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叙事学理论视域下《左传》的书写表达研究

2024-04-15孙艺玮杨允

关键词:空间叙事左传

孙艺玮 杨允

[摘要]在史学叙事中,空间维度书写表达占据重要地位,作者需基于空间维度巧妙布局与构思,记叙历史真实事件,达到史学书写目的。《左传》作为经典史学作品,具有丰富的空间叙事特色,作者在特定空间延展记叙春秋时期历史事件,赋予空间叙事意义,活用多元书写表达形成鲜明的空间叙事特色。文章重点围绕叙事空间展开机制、空间叙事手法、书写表达结构意义、书写表达特点四个维度,针对空间叙事学理论视域下《左传》的书写表达进行研究。

[关键词]空间叙事;叙事理论;《左传》:书写表达:表达研究

[中图分类号]K22504;I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24)01-0134-05

[收稿日期]2023-11-20

[作者简介]孙艺玮,渤海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杨允,渤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近年来,空间叙事越发受到学界的重视与关注。研究《左传》能够把握先秦史学作品空间叙事的特点,进而剖析叙事与空间书写表达的联系[1](P48-55)。目前学界关于《左传》叙事表达的研究相对较多,但现有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其语言风格、史料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上,基于空间叙事视角的相关研究仍相对较少。据此,从空间叙事理论出发深入剖析《左传》的叙事书写表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左传》叙事空间展开机制

《左传》的篇章空间可分三类。其中,诸侯国为第一类空间。在各国历史中,诸侯都是各重大事件的主导者,其所在的属国空间也是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空间场所。《左传》中,若诸侯国交战,叙事则必定出现空间改变,而各国关系则影响和制约着叙事空间的改变频率。可见,历史背景是影响叙事空间的关键因素[2](P97-100)。以《昭公六年》为例,叙事视角由楚公子展开,因该人物活动路线、主体变化,叙事空间也不断转变。在诸侯国空间内,若作者书写的多个历史事件并无联系,叙事空间常自由转变。但若处于特定时期,某诸侯成为天下霸主,其所在国家即变为叙事空间中心。若国家弱小,缺乏战争实力,在历史叙事中,则成为“边缘”叙事空间,如“陈”“卫”等小国。记叙小国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对大国历史进行补全完善,因为在该时期内,以上小国亦被大国裹挟,与大国争霸息息相关。

第二类空间为地域空间,其主要指各国某地域是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在书籍中出现频率较高。在国家历史中,国家性事件可发生于某具体地域,其是多个历史事件的空间载体,在史学叙事中占据重要地位。记叙历史战争时,书中地域空间往往会随着国家战争发展变化所转变。以吴楚之战为例,作者从吴军视角展开,记叙该国军队作战发展情况,同时还对楚国进展进行详细描写,两军各自推进后交战,战争结束后叙事转向其他空间,各主体继续活动。以上叙事空间常为某地域,作者重视地域空间应用,以此详细展现战争的变化情况[3](P38-40)。

第三类空间为具体位置。当叙事空间进一步细化,事件发生于某具体地点,从史学视角分析则可能削弱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但因叙事空间细化,该事件文学特性反得到增强。以《昭公二十七年》為例,叙事以公子光视角展开,该人物摆下宴席,却让甲士藏匿于家中,邀请吴王前来赴宴。作为宴会另一主体,吴王做了充足准备,其于多个宴会地点安置亲兵后前往宴会。在刺杀行动中,整体事件发展存在两个空间,即地下暗室与宴会场地。专诸实施刺杀行动后,宴会空间内混乱非常,事件发展迅速,此时公子光则于另一空间内悄然观察着事件发展。在该篇章叙事中正因作者巧设了两个空间,才让整个故事情节精彩纷呈。然而,站在史学维度,事件发生的两个真实空间地点已难以考证,但这一空间叙事策略的巧妙运用更能呈现故事情节变化,展现双方人物性格。在《哀公十七年》中,作者记叙卫国历史事件,该国遭外敌来袭,国内又生内乱,国君被迫逃亡,此时作者拉近叙事视角,凸显危险氛围,让情节变化加快,整体叙事空间逐渐缩小,更增加了国君出逃的危机感和紧迫性。

