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数学量感培养

2024-04-15李锦明

文理导航 2024年9期
关键词:量感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

李锦明

【摘  要】量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小学生直观感知和理性认知度量单位,从而提高学生量感培养效果。体验式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具体有:情境体验式教学,融入量感培养;实物体验式教学,孕育量感培养;对比体验式教学,增进量感培养;实践体验式教学,助力量感培养;多元体验式教学,强化量感培养。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量感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作出了明确界定。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已经成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对“度量单位的积累”,优化设计教学活动,落实量感培养目标,促进学生量感素养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多样化的体验情境,给予学生丰富的量感体验,不断提高学生量感素质。

一、情境体验式教学,融入量感培养

情境教学是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学习特点的有效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趣味性、生活性的情境,能够为学生带来别开生面的感知体验,有助于促进学生量感素养发展。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明确量感培养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体验式的情境学习氛围,带领学生主动建构初步量感。

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曹冲称象》的经典故事,引导学生直观感知1千克和1克的重量。故事内容梗概为年幼的曹冲想到称量大象重量的方法,将大象放在船上,在船下沉处做好标记。之后,将大象放下来,在船上放入石头,当船只下沉到标记处时,称量船内石头的重量。当学生对故事讲述听得入神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曹冲能够称量出大象的重量是基于什么原理?你能列出其中的关系式吗?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对重量的称量方法形成初步认知。问题二,在这个故事中你对重量有什么样的理解?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从直观感知角度谈谈对重量的看法,培养学生量感。问题三,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现象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出重量?这一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对重量获取的量感体验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来。上述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能够让学生记忆量感的运用过程,为后面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情境体验是激发学生量感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经典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境中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类似情境中,顺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情境体验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融入量感培养目标,借助一系列问题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量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量感能力发展。

二、实物体验式教学,孕育量感培养

学生量感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对实物的真切感知,教师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实物体验平台,让学生通过亲手触摸和亲眼所见实物,对实物单位表象形成准确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从具象的感性认知过渡到抽象的理性认知,加深学生对量态单位的理解,促进学生量感发展。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本节课要让学生了解“面积”的单位表象概念,形成对面积大小的量感。教师可以开展以下实物体验式教学活动:环节一,知识导入。教师引入主题:“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我们的课堂上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面。”教师此时用手摸一下课本的封面,向学生提问:“我现在摸的是数学课本的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是封面。”之后,教师让学生模仿自己动作摸一下封面,按照顺序慢慢摸,初步感知封面的面积大小。接着,教师提问:“数学课本除了这个面之外,还有其他面吗?”教师让学生一边说出答案,一边向其他同学演示出来。环节二,自主感知。教师设置自主思考性问题:“你还能在教室里找到哪些面?用本子记录下来,比一比谁找到的更多。”学生纷纷找出了黑板面、桌面、椅子面等面,体会到了“面”的无处不在。环节三,深入思考。教师拿出一个球体,提问:“球上有面嗎?”此时学生的意见出现分歧,少部分学生认为没有“面”,大部分学生认为有“面”。教师让一名认为有“面”的学生摸一摸这个球,向其他学生指出“面”在哪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这个“面”与之前的“面”有什么不同。学生总结出:“之前的面是平的面,球的面是不平的面。”在教师循序引导下,学生通过实物体验情境理解了“面”的含义,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物体上“面”的区域,帮助学生正确认知“面”,为后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学习打下量感基础。

实物体验是学生最直接、最直观的量感体验方式,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身边的实物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体会到不同的单位表象,对单位表象产生感性认知,进而逐步升华到概念性认知,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三、对比体验式教学,增进量感培养

量感是具有一定主观性的感知体验,是学生在看到事物后凭借自己的感官对物体大小、重量、长短、快慢进行合理估测的一种能力。为增进学生对事物的量感体验,教师可以采用对比体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不同事物进行相互比照,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和理性求知两个层面出发认知某些“量”,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量感素养。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运用对比体验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包括: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钟表,要求学生每间隔10分钟记录一次自己对时间快慢的感受,之后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的感受,总结出对时间的量感体验结果。有学生认为,在课堂听课的第1个10分钟自己的注意力十分集中,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在第2个10分钟自己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感觉时间过得也很快。在第3个10分钟教师布置了课堂练习题,自己还没有做完时间就过去了,感觉时间飞快流逝。在第4个10分钟自己感觉到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期盼着快点下课,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一下课堂上的10分钟与课间休息的10分钟,谈谈自己的感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课间10分钟过得飞快,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精神状态、情绪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对相同时间产生不同的感知。最后,教师要求学生继续对着钟表多记录几次听课时的时间感受,循环操作几次后,学生自然而然地能够判断出听课经历了多长时间,还有多久下课,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时间的量感体验。

