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 以画入学”的小学书法美育研究

2024-04-14薛莹

文理导航 2024年8期
关键词:书法教学审美能力提升策略

薛莹

【摘  要】书法是国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书法教育中将“书”与“画”融合起来,让学生在书法实践中感知其艺术魅力,在书法技法练习中增长审美素养。本文探讨了书法与中国画的技法共性,强调“以画入学”的重要性,从审美素养视角,重构书法教育路径,结合实践教学,归纳出图像识读、视觉表现、审美判断、文化体认、创意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书法学习大门,在书法艺术中感受美、创造美。

【关键词】书法教学;“以画入学”;审美能力;提升策略

书法是书写技术、法则的综合,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写字,更要融入书者的情感,遵守书写法度,彰显书者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想法。有道是“书画同源”,将中国传统国画艺术融入书法教育,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为学生提供了认识美、体悟美、创造美的契机。鲁迅认为:“饰文字为观美,华夏所独。”书法教师要充分利用书法教学的契机,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和技能,在“书”与“画”中,感知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意境,提高学生美育修养。

一、书法与中国画两者的技法共性

宗白华认为,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元代杨维祯认为“书画一耳”。传统书画论强调“书画同源”,其意为中国书法与中国画在用笔、技法、美学表现等方面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相似性

自古以来,书画兼善者众多,如唐代的顾恺之、李思训,宋代米芾,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文征明,清代的石涛、郑板桥,近现代的潘天寿、齐白石等人,在书法和绘画艺术领域都享有盛誉。书法技艺与绘画技艺两者具有内通性和互促性。比如,中国画在笔法上讲究勾、勒、点、描、皴、擦,而书法在用笔上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顺锋、逆锋等,虽名称有异,但笔法技巧多有雷同。在审美理念上,书法与绘画都强调笔墨的运用,如中国画中通过清墨、宿墨、涨墨等参减运用,来表现不同的墨色效果。小学阶段可以通过借鉴中国画用笔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书法笔法的运用。以唐楷为例,学习楷书时,可以从国画“竹”的画法中领悟“八法”。

(二)小学书法与中国画教学协同的重要性

绘画中有书法元素,书法中有绘画因子。“以畫入学”,找准书法与中国画教学的共通点,带领学生从书法临摹入手,体会用笔、结构、章法的变化,实现书法与中国画艺术的融合。1.在书法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书法教学,认识相关工具、材料,了解书法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让学生掌握笔画、偏旁、结构等书写规则。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认识不同书体、汉字起源、碑帖赏析,感受中国文化的美学思想、思维习惯与哲学观,促进优秀文化的弘扬。2.书法与中国画共同促进学生美好德育品质的养成。在书法实践中,从练习书法入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恒心毅力等优秀品格。学习楷体,讲究规范,夯实书法基础。在临摹中,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审美力和动手实践力。3.书法与中国画具有互补性。书法的根基在于毛笔,毛笔基础扎实了,硬笔书法自然会得到提升。比如,在初学毛笔技法时,从“O”形、“S”形、“口”形等控笔入手,感受运腕的力量,启蒙学生领悟运笔与线条形态的关系。此外,书法的“点画”与绘画的“线条”,在笔力、笔势、笔意上还具有互促性。

二、“以画入学”的小学书法美育实践路径

“以画入学”是从审美素养视角把脉中国画与书法的教学关系,立足书法的规范性、艺术性,帮助学生去注意书法结构与章法,把字写好,写出特色。

(一)图像识读,让学生从观察中培养眼力

在书法教学中,临摹是重要内容。临摹需要观察,通过字体、字形、结构、章法的观察,培养学生的眼力,为写好书法创造条件。在书法中,每写一个字,需要先观察、了解字的特点,整体把握各个部首的位置、角度,并从入笔、收笔、运笔过程中,写出字的风骨。比如,在学习“横折”笔画时,教师以“日”字为例,列举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以及赵孟頫的《胆巴碑》中三个“日”字的不同写法,对比这些写法,让学生观察“日”字的结体特点。通过对比与欣赏,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中国画的构图、造型规律中,去观察、理解汉字笔画与结构的细微变化。当然,在书法实践中,也可以根据同一作品中的不同“日”字进行横向对比,颜真卿的《勤礼碑》中,三个不同的“日”的写法,从中感受颜真卿不同时期对书法风格的不同表达。如图1所示。

敏锐的观察力是写好书法的关键,培养学生的眼力,需要日积月累,从不同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中,去分辨每个字,体会圆、方、直、曲等用笔变化,慢慢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在小学书法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空间,通过示范训练,指导学生获得图像识读能力,慢慢增强学生对不同字帖、不同书法风格的理解。

(二)视觉表现,从书法练习中掌握笔法、字法和章法

学习书法要加强学生对笔法、字法、章法的理解和掌握。书法艺术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不同书法作品,其风格及表现力也有所区别。笔法的运用,体现了书法的线条美,间架结构的布局,体现了书法的构图美,章法的运用,体现了书法艺术整体的视觉美。

