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建构小学数学“助学课堂”
2024-04-14周坚强
【摘要】“助学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革新。“助学课堂”的建构离不开学生的自助、互助,也离不开师助。其中,自助是建构小学数学“助学课堂”的基础,互助是建构小学数学“助学课堂”的核心,师助是建构小学数学“助学课堂”的关键。“助学课堂”以教师巧妙的引导助推学生深度地“学”,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助学课堂”;自助;互助;师助
作者简介:周坚强(1992—),男,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
当下的课堂教学逐渐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和启发。这个过程就是“助学”的过程。“助学课堂”,顾名思义,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课堂。实践证明,建构“助学课堂”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從被动转为主动、从肤浅走向深刻。“助学”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途径,还是一种教学理念、思想。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建构“助学课堂”,赋予学生自然生长的力量。
一、自助:建构小学数学“助学课堂”的基础
“助学”的对象是学生,“助学”的主体却不仅仅是学生。在小学数学“助学课堂”中,可以让学生自助、互助,也可以由教师提供帮助。建构“助学课堂”,首先应当引导学生自助。自助不是让学生粗略地进行看书预习,而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对数学新知展开自主、深度的思考和充分的探究。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自助的情境,鼓励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同时要做好为学生的自助服务的工作,善于捕捉学生在自助过程中的问题、障碍、困惑等,并将其进行记录,以便让学生通过互助或者师助的方式来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用于思考、探究的数学学具、素材、资源,如预学清单、实验材料等[1]。
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一个信息科技小工具(能自动显示圆的半径的数值以及周长的数值),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直径之间存在着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展示了一个外接正方形的圆,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边长的多少倍?”“圆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大约是圆的直径的多少倍?”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接着,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助学习清单以及相应的实验素材。自助学习清单的内容如下。
“圆的周长”自助学习清单
1.我实验我快乐。
活动一:用滚圆法、绕圆法测量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思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活动二:用刻度尺和三角尺测量圆的直径。
2.探究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课前的自主研学、在课中的自主探究、在课后的自主迁移等,都体现了学生的自助。自助性的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因为对所有知识的学习都需要经过学生的自我内化。在“助学课堂”中,自助充分展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学习,在课后进行探索,允许学生借助各种“助学”资源、素材等展开探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相关的资源、素材等,也可以在课外借助微信群、QQ群进行分享。
二、互助:建构小学数学“助学课堂”的核心
建构“助学课堂”,不仅要引导学生自助,还要鼓励学生互助。通过学生的自助,教师还未能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而通过学生的互助,教师才能更精准地把握学生学情,让学生学得更到位。互助是对自助的拓展、延伸,能让学生成为“小老师”。教师要基于学生自主研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障碍,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合作,提供学生互助的机会和条件,搭建学生互助的平台,鼓励学生与同伴、家长等共同展开探究。
互助要求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研究的成果,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互助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提问(当自己没有听明白时或当对方的观点有一些漏洞时)、积极主动地补充(当对方的汇报不全面时)、积极主动地辩论(当对方的观点比较片面时)、积极主动地反驳(当对方的思想、观点等有明显的错误时)。在互助中,学生因提问、补充、辩论、反驳等发出的各种声音构成一部“交响乐”,因而互助的课堂是出彩的课堂。互助讲究策略。教师可以先让学困生相互交流,再让中等生相互交流,最后让学优生相互交流[2]。如此,学生的交流会逐渐走向深入。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在“小小组”内交流,再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最后让学生进行组间交流。如此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性。
比如,在“圆的周长”教学的互助环节,学生之间需要针对彼此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进行纠正,为减小误差出谋划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了相关的互助研学清单,以推动学生互助,助力学生的深度学习。互助研学清单的内容如下。
“圆的周长”互助研学清单
1.小组比较计算出的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商。
2.小组交流圆周率有怎样的特征,我们为什么要探究圆周率。
3.总结圆周率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怎样应用圆周率的计算公式。
4.在研讨过程中,你认为有什么要提醒同伴的。
