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读思达”,发展衔接阶段幼儿阅读能力
2024-04-14张萍萍
【摘要】当前,幼小衔接阶段的阅读教学出现小学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不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该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容易打击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将“读思达”教学法引入幼小衔接阶段的阅读教学,可以解决幼儿阅读教学小学化的问题。幼小衔接阶段“读思达”阅读教学旨在让幼儿乐于“读”、善于“思”、勇于“达”,做好幼小衔接学习准备,发展衔接阶段幼儿的初步阅读能力,促进衔接阶段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读思达;幼小衔接;阅读能力;语言能力
作者简介:张萍萍(1988—),女,福建省惠安县崇武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学习准备”部分强调,幼小衔接阶段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还要“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阅读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阅读与书写准备”部分提出了三个目标: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这三个目标可以简要概括为“看(读)、思考理解、表达”,其教学过程与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所倡导的“读思达”教学法高度契合。
“读思达”教学法旨在让学生完成输入、加工、输出三个环节的学习过程[2]。衔接阶段的幼儿阅读教学要引入“读思达”教学法,让幼儿乐于“读”、善于“思”、勇于“达”,以发展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初步阅读能力,促进幼儿在学习准备上实现科学、有效的衔接。
一、输入环节:乐于“读”
“读思达”的第一步是学生“读”“看”“听”图书、故事的输入过程。这一输入过程着重于激发兴趣,旨在让幼儿产生阅读的欲望,乐于在教师、家人的引导下主动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部分要求教师“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只有深入“悦”读,才能乐于表达[3]。
當前,幼小衔接阶段阅读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不利于该阶段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幼小衔接阶段阅读教学要克服小学化这一错误倾向,基于学情高效设计“读思达”的第一个环节—输入,让幼儿想“读”、乐“读”、趣“读”,使之初步感受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所带来的美好体验,获得阅读的愉悦感与成就感。
(一)搭建“一起读”平台,让幼儿想“读”
要想让幼儿在输入环节想“读”,教师就需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搭建“一起读”的平台,让家长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一起读,使幼儿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自主、合作阅读,以培养幼儿的初步阅读能力。以绘本《圆白菜小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建幼儿阅读小队,让幼儿以小队的形式,人手一册一起读绘本《圆白菜小弟》。幼儿需先自主读,再边听讲解边一起读。“一起读”活动能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幼儿的阅读欲望。
除了课堂“一起读”活动,家庭“一起读”活动也是让幼儿想“读”的重要法宝。家长与幼儿一起读绘本故事,能够为幼儿阅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融入游戏、音乐等元素,让幼儿乐“读”
在输入环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游戏、音乐等元素,让幼儿乐“读”、爱“读”。幼小衔接阶段的阅读教学不同于小学阶段,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是该阶段的首要任务。在阅读中融入游戏、音乐等元素,有利于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喜欢上阅读。当然,这些元素只是阅读的辅助工具,绝不能代替阅读的主角地位。
