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劳动教育路径

2024-04-15祁小萍

文理导航 2024年9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劳动教育

祁小萍

【摘  要】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为了培养幼儿的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意识,教师不仅重视劳动教育,还尝试着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在此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由于其生动性、教育性、独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的课程设计以及活动设计。通过高效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孩子们逐步体会传统文化,体会劳动的魅力。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二十四节气知识;劳动教育

受年龄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要想讓他们完全掌握二十四节气难度较大。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劳动教育的具体需求,教师应做好前期准备,提前筛选好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内容。本文将从具体的案例出发,深入分析二十四节气知识与劳动教育的结合方式。

一、提炼劳动教育要素,阐述二十四节气

(一)引入节气歌,调动学习积极性

从前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如果教师直接输出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输出德育教育的内容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倦怠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节气歌并输出大量的专业知识点。二十四节气歌是一种以诗词为基础的,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朗朗上口的儿歌。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种方式引入节气歌:其一,借助器乐演奏与合唱的方式输出儿歌的内容;其二,借助互联网资源,展示二十四节气的学习视频。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结合上述问题,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具体的反馈来看,他们的答案大多是缺乏逻辑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适时引入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有哪些?”对照着二十四节气歌幼儿一边总结二十四节气,一边了解不同节气对应的农忙。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拟定了一个歌谣演绎的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孩子们利用不同的动作代表不同的农忙。通过动作、歌谣内容的结合,幼儿尝试着背诵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节气都对应一个节气歌。这时,教师并没有展示所有的节气歌,而是组织了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根据游戏内容,孩子们将被划分为多个小组。接下来,教师随机播放一个节气歌,幼儿快速抢答该节气“是什么”。如果该幼儿回答正确则整个小组积1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赋予幼儿教育以新的可能。在日常的教育与引导中,教师积极搜集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学习视频并输出相关知识点,输出劳动教育的诸多要素。

(二)深化知识输出,形成全面认知

幼儿学习二十四节气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记牢二十四节气“是什么”,而是从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内涵出发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劳动要素。比如,在输出“清明”这一节气时,教师不仅介绍清明节的起源,还输出“要孝顺父母”的价值观。再如,在输出“谷雨”这一节气时,教师一边介绍谷雨的特点,一边拟定丰富的种植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孩子们逐步形成全面认知。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输出具体知识点时要去官方化。通过生动、有趣的讲授方式,孩子们逐步对二十四节气感兴趣。

当幼儿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之后,教师从古诗文出发并展示多篇朗朗上口的古诗词。“这些古诗描述的是哪一个节气?故事中的人在做什么?”围绕上述问题,幼儿积极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如,教师在阐述“芒种”时引入“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孩子们尝试着猜测:这首诗应该与芒种有关。“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人们都在做什么?”结合这一问题,孩子们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有的幼儿认为,故事中的人们在种地。围绕具体的反馈,教师一边演示插秧的方法,一边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现代化的“种地”。

目前,教师经常以民间故事和趣事逸闻为主输出二十四节气中的劳动教育要素。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知识输出的效用,教师亦可以将德育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比如,教师阐述“韩国反复申请二十四节气作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事实。在爱国情怀的驱使下,孩子们开始将二十四节气作为自己的宝物并展开额外探索。

二、基于节气规律,输出劳动技能

(一)结合农作物,把握节气特点

当幼儿初步意识到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性之后,教师需要将理论认知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幼儿可以通过身边的环境判断当下所处的节气。另一方面,幼儿可以通过生活要素判断当下所处的节气。其中,在阐述生活要素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时,教师引入大量的农作物。依托荔枝、葡萄、桃子、李子等极具时节性的水果,幼儿将节气符号具化为身边常见的农作物。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生长要求。这时,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可以积极输出大量的种植知识。

“水稻种植最终会得到什么?”围绕这一问题,孩子们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展开分享,如,有的幼儿表示,水稻成熟后会产出大米。“水稻是如何种植出来的?”接下来,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展示南北方水稻种植的差异。“北方水稻一年只有一次成熟期,农民伯伯会在立春播种,在寒露收获。与此同时,南方水稻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其中,早稻的播种在清明前后进行,中稻的播种在4~5月份进行,晚稻的播种在6月份进行。”凭借具体化的时间表,幼儿可以将播种时间和节气对应起来。“哪种水稻产的大米更好吃?”结合幼儿的问题,教师从大米的特点出发详细介绍南方水稻以及北方水稻。

