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4-14陈瑞芳

教育界·A 2024年7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史料初中历史

【摘要】初中历史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内容多元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快速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好奇心,增强其探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为了使案例教学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文章从案例类型与教学手段两方面出发,阐述通过引入故事案例、史料案例、话题案例,采取合作探究、创设情境等授课手段,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案例教学法;史料;文物

作者简介:陈瑞芳(1978—),女,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城关中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授课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课程教学要求。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借助案例教学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多角度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事实,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

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生动性,从而减轻历史教学的枯燥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历史事实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二)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

教师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案例,运用文字资料、影像资料等再现历史情境,结合各种史料分析教学重点内容,让学生观察、感受近代历史的真实情况,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从而有效降低历史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与信心。

二、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历史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策划授课活动时,需要遵循針对性原则,确保所选案例与教学内容具有一定关联性。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使案例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

(二)真实性原则

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时,还需要遵循真实性原则。教师应当选择真实发生的事件和可靠的、典型的史料作为案例,而非野史或杜撰的故事,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和分析案例内容初步理解史料的含义,真正掌握史实。

(三)实践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还应当遵循实践性原则。历史教师需要将案例信息与探知活动进行巧妙融合,设计实用性强的案例学习活动,如深入分析史料、探讨热点话题、对比研究案例等,借此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一)基于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案例类型

教师若想让案例教学法呈现应有的授课效果,需要根据单元授课内容或某一重要知识点,选择与之相关的教学案例,同时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案例类型,如故事类案例、史料类案例、话题类案例等,以增强案例教学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1.巧用历史故事案例

有趣的故事可以快速激发初中生的探知兴趣。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有趣的历史故事策划案例联想认知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历史事件的历史影响[1]。

以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的教学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讲述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据传,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姬宫湦为了博取妃子褒姒一笑,在城中演绎了一出用烽火向诸侯求救的闹剧。而后,当犬戎进攻西周时,各诸侯以为周幽王又在用烽火戏弄他们,便无人前去援救,致使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学生可以结合上述历史故事分析和总结西周灭亡的多种因素。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卧薪尝胆”“围魏救赵”“负荆请罪”等与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历史人物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相关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研究这些事件对各诸侯国产生的影响。比如,“围魏救赵”指战国时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和孙膑出兵救赵,孙膑提出了围魏救赵的策略,最终不但解除了赵国被围困的局面,还大败魏军,重挫了魏国的士气。

教师利用历史故事开展案例联想认知活动,既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面,打开他们的探知思路,还能借此激发其主动研究历史知识的兴趣,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巧用真实史料案例

教师可结合史料开展案例拓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可靠、典型的史料了解史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实意义等,总结事件主要人物做出的历史贡献,探究历史事件的深层内涵,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判断[2]。

以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搜集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历史史料开展案例分析活动。

首先,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郑和先后七次出海航行的路线图。

接着,教师可出示更多与之有关的史料,如马欢所著的《瀛涯胜览》、费信所著的《星槎胜览》、巩珍所著的《西洋番国志》等史籍,这些史籍系统、集中地记录了郑和的航行事迹。学生通过阅读《瀛涯胜览》中的史料片段,能够了解明朝时期的印度、锡兰国、小葛兰国、古里国等南洋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物产与民俗;在《西洋番国志》中,学生能够了解到郑和七次远洋航行途中所路过的占城国、爪哇国、旧港国、暹罗国、苏门答腊国、阿丹国等二十个西洋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物产情况。

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史料分析“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比如:加强了古代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联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航行路线等。同时,学生需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史料中的描述性语言,对郑和的远航之举进行客观评价。

教师结合史料文献开展案例拓展教学活动,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又能加深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层认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历史解释素养。

3.引用热点话题案例

为使学生能够学会客观看待历史事件、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热点话题开展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寻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热点话题,引发学生对话题的深入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转移到相关的历史事件上,从纵向与横向视角出发,分析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良好的历史使命感,提升深度学习的效果[3]。

以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二单元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的教学为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段历史时期内,中国遭受西方国家的侵略,被迫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这使得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此,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侵略者的厚颜无耻,了解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开展案例教学活动。

例如,近期大英博物馆发生了文物被盗事件,这使得中国人更加关注流失在海外的各朝历史文物。同时,有视频博主在大英博物馆拍摄了《逃出大英博物馆》微视频短片。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流失的中国文物”这一热点话题开展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短片《逃出大英博物馆》,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其次,教师可以展示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画作品《女史箴图》的实物图片。这幅画作的原作早已失传,其临摹作品也在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被英国士兵盗走,后来以25英镑卖给了大英博物馆,现在成为大英博物馆东方文物馆的镇馆之宝。

除此之外,中国商朝晚期的青铜酒器双羊尊、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传世之作《墨竹图》、明宣德皇帝时期的景泰蓝龙纹大盖罐、莫高窟壁画、辽代三彩罗汉像、三菩萨壁画等各个朝代的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皆被西方侵略者掠夺和倒卖,现存于大英博物馆。

最后,教师可以以“被掠夺的文物”为主题,引导学生分析1860年、1900年两次列强侵华战争的背景和经过,了解中国在这两场战争中分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及条约内容,这些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探究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及影响。

教师结合热点话题开展案例分析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还能使其加深对中国近代历史的了解,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提高授课质量,丰富案例教学手段

为进一步增强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科学优化教学手段,巧妙借助各种资源与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授课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

1.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文物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以文物引发学生对文物背后的历史事件的思考,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文明的了解[4]。

以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的教学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针对某一唐朝文物展开深入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文物+科技”的助力下,唐三彩陶器、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阎立本的《步辇图》、唐蕃会盟碑、佛教壁画等历史文物与历史遗迹能够通过数字化手段生动再现,使“零距离”参观历史文物得以实现。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搜集身边的或当地博物馆、规划馆中陈列的不同时期的相关物料。

以文成公主入藏这一事件为例,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分析《步辇图》这幅画,了解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起因、经过与结果,了解文成公主将中原哪些文化带入吐蕃地区,又将吐蕃地区的哪些物产引入中原,最后探讨这一事件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

2.创设动态历史情境

教师还可以借助视频创设动态历史情境,促进学生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情况,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探寻历史问题。

以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術的成就”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在科技与文化方面取得的各种成就,教师可以搜集各类纪录片开展案例教学活动。例如,在科技成就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讲述航天人建造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历程的纪录片《北斗》、介绍中国各领域伟大工程的纪录片《超级工程3:纵横中国》以及讲述工匠精神和高超技艺的纪录片《大国工匠》。在文化成就方面,教师可以播放下列电视节目、纪录片、舞剧的片段,如《典籍里的中国》《我在故宫六百年》《China·瓷》《昆曲六百年》《粉墨春秋》等,或经典的话剧剧目片段,如《茶馆》《文成公主》《龙须沟》等。

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视频内容出发,探索与了解中国近现代较为重要的科技文化成就,如“两弹一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技术、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等,并研究上述成就所带来的影响。比如,“两弹一星”和航天成就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教师借助视频创设动态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案例研究活动,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成就感和自信心,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巧妙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多样化的授课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让学生结合各种案例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探究历史事件的意义与影响,达到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建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2022(19):176-177.

[2]季小全.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与反思[J].初中生世界,2022(28):36-39.

[3]吴玉泽.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技视界,2022(14):155-157.

[4]李永桃,卢占亮.初中历史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J].名师在线,2021(12):24-25.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史料初中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在技校企业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