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摩侗族音乐剧《平箫玉笛》之感悟

2024-04-15沈承宙

歌剧 2024年3期
关键词:铜仁市侗族剧目

沈承宙

2023年10月,我接到林波导演的电话。他告诉我,他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执导了一部原创侗族音乐剧《平箫玉笛》,邀请我于11月3日到贵阳观看首演。

这通电话中有三个名词,引起了我的联想:一个是人名“林波”,一个是地名“贵州省铜仁市”,一个是剧种名称“音乐剧”。我觉得,这三者连在一起,绝非偶然,有一种历史的机缘巧合。

让我把时间拉回到33年前。

先说林波。我认识林波在1990年11月。那时,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在湖南省株洲市举办中国歌剧(包括音乐剧)展演。我作为文化部专家评论组成员,观摩了展演的全部剧目。1990年11月19日,我们观摩了哈尔滨歌剧院的音乐剧《山野里的游戏》。音乐剧《山野里的游戏》,是参加展演的14部歌剧音乐剧中,最受观众欢迎的剧目。那时,正在酝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司”这个新生事物已经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各省各市文艺界也都纷纷成立了演出公司。在这次歌剧音乐剧展演中,各省市的演出公司都到株洲去“采购”剧目了。《山野里的游戏》一下子签了两个多月的演出合同,这是当时极少数既收回了制作成本,还赚得盆满钵满的剧目。

1991年末,时任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到武汉艺术学校视察,当时我是武汉艺术学校副校长。我向英若诚副部长汇报,我准备创办中国第一个音乐剧表演班的计划。英若诚副部长表示,他刚刚看过哈尔滨歌剧院的音乐剧《山野里的游戏》,觉得这部剧目标志着中国音乐剧已经成形,但是中国太缺少能歌善舞会表演的音乐剧演员了,创办音乐剧表演班正是时候。

《山野里的游戏》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成功的音乐剧原创剧目,而林波,正是这部音乐剧的男一号,是中国音乐剧早期的重要演员之一。

林波不仅是音乐剧演员,也是话剧演员。前两年陕西省有一部闻名全国的话剧《柳青》(柳青是著名作家,长篇小说《创业史》的作者),剧中的柳青正是由林波扮演的。林波还是一位编剧。2015年,我作为艺术顾问参与的广东汉剧研究院原创汉调音乐剧《梦@时代》,和2018年参加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歌舞团原创音乐剧《辫子魂》,都是由林波编剧的。他还作为编剧为广东惠州创作过一部音乐剧,我也观摩过。林波集音乐剧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这样的通才,在音乐剧界是极少的。

第二个要说的是贵州铜仁。

1989年春,我收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年鉴》总编辑韩锺恩先生来信,他在信中说你把音乐剧带到中国来已经十年了,能不能把这十年中,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情况写一篇文章,发表在1990年卷《中国音乐年鉴》上。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除了向全国各省市艺术院团写了近百封信,征询音乐剧创作和演出信息外,同时关注着我能看到的全国和各地的艺术刊物。从3月至12月,我和其中的一些院团往返三四次通信,艰难地得到了24部原创音乐剧的一些不很完整的资料。这样,加上我从刊物上的摘录,一共收集到1980年至1989年間的41部原创音乐剧的信息。其中就有贵州省铜仁市文工团于1989年创作演出的音乐剧《园》。

通过我在贵州大学艺术系和贵州省京剧团的亲戚,我得到了为《园》创作音乐的作曲家雅文的地址,并给他写了信。不久,我惊喜地收到雅文先生非常热情的回信,还寄来了他亲自签名赠予的演出说明书,以及一册字迹不太清晰的油印的剧本。雅文先生在信中说,是当时的铜仁地区文工团团长小艾,专程到贵阳来邀请他为剧目作曲的,这份油印剧本就是小艾送来的,封面上写着:“给作曲家雅文老师 小艾 1989.5.14”我细细对照说明书,才知道文工团团长小艾的大名叫艾北方,而且他的剧组职务是“总演出人”。那时,“制作人”的称谓还没有问世呢,把剧组的负责人叫作“总演出人”,已经是非常超前了。

