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理念下的语文习作单元教学

2024-04-14王丹娟

文理导航 2024年7期
关键词:习作支架课文

王丹娟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要求,语文学科素养主要涵盖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四部分内容。如果说语言是思维的外衣,那么习作能力就是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部编版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编排出了习作单元,保障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紧密相连,并保证习作单元的相对独立。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理念

语文教材针对学生的习作情况巧妙设置支架,使单元教学的融合性显著提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单元教学更加侧重于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根据具体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实践,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语文习作单元教学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习作教学始终是其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来说整体学习难度较大。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不高,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专门针对习作的课程编排较少,没有与阅读教学充分结合。不仅如此,该阶段的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比较差,有时为了应付考试而胡乱写作,没有表达自我思想。相对于单篇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更讲究整体性和高效性。单元教学主要包含“导读”“实施”“总结”三种教学课型。语文习作单元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知识点的迁移,教授学生如何学好语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简单来讲,单元教学能够节约课时,提高学生知识点迁移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学会掌握科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单元的教学。

二、支架式教学理念

支架式教学指的是专门为学习者构建的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概念框架,引导学习者提前将复杂的学习任务逐层分解,随后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不断深入知识点,加深理解。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当前用于语文教学实践的重要模式,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基础,分析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以达成目标为前提,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支架,助力学生跨越学习障碍。支架指的是一种概念框架,通常支架式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几环节:(1)搭建支架,紧紧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依据“最临近发展区”的要求创建概念框架。(2)根据教学进度进入情境,比如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提出相应问题,从框架中的某一节点入手,指导学习者不断分析问题。(3)学习者独立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分析。根据任务目标的分解情况,降低语文习作的难度。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具体的教学活动难以真正意义上脱离学生的自身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关注习作的结构或写作技巧,还要为学生创设更加合理的情境,选择最有效的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跨越思维,优化教学流程。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学生提供支架,即一种支持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习作的情境中提升观察与想象能力,再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心中所想。

三、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比较分散

单元教学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对教材的解读与教案设计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意,比如教学目标较为分散,单元教学目标分离。小学语文素养主要包含了“语言构建”“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几部分,教师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单一地追求知识或教学方法的某一点,导致教学目标被割裂,难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比如识字就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就要对比同一单元课文,防止教学目标设置得不够科学。此外,单元重点学习目标不够清晰,部编版教材中教师需要设定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但学习目标清晰度不足,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训练,学生习惯于单篇课文的学习,即便教师设置了相对完备的目标,学生也难以完成目标任务。

(二)教学内容缺乏完整性

语文教材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这是一种以内容主题为组织单元的教材模式,实现了若干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的融合,但是教师没有深刻地感悟教材编写的意图,在单元教学中孤立了各篇课文。比如单元教学内容呈现出了无序性的特点,教材的阶梯性与学生认知特点相互一致,但教师没有加深对教材的研究,对单元教学内容了解得不够深入,教学中只是将课文简单地排序,导致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不足。除此之外,教师只从单元主题或者体裁入手,没有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和单元目标相融合,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难以提升。单元教学没有和课外资源有效关联,语文习作单元教学强调教材和课外资源的融合,但很多教师比较注重教材文本,缺乏对课外资源的应用,忽略了知识点的迁移,无法抓住语文教材文本的共性,导致教学内外资源在衔接时不够顺畅,不利于单元教学目標的达成。

四、支架式理念下的语文习作单元教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重组习作单元板块

学生有可能对于单元学习的内容了解不足,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观察事物,做好相应记录,比如和家人、身边的同学一同讨论,选择各类素材,采用照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实物。比如《太阳》一课,在讲解太阳的“热”“远”“大”时,可以将图片和实物内容相结合,准确地描绘太阳的特征。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记录整理图片与视频等资料,整理本单元的文章,适当增加同主题的课外文本,经过课内外资源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提高积累词句的能力。

