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工人运动探索
2024-04-14许兮菡
许兮菡
(黑龙江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哈尔滨 150080)
1896年6月,沙皇俄国为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霸权,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后,开始享有在中国东北部筑路的特权。1898年沙皇俄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旅大租地续约》《中东铁路支线合同》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摄取了从哈尔滨经长春到旅大,全长1 100多公里的中东铁路支线的修筑和经理权。由此,沙皇俄国窃取了纵横东北全境的铁路利权。中东铁路工程量巨大,除少部分担任技术员工的俄国人外,其余重体力工人则全部是中国人,他们被沙俄侵略者哄骗、欺瞒,成为了廉价的筑路工人。截至1900年,中东铁路在中国招募的工人已有20万人之多。这些工人备受欺凌,随着工人数量的壮大,思想意识的启蒙,中东铁路工人们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一、中东铁路工人运动的开展
中东铁路筑路工人受到了严重的压迫和剥削,沙俄侵略者称筑路工人是“黄色苦力”,并将他们视作奴隶,他们在监工和军警的皮鞭、刺刀下,冒着严寒和酷暑,从事着各种艰苦笨重的劳动。他们被沙俄帝国侵略者不平等对待,生活环境极其恶劣。黑心的工头把拨下来盖宿舍的钱都装到自己的腰包里,竖了些柱子,用柳条一编,加了些黄泥做成墙,搭成一个马架子后,找些洋草就成了房子。在对面砌上大炕,窗户不大,阳光进不来空气也不流通,一盏水油灯点半月就没油了。这样的宿舍盖了三栋,每栋12座,从这以后才有了36个工人大棚(后这一工人聚居地被称为三十六棚)。这样的生活迫使中东铁路的筑路工人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人运动。
(一)自发性的工人运动
中东铁路工人最早的反抗斗争在沙俄入侵时期,1898年7月中东铁路铺设工作全面展开,干线修筑到达哈尔滨,随着施工进展和筑路工人的增加以及越来越严重的剥削压迫,各地筑路工人、伐木工人和采矿工人纷纷联合起来,自发地惩治沙俄监工,焚毁林场,破坏铁路,也由此沙俄从本国派遣了大批的护路队,驻扎在铁路沿线。由此,筑路工人和铁路沿线人民群众愈发激烈地同沙俄侵略者展开斗争。
义和团运动时期,中东铁路筑路工人为了抗击沙俄侵略者,和各地义和团联合起来,一举拆毁了哈尔滨以西的铁路,焚毁了哈尔滨与阿城间的铁路桥梁。并且中东铁路其他方面的工人为支援义和团和筑路工人的抗俄爱国斗争,曾举行大规模的罢工斗争,迫使正在修筑的中东铁路全部停顿长达一年之久。这次工人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沙俄侵略者,虽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它的斗争形式是原始的,甚至是简陋的,组织是分散的,斗争多是自发的。但是它迫使中东铁路的勘测延缓了两年之久,筑路工程中断了一年有余,拆毁了530俄里的的铁路并烧毁了许多建筑物,使沙俄的损失达7 000多万卢布。
(二)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1905年11月,哈尔滨成立了名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哈尔滨工人团”的布尔什维克组织,组织的基地就是铁路总厂——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厂(现哈尔滨车辆工厂),这是当时北满地区近代产业工人最集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化工厂,是沙俄侵占哈尔滨以后进行反革命活动,镇压工人运动的中心据点,也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组织传播马列主义,开展工人运动的早期阵地。1905年11月发生的抗俄大罢工和4次火烧中东铁路局,都是由该厂的工人发起的。
1905年11月,日俄战争结束,俄国按照《朴次茅斯》协定大批从南满往北满哈尔滨撤军,俄国士兵在哈尔滨到处乱闯,寻衅滋事,任意欺压毒打铁路职工和市民,当时作为哈尔滨铁路局代办的霍尔瓦特,强迫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的中俄工人日夜加班加点,抢修和赶制机车和军用棚车,并加派驻场军警监视工人劳动,迫使工人为他们卖命,双重压力下,大规模的抗俄风暴即将爆发。
1905年11月11日至12月2日,中俄两国工人连续举行了两次大罢工、4次火烧铁路局和总工厂办公室,这是中东铁路工人运动有史以来的最大抗俄风暴。这次抗俄风暴是在布尔什维克组织的带领下开展起来的,他们积极地向总工厂的中俄工人宣传马列主义,通过启发和教育,使广大中俄工人认识到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的自由解放必须向一切侵略压迫者开展罢工斗争,直到取得最终的胜利。由此可见,布尔什维克组织所领导的中东铁路区内俄国工人的革命斗争,使1905年至1907年及以后几年间中俄两国革命运动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并促进了俄国1905年革命对中国影响的扩大和深入。
