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旁搜博采 考校精详
--新出点校整理本《朱彝尊全集》读后

2024-04-14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经义朱彝尊朱氏

楼 培

(杭州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311121)

最近,列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增补)项目”“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浙江文献集成”的《朱彝尊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点校整理本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21年11月隆重推出,煌煌21册,800多万字,体量庞大,网罗富赡,是对朱彝尊文学作品、学术思想的全新系统呈现,同时也是浙江文献集成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个人专集,堪称“浙学”文献整理出版的又一座里程碑。

朱彝尊(19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小长芦钓鱼师、金风亭长等,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出生于明代簪缨世家,在明清易代之际曾秘密参加抗清运动,后长期游幕四方,寄人篱下。康熙十八年(1679),以荐应博学鸿词科,翌年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又充日讲官,知起居注。后出典江南乡试,又入值南书房。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十一年(1692)曾两度谪官,终于辞归故里,放情山水,潜心著述。

朱彝尊工于诗歌,初与沈进并称“朱沈”,后与王士禛声名相埒,被目为“南朱北王”,查慎行的《曝书亭集序》称其“无体不备,且无美不臻”,[1]邓之诚的《清诗纪事初编》卷七赞其“诗篇极富”,“无愧大家”。[2]词名则与陈维崧相齐,载酒江湖,开派浙西,醇雅绵丽,杂以悲壮,典赡博奥,用事精切,郭麐的《灵芬馆词话》卷一有云:“本朝词人,以竹垞为至,一废《草堂》之陋,首阐白石之风。”[3]徐釚的《词苑丛谈》卷九又说:“锡鬯天才踔厉,诗文脍炙海内,填词与柳七、黄九争胜。”[4]古文创作特色显著,不乏声誉,王士禛的《竹垞文类序》称:“锡鬯之文,纡余澄澹,蜕出风露,而于辩证尤精。”[5]《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三《曝书亭集》提要说:“所作古文,率皆渊雅。良由茹涵既富,故根柢盘深。其题跋诸作,订讹辨异,本本元元,实跨黄伯思、楼钥之上。”[6]此外,其散曲作品亦有客观,论者以为“与有元张小山、乔孟符相媲美”。[7]朱氏不仅以诗词文著称,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硕儒学者,博涉四部,尤以经学、史地学、文学成就最为突出。《清史稿》卷四八四朱氏本传称:“当时王士禛工诗,汪琬工文,毛奇龄工考据,独彝尊兼有众长。著《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8]与朱氏并称“四大布衣”之一的潘耒在《朱竹垞文集序》中称:“竹垞之学,邃于经,淹于史,贯穿于诸子百家。凡天下有字之书,无弗披览;坠闻逸事,无弗记忆。蕴蓄闳深,搜罗繁富,析理论事,考古证今,元元本本,精详确当,发前人未见之隐,剖千古不决之疑。”[9]

这样一位著作等身、誉满海内的大家,陆陆续续出过不少作品,早已引起关注。近年的影印本《朱彝尊文献辑刊》(1)北京燕山出版社,2019年出版。《朱彝尊全集》(2)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1年出版。等又提供了一些新资料。就整理本而言,梓行之常见者如《静志居诗话》(3)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朱彝尊词集》(4)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曝书亭全集》(5)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出版。《经义考新校》(6)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等,均着其先鞭,有功士林。此次由沈松勤教授主编的《朱彝尊全集》更汇集诸作,巨细靡遗,乃朱氏著作第一次全面点校整理,在辑佚、标点、校勘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

