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2024-04-14甘静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甘静莎

[摘 要]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聚焦核心概念,按一定的逻辑串联单元的知识点,增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系统,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为培养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文章在新课标背景下,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章节为例,尝试开展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索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2-0086-04

一、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这使得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的首要位置,成为学校教育的聚焦点和着力点[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更是将“核心素养”作为生物学课程育人的宗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和热点,成为初中生物学教学的主旋律。

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抓手,也是生物学科教育的灵魂。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并引导学生在了解各种复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念,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形成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在知识的学以致用中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形成健康生活观,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实施”中指出要“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概念,加强概念间的联系[2]。如何有效统整知识建立概念体系,提高初中生物学教学效率,成为广大初中生物学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以课时为单位的缺乏全面视角的教学模式。单元整体教学倡导以概念为中心,让知识殊途同归有了核心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因而被众多教育学者誉为“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3]。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设计一定的教学主线,围绕某一大概念将知识辐射出去或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有脉络、系统化地主动建构知识,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概念网络,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进行深入剖析,明确主题单元的大概念内涵,“从上到下”、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将教材内容进行演绎,即“核心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中的位置;其次,教师要利用真实情境、核心问题、合理活动等按照一定的主线将各课时内容建立起逻辑关系,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和重组,使概念网络化;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由下而上”地进行学习,即由课堂情境、生物学现象、教学活动等入手,以任务为驱动、事实为依据获得直接经验,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次位概念,在获得足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层层递进,将零散知识建构成重要概念,最终形成核心概念;最后,教师要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经过单元整体教学后,学生能主动构建起一个层次分明、关系清晰的概念框架。单元整体教学关注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章为例,通过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设计相关联的问题线、活动线、评价线,形成清晰的目标达成线索及层次分明的核心任务设计,以期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材分析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人体生理与健康”主题的重要内容之一[4]。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靠多个系统相互协调与配合来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其作为人体八大系统之一,起到重要的枢纽作用。人体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和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需要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各处的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等也需要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指定器官进而排出体外。各大系统、器官间相互配合,才能使生命活動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本章的学习内容是新课标大概念5“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建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支。

本章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内容主要包括血液循环系统的构成和血液循环的途径两大部分。血液循环的物质及结构基础包括血液、血管和心脏。心脏作为动力泵,使血液能在人体血管中流动起来,形成血液循环,血液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完成氧气、营养物质、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等的运输,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本章按照概念生成逻辑,对单元内各课时内容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和重组。首先,介绍循环系统中能运输物质的血液,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其次,分析人体失血后出现的症状以及如何做到安全输血;再次,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了解人体血管的类型及分布,为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学习血液能在血管中流动起来是依靠动力泵——心脏,了解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在掌握血液循环的物质及结构基础之后,再继续探究血液循环的途径,将整个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突出循环系统对整个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分析

认知方面:学生听说过血液循环系统,有一定的前概念,知道血液通过循环流动能运送到身体各处,但对循环系统中各物质和结构所起到的具体作用,以及循环的全过程并不了解,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资料帮助其学习。

能力方面:学生能积极设计和参与探究实验,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能主动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加以分析,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能与同伴交流、讨论、分工合作。

心理特点: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探索欲高,尤其渴望了解人体的奥秘,喜欢动手实验,喜欢直观形象的实物。

(三)单元目标设计

单元教学的目标应指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素养的培养。围绕新课标对本章内容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学情分析,确定本单元的目标如下:

1.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识别血细胞的形态与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不同血管内的血液流动,分析血管的类型;借助猪血管等实物观察动脉和静脉血管,区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的实物或模型,识别和推断相应结构的功能;能基于血液循环模型,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相互联系;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重难点)

2.在和健康与疾病相关的问题情境中,根据血常规化验单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运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由于机体特定结构受损可能引起的异常症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关注身体内外各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学会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主动传播生命安全与健康生活的知识。(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四)单元教学活动安排

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解决问题,以情境、问题和活动为主线关联章节内相关知识,建立知识内在逻辑,使学习深度发生,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首先需要创设一个支撑整个单元的真实情境,根据情境提出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再在大情境的基础上衍生关联每个课时内容,将大的核心问题拆解为层层递进的小问题串,以问题串为驱动设计相应的活动任务,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提供的学习资源合作探索、逐个击破,致力解决关键问题,最后提供舞台(如研讨会、汇报会等)给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展现学习成果,并将学习成果辐射应用到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针对“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教师经了解,发现学生基本都有过生病就医的经历,就医时时常需要抽血化验,学生对血液化验单既熟悉又陌生,陌生是因为看不懂其中数据。对此,教师选择“生病就医”为主题背景,请学生查阅资料,并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从身体哪一部分抽血、血液有哪些成分、各成分对身体有何作用、如何解读血液报告单、血液如何在身体内循环流动等相关核心问题,再根据问题具体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具体见表1。

(五)单元评价设计

新课标倡导“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教学评价是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有效依据,因此教學评价应与教学目标高度吻合。教学评价也是教师了解与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通过及时地反馈教师可发现学生学习的优劣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反思和调整教学行为,优化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时,应考虑评价方式具体明确、有检测性、多元化等指标,能从多方面体现学生的素养发展。本章的评价设计具体见表2。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学教学采用聚焦核心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式,能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学科育人目标,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索主题,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单元整体教学从宏观方面着手,注重知识整体化和结构化,将零散知识重组整合;设置真实情境,利用问题驱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主动建构完整的概念体系;实施多维度的评价,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将来在科学领域获得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单元整体教学是值得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究的。

[   参   考   文   献   ]

[1]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钟启泉.单元设计: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5(24):1-5.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教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