到1908年,哈尔滨已经变成了沙俄侵略者独霸的殖民地,哈尔滨的一切完全被沙俄侵略者操纵,人民完全处于其统治和奴役之下,由于哈尔滨铁路总工厂是最早接受马列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影响的地方,铁路总工厂在两次大罢工和4次火烧铁路局后,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越来越高,中俄工人在铁路厂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革命友谊。为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哈尔滨铁路总工厂的工人推选出组织“五一”纪念活动的领导人,并决定除本厂中俄工人参加大会外,还要联络中东铁路沿线各站、段铁路工人和市内其他行业工人参加。5月1日这一天,大会总人数达到10 000人以上。充分显示了中俄两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力量,震惊了沙俄帝国主义在哈尔滨的统治者。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俄国政府被推翻后,哈尔滨各界群众反响热烈,中东铁路工人迅速开展了示威游行活动,将俄国革命的胜利看作是自己的胜利,随后到来的“五一”中国工人和俄国工人一起,联合哈尔滨其他单位的广大工人群众,发动集会和游行,沉重地打击了沙俄的残余势力,“中国工人亦愿与俄人结为一体,逆料世界大同之日将不远矣。”[1]51-58
(三)中共组织领导下的工人运动
中共一大后,大会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成立工会、发展工运,罗章龙在东北筹备建党考察工运的回忆中曾提到他在哈尔滨考察时的情形。
“我到哈尔滨之后,最先到中东铁路的一个附属工厂所在地三十六棚考察。这个工厂拥有三千多工人,他们有很强的革命性。我还了解到,他们曾和俄国工人一起,在反对共同的敌人沙俄统治者的斗争中,团结一致,举行过几十次罢工。三十六棚工人觉悟很高,这与受当时俄国工人的影响分不开的。这个工厂不仅很早就有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地下组织,而且还有公开的职工联合会组织,许多中国工人参加了这个工会组织。”[2]
回到北方区委后,罗章龙在汇报中写道“东北的工人觉悟程度比较高,他们较早地接受了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的影响。据我了解,从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零年中东铁路的中俄工人共同进行了许多次罢工,其中有四次是全路性大罢工。这些罢工沉重地打击了白匪高尔察克之流和帝国主义干涉军及沙俄残余势力,为捍卫十月革命的成果,做出了巨大贡献。总之,东北工人阶级的基础雄厚,觉悟较高,有强烈的革命性,上述情况,我向北方区委提议,派专人去东北正式着手筹建党。北方区委经过讨论,决定派人去东北正式进行党建工作”[2]。
1924年12月底党中央和北方区派吴丽石同志到哈尔滨,进行党建工作,发展党员团员,深入工人群众,宣传马列主义,培养进步工人。不久中东铁路第一个工人党支部就建立了。上海“五卅”惨案(1)“五卅”惨案:亦称五卅运动,指1925年5月30日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5月间,上海、青岛的日本纱厂先后发生工人罢工的斗争,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镇压。上海内外棉第七厂日本资本家在5月15日枪杀了工人顾正红,并伤工人十余人。29日青岛工人被反动政府屠杀8人。5月30日,上海二千余学生分头在公共租界各马路进行宣传讲演,一百余名遭巡捕(租界内的警察)逮捕,被拘押在南京路老闸巡捕房内,引起了学生和市民的极大愤慨,有近万人聚集在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帝国主义的巡捕向群众开枪,打死打伤许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屠杀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广大的工人、学生和部分工商业者,在许多城市和县镇举行游行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的消息传到哈尔滨后,哈尔滨群众群情激愤,立刻开展了声援活动,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最先作出反应,发表了宣言,提出了“大力支援上海同胞的反帝爱国斗争,誓做上海工人、学生的后盾”的战斗口号。总工厂地下党,为了进一步发动全市工人和其他各界人民,用实际行动支援“五卅”运动,首先发动、组织本厂中国工人,冲破总工厂的御用工具——工业维持会的层层阻力,在厂内开展了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活动。为了响应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的罢工、罢课、罢市请求,总工厂联合各界在这一天开展示威游行活动,虽然受到了镇压,但是总工厂工人愤怒的声讨响彻整个会场,并筹集了1 000元支援上海罢工工人。这场罢工罢课运动从6月持续到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党组织领导下的中东铁路工人运动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五卅”惨案后,受制于当时苏联和日本势力的影响以及国民政府的迫害,工人运动的开展极其困难,中东铁路的工人运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潮。1928年中共满洲省委的工作报告提到,“北满的工运以中东铁路,吉长铁路,哈尔滨城市工人为主要,中东铁路与北满的工作,与苏联关系密切,但是在工运方面苏联却拒绝合作,北满的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3]1928满洲工运报告中指出中东铁路工人运动开展极其困难,“旧有党组织被消灭了三分之二,工会的组织完全被消灭了,新的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中东铁路同志前共有三十名,除数人在狱,十余人完全腐化,现余十八人都不是重要的工人,全铁路的活动开展不起来。”[4]由此可看出中东铁路的工运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甚至停滞不前。