一、旁搜博采,系统全面

《全集》编纂之初,课题组就组织了多位专家学者,按照古代经、史、子、集分类,分工负责,最终收录了《经义考》297卷、《日下旧闻》42卷、《静志居诗话》24卷、《曝书亭集(附笛渔小稿)》81卷、《曝书亭集外稿》8卷及《曝书亭集外诗文补辑》《曝书亭集外诗文续补》等朱氏完整存世著作(《明诗综》《词综》等编辑作品则皆不阑入)。其中,《曝书亭集》乃朱彝尊晚年删订编辑,由张敏求写样刊刻,包括赋1卷,编年诗22卷,词7卷(7)含《江湖载酒集》3卷、《静志居琴趣》1卷、《茶烟阁体物集》2卷、《蕃锦集》1卷。,书札3卷,序文8卷,题跋14卷,《孔子弟子考》、《孔子门人考》、《孟子弟子考》2卷,考辨颂赞等杂文4卷,《元末明初诸儒传》3卷,记文、题名、墓志铭、行状、祭文等16卷,附录散曲集《叶儿乐府》1卷。集后又附朱彝尊之子朱昆田(1652-1699)生平诗作《笛渔小稿》10卷,高层云作序称其诗“上窥韩杜,下汲苏黄,推陈出新,瑰奇光怪”,父子文集兼收并蓄,颇有朱氏家集意味。《曝书亭集外稿》则由朱彝尊五世孙朱墨林和冯登府辑刻。此次整理者广事搜集,《曝书亭集外诗文补辑》收有诗歌161首,谣谚1首,词37首,曲16首,序文29篇,题跋52篇,砚铭3则,词评3则,墓志铭、墓表15篇,传记6篇,尺牍172通,杂著3篇,厘为11卷。在此基础上,整理者继续展开地毯式搜索,又新辑得诗歌45首,序跋20篇,砚铭2则,传记像赞9篇,尺牍57通,厘为3卷,编成《曝书亭集外诗文续补》。《补辑》和《续补》中所收《彝尊家信十札》展现了朱氏在京城的生活细节和微妙心态,《〈词人纳兰容若手简〉跋》记载了朱氏与纳兰性德的交往及对他的评价,《〈槜里诗系〉序》《书〈李义山诗集〉后》《宋牧仲诗稿跋》及多首题画诗反映了朱氏的诗学观和文艺观,如此这般珍贵材料,数量匪少,也体现了整理者的苦心孤诣和搜罗之富。进而言之,《朱彝尊全集》尤其是《曝书亭集》与其集外文的辑录,较为全面系统地呈现出了朱彝尊“一代文苑之圭臬”[10]的历史地位和卓越贡献。