二、《左传》空间叙事手法

(一)连叙手法

在《左传》中,作者将编年时序作为叙事线索,连接多个空间,描写各国历史事件,当某篇章叙事完成后,迅速改变叙事主题,将读者视角引向他国空间,延展另一故事。分析整体篇章结构,可发现在早期编年史书中,通常会出现篇章连贯性不足的问题,导致篇章故事间连贯并不紧密,各篇章间呈现“各自为文”特点,篇章相对独立,学界将其称作“缀段”叙事。诚然,该种叙事结构并非故事篇章的胡乱堆砌,而是按类相连,将多个事件整合形成整本书籍。以“隐公元年”为例,在该文段中作者记载了多国重大事件,表面上多国事件间并无明确关联,然而深入研究后可知晓各事件间具有相近特点。该篇章叙事被称为“连叙”,即集聚多个弱关联事件,连贯成文。《左传》全篇行文流畅,布局巧妙,篇章文法的变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者按照自然时序行文,篇章故事线性发展,应用连叙结构巧妙转变故事空间,让故事篇章间环环相扣、有机联系,使行文整体富于变化[4](P87-89)。

(二)类叙手法

类叙手法即将篇章故事归类,整合相同类别事件,使篇章叙事逻辑严密,行文紧凑。以《鄋瞒侵齐》为例,在该篇章中,作者挑选两件类似事件,连贯成文。该种叙事手法超越时空局限,将多国不同时空战争情况相联系,归类事件,形成整体。分析多国战争情况,跳出国别限制,使各事件融为一体,增强叙事冲击力,凸显事件重点,显现整体行文格局。多个事件间交叉叙事,分合集聚,更添妙意。以多个事件呈现不同人物,详略得当,让读者以总览视角看待不同时空下的历史人物,篇章层次分明。

(三)对叙手法

对叙手法即基于单一时间节点描述多个空间事件的叙事方式。在单一时间节点上,各国风起云涌,出现了多个重要事件,因此作者先将目光锁定于某国,再转变视角书写别国历史事件。可见对叙手法具有空间交错的特点,作者不断变换视角对多国纷争进行呈现,展现错综复杂的时代格局[5](P16-21)。在《左传》中,作者常用该叙事手法描写各国战争,记录国家政变。在一场战争中,多个国家均采取行动,作者巧用对叙呈现多方战争进展,分析各国战争策略。以城濮之战为例,作者即采用该叙事手法,呈现两国交战情况,双向对叙,线索清晰,战况明了,让读者一目了然,降低整体阅读难度。再以河曲之战为例,作者点明为何开展,分析秦国情况后将目光转向晋国,描写晋国应对,细述两国的作战变化和应用策略。站在空间维度分析,可发现作者书写该篇章时,叙事空间交错变化,层层递进呈现双方动向。针对整场战争战术应用、战况进展等情况的描写,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人物心理变化精准呈现,以上种种皆是在对叙手法运用中得以实现。三、空间叙事学理论下《左传》的书写表达结构意义

(一)两种叙事话语表达

1叙事话语表达

纵观《左传》,整体叙事结构表面看似较为松散,实则互相关联,前后呼应,叙事者持续改变叙事策略,全面呈现整体风貌。在该书中作者或保持理性态度,客观记叙国家纷争、王朝覆灭,或基于自身感受描写篇章人物,表现人物心理变化。完成篇章事件记叙后,作者还常增添评论表达对事件的看法。在整体叙事中,作者叙事视角与历史人物视角实现了高度融合与统一。站在叙事语言层面分析,《左传》包含多种叙事语言,是叙事语言集大成之作。