中东铁路事件(2)中东铁路事件:亦称中东路事件,是对1929年张学良所领导的东北政府为收回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事件。中东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中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改旗易帜”的张学良追随南京国民政府的国际反苏路线,采取了武力收回中东铁路主权的行动。中苏双方装备悬殊,东北军“以东北一隅之力,对抗俄顷国之师”而南京政府未发一兵一卒出关协助,中方伤亡惨重。张学良只能与苏联和平谈判,无条件同意恢复中东路原状。爆发后,中东铁路工人运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刘少奇关于中东路工人斗争的总报告可以看到,运动爆发后,中东路被收回,铁路局减少了工人的工资,三十六棚的工人奋起反抗,千余名工人包围了处长,提出了很多要求,结果是胜利的,但是工人中还没有形成组织。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中央省委在此时派出同志到哈尔滨,并提出要以三十六棚为斗争中心,组织总罢工,发展赤色工会,消灭工业维持会,拥护苏联,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工贼保护工人权益的要求。但是哈尔滨市委对省委的意见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全面总罢工还没有到达成熟的时机,现在开展总罢工不现实,分歧还没有解决时,中东铁路局就传出来要裁员的信息,三十六棚的铁路工人一时间人心惶惶。工业维持会听到裁员的消息反应很迅速,积极组织了反对苏联的罢工,罢工的领导权落入了工业维持会的手中。失业的200余工人组织了失业团,党认为失业团是目前发动北满群众斗争的中心,可以利用失业团公开的机会去发动全路的工人斗争组织。党内同志立刻加入失业团,并密切联系群众,召集大会向群众演讲。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失业团的领导放弃了政治宣传,对敌人的进攻一味退让,解散群众,拒绝接近群众,党派到失业团的同志也没有被分配到任务,党团月余也未开过一次会。直到失业团斗争结束,也未能完成既定的目标。“这次东路斗争,是满洲党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来领导的斗争。在目前党的政治任务上及满洲党的前途上是极关重要的,不幸中途被反对派及机会主义的一贯的错误所葬送,这真是我们十分痛心的事,我们从这一次斗争中应记取我们宝贵的教训。”[5]
满洲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职工运动决议案中定下了建立恢复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方针。在1930年4月27日林仲丹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到,他认为中东铁路全面政治罢工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领导的力量还没有形成,虽然群众的情绪很激愤,但是缺乏领导的力量。这就导致了“五一”的运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中东路全面反官办华工事务所的问题也迟迟没有开展。基于此,中央给满洲省委的信指出,中东路应做到如下几点,积极发动群众大的小的斗争,发展党及工会组织,建立工厂小报,按期出版刊物《火车头》。
日伪统治时期,黑龙江工人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起来,“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民众群情激愤,反帝运动到达高潮,中东铁路部分工人开始自发性罢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在这种情形下,北满共产党当机立断决定在中秋节用罢工、罢课、罢市的手段号召广大群众示威,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日本侵略者的步伐,在侵略者企图进攻马占山(3)马占山(1885—1950):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在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时,“中东铁路的铁路工人和爱国职员连夜将松浦总站的机车和恶车皮全部拉往绥化,当机车和车皮被拉过呼兰桥后,立即将木桥烧毁,断绝铁路交通。为了支援哈尔滨保卫战,三十六棚工人每人都捐献一至两元,多者十几元,全厂共捐献四千多元。