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想象趣学古诗

2024-04-14高大龙

教育界·A 2024年7期
关键词:古诗趣味想象

【摘要】古诗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学习古诗,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学修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古诗的学习,每一册教材都编排了多首古诗,旨在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巨大魅力。但古诗的写作背景距离现在比较遥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若教师在教学时适当地加入一些趣味元素,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更深入地领略古诗的美。

【关键词】古诗;趣味;想象;小学语文

作者简介:高大龙(1988—),男,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中国是一个诗词大国,含义丰富、笔法凝练的古诗如同一颗熠熠发光的夜明珠,散发出迷人的光芒。诗言志,歌咏言。学习古诗,不但能了解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意志和道德风貌,还能感受中华文化内涵的无穷韵味。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古诗的学习,每一册教材都编排了多首古诗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古诗教学,除了要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还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文字以外的画面,在盎然的趣味中与古人齐吟诵、共欣赏、同欢乐、齐体

验[1]。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芙蓉楼送辛渐》为例,谈谈如何利用想象来引导学生趣学古诗。

一、创设情境,在想象中趣引古诗

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古诗语言简洁,勾勒的画面比较朦胧,提供与之相關的视频,创设相应的情境,营造直观的视听氛围,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为送别友人所作的一首诗。古时候的交通不发达,交通工具主要分为两类:陆路的车马和水路的舟船。因此,送别诗中描写的场景大多与河流有关。作者送别的人是谁?为什么送别?在哪里送别?这些都是学习送别诗时亟须厘清的问题。

教学时,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来创设情境。视频开头,芙蓉楼映入眼帘,文字介绍其所处的位置是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金山湖西岸。镜头推近,只见在一个房间里,有两位老朋友正在喝酒,画外音介绍:戴着官帽的是江宁县丞王昌龄,也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他好结交朋友,与许多诗坛名家都是好朋友,李白、岑参都曾写诗赠予他,表达深厚的友情。此时,坐在对面的是他的家乡故友辛渐,在看望王昌龄之后,他准备从镇江渡过长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回到家乡。饮酒饯别是唐代盛行的送别方式。王昌龄特地从南京赶来镇江送别好友,两人喝着酒,聊着天下大事,不知不觉天空已经泛白,于是二人从芙蓉楼下来,沿着江边行走。王昌龄看着烟雨迷蒙的江面,件件往事涌上心头,不禁百感交集,随口就吟诵起《芙蓉楼送辛渐》来。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了解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王昌龄和辛渐虽然是故交,但是他们已经好久没有相聚,这次知道好朋友路过此地,王昌龄特地赶到镇江的芙蓉楼与老朋友见上一面。随着视频画面的定格,教师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王昌龄,站在芙蓉楼的晨雾中,看着辛渐乘上小船渐行渐远。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你能看到江上的晨雾和远处的山峦吗?你能感受到离别愁绪吗?你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呢?”

视频的加入给学生带来了直观的视听体验,依托形象思维,学生深入了解了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也了解了诗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想象送别的场景时就有了明确的抓手,这为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做好了铺垫[2]。

二、结合插图,在想象中趣解诗意

文字是静止的,但是插图却能将文字描绘的场景形象地展现出来,使抽象的文字变得具象化。部编版教材几乎为每一篇课文都配上了插图,这就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依据。教师应发挥插图的功能,图文融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在想象中不断丰富画面内容,犹如身临其境,和诗人产生共鸣[3]。

教材中,与《芙蓉楼送辛渐》搭配的插图位于教材版面的上方。烟波浩渺的江面,水气迷蒙,点点雨丝飘落下来,远处的山峰隐隐约约地露出模糊的轮廓。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插图中的场景,感受古诗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朗读古诗,找出与插图意境相对应的诗句。这幅插图描绘的是江面景色,画面对应的正是古诗的第一、二句中的“寒雨连江”和“楚山孤”。结合插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连绵的寒雨是如何下起来的,下了多长时间,又是如何飘荡到吴地的,楚山为什么是孤零零的呢?”

联系诗句,从“寒”字可以看出,当时的气温较低,给人的感觉不是“凉意”而是“寒意”,由此可推断出当时已经是深秋时节;“平明”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是天刚刚亮的时候。一场夜雨带来了瑟瑟的寒意,营造了凄清的画面,也渲染了好友离别时的伤感情绪。“连江”和“入吴”说明晚上的雨势很大,体现在画面上的是层层的水波,远处的山峰孤零零地矗立江中,显得那么冷清。可以看出来,诗人此时已经将视觉、听觉与送别友人的惆怅联系在了一起。

课文中的插图呈现的是诗人眼中的江面,那么近处是什么呢?芙蓉楼在哪里呢?作者和辛渐又在哪里呢?学生不禁好奇起来:“这幅插图为什么没有把古诗的内容全都画出来呢?”教师向学生介绍绘画中的留白手法,鼓励学生根据古诗的第三、四句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以旁观者的身份为画面添上适当的内容,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于是,学生在书中插图的下方画了一个堤岸,在堤岸的右边画上芙蓉楼的轮廓,江面上添画船帆,船夫站在船尾摇橹,辛渐站在船头与江岸上的诗人作揖告别,这样就构成一幅完整的烟雨送别图。

教师引导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利用线条、物象、色彩等元素为插图添加内容,让学生独特而富有个性的想法在插图上尽情展现出来,诗画交融,这样学生就能更进一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4]。