2点评话语表达

在该书篇章中,常出现“君子曰”一词,作者借由该词表达自身的看法评论,可见,文中的“君子”即作者觀点思想的呈现载体。在文中,“君子曰”可引出多种观点,内涵丰富。基于叙事结构视角,可发现“君子曰”可成独立状态,与篇章叙事相隔,却难以直接脱离,两者关联千丝万缕。书中作者常凭借语言刻画人物,多维展现人物形象。然而,即使语言精准鲜活,也难以全面再现篇章人物,因此作者采用篇章点评策略补足人物形象,深化篇章中心主题。描写吴楚战争时,作者刻画历史人物子囊,记叙该人物临死前的遗言,此处作者特意让人物语言出现停顿,以示其并非简单叙述。后转写“君子曰”,总结事件评论,凸显人物闪光点,展现其勇毅爱国的品质,联系多起历史事件体现该人物的深刻洞察力和观察力,表明其对楚国所作出的贡献和影响。正是因为作者采取“插言”策略,才能丰富人物形象,让人物形象更加多变和复杂。此外,在分析和历史意义时,“君子曰”这一词汇运用也十分广泛。在《桓公六年》中,作者点评以插入形式出现,表达作者观点。分析该种点评方式,可发现作者开展空间叙事时,客观介入意识明显但却不会破坏篇章行文结构[6](P29-30)。

(二)人物话语表达记事功能

1表现功能

《左传》中存在大量对话内容,分析问答内容可发现其虽非事件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然而这些对话内容意义特殊,作者选择将其记录。以楚文王和息夫人对话为例,作者记录两者对话内容,虽该对话并未对人物人生走向形成重大影响,但却精准呈现出息夫人形象,良好展现其自爱与坚贞,丰富了人物品格。

2评论功能

在部分篇章中,作者选择直接呈现内容的方式来对人物语言进行记叙,其作用类似于“君子曰”。以《庄公二十三年》为例,曹刿劝谏鲁庄公,作者记叙曹刿谏言但谏言结果并未详细记录。曹刿从多个角度对各国礼仪进行分析,发出反问,引导国君思考自身做法后人会如何看待,此番谏言相比流传甚广的“曹刿论战”,精彩程度不足。若采用“君子曰”行文,于篇章事件后点评亦可完成整体行文[7](P110-112)。然而,直接写出谏言内容,则有助于增强人物善辩的本质。在该篇章中,作者将谏言内容插入,凸显人物言论,让其成为事件发展重点,并调整篇章叙事节奏,缓冲快速发展的行文叙事,引发读者思考。

在《庄公二十二年》中,作者将叙事目光聚焦于齐桓公与敬仲,前者劝酒,后者婉言谢绝。具体拒绝结果文中并未详细描述。基于空间叙事视角可发现在前段中,敬仲曾辞谢国君官员认命,事件记叙详细,发展脉络清晰,若此处仍事无巨细记录易使整体篇章变得呆板,难以突出叙事重点。站在叙事情节层面,详细凸显敬仲语言,更能刻画人物,叙事关键性远高于书写夜饮结果,若转为“君子曰”叙事,则会破坏整体篇章结构。因此,作者着重凸显敬仲语言,让叙事节奏更加灵活,加深读者对故事人物的印象。可见,描写人物语言也能够补充作者观点,起到点评序列作用。在书中作者将符合篇章主题的人物言论着重凸显,转变叙事情节节奏,形成一定留白,便于塑造历史人物形象,促使读者深层思考。

