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那碗腊八粥

2024-04-14徐学平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2024年2期
关键词:腊八粥财主花生米

徐学平

记忆中,儿时,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了……”

我小的时候,乡村还是比较贫困的,粥可以说是庄户人家的主食。那年头,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宽裕的家庭,因为舍不得多放米,有时粥稀得能照出人影儿。只有富裕点的人家,那粥才浓些,人们夸张地说成“竖勺子不倒”。这粥,最好喝的当然还数腊八粥,但除了过腊八节,寻常的日子里是难得吃上一顿的。

据老一辈人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个老财主放牛。一天放牛归来时,他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屋子里,还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个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过上了好日子,为了铭记当年被财主关进屋子忍饥挨饿的痛苦经历,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那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把那粥叫作“腊八粥”。

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个故事的同时,我也记住了那年那月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熬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豌豆、黄豆、红豆、绿豆、高粱等粮食作物之外,还可加入青菜、慈姑、荸荠、红枣、白果等。听母亲说,根据“腊八”一词中的“八”字,制作者一般在配料时都会凑齐八样东西,搭配可以随各人喜好而定。

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其中,花生米是母亲用菜刀在面板上一粒粒切成碎块的,喝着母亲熬的腊八粥,每当嚼到里面的花生米时,就会感觉格外香。

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腊月正是哈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我们从被窝里钻出来,浑身早已冻得发抖。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便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张开嘴大嚼大吃起来,因为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每当嚼到里面细碎的花生米时,那味道真是棒极了。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时,那心窝里就别提有多温暖了!

冬去春来,物换星移,近三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腊八粥也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城市粥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还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选自《创新作文》2021年第1期,略有改动)

品读

这篇文章思路清晰:先从儿时的记忆写起,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写每年“腊八”—农历腊月初八即将到来的时候母亲都要念叨的一句话,生动地写出了母亲扳着手指计算日子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一家人的关爱之情;接着交代了从前乡村生活的贫困,指出那个年头除了过腊八节,平常难得吃上一顿腊八粥;然后插叙有关腊八粥的来历的传说故事,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通过表现朱元璋珍惜好生活、不忘苦日子的情怀,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的情感;接下来,通过几个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母亲熬的腊八粥所用的食材、母亲熬腊八粥的过程和“我们”吃腊八粥时的情形等,既表现了母亲熬粥的辛劳、耐心和技艺,也表现了母亲熬的腊八粥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满足感;最后以今昔对比结尾,言简而意深。

与作者小时候的腊八粥相比,现在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用料又多又好,“既营养又保健,还十分讲究”,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呢?细究起来,作者这样说,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小时候生活贫困,难得吃上一顿腊八粥,因此感到味道特别香甜,而现在条件好了,食物丰富,腊八粥不再稀罕,因此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二是小时候的腊八粥是母亲用一双巧手辛苦熬制出来的,凝聚着母亲的拳拳爱子之情,而吃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感受不到母亲的那份浓情,因此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猜你喜欢

腊八粥财主花生米
说说腊八粥
四粒花生米
财主的刁难
王勇智斗财主
腊八节
花生米翻跟头
四颗花生米
菠菜花生米
目不识丁
大财主变乞丐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