围绕互助研学清单中的内容,学生展开了积极的研讨,提出了意见、建议。为了避免在采用滚圆法测量圆的周长时出现错误,学生A认为滚圆的起点和终点要用记号笔做记号;学生B认为滚圆的时候应当沿着直线滚动;学生C认为要进行多次实验,算出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商的平均数,这样能准确反映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的关系;学生D认为可以针对一个比较大的圆做实验,这样能减小误差。为了避免在采用绕圆法测量圆的周长时出现错误,学生E认为绕圆的时候,棉线要紧贴着圆的边缘;学生F认为不能让棉线堆积在一起。
在围绕圆周率进行研讨时,学生提出了一系列子问题,诸如“为什么圆的周长总是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为什么一些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商比较接近,但各不相同?”“祖冲之是应用什么方法探究圆周率的呢?”“为什么祖冲之能把圆周率计算得那么精准?”“为什么祖冲之要给出圆周率的约率和密率?”等。通过对这些子问题的研讨,学生能够对圆周率这个无理数理解得更加透彻,同时也为他们后续理解割圆术和学习“圆的面积”的相关内容奠定了坚实基础。针对上述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助的方式进行了解决。
在建构“助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互助,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还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当然,在“助学课堂”上,自助與互助不是泾渭分明、水火不容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时,可以让同伴提供助力;而互助学习则离不开每一位学生的自助和独立思考、深度探究。
三、师助:建构小学数学“助学课堂”的关键
建构“助学课堂”,还离不开教师的助力、助推。教师的“助学”不是机械地灌输,而是为学生的自助、互助提供帮助,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品质,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认知。师助要让学生迈上一个新台阶,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从低阶过渡到高阶。师助有时是外在的,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源、素材等,有时则是内在的,如在数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上引导、点拨学生。师助的方式很多,如“问题式师助”“任务式师助”“应用式师助”等。通过师助,学生的认知可以由模糊变为清晰,学生习得的知识可以由零散变为系统[3]。
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的过程中,当学生提出“为什么需要将圆周率计算得那么精确?”“什么是割圆术?”“怎样应用割圆术?”“割圆术有什么作用?”等问题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研讨的同时,也借助信息技术,对圆周率、割圆术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此,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看到有关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的变化,从而感知“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教师在展示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基础上,还在课件上呈现了圆内接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正四十八边形等,从而让学生了解祖冲之在研究圆周率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深入认识计算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的方法、用割圆术探究圆的周长的过程以及极限思想。根据课件演示的内容,学生认识到随着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与其直径的商也越接近圆周率,逐渐理解数学家刘徽所说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的内涵。此外,教师还设计了相关的检测反馈清单,来检测、评价学生对于“圆的周长”的学习和作业情况。师助检测反馈清单的内容如下。
“圆的周长”检测反馈清单
1.辨一辨: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圆周率等于3.14。
(2)圆的周长总是圆的直径的π倍。
(3)一个半圆的周长是这个圆周长的一半。
2.算一算。
(1)一个圆形木桶的外直径是4.8分米,在它的外面加一道铁箍,这道铁箍长多少米?(接头处忽略不计)
(2)地球赤道的半径约是6378千米,绕赤道走一圈需要走多少千米?
师助能加深学生的认知,开阔学生的视界。在“助学课堂”的建构中,教师要通过师助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优化课堂样态,组织并引导学生对“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考量、评价。建构“助学课堂”,对学生的自助、互助情况进行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认知、思维、素养的发展。在检测与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突出评价的价值,通过评价,助推学生的“学”走向深刻。学生通过师助,能了解数学史中的知识,能感悟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结语
“助学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方式等,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创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助学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对小学数学“助学课堂”的建构十分重要。教师要通过将学生的“学”放在突出位置,打造“助学课堂”,积极引导学生自助、互助,并进行师助,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消除学习疑点、盲点,从而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后续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助学课堂”的教学范式,以便更好地实施“助学课堂”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和.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的当下特征[J].上海教育科研,2017(2):1.
[2]仲广群.助学课堂:由三条公理推演出来的教学实验[J].小学数学教师,2016(10):17-23.
[3]顾娟.为思维的通透而教:我在数学情境教学上的追求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师,2016(5):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