3预言功能

《左转》中常出现具备预示性质的对话内容。以众仲与隐公的对话为例,作者记叙两者对话内容具有一定预示性,后续事件发展也在印证该段对话内容。在众仲的观点中,他认为只有国君具有德行才能使山河太平,国民安居乐业,预言州吁可能遭遇灾祸。在该段对话之前,作者便已加强事件发展铺垫和暗示,即使删减该段对话,事件发展至州吁遇害死亡,读者也不会产生突兀之感。然而,作者仍记叙两者话语内容,即欲发挥语言表达的预示作用,让州吁之死符合叙事逻辑。研读该段对话,可知晓对话内容并未改变事件发展,却预示出人物命运趋势,让整体叙事水到渠成。此种书写表达方式,能够连接不同时间节点的历史事件,叙事作用显著。以《昭公三年》为例,作者记叙晏子预言,后事件发展亦与之相符,以上预言皆出自当时名士之口,言语内容蕴含深刻道理,作者记叙这些语言完善了篇章整体的叙事功能,增强了书写表达效果。同时对人物预言的描写还能够侧面刻画人物,揭示事件发展趋势,避免史学叙事过于单一,有效增强各独立事件联系,点明篇章主题思想。基于结构视角分析,还能够为后文铺垫,让篇章人物先作出预言,后续篇章逐步印证,增强篇章结构严密性,提升行文节奏弹性。

四、《左传》空间叙事书写表达特点

(一)地理空间叙事书写表达特点

1空间场景宏大

《左传》中叙事视角在各个空间中皆有切入,进而呈现出严谨宏大的叙事特点。郭丹曾指出,《左传》叙事包含历史甚广,共二百四十年,记叙多国历史展现整体时代变幻格局,因此,战争和礼仪成为其当之无愧的叙事重点。描写战争时,该书作者从多个空间维度入手,全面展现国家战争,如战争地域、粮草押运路线等。书写国家礼仪时,作者侧重描写仪式地点和场景,展现整体空间的开阔宏大。但深层分析礼仪与战争描写,可发现战争空间描写主要体现于具体自然场景开阔,礼仪宏大主题则主要通过参与人物繁多、人心变化复杂等要素来表现侧面体现出该时期历史人物重视礼教、严遵森严等级的特点,使整体叙事笼罩于严谨肃穆的风格中[8](P19-27)。

以城濮之战为例,描写该场战役时,作者点明多个地点来对行军路线进行整体彰显,进而层层推进刻画备战场面,以人物备战行为表明楚国决一死战的决心。在对战争的描写中,整体叙事节奏紧张,然而楚国最终落败,为整体行文叙事染上悲壮色彩。作者描写一系列战事发展,皆发生于宏大空间中,正因重点突出叙事空间的宏大广阔才更能体现战事激烈,展现紧张气氛。在邲之战中,楚军大获全胜,一雪前耻。这场战事发生在黄河地域,两军交战,整体呈拉锯态势。描写该场战事时,作者将目光集中于黄河空间内,多场战事皆围绕黄河领域展开,作者借助多个地名将战争事件进行串联,让事件发展脉络更为明确,从而一目了然地展现战事结局,在自然空间内完成该场战役的空间叙事书写表达。

分析以上空间叙事可发现,作者常于宏大空间内描写多国战役,展现战争的艰辛和残酷。纵览书中战役,胜利者战鼓连连,奋勇冲军,失败者丢盔弃甲,慌张逃窜,以上种种叙事,皆被容纳于宏大场景中,激烈壮阔,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让读者难以忘怀。书中作者在自然空间内展开叙事,将一件件历史真实事件铺陈开来,给予读者全能视角,使之以俯视态度纵览书中事件走向,品读历史人物形象,感受故事紧凑发展。面对各类大小战役,作者采用不同写法,若为大型战役,则采用长笔写法,展现战争细节,若为小型战役,则缩短篇幅,重点交代战争结果。可见,站在空间叙事维度,该书整体呈现出全景书写的表达特点。

此外,纵观全书诸侯国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重要场所。春秋时期各国战争局势加剧,小国需在大国夹缝中挣扎求生。《左传》着重书写大国历史,将春秋大国作为关键叙事中心点,如秦、楚、齐、晋等,叙事中心互相关联,构成整体叙事网络,延伸发展出整个《左传》叙事。在此叙事空间网络中,还夹杂着多个小国,对大国历史进行叙事补足。