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自主预习,相互分享,一同朗读,学习单元内的生字,掌握相关学习内容。(2)根据“单元导读”与“习作”板块,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指导学生默读,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文章当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正确梳理文章脉络。(4)根据《太阳》这篇课文,掌握说明文是怎样采用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的,运用教材中“初试身手”进行习作练习。(5)提高学生学习中举一反三的能力,根据《松鼠》这篇课文了解说明文文体的特点,经过“初试身手”的练习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二)深入分析教材,依靠已有教学支架

部编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十分连贯,且可以很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能够为教师提供适合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支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材内只提供了习作的题目,发布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随后学生围绕题目进行写作训练,以此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师生忽略习作的过程。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习作的整体过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作思维为目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困境,提高教学效率。部编版教材的习作板块中拥有不同的支架,能够为学生写作任务的完成提供相关支持。根据教材当中的支架创设教学情境,按照支架的功能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在专题习作练习活动中,教材内为学生详细设置了不同问题下的支架,利用问题来指导学生思考,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有效降低习作难度,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按照教材内的问题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习作环节,以支架为基础深入挖掘作文素材,通过素材整理与分析,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素材不断拓展个人思维,从而独立地完成语文习作任务。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标题“介绍一种事物”为例,围绕该标题,为学生安排《太阳》和《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以及《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太阳》课后习题如下:阅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出作者采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在《松鼠》的课文后,习题如下:默读课文,将关于松鼠的信息写下来。这两道习题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引导学生积累日常学习中的写作素材,学会整理这些素材,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把握阅读方向,实现从阅读向写作方向的发展。

该单元当中的“初试身手”主要包含两部分训练,第一部分为“选择身边的事物,采用多种方法说明该事物的特征”,这一训练针对说明方法的使用;第二部分为“查找资料,将课文《白鹭》中2~5自然段改写为说明性文字”。该训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文体的语言特征。由此可见,教材中习作单元的“习作”板块主要从取材、立意、构思等环节入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会写作,培养其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能够选择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三)立足习作单元,细化习作教学流程

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中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根据习作单元,不断细化习作过程,发挥习作单元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个人习作能力,采用支架式教学理念。对此,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读懂单元导语。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旨在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所以在教学预设时,教师必须形成单元意识,能够利用单元内的语文要素来为学生创设习作情境,巧妙地使用教学支架。以单元任务为基础,设计出与教学目标相互配合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流程,分解习作目标,以习作为核心,在单元教学环节仔细寻找“写”的要素,依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写作线索,鼓励学生把握整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在阅读课文的同时,了解单元导语内容,为后续课文解读、习作锻炼、习题练习奠定基础,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教学任务的合理设计。

科学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文章进行品味与理解。部编版教材当中的习作单元提供了很多精品课文,这些课文会围绕单元主题思想,所以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为习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实践中,教师围绕单元主题,立足于支架式理念,根据教材内容涉及习作任务区,基于教学情境搭建支架,不断深化教学主题,确定单元主题支架,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深入挖掘课文中的素材,对语文要素进行利用,为学生搭建合理的支架,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保障习作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习作动机。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我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相互分享与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习作主题,产生表达欲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以支架式教學理念为前提,对学生进行语文习作单元教学,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深入分析教材,巧妙利用支架设置教学实践活动。创新习作单元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这是提高习作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研究,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保证支架式教学理念的高效落实,分析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倪宗红,韩文杰.指向习作能力的习作单元“教学评一致性”设计——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2(6):41-45.

[2]刘成敬.统编版教材“交流平台”栏目的教学探索——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2):85-87.

[3]何向梅,冯生尧,钟展艳.双线组元理念下创造性实施读写一体教学——以统编课本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J].现代教育论丛,2020(6):24-29.

[4]曹玲玲.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策略探究[J].才智,2020(32):59-60.

猜你喜欢

习作支架课文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背课文的小偷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背课文
习作展示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