对比体验教学是巩固和加深学生知识认知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师要采用对比体验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量”的直观感知,让学生能够估量出事物的量态,感受出事物的大小关系,从而使学生在衡量某些“量”时能够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促进学生数量感知力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四、实践体验式教学,推进量感培养

实践体验式教学强调给予学生最真实、最直观的体验,这与培养学生对事物属性、大小的直观感知能力有着高度匹配性,有助于推进学生量感培养。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采用实践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真实的体验平台,让学生根据亲身经历发现和总结知识,促进学生量感素养发展。

如,在教学“厘米和米”时,教师提供20厘米直尺、3米卷尺等测量用具,让学生在校园区域内开展实物测量。在测量实践中,由各小组确定测量的物体,撰写实践报告。报告中要写明具体的测量对象,记录下测量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长度单位的大小。有个小组测量的对象是校园内的长方形花坛,在测量时小组成员先拿直尺测量,学生发现直尺长度较小,需要反复测量做下标记,并且还要进行大量计算,使得测量过程十分繁琐。此时,小组中另一成员提议采用卷尺测量,因卷尺长为3米,所以小组成员在相互配合中很快完成了测量数据记录和计算,顺利完成了实践体验任务。在实践报告中,小组成员得出以下结论:花坛长度是5米,长度就是从花坛的一个顶点沿着边沿到另一个顶点之间的距离;在测量长度较长的物体时应当采用卷尺,节省测量时间,使测量过程更加简便。在测量长度较短的物体时,使用直尺。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学生能够对长度测量产生较强的量感意识,并且还能够运用度量工具测量出较为准确的度量结果。

实践是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体验机会,让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培养学生对量感的感知能力,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養,加深学生对度量类概念性知识的理解。

五、多元体式验教学,强化量感培养

多元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同步调动起学生的手、眼、脑、耳等多种感官,为学生创建综合性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多重感官的联动下加深对单位表象的感知,获取最为全面真实的认知。教师要在备课阶段精心设计多元化的体验活动,转变以往仅依靠“看”去培养学生量感的做法,通过唤起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充分认知“量”。

如,在教学“分米和毫米”时,教师采用学生常用的铅笔盒作为测量对象,设计多元体验式教学活动,具体包括:活动一,认一认。教师向学生说明,文具盒的宽度大约是1分米,请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认识下1分米有多长,数一数1分米之间有多少个1厘米。学生在认一认的活动中能够自主总结出10厘米=1分米,帮助学生完成对抽象“量”的具象化认知。活动二,画一画。教师让学生画出长为1分米的线段,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画出线段的方法。活动三,比一比。教师将1分米的小棒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小棒的两端,并在脑海里烙印下这一小棒长度的场景,之后教师让学生放下小棒,用拇指和食指比量出1分米大小,再用小棒验证自己的比量结果是否正确。活动四,找一找。教师让学生观察周边的物体,让学生找出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在1分米的物体,之后再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又多。活动五,试一试。教师向学生分发彩带,让学生在不使用任何量具的情况下剪出一段长为3分米的彩带段,剪完后用直尺验证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则要求学生按照直尺上的刻度剪出3分米彩带段。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利用3分米彩带段,剪出一段长为5分米的彩带段,继续用尺子验证,帮助学生加深量感体验。

小学数学教学的量感培养要以学生多种感官体验为突破口,为学生打造多元体验式课堂,让学生在认、比、找、数、估、测等操作中学习度量单位知识,提高学生的量感素养。教师要明确多元体验式教学中由感知过渡到操作、由操作过渡到思考、由思考过渡到体悟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度量的经验。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要关注学生量感发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物,学会用数学视角看待世界,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打下基础。数学教师要认清体验式教学模式与学生量感培养的高度契合性,在教学中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创建多样化的体验式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度量单位的认知,促进学生量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美凤.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17):17-19.

猜你喜欢

量感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
基于实践性活动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探究
兼收并蓄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