其病情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指标分析
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进行多次检测,取平均值作为临床参考数据,准确记录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具体数值。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对血钾及血尿酸水平进行专业检测。
根据患者血压及症状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具体评定标准:患者血压水平下降幅度超过10mmHg,未见明显高血压临床表现,随访1 个月未出现复发迹象为显效;患者血压水平下降幅度在0~10mmHg 之间,高血压相关临床症状有所好转,随访1 个月有部分患者出现疾病复发现象为有效;患者血压水平及临床症状未见任何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具体发生的不良反应,具体包括恶心、腹胀、乏力等,统计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血压检测值、血钾、血尿酸)采用均数差表示,开展t 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采用率表示,开展x2检验,186 例高血压患者有关数据通过SPSS26.0 for Windows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显示数据指标之间的统计差异。
2 结果
2.1 计算分析参照组与试验组血压检测值
经t 检验,试验组治疗前血压检测值与参照组数值对比,P>0.05,数据指标之间无分析意义;试验组治疗后舒张压及收缩压均低于参照组(P<0.05),显示数据指标之间的统计差异,见表1。
表1 参照组与试验组血压检测值比对
2.2 计算分析参照组与试验组血钾及血尿酸水平
经t 检验,试验组治疗前后血钾及血尿酸水平与参照组数值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数据指标之间无统计差异,见表2。
表2 参照组与试验组血钾及血尿酸水平比对
2.3 计算分析参照组与试验组临床疗效
经x2检验,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显示数据指标之间的统计差异,见表3。
表3 参照组与试验组临床疗效比对
2.4 计算分析参照组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x2检验,试验组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与参照组相比基本无差异,P>0.05,显示数据指标之间无统计差异,见表4。
表4 参照组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对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高发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临床特征,发病后会表现出头痛、头晕、乏力、心悸、胸痛等症状,严重患者会出现抽搐、呼吸困难、眼底出血、昏迷等高血压危象,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近些年,由于人们在生活作息及日常饮食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上老龄化加剧导致高血压发生率呈增长趋势,社区医院承担着巨大的医疗压力。高血压作为慢性基础疾病需要采取终身治疗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而造成严重后果。临床针对高血压病通常采取药物治疗,市面上降压药物种类较多,其功能性及作用机制均不相同。替米沙坦是临床新型降压药,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对血管紧张素Ⅱ产生特异性抑制效果,阻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引起的血管收缩,降低醛固酮分泌量,使血压水平稳定下降,而且替米沙坦具有高选择性,既不会与其他激素受体结合,也不会阻断离子通道,对其他系统不会造成任何影响[5]。替米沙坦具有起效快、半衰期长等特点,无需频繁用药也会在清晨及夜晚保持一定血药浓度,在维持血压稳定性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作用,有助于预防急性心脑血管疾病[6]。而且单一用药针对慢性病疗效比较局限,若产生耐药性,即便增加药量也不会提升治疗效果,反而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应积极联合其他药物提升临床疗效。而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属于复方制剂,可用于治疗单纯应用替米沙坦无法控制血压的患者,其中氢氯噻嗪主要作用是抑制肾小管对水钠离子重复吸收以降低心排血量及血容量,进而起到降压作用,同时增加排尿量有助于钠离子排出,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性,但血容量下降会让患者机体分泌更多的醛固酮,可提高钠钾离子交换速度,容易引发低钾血症[7]。多数高血压患者均存在RASS 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过激表现,RASS 系统是调节人体血容量、电解质平衡及血压的重要机制,当肾素分泌过多会使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转化,同时会增加醛固酮释放量,促使交感神经被激活致使血管异常收缩而导致血压升高[8]。除此之外,替米沙坦能激活氧化物酶体增殖物γ,能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同时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前列环素及一氧化氮,加强血管内皮功能保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心肌收缩及舒张,对心脏产生一定保护作用[9]。替米沙坦氢氯噻嗪能从不同角度达到降压效果,一方面能抑制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复吸收,可减轻心脏容量负荷,另一方面能降低醛固酮释放量,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亚型造成的血管收缩,促使患者血压水平稳固下降[10]。但值得注意的是,氢氯噻嗪具有较强的利尿功能,对于合并肾衰竭的患者要谨慎用药,以免对肾功能造成进一步损伤。
本文数据研究显示,试验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低于参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P<0.05),显示数据指标之间的统计差异;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内血钾、血尿酸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比对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数据指标之间无统计差异。以上数据提示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用药能降低患者血压并保持一定平稳状态,使整体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用药安全性比较理想。
综合以上结论,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应用于治疗社区高血压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调节患者血压水平,具有一定用药安全性,且不会影响血钾及血尿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