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学练赛”教学策略
2024-04-15张凯
张凯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体育学科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在充分研读新课标、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流程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优化创新,在促进学生核心体育素养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学练赛”是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理念下诞生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运动技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相应运动技术的固化与内化,对推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 “学练赛”教学模式 教学措施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教学方式方法的科学改进,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摒弃传统体育教学中的“说教课”“放羊课”“单一技术课”等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完整的学习活动,将“学、练、赛”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动”起来的过程中,感知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形成丰富、深刻的运动体验。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例,分析“学练赛”的内涵及相互联系,以及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之后分别从“学”“练”“赛”三个角度,对其具体的运用策略进行讨论。
一、“学练赛”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
“学练赛”是一种教学手段,“学”是前提,“练”是基础,“赛”是载体,学生只有学会了基本的运动技能,才能在此前提之下进行相应的练习,最终通过比赛来实现巩固。在此背景下,教师才能够在“学练赛”一体化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充分发掘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练”“赛”在实现紧密融合的同时相辅相成,切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学练赛”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促进教学模式的积极转变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体育教学也“不得不”进行改革与创新,小学体育教师运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实践的设计与实施,就能够基于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积极转变。小学生活泼率真,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且对于一些趣味性事物充满热情。小学体育教师运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实践,不断主动探究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与小学生的特点高度契合,同时也促进了传统“单一化”“无趣化”教学模式向“多元化”“趣味化”转变。
(二)推动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学练赛”教学模式包含“学”“练”“赛”三个环节,这三个環节既是小学体育的必备环节,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它们既相互独立,又联系紧密。小学体育教师只有将这三种相对独立的元素进行融合设计,才能够为教育目标的达成创造条件,才能切实发挥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价值,才能提升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体育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学练赛”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学:以生为本,注重知识技能传授,激发学习热情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均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实践中往往先是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之后再给学生讲解基本的运动知识和要点,当学生完成一定的训练内容之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十分机械化,逐渐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热情,与新时期的教育理念相悖。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运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就会主动地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无论进行何种体育知识的教学,都会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活动的多元化设计,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为之后的“练”与“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进行“双手胸前投篮”的教学时,教师在教授学生单一的投掷动作时,就可以利用实心球、弹力带等道具对学生的手臂力量进行训练。在传统的投篮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先给学生做示范,再让学生按照队伍依次站好进行原地投篮练习,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投篮技巧,但往往过程是十分无趣的。而运用实心球和弹力带进行教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心球手臂力量练习”或者“弹力带双人牵拉练习”,以此锻炼学生的手臂力量,让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体验中激发学习热情,逐步掌握投篮技巧,实现技能提升。
(二)练:多元设计,注重运动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1.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练习示范,规范动作
想要让“练”更为有效,学生就要明确运动内容的每一个细节和要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多功能优势,利用微课、课件等为学生展示练习内容,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正确的运动方式,规范学生的错误动作,从而为“练”打好基础。
立定跳远在体育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学生中考、高考的必考内容,因此需要小学体育教师高度重视。但是由于立定跳远这项运动的完成速度很快,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如果单纯运用“口述”或者“自我示范”的方式进行动作演示,学生会难以理解起跳动作、空中动作以及落地动作的细节,学习成果也是照猫画虎,领略不到其中的精髓。若在此基础上开展练习活动,一则这种练习毫无意义,二则也会由于不正确的动作,增加学生受伤的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数字化教学设备被广泛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就可以借助微课、课件为学生细致地展示运动动作的每一个细节和要点,学生明确了每个细节之后再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活动,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立定跳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产生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从而推动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融合趣味游戏进行练习活动,加强掌握
枯燥、单一的练习活动往往会让学生丧失运动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内化与吸收。因此,在“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合一些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促使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练习中实现积极学习,掌握要点。
在跳绳的教学中,当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掌握了基本的跳绳技巧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一同开展趣味性跳绳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利用手中小小的跳绳能够设计出来多少种有趣的游戏,之后再从学生设计的游戏中选出一到两个操作性较强的进行落实。如有的学生说可以将大家的跳绳绑在一起玩“跳长绳”的游戏;有的学生说可以一个同学或者两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创新跳绳方式,比一比哪个同学或者小组设计的跳绳方式最多;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将跳绳做成“闯关游戏”的道具,如第一关为“跳绳50下”,第二关为“拿着跳绳往前跑”,第三关是“创新5种跳绳方式”,再比一比谁完成的时间最短。这种依托游戏设计的练习环节,不仅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有效掌握跳绳的技巧,从而强化学生对跳绳运动的掌握。
(三)赛:展示成果,全面落实学以致用,促进全面提升
比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同时也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或者与其他学生的差距,从而在之后的学习中明确方向,这不仅是对学以致用的全面落实,也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保障学生学习热情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进行足球教学时,足球本身就是一项充满竞争特点的运动,当学生借助“学”掌握了基本的足球运动动作、要领、比赛规则,借助“练”实現了对相应足球运动技术的提升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比赛活动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练热情,巩固学生的技术掌握。首先,教师可以与同年级一同上课的其他班级的体育教师进行商议并分别担任“教练”,由其他没有上课的体育教师担任比赛裁判,组织两班学生开展足球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毛遂自荐,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足球技术的掌握情况、练习成果等各个方面进行选拔,当每个班级组队结束之后进行“正式的友谊足球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课堂热情空前高涨,不仅通过比赛实现了对足球技术的高效运用,还在战略战术的制订中,在比赛氛围的影响下,进一步感知到了运动的魅力,这既促进了学生合作能力、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提升,又推动了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凸显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势,切实助推了学生体育核心体育素养的培养。
四、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练赛”进行教学实践,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办法。在实践中,教师要充分研读体育新课标,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究“学”“练”“赛”的多元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通过对练习活动的多元化设计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同时借助科学、高效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感知体育的魅力,切实推进教育改革,为建设“体育强国”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沈丽婷.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J].拳击与格斗,2023(3).
[2]张朝辉.小学体育课堂学、练、赛实施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23(2).
[3]李玲莉.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22(26).
[4]黄斌.“学、练、赛”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启示[J].华人时刊(校长),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