为反日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6]随着反日战争的持续发展,不少工人都热烈地要求加入到义勇军中进行抗日斗争。但是工人的处境却越发困难,“1926年以后,东铁就开始开除工人,特别“九·一八”以后开除工人很多,而且目前在业工人时时刻刻有失业的危险,中国失业工人七八百人只多,(正确数目)不详,因此东铁失业工人中的工作,成为最严重的问题。”[7]同年11月,中东铁路因营业不振,退职人员达5 500余人,三十六棚共分10厂,退职后仅余900多人。虽然中东铁路工人处境大多困难,但是抗日情绪依旧高涨,几次都募捐援助马占山,并时常打听义勇军的情况。不少中东铁路的工人还加入了红枪会,尤其是中东铁路东线的工人几乎完全加入了反日的红枪会,“他们一方面工作,一方面用轮流分班的方式参与作战,沿线中东铁路的差不多有两三万人的数目,不久以前在东线的阿城打败了日本的军队,把日本的军队赶到铁甲汽车上面,用斧子、铁锤锤击铁甲车。同时他们积极地找到共产党,要求共产党改编。”[8]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密切地同中东铁路职工进行联络,积极发展工会会员。经过共产党不懈的努力,到1933年11月14日哈尔滨总工会发展党团员由原来的7人增加到10人。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三十六棚总工厂的工人得知日本殖民主义者要拆运机械设备,工人们先后组织起来,从白天到黑夜守在机器房,在日军持枪逼迫的情况下,采取‘磨洋工’的战术。”拖延拆卸进度,极大地保护了工厂的财产[1]177。
二、中东铁路工人运动取得的成效及其特点
(一)成效
中东铁路工人运动取得的成效无疑是显著的,在自发组织工人运动时期,中东铁路的工人通过自身不懈的抗争,谋取自身的权益。最开始时,中俄工人待遇并不平等,中国工人受压迫严重,随着一系列罢工运动的开展,中俄工人地位日趋平等,薪水及休息时间趋于一致,虽然依旧有不平等的状况,但是中东铁路局颁布的劳动法中,中俄工人是一样的待遇,这与中国工人不懈的举行工人运动,反抗压迫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东铁路工人在与布尔什维克组织接触后,部分工人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一阶段,中东铁路的工人沉重的打击了沙俄封建势力,工人与群众紧密的团结到了一起。
在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后,中东铁路工人积极响应国内的罢工运动,宣传马列思想,积极联系群众,发展群众。日伪统治时期,中东铁路工人积极抗争侵略者,不仅加入义勇军,还自发地组织队伍抗击日军,为抗日战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特点
中东铁路工人运动从中东铁路开始铺设直至中东铁路被收回,历经50余载,经历了沙皇俄国、苏联、日伪、国民政府等数个不同时期,特点十分鲜明。
首先是中东铁路工人运动的阶段性。最初,中东铁路在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铁路工人反抗只是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不再受压迫和欺凌。随着沙皇俄国的灭亡,苏联政府接管了中东铁路局,中东铁路的工人思想受到了一定的马列主义的启蒙,不再将视角局限在自身,转而面向全国,开始声援全国的工人运动,民族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开展了抵制日货的活动。党组织开始在东三省领导工人运动后,中东铁路工人由于较早地接触了马列思想,同党组织联系密切,虽然这一时期在东三省复杂的势力交织的背景下工人运动发展困难,但是中东铁路工人一直同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在日伪统治时期,中东铁路工人非常迅速地拥有了反日反帝国主义的思想,同党一起,积极抗日,为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贡献。
其次是中东铁路工人运动具有曲折性与复杂性,中东铁路工人运动在最初开展时生命力蓬勃,声势浩大、人数众多。中东铁路事变后,中东铁路工人运动迅速陷入低潮,日伪统治中东路后,更是进入最黑暗的阶段,但是随着对日军的战略反攻,中东铁路工人又爆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积极抗日。这与当时东三省复杂的形势以及当时中国的大环境密切相关。
中东铁路的工人运动还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软弱性,中东路事变后,党组织积极联系中东铁路工人,想发展赤色工会,召开党团组会,但是效果都非常不好,能联系到的工人寥寥无几,直至1933年在中东铁路中的党员只有十个。工作汇报中提到中东铁路工人发展困难的主要因素可能是中东铁路工人生活优渥,工资较高,不愿意放弃现在的生活去从事革命活动,虽然是人之常情,但是也一定程度地体现了中东铁路的部分职工对待革命具有软弱性的特点。
三、结束语
中东铁路工人运动为中国近代史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受时代影响有着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不可否定的是中东铁路工人运动为宣扬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抵御外来侵略——尤其是14年抗日战争早期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