1.线条的练习

线条是书法艺术的基本笔法,怀素认为,“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书法中的线条,盘绕扭动,在粗细、曲直对比中,讲究运笔的流畅。在书法练习中,教师要重视横、竖、曲线等练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笔画,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感受书法线条的魅力。

2.笔画的练习

在书法中,笔画是识字、写字的基础。对笔画的练习,可以结合图画的形象性,让学生体认笔画的运笔特点。比如,对于“横钩”的学习,观察小鸟低头看腹部的图片,深化学生对“横钩”的理解和记忆。唐代张怀瓘认为“点画八体备于永字”。在小学书法教学中,要由临摹开始,对照字帖,细心描摹和斟酌笔法,特别是提、按、转、折时,对笔锋的切换。教师要做好示范,从起笔、运笔、收笔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笔锋,慢慢做到灵活运笔。笔画练习要作为每节书法课的必修内容,多鼓励学生自己下笔摸索,将笔法与笔形相联系,让学生积累笔法经验。

3.结构章法的练习

学习书法,在掌握基本的笔法、字法基础上,渗透字形结构章法的练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比颜真卿的碑帖《自书告身》《多宝塔碑》《颜家庙碑》,以及《勤礼碑》中的字,训练学生的眼力,找出书法作品的异同点。不同字帖,其笔法、字貌有所差异,在对比与交流中,帮助学生领悟书法的意趣与审美。比如,在学习“节”字时,建议学生自己通过运笔,来表现“节”字的“厚、朴、重、严”等风格。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评比,看谁写得像,看谁写得有神,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学习兴趣。如图2所示。

观察“太”字的写法,教师让学生去比较两种碑帖笔画的差别,有学生发现,《颜家庙碑》中“太”字的捺脚很明显,有学生发现,两个“太”字的横画不同,《颜家庙碑》中“太”字更加平正。当然,对书法章法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多以简单的几个字的写法为例,介绍的章法相对简略、浅显。在平时,教师要根据需要适当延伸和拓展书法知识,帮助学生领会书法奥妙。不同书体,在写法上、艺术表现上也有不同的视觉特质。比如,写楷书时,要注重字形结构的工整、严谨;写草书时,要强调笔画的流畅与联动;写行书时,要注重字形的生动与流利。不同书法家的字体风格也有差异,比如苏轼的字,苍劲沉郁;黄庭坚的字,苍劲有力,奔放;米芾的字,洒脱不羁,自由;蔡襄的字,宽厚、淳朴、含蓄。

(三)审美判断,提高学生书法审美与判断力

学习书法,从书法實践到书法审美,教师要重视书法与国画艺术关系的探究,在每节书法课,通过讨论、鉴别、自评、互评等方式,认识和理解书法中的线条、字形、结构、对比等特色。教师要利用书法课堂评价活动,对学生书法技能、书法鉴赏能力进行考查。比如,能够用毛笔写出笔画的基本形态,能够画出粗细一致的线条,能够呈现字的基本形象,评定为“一星”;能够掌握笔画写法,能够分辨笔画的端点变化,能够运用笔法参与练字,展现书法字体的外形结构,能够保持线条的一致性、流畅性,评定为“二星”;能够认识、表现笔画的端点、笔势变化,能够熟练运用笔法写字,注意字形、结构、形态的疏密搭配,能够做到起笔、运笔、收笔的张力,评定为“三星”。

(四)文化体认,感受传统书法的博大魅力

当下,书法教育面临传承困境,电脑打字的普及,很多人不再写字或很少写字。重视书法教育,特别是依托现有的书法课堂,让学生从书法实践中,了解书法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每天下午课前15分钟为书法时间,每周三下午增加一个小时的书法讲授课。教师通过坚持书法教育,让学生从书法文化中培养良好写字习惯,可以融入书法动画,观看书法木偶剧,了解武术中刚柔与书法的藏锋变化,也可以向学生推荐《欧阳询卧碑三日》《王羲之为老妇题扇》《智永禅师的铁门限》等书法故事,拓宽学生的眼界。

(五)创意实践,在“玩”中学习书法

书法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切忌一味地讲解、练习,更需要的是顺应学生心智特点,强调“玩”书法。如中央美院徐冰的标识创字、拼音创字,为学生开展创意书法实践提供了指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甲骨文“趣味添画”活动,让学生了解甲骨文,感受书法意趣。现代科技也为书法教育创设了良好条件,比如,利用摄影技术,对书法作品进行创意后期制作,赋予书法独特的魅力;组织学生开展创意书写练习,鼓励大胆创新,创想不同的书法字体库。

总之,书法艺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书法的认识与实践,从书法练习与审美创造中,提高学生的书法实践与审美鉴赏能力。“以画入学”的小学书法教学要找准书法艺术与中国画艺术的融通点,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让书法教育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黄文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书法教学探析[J].思维与智慧,2022(18):36-37.

[2]周涛.从笔画形态中感悟笔法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9):10.

[3]张玲珑.艺术性:小学书法教学之根[J].江苏教育,2017(93):15-18.

猜你喜欢

书法教学审美能力提升策略
对隶书体势的全面诠释
浅议小学书法教学
小学书法教学中几点困难及解决方案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