三、朗诵古诗,在想象中趣悟诗情

古诗非常讲究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伴随着节奏诵读古诗,更易于学生走进诗歌营造的意境之中。学生需把握诗歌的节奏和声调,不仅要读出韵律美,还要读出意境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歌之中,以声传情,将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呈现出来[5]。

清代文学家刘大魁认为,“歌儿诵之,神气出矣”。这里的“神气”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芙蓉楼送辛渐》的朗诵节奏为“二二三”式。教学时,教师可先亲自示范诵读,再指导学生试着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感。读前两句时,学生语速要稍慢,语气要凝重,表现出作者描写老朋友分别时的凄凉场面和伤感之情。

古诗后两句是作者心绪的表明,辛渐北上洛阳是回家乡,心情是愉悦的,但是作者王昌龄身居官职,无法动身,只能怀着无限的不舍与辛渐挥手告别。此时,王昌龄透过水汽弥漫的江面,似乎看到江对面亲友关怀的目光,听到亲友关心的问候,想到自己遭受朝中奸佞小人的陷害才被贬江宁,为了告慰亲友,他用“冰心”“玉壶”来表明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坚定意志,叮嘱好友辛渐:“回到家乡,一定要告诉亲友们,我很好。”因而在朗读后两句时,学生要带着明朗、坚定的语气来朗读。

朗读古诗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教师让学生先采用自由读的形式,边读边想象画面,揣摩朗读的语调、语气、语速;再采用指名读的方式,并让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提高朗读质量;最后采用齐读、赛读等形式来巩固朗读成果。

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不仅都能很快将古诗熟练背诵出来,还打破了诗句中字词的表面藩篱,直抵诗中物象的真实含义,悟出诗句中蕴含的真情。

四、拓展延伸,在想象中趣增诗意

古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饱含了作者寄托的情感,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字尽意无尽,为学生营造了自由想象的巨大空间。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和再现古诗的情境和情感,让学生的思维由此延伸开来,使古诗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比如,在教学《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时,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将这首送别诗改编成记叙文。教师这样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此时就是作者王昌龄,站在雨后的江边,看着雾气弥漫的江面和若隐若现的孤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根据诗意展开想象,将诗词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教师说道:“想到好朋友辛渐将要回到家乡,见到熟悉的亲友,你会委托他向亲友们转达哪些心里话?”有的学生想到王昌龄已经多年没有回到家乡看望亲朋好友了,就请辛渐捎去“自己”对亲朋好友的问候;有的学生托辛渐将“自己”对亲朋好友的鼓励和期望带回去;有的学生希望辛渐能够传达“自己”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有的学生想到王昌龄知道自己的被贬经历肯定会让亲朋好友担心,所以请辛渐转告他们,“自己”一定会尽心竭力继续为国效劳……学生写完以后,教师让学生与同桌一起,互相欣赏对方的小练笔,增加古诗学习的乐趣。

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全诗只有28个字,但创作的空间却是巨大的。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扩写古诗,不仅可以使古诗学习更添趣味,还可以使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锻炼。

五、改编剧本,在想象中趣演诗意

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了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的方法。基于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将古诗改编成课本剧,发挥想象,在剧情设计、角色定位、台词撰写、场景设置、服装道具、表演技巧等方面进行创造性设计,在表演过程中巧妙融入现代化元素,将古诗的思想感情生动演绎出来。

比如,可将《芙蓉楼送辛渐》改编成如下剧本。

场景:芙蓉楼

人物:王昌龄、辛渐、船夫、店小二、其他客人

(王昌龄和辛渐在餐桌前面对面坐着,店小二正在为其他客人上菜。)

王昌龄(双手拿起酒杯):辛兄,这杯酒为你送行。愿你一路平安,顺利到家。

辛渐(双手拿起酒杯):多谢昌龄兄,也祝你在此地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船夫(双手拢成喇叭状,在岸边催促辛漸上船):辛先生,该上船了,我们要出发了。

王昌龄(紧紧握住辛渐的双手):此地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暂时还不能回到家乡跟亲人们叙旧,等你回到家乡,请代我向父老乡亲问好,并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我在这里会好好工作,做好分内之事,为国家效力。

辛渐(双手抱拳):一定

(辛渐上船,船缓缓离岸)

辛渐(回头向王昌龄挥手):昌龄兄,保重!

王昌龄(眼含泪水,挥手):保重,辛兄!

王昌龄回到房间,提笔写下《芙蓉楼送辛渐》。

创编完剧本,各个小组可合作排练课本剧,想象自己已经穿越到了唐代,演绎诗人送别辛渐的情景,特别要表演出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志向。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插入一些趣味性元素,如用现代化话语来解读古诗:“如果你在洛阳遇到我的亲友,请告诉他们我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

表演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各自在改编剧本和表演剧本时的感想和经验。通过这样趣演古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深意,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品位。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借助插图、低吟浅诵、扩写延伸等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多措并举激励学生发挥想象,从而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古诗,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唐山.基于单元视角,让古诗“想象”真实可见[J].福建教育,2023(14):39-41.

[2]倪思春.双重进阶:借助想象学习古诗的路径探索[J].小学语文,2023(1):48-52.

[3]吕倩.资源整合 交替吟咏 融情想象:以《示

儿》 《题临安邸》古诗整合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3(1):69-71.

[4]吴霁.古诗画面想象的四个维度:以统编版

《望洞庭》教学为例[J].语文天地,2021(4):52-53.

[5]许丹,朱必文.想象补白,多维度深化古诗意蕴:以《迢迢牵牛星》一课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1(4):41-44.

猜你喜欢

古诗趣味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