二、酌选底本,多方参校

《全集》编纂伊始,课题组就确定了精选底本、注重校补的方针。《经义考》汇编历代经籍研究,初稿本仅残存10册;初刻本在朱彝尊逝世时仅刻成《易》《书》《诗》《礼》《乐》等5类,共167卷;乾隆二十年(1755)德州卢见曾(1690-1768)补刻告竣,并于翌年进呈皇帝,该本无卷二八六、二九九、三〇〇,故实为297卷,此后《经义考》各本实存卷数概皆同此。《全集》本《经义考》即以南京大学文学院藏卢见曾补刻本60册为底本,以中华书局据《四部备要》影印本、中国台湾《点校补正经义考》,间参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浙江书局本,详加校勘,并将翁方纲的《经义考补正》、罗振玉的《经义考校记》及《四库全书总目》涉及《经义考》失误、而四库馆臣加以辨正者均一应收入,俾读者与研究者方便利用。《日下旧闻》为收录历代有关北京地理、历史以及城坊、名胜等记载的集成式著作,朱彝尊草创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夏,后命其子朱昆田拾遗补阙,又有海宁杨中讷、嘉善柯煜等“校勘弟子”77人襄赞编撰,次年即告成书。乾隆时窦光鼐、朱筠等奉旨增补修订,成《钦定日下旧闻考》一百六十卷,流传日广,朱氏原书反而问津者稀,晦暗失色。此次《全集》本《日下旧闻》乃据日本早稻田大学藏六峰阁刻本为底本,错讹之处则据《钦定日下旧闻考》或所引原书予以改正。又底本原目录仅列正卷而未列补遗,整理者删去不用,另重编目录,每卷后即列补遗,兼顾两者,朗若列眉,前后互补,相得益彰。《静志居诗话》则出自朱彝尊晚年所著《明诗综》,该书一百卷,上起洪武,下迄崇祯,网罗有明一代诗歌、诗人,以小传存其人,以诗选录其诗,以诗话记其事,材料宏富,评断精核。《明诗综》问世后,因卷帙浩繁,家藏不易,故从中辑出诗话单独成书者不乏其人,如江湑辑钞本《明诗综诗话》不分卷、佚名辑钞本《明代诗甄汇编》一百卷,又有卢文弨、周中孚、姚祖恩等人的辑本《静志居诗话》,惜乎卢、周两种未见传本,姚氏辑本流播最广,受众最多。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黄君坦先生点校本《静志居诗话》即以姚祖恩嘉庆二十四年(1819)扶荔山房刊本为底本,但错讹脱漏,时复可见。此次《全集》本在黄氏点校本基础上,追本溯源,与康熙四十四年(1705)六峰阁刻本《明诗综》进行对勘,改正大量缺误,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更高质量的整理本。《曝书亭集》则以民国年间上海涵芬楼《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刻本为底本,校以乾隆年间秀水朱氏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嘉庆朱氏潜采堂本、光绪会稽陶闇寒梅馆刊本、民国上海国学整理社排印本等。《曝书亭集外稿》以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冯登府、朱墨林辑潜采堂刻本为底本,校以道光潜采堂重刻本、光绪秀水孙福清望云仙馆《槜李遗书》本。此外,《曝书亭集》《曝书亭集外稿》俱以《南车草》《竹垞文类》《腾笑集》及其他诗文词集参校,总数不下四十种,包括了清人杨谦《曝书亭集诗注》、何绍基批注的《曝书亭集》、李富孙的《曝书亭集词注》、无名氏批的《曝书亭集词注》,以及日本的京都书林东塘亭、大阪书林群玉堂合梓本《清六大家绝句钞》,嘉永五年(1852)的刊本《清十家绝句》,明治年间(1868-1912)的写本《清十家长篇》等,对原稿文字多处校正,更具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精校细勘,精益求精

《全集》在校勘过程中利用多个版本,采取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等各种方法,参互考订,审慎辨析,力图将朱氏著作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以占《全集》篇幅一半有余的《经义考》为例,除了前述诸种校本和翁方纲的《补正》、罗振玉的《校记》外,整理者还广泛利用四部文献,改正其中的衍、脱、讹、倒等谬误,此处稍举数例,以概其余。