以诗歌《春妈妈》的阅读活动设计为例。教师可以将音乐、游戏、绘画等元素融入阅读教学之中,设计一系列综合阅读活动。活动一:我听,我猜。幼儿听与春天相关的音乐,并猜春天的声音。活动二:我读,我录。幼儿自主阅读诗歌《春妈妈》,并课前在家中录音,在课堂上分享。活动三:我读,我画。教师将打印好的文字版诗歌《春妈妈》发给幼儿,并要求幼儿边阅读边为诗歌配上画。这三个活动综合音乐、游戏、绘画等元素,以阅读为核心,着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游戏、音乐等元素的加入,可以激发幼儿“读”的欲望,提升输入环节阅读教学的质量。乐“读”能让幼儿及时进入阅读角色,成为一名初入阅读之门的阅读者。
(三)优选童趣读物,让幼儿趣“读”
幼小衔接阶段阅读输入环节要符合这一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不能把小学阅读教学的内容放到衔接阶段的阅读之中。而在现实教学中,侧重于小学知识的图书常常出现在幼小衔接阶段的阅读中,这不符合该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违背《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要求,不利于发展该阶段幼儿的初步阅读能力。因此,为了让幼儿有兴趣地“读”、专注地“读”,优选适合的读物是输入环节的关键环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优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符合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特点且趣味性比较强的作品,如绘本故事、童谣、诗歌等。如在“家园共读绘本诗歌”主题阅读活动中,教师可选择《摇篮》《通天之路》《没有家的小鱼儿》《春天被卖光了》等绘本,巧妙地把绘本、诗歌、阅读、朗读、绘画等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家长的引领下共读这些绘本。
“读思达”的“读”环节是对阅读的输入,是后续“思”“达”的基石。幼小衔接阶段输入环节要克服小学化倾向,从幼儿特点出发,让幼儿亲历“读”“看”“听”图书、故事等阅读活动,引导幼儿在教师、家长的引导下乐“读”、爱“读”。
二、加工环节:善于“思”
对阅读内容的深度加工是“读思达”的核心环节,也是发展衔接阶段幼儿阅读能力的关键步骤。“读思达”的“思”环节着重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思维层面的加工,这一加工过程以学情为原点,以“读”为基石,以思考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引导衔接阶段幼儿进行有效的阅读思维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着重列出了观察、比较、想象、推理等思维活动。衔接阶段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目标定位在“初步”,因此衔接阶段的阅读教学不能拔高对幼儿阅读加工环节的要求,更不能让其走上小学化的道路。
(一)立足经验,以问题导“思”
衔接阶段的阅读教学要以问题作为桥梁,找到幼儿生活经验、阅读经验与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联系,引导幼儿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思维加工,加强幼儿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与体验,促进幼儿初步阅读能力的发展[4]。
如在教学绘本《圆白菜小弟》时,教师要以衔接阶段幼儿的特点作为出发点,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设计导“思”问题,引导幼儿对绘本内容进行深度加工。问题一:你吃过圆白菜吗?圆白菜的形状、颜色各是什么样的?问题二:请仔细观察绘本封面,找到圆白菜小弟,并描述一下他的外貌。问题三:请仔细阅读绘本,说一说圆白菜小弟遇到了谁?他要对圆白菜小弟做什么?他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问题四:最终圆白菜小弟与要吃他的那个人是什么结局?问题五:吃了圆白菜还有哪些动物会发生变化?怎么变化的?请你模仿绘本进行想象,并用画笔画出这个吃了圆白菜的动物。
问题一从幼儿的生活经验着手设计,让幼儿联系生活中的圆白菜,从圆白菜的外形、颜色等进行思考;问题二侧重从幼儿阅读绘本的经验着手,让幼儿学会读绘本封面,并能从封面中获取与绘本相关的信息;问题三、问题四侧重从整本绘本的角度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整体感知绘本所讲述的故事,梳理绘本故事情节;问题五则是让幼儿联系生活经验,用所知道的动物对故事进行想象、猜想,并用说和画的形式创编故事。
衔接阶段的阅读教学要加强与幼儿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的联系,让幼儿学会用绘本画面关联故事,在仔细阅读绘本的同时,会联系、会提问、会思考、会想象、会表达。
(二)立足想象等,以活动导“思”
衔接阶段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衔接阶段的阅读教学要立足幼儿这一特点,充分让幼儿运用观察、比较、想象、推理等思维活动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小学阶段的阅读打好基础。通过这些思维活动,幼儿能够对输入环节“读”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加深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提升初步阅读能力。