2叙事空间星罗棋布

该书基于编年时间线性进行叙事,事件发生空间见于诸国,星罗棋布,相互关联。在书中,作者常先点名事件发生空间,基于空间叙事视角展现历史事件发展脉络,刻画真实历史人物形象,客观记叙历史发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具体叙事中,由历史人物行动轨迹,将各个事件发生地点串联,形成完成叙事结构。

书中曾多次出现黄河地点,其是我国古代主要水系之一,能够流经春秋时期的大量国家,亦被部分诸侯国用来界定国土边界。因此,在《左传》中,作者大量提及黄河,出现多次“至河”“及河”字眼,黄河常是战争爆发地点,军队盟誓、践行皆需在此地进行。以邲之战为例,该战争即发生于黄河流域,黄河是两军交战地理空间,晋国军队渡过黄河后,士兵们便彻底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代表着战争将彻底爆发。作者多次以黄河作为军队践行地点,书写多个历史事件,臣子送别国君,或国君送别将军,书写表达形式众多,皆表现出战争的庄严、悲壮、残酷和肃穆。

若为军队盟誓,则事件发生地点相对随机,可发生于郊外、宗庙和宫廷等多个场所。记叙郊外盟誓事件,该空间地点并无特殊叙事表达意蕴,仅作为真实地点记录。在《襄公二十七年》為例,作者描写宋襄公盟誓,盟誓地点随事件发展出现改变,但整体盟誓利益并未出现实质性变化。此外,在春秋时期,盟誓地点亦可发生于诸侯国内,该地点并不具备特殊历史意义,因此,以上盟誓空间记叙,整体随机特质较为凸显。

分析以上叙事空间表达,可发现叙事空间分散性较强,在多个地点皆散落分布。因为宴请、盟誓等多种历史事件发生,以上地点需真实记录,但并无特殊意义指向。因盟誓等历史事件其地点选择由历史人物决定,是历史事件人物给予以上地点史书记载机会,由历史人物轨迹串联多个地点空间,形成整体叙事的格局。

3空间缺少具象描写

《左传》叙事文风简洁凝练,记叙事件发生场景常直接点明,不会详细描写具体空间场景。分析书中的自然空间,发现其多为地理山川河流,作者并不细致描写场景环境,这与纯文学作品存在较大不同。若叙事空间为郊野场景,作者仅记录具体地点,不会铺陈周遭景致,仅用于展现历史人物前行轨迹。在文学作品《诗经》中,作者详细描写野地场景,书写表达细腻动人,富有感染力,达到以景传情的目的。以《野有蔓草》为例,作者描写田野薄露,诗中主人公在此约会,传达彼此心中情意,作者描写田野植被繁茂,显现场景宏大开阔。而在《左传》中,也出现了多个山丘场景,但作者仅将其作为事件发生地点记叙,叙事重点为历史事件呈现,而非空间场景描写。

比较《左传》与《史记》,可发现后者在战争叙事空间描写上更加详细具体。司马迁常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描写展现具体战争环境,增强历史事件整体氛围感,文学感染力更强。以《孙子吴起列传》为例,司马迁描写两军交战,将马陵道作为事件发展重点叙事空间,描写其地形地貌,体现出该道艰难难行特点,通过场景细化增强孙子计谋灵活性和远见性,塑造孙子足智多谋的形象。在《左传》中,作者却删减场景描写,仅记录交战地点,以此达到凝练文章的目的。深层探究原因,则是两者书写表达存在差异。基于文体视角分析,《史记》描写空间场景,是需严格按照赋比兴要求行文,因此适当强化场景描写,以景喻情。在《左传》中,作者行文目的在于记录史实,因此减少场景描写,采用略叙书写表达,直接点明地点,整体呈现出凝练简约之美。