依托规律化的二十四节气,教师既要让幼儿感受自然变化,又要让他们意识到“种植活动与节气息息相关”。围绕形形色色的农作物,幼儿尝试着从食物的变动中感受节气变化。

(二)结合时节特点,布置劳动任务

一般来说,劳动任务大多包含以下几种:其一,查询作物的生长方式,了解作物的种植方法。其二,按照时节照顾作物,感受种植的乐趣。其三,按照时节特点完成作物种植、照顾、收获。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劳动教育的效用,教师通常会与家长联动并辅助幼儿完整地体验种植过程,感受种植的乐趣。从以往的教育案例来看,幼儿经常会对种植流程产生倦怠感,这时,家长适当的引导不仅能让孩子们意识到“种植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还能让他们感受农民伯伯的不易。

时逢谷雨,教师拟定了一场种植活动。根据活动要求,幼儿首先要从青椒、西红柿等作物中任选其一并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基本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由于种植区域有限,所以,教师将幼儿划分至不同的小组并展开具体的种植。通过挖土、种植幼苗、浇水等多个环节,各小组逐步知晓“铁锹应该怎么使用?”“如何使用水桶浇水?”此外,种植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又布置了一个观察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各小组要定期照顾作物,直至农作物结果、收获。受种植知识的限制,幼儿经常会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师积极与家长联动,共同解答幼儿存在的疑惑。

劳动任务的布置讲求科学性和循序渐进性。一方面,幼儿的实践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布置的任务要尽可能地贴合幼儿的自然兴趣点以及实践规律。另一方面,幼儿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所以,教师要与家长产生联动。通过多方的监督与引导,幼儿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作物种植、照料。

三、完善活动设计,创新活动形式

(一)贴合幼儿实情,设计多元活动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拟定丰富的劳动活动。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内涵、特点,传统的劳动教育实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除了基本的种植活动、手工艺品制作活动,节气特色饮食等一系列的劳动任务不仅能让幼儿深刻理解二十四节气,还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劳动教育活动的效用,教师既要做好前期准备,策划生动、有趣、安全的活动内容,又要做好中期的引导以及后期的复盘。凭借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可以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收获良多。

以“我是小小厨师”为例,根据活动要求,幼儿需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菜市场选购当季的蔬菜并制作一道美食。考虑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提前与家长沟通并希望他们可以尊重幼儿的选择,辅助他们完成蔬菜采购。接下来,幼儿拟定菜单,了解菜品的制作方法。从后续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幼儿会模仿父母的做菜习惯并进行菜品的制作。区别于以往的活动成果展示,幼儿需要将自己视为一名厨艺讲师并针对自己制作的菜品进行步骤、配料、注意事项的讲解。通过视频的记录和上传,教师发起了一场投票活动。接下来,幼儿、家长均围绕自己的直观感受参与投票。当投票活动结束后,教师公布票数,宣布获胜者。

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提升幼儿的某一项劳动技能,而是要让他们在多元、有趣的劳动中热爱劳动,形成劳动意识。通过二十四节气与劳动活动的融合,幼儿一边感受时节变化与劳作的关联,一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围绕二十四节气,营造劳动氛围

二十四节气代表了自然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是人们参与劳动的指向标。在日常的教育与引导中,教师围绕不同的时节拟定不同的主题劳动项目。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劳动任务,幼儿一边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一边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然而,无论是种植任务、手工制作还是节气特色饮食的制作都容易让幼儿产生倦怠感。为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创新劳动活动的形式并从多个角度营造劳动氛围。

比如,在大暑时节,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会进入燥热难耐的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教师提出了一个探索任务。“如何让教室更加凉快?”这时,有的幼儿认为,可以勤用拖把拖地,这样一来,教室的地面就变得更凉快。再如,有的幼儿认为,可以勤开窗,这样一来,教室就会处于通风的状态。结合形形色色的观点,教师并不急于评价而是将它们依次罗列于黑板上。凭借高效的幼幼互动,孩子们最终确定出一份“如何让教室变得更凉快”的方案。围绕方案內容,教师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每日进行拖地、通风等劳动。此外,由于每一个节气对应的气候条件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师每逢一个时节来临都会发起“如何让教室更加凉快”的讨论任务。

劳动氛围的合理营造不仅能让幼儿形成劳动意识,还能让他们在丰富、多元的劳动任务中提升劳动能力。在日常的教育与引导中,教师致力于将二十四节气与气候结合起来。通过劳动任务与气候的结合,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知识。在日常的教育与引导中,教师采用丰富的教育方法并依托民俗故事、文学作品输出具体的劳动要素。为了最大程度地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劳动习惯,教师不仅要阐述二十四节气的内涵,还要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幼儿逐步形成劳动光荣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翁莉.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J].好家长,2023(7):39-41.

[2]吴敏.协同理论下幼儿劳动教育家园共育的实施对策[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4):157-158.

[3]胡华娟.从“被安排”到“自觉性”自主劳动——大班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J].家教世界,2023(6):35-36.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协作发挥的作用解析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教育券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