为了了解更多信息,我给贵州省铜仁地区文工团艾北方团长写了信。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回信。直到《中国音乐年鉴·1990年卷》出版以后很久,1991年8月底,我才收到了艾北方团长的回信。他告诉我,我寄给他的这封信,邮政局误送到地区京剧团去了,居然在地区京剧团办公室里搁置了一年半,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他才发现了这封信。他和编剧张西铭急忙到团里去找资料,可是这时候已经找不到任何资料了,他们两人各给我写了一封介绍这个剧目的信。幸好,一年多以前,我已经得到了作曲家雅文先生给我的一些资料。

雅文先生在信中说,“导演是一位搞话剧的年轻人”,他以前不认识。我再细看说明书,惊喜地发现,说明书上赫然写着“导演:孟京辉(特邀)”。哇!今天名闻全国的大导演孟京辉,33年前竟然是早期中国音乐剧的导演。推算一下,当时孟京辉真的是很年轻,刚刚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吧。

1989年10月26日,铜仁地区行署副专员陈正年在《园》首演后召开了座谈会,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化部戏剧专员李汉飞等一众北京请来的专家,对老少边穷地区能创作演出一部音乐剧,为了演绎一个古老的故事,找到一个新的切入点,探索一种新的呈现方式,全部起用青年演员,使一个地区级文工团得到一次跨越式的提升,给予了热情鼓励和支持,并希望在首演基础上,再做修改提高,争取带到北京去演出。

当时,贵州省是全国比较贫困的省份,铜仁地区是贵州省比较贫困的地区,居然在中国音乐剧的第一个十年中没有缺席,奉献了一部“现代音乐剧”,令人肃然起敬。

33年前,林波是一位成功的音乐剧演员,33年后,林波是音乐剧导演;33年前,铜仁有一部原创音乐剧《园》,33年后,铜仁又有一部原创音乐剧《平箫玉笛》。33年前的回忆,33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别有意味。

2023年11月3日晚,观摩音乐剧《平箫玉笛》后,紧接着召开研讨会,我问起铜仁文工团老团长艾北方的时候,剧组的朋友告诉我,艾北方后来担任了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已退休。他是一位对贵州省、铜仁市文艺工作有贡献的前辈。

说回这次的《平箫玉笛》。

2023年10月28日,我先认真阅读了剧本。我希望在阅读剧本时的感受,能和11月3日在贵阳北京路大剧院观摩首演时的感受进行比较,再来评议这个剧目。

这是一部以铜仁市玉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平箫和玉笛为题材创作的音乐剧。我阅读和观摩过不少以非物质文化遺产为题材的剧目,《平箫玉笛》和那些剧目做比较,是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的。

第一个特点是,这部音乐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平箫和玉笛的溯源和传承,编织了一个巧妙的戏剧故事,溯源和传承两条线索既平行又交织,而且一组演员扮演两组角色,以戏中戏的呈现方式演绎。巧妙的戏剧结构,戏中戏的呈现方式,是这个剧目的重要特点。

第二个重要特点是,这两件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音色优美、曲目丰富的乐器,在溯源和传承的故事演绎过程中,音乐元素会十分自然地融合进来,可以使音乐剧的戏剧和音乐两大元素理所当然地有机结合。