如卷六十三“黎氏遂球《易史》”条,有“屈□□曰”,《四库》本作“俞汝言”,实当为“屈大均”,语出屈氏《广东新语》卷十一《文语》。卷六十六“屈氏大均《翁山易外》”条,本条底本“大均”“翁山”四字俱被剜除,《四库》本则删除本条全文,今据原书补正。卷九十二“杨氏文彩《书绎》”条,魏禧《序》曰:“然其立身致治之道,去三代圣人盖已千百蓓蓰而不可数计。”又《墓表》曰:“病将革,执禧手谓曰:‘《尚书》三吾一人书,当见于天下后世。’”然据清宁都三魏全集本魏禧《魏叔子文集外篇》卷八《杨子书绎序》,文中“蓓”当作“倍”,卷十八《杨一水先生同元配严孺人合葬墓表》,“《尚书》三吾一人书”当为“《尚书绎》非吾一人书”。卷一百〇三“孔氏颖达等《毛诗正义》”条有“日下之无双”句,《四库》本“之”下有“所”字,引阮元《毛诗注疏校勘记》卷一:“‘之’下当有‘所’字,错入下句。”卷一百〇四“梅氏尧臣《毛诗小传》”条,欧阳修志墓曰:“嘉祐五年,京师大疫,四年,圣俞得疫卒。”“四年”,依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并序》,应作“四月”。卷一百〇五“吴氏棫《毛诗叶韵补音》”条,朱子曰“《楚天问》”,各本皆同,应依《朱子语类·诗一》于“楚”下补“辞”字。同条许宗鲁曰“传录易伪,学士观复”,各本皆同,应依许宗鲁《少华山人文集》作“传录易讹,学士艰得”。卷一百〇六“程氏大昌《诗议》”条,陆元辅曰:“程氏《诗议》十七篇,九辩《诗序》不出于夏。”各本皆误作“于夏”,应作“子夏”。同条毛奇龄曰:“《表记》引《国风》曰‘我躬不阅,皇恤我后’。”各本皆同,阮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注疏》“皇”作“惶”,《礼记注疏》“躬”作“今”。同卷“黄氏度《诗说》”条,叶适《序》曰“说形摘裂”,各本皆同,《四部丛刊》本《水心先生文集》卷十二《黄文叔诗说序》作“说形似摘裂”;“致忠远敬”,“远”,应依《补正》、《四库》本、《水心先生文集》作“达”;“辑绪悠久而有新美”,各本皆同,应依《水心先生文集》作“新美之益”。卷一百八十七“陈氏傅良《春秋后传》”条,楼钥《序》曰“推明师道”、“蔡既壮”、“习见三家之所从”、“惠公始乞郊而不当用”、“僖公始作颂所以郊为夸”、“盖据史旧闻非必皆合于《春秋》”,据楼钥《攻媿集》卷五一《止斋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序》,则“师”当作“斯”,“壮”当作“仕”,“习”应作“皆”,“当”应作“常”,“所”应作“而”,“闻”应作“文”。卷二百十六“胡氏寅《论语详说》”条,胡寅《自序》曰“自殊殉面骛而不返”,“殉面”,《四库》本作“轨交”,参胡寅《斐然集·鲁语详说序》原作“故殊途各出”;“独习旧者染”,本句依《斐然集》原文当作“而狃习旧染者”。卷二百二十“《习斋论语讲义》”条,杨万里《序》曰“其若失亡而不可补也已”,“补”当依《诚斋集》原文作“捕”;“予闻书与人相变”,据《诚斋集》原文,“人”后脱“必”字。同卷“王氏若虚《论语辨惑》”条,若虚《自述》曰“宋儒皆以为实告之”,据王氏的《滹南遗老集》卷三《论语辨惑·总论》,此处脱“《乡党》所载乃圣人言动之常,无意义者多矣,而或谓与《春秋》相表里”一句。

此外,如《日下旧闻》参考实录、正史、笔记等细致校订,《曝书亭集》广参众本,详加校勘,读者自当慧眼有鉴,此处不必多赘。

综观而言,《朱彝尊全集》全面系统汇辑了朱氏的撰述作品,无论是对朱彝尊诗词文的旁搜博采,竭泽而渔,还是在校勘上的补缺脱、订错乱、校衍夺、斟臆改、证遗文、勘异同、存古字、正俗字、明体式、决聚讼、揭删窜、匡前修等方面,都体现了当前学界的相应水平。《朱彝尊全集》点校整理本的问世,为朱彝尊研究、明清之际文学研究、清初学术思想研究及浙派学术研究等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必定会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猜你喜欢

经义朱彝尊朱氏
王祥卧冰
朱氏正骨结合圆利针针刺代秩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下肢放射痛的临床观察
宝应图书馆馆藏稿本《朱氏诗文世珍》考论
朱彝尊年谱新考
从“经义”的角度思考中国遗产本土意义:以古泮池街区为例
泥塑占卜师
《十三经辞典》的编纂历程
近二十年朱彝尊研究综述
叫你不告诉我秘方
汉续秦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