如在教学绘本《大头鱼上学记》时,教师可以设计想象等思维活动。活动一:读封面,说猜想。请你仔细观察绘本《大头鱼上学记》的封面,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猜一猜大头鱼要去做什么?同时说一说你猜想的依据。活动二:读绘本,说故事。1.请你仔细阅读绘本,找出大头鱼上学遇到的麻烦。2.请你发挥想象,想一想上小学的你会遇到哪些麻烦?3.大头鱼用哪些办法解决了麻烦?说一说你上小学时遇到麻烦要如何解决。活动三:“联”生活,说小学。大头鱼读一年级,他的学校是怎样的?结合书中的图画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小学又是怎样的?请你先说出来,再用画笔画出来,与同学分享。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上述三个活动落实了“指南”这一目标要求,以“阅读—猜想—想象”为线索,引导幼儿在读封面、读绘本之后进行大胆的猜想、想象,同时让幼儿联系实际,在“说中学”“画中学”。
“读思达”的“思”环节注重幼儿对阅读进行思维层面的深度加工,从衔接阶段幼儿的学情出发,立足幼儿经验、想象和猜想,以问题、活动导“思”,提升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输出环节:勇于“达”
“读思达”的“达”指幼儿阅读的输出环节,是“读”与“思”这两个环节结果的呈现。输出环节包括表达与交流,衔接阶段幼儿阅读的“达”有说、画、演、写等形式。无论哪种形式,衔接阶段幼儿阅读教学的输出环节都要做到“四有”—有意愿、有条理、有新意、有效果,让幼儿再次勇于表达、乐于表达,接受阅读的浸染与熏陶。
(一)有意愿、有条理地“达”
衔接阶段幼儿的表达不是小学的看图说话或看图写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阅读表达的关键词是“意愿”“有条理”。在衔接阶段幼儿表达环节中,教师要立足这两个关键词,引导幼儿把所读所思主动地、大胆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并学会与同学、教师、家长交流阅读体验与收获。
以绘本《我是中国人》阅读教学的表达环节设计为例。教师可以先设计《我是中国人》儿歌欣赏环节,让幼儿有意愿地说,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再设计“我有条理地说绘本《我是中国人》故事”的系列活动。活动一:读绘本,说中国人的故事。绘本《我是中国人》讲述了哪些故事?请你有条理地说出来,并与同学交流。活动二:用符号,画故事。请你用符号或图画的形式表现出绘本《我是中国人》所说的故事,并与家长分享这个故事。
“读思达”的“达”既不是漫无目的的表達,也不是小学化的阅读表达。这个表达与交流的环节要符合衔接阶段幼儿的特点,做到有意愿、有条理。
(二)有新意、有效地“达”
要想让“读思达”的“达”有新意,阅读教学就不能以传统的“说”为主,而是要形式丰富,让幼儿喜闻乐见。有效果的“达”强调衔接阶段幼儿表达的成效,让幼儿在乐于表达、勇于表达中出成果,以帮助幼儿树立阅读的成就感与信心。
如在教学没有文字的绘本《黄雨伞》时,教师可以设计有新意的表达环节。环节一:我说,家长写。读没有文字的绘本《黄雨伞》,并说说每页应配的文字,由家长写下这些文字,再将你的作品与同学分享。环节二:我画,我编。请你根据绘本《黄雨伞》的阅读经验,画几幅黄雨伞,并为画自编一个故事,制作图画书,与同学分享你的图画书。这两个表达活动形式丰富,把说、画、写等形式相结合,让幼儿在家长帮助下写故事、自制图画书。同时,活动重视分享环节,让幼儿将阅读成果以分享、讨论等形式在家里、班级中进行有效展示。
“读思达”的“达”作为衔接阶段幼儿阅读的输出环节,不是随意的表达,而是以“读”“思”作为基础,做到表达“四有”,以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进一步发展衔接阶段幼儿的阅读能力。
结语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衔接阶段幼儿初步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幼小衔接阶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防止出现小学化倾向,引入“读思达”教学法,让幼儿乐于“读”、善于“思”、勇于“达”,发展衔接阶段幼儿的初步阅读能力,促进衔接阶段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丽娜. 指向语言能力的“读思达”教学法在幼儿绘本阅读中的应用研究[J]. 教师,2023(15):81-83.
[2] 余文森. 论“读思达”教学法[J]. 课程·教材·教法,2021,41(4):50-57.
[3] 林丽明 .“读·思·达”视域下的幼儿园图画书阅读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2(21):14-15.
[4] 翁瑞玉 .“读”“思”“达”:促进幼儿阅读核心经验形成的三个基点 [J].福建教育,2021(1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