(二)建筑空间叙事书写表达特点

1礼制书写神圣庄严

在春秋历史中,人们往往在建筑空间内祭祀演礼。正因如此,《左传》中建筑空间常为礼仪教化场所,具备较强神圣性,并非毫无意义的物理建筑,而与历史人物事件紧密相连。根据建筑空间性质不同,即会出现相对应的礼仪形式。然而,不论是宗教庙宇,还是宫廷内殿,凡举行礼仪便具备教化作用,整体行文严谨肃穆,反映出该社会环境下人们对礼仪的重视和敬畏。在春秋诸侯国主心中,神明祭拜、军士践行、宴请宾客皆关乎苍生社稷。在书中,建筑空间常作为历史事件发生场所,整体空间笼罩在封建君主权力下,具备多元历史文化意蕴。以《隐公五年》为例,作者将目光聚焦于空间礼制,因人物社会阶级不同,所用礼制亦存在差异,该时期历史人物皆严格遵循森严的礼教。可见,在《左传》中,建筑空间兼具礼仪与政治功能,能够出现于该场景中的人物社会阶级较高,建筑空间与森严礼教、人物身份间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2建筑构件文学书写

除整体空间外,《左传》亦多出现建筑构件记叙。在篇章叙事中,作者描写某建筑构件,增强了作品的文学色彩,影响篇章事件发展走向。可见,《左传》中建筑构件描写的重要性显著,具备多元叙事书写的表达功用。

以城门描写为例,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及城门,涉及多个春秋时期国家,如鲁国、齐国等,作者结合具体历史人物,描写事件发生空间,即城门。纵览全书,可发现城门能够联系和分割建筑空间,划分城内城外。以《成公十八年》为例,文中城门将国内与国外划分开来,出城门后即为在野,旨在与他国交战,城门内则受礼仪教化,以城门为界,可区分不同叙事空间,增强文章层次感。在《成公十年》中,作者通过房门描写推进事件发展,对晋候梦境与现实进行区别,完成整体的叙事书写。在《左传》中,门作为建筑构件,能够帮助读者转换叙事空间,在具体建筑内实现空间划分,加快叙事发展节奏,将历史事件发展推向高潮。研读全书可发现,叙事空间内可包含多个要素,如情节发展、文化意蕴等,能够作为枢纽纽带作用,联系多个历史事件,兼具文学与史学书写表达功能,自由转变叙事空间,让篇章叙事顺畅推进。

结语

当前,文学界关于空间叙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明清小说,文学作品叙事研究占据绝大部分。《左传》中也存在多处空间叙事书写的表达运用,深入研究此书能够剖析出多种精妙的空间叙事策略,彰显出丰富的叙事研究价值。本文从叙事空间理论出发,分析多种叙事空间展开机制,逐一探究对叙、类叙、连叙等空间叙事手法,之后辨析该书具体的空间叙事语言,最终将研究视角集中于叙事书写表达,探讨其各类叙事空间书写的表达特点。

[参考文献]

[1]张高评.《左传》“秦穆公遂霸西戎”之叙事与解释[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6(6).

[2]李建明.《左传》“春秋笔法”的罪郑叙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5).

[3]余瑞欣.《左传》晋楚三次大战的叙事艺术[J].名家名作,2023(5)

[4]王琪.论《左传》邲之战的对比描写[J].名作欣赏,2022(29).

[5]李妍悦.空间叙事学视角下《左传》的书写特色与文学价值[D].银川: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6]李明丽.《左传》国野叙事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

[7]杨华.从叙事空间看《左传》的篇法[J].云梦学刊,2015,36(1).

[8]孙玲玲.《左传》“浮冰式”叙事结构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猜你喜欢

空间叙事左传
《左传》《国语》所见旧有繇辞及临时自撰繇辞考辨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从善如流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空间叙事的结构与功能
论《三城记》空间叙事艺术特征
浅谈中韩电视剧、电影的叙事差异
论徐则臣小说的空间叙事
孙武何以不见名于《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