这个故事发生在玉屏侗族自治州,侗族音乐、歌唱、服饰、图案等民族文化元素也可以丰富多彩地呈现,使音乐剧更好看好听。观看首演时感觉到,该剧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是在戏剧结构中,偏重了平箫玉笛的制作过程,很少展现平箫玉笛的演奏艺术,这是很可惜的;二是在音乐创作中,几乎听不到侗族风格的音乐。在读剧本的时候,我注意到有几段剧诗(唱词),是具有少数民族诗歌的文学特点的,应该是很有侗族民歌风格的唱段。大部分剧诗(唱词)是现实风格的。读剧本时我曾思考,作曲家将会怎样把两种风格的音乐融合在一起。但是很遗憾,在观看首演时,所有音乐几乎都是创作音调。贵州艺术界的朋友告诉我,侗族分北侗和南侗,玉屏县属于北侗。北侗的汉化很严重,几乎没有什么北侗自己的、鲜明的、有特点的文化资源了。现在在全国比较被大家熟悉的侗族音乐侗族大歌都是南侗的,在榕江、黎平那一带。当然这给音乐创作带来了困难。不过我想,南侗北侗都是一个民族的,用一点被全国观众已经熟悉的南侗音乐元素,也无可非议吧。另外,溯源的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传承的故事就发生在当前,在全剧音乐中,也没有两个时代的不同风格。音乐,是这个剧目在修改提高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

我在读剧本的时候,还关注到一个场景的设置:古老又现代的城镇街景,鳞次栉比的居民楼房,打开一方方明亮的窗户,人们互相问候,热闹交谈,他们朝闻夕见,笑脸相迎,展现着一个既古老又现代、温馨生动的人文环境和烟火气息。一个可爱的城镇,一群可爱的百姓,一股人间的温暖,频频辐射到我的心中。这个场景在剧本中出现三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遗憾的是在演出中,古老城镇的街景,在远处的LED屏幕上,近处的居民楼房是几块多个场次都用的象征性的景片,窗户更是模模糊糊的,里面的人物只是一个影影绰绰的轮廓,是谁在唱在说都看不清楚。而且这个场景在演出中只有一次。这个在剧本中有的特点,在演出中没有了,十分可惜。

对舞美再补充一句,整个舞美,有写实的,有写意的,两者如何更好地融合,恐怕也是修改时需要斟酌的。

在读剧本和观剧时,我都关注到溯源和传承的故事中,两家的子女是有爱情关系的。但是这层关系在全剧中着墨不多,展现不足,重点交代的情节放在郑丽娜一心想离开故乡到上海去发展这条线上了。在全剧结尾部分,则过于“悲”了。郑父的去世、姚母的去世、张老师的绝症晚期,三件令人伤心的事接踵而来,叠加在一起,过于沉重,严重冲淡了平箫玉笛的制作成功,以及两个家族的和好、两家子女的成亲这样的喜事。两家子女在高台上成亲,准备携带平箫玉笛去旧金山博览会争金奖了,这个溯源和传承的故事就全部完成了,看到这里觉得全剧应该结束了,没想到后面又出来一段张老师病危的事件。建议把这个段落往前挪,作为冲击郑丽娜的内心世界,促使她回心转意,留在家乡发展,不再去上海了等事件的激化因素,以免让观众觉得结尾太拖沓。而两家子女高台成亲的段落,音乐应该推上去,形成高潮,干干净净为全剧画上句号。

听闻音乐剧《平箫玉笛》随后去了厦门参加全国音乐剧优秀剧目展演,这不仅是铜仁市玉屏县的光荣,也是贵州省的光荣。这次全国音乐剧展演,选择了16个剧目参演。也就是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一半是没有参演剧目的。16部剧目中,也只有《平箫玉笛》是县级文化馆的创作剧目,而且绝大部分演员是县文化馆、县中小教幼教的老师,除了极个别的角色是外请的专业演员外,基本上是业余团队演出的。所有演员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集中排练和演出是非常困难的,能达到这样的水准,已经很不容易了。希望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能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这个剧目,在该剧参加全国展演回来后,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继续修改提高,日臻完美,使之成为保留剧目。

猜你喜欢

铜仁市侗族剧目
舞台剧目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贵州铜仁市逸群小学
贵州铜仁市思南县第三小学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优秀剧目进校园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