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文化的创新性呈现与传播探析
——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例

2024-04-14何兴强

视听 2024年1期
关键词:报业文化

◎何兴强

非遗文化是凝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积淀而成的文化精髓。做好非遗文化传播,对于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部分非遗文化(如刺绣文化、镌刻文化、彩陶文化等)成品制作过程烦琐,花费时间较长,与当代年轻人追求新鲜、刺激的体验相悖,导致部分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不高,非遗文化受众面较小。非遗文化要想得到广泛传播,就必须符合当下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审美趣味和信息接受习惯,借助新媒体传播,在年轻一代中重新焕发生命力。

一、当前非遗文化呈现与传播存在的问题

随着非遗文化逐渐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人们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已经不局限于理性的概念层面,而是更关注非遗文化的时代内涵,期待看到更多思想深刻、艺术性强的创新之作。然而,目前部分非遗节目只片面关注非遗作品的商业价值,展示易于消费的非遗作品,导致传播内容娱乐化、浅层化,不利于非遗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播。另外,行业内缺乏统一的规范引导,导致非遗文化传播形式缺乏吸引力、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尤其在碎片化的信息环境下,大多数非遗视频内容简单、画质粗糙,部分视频内容还将非遗项目进行割裂,片面地呈现非遗文化。

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非遗文化内容呈现和传播策略

作为广东省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重视并积极开展非遗文化宣传活动,大力普及非遗知识,创作出一系列以“非遗”为核心的品牌内容,取得良好的传播成效。依托“报、刊、网、端、微、屏”全媒体传播体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先与本土文化、教育、旅游等单位和机构联合推出了《非遗少年说》《非遗品牌力》《活力非遗·品牌振兴》等原创栏目,打造了非遗微纪录片《锦绣连山》,非遗视频直播《非遗云课堂》,非遗微综艺《进击的非遗》《Master戏剧人》等新媒体节目,立体化、可视化展现广东非遗文化、岭南文化的魅力。其次,在“南方+”新闻客户端开设非遗频道,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推出一系列非遗报道,全方位、深度呈现岭南非遗文化,为其传播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最后,根据不同非遗文化的特点,通过H5、表情包、动态长图、动漫作品等新媒体表现形式,广泛挖掘宣传本土非遗元素,通过打造新媒体爆款产品,推动非遗文化传播活起来。

(一)聚焦本土“非遗文化”,形成鲜明地域特色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具有丰富独特的非遗文化资源,如醒狮文化、粤剧文化、木偶文化在全国乃至海外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聚焦本土非遗文化和非遗传承人,推出了《风物岭南·非遗印记》栏目。栏目聚焦广东本土非遗传统技艺、戏剧、音乐、民俗、美食等内容,采用短视频结合文字的方式介绍岭南特色非遗文化。短视频通过现场采访拍摄、字幕展示加后期配乐的方式,让人们对岭南非遗文化有直观、立体的认识,再配上细致的文字讲解,层层递进展现岭南非遗文化魅力。视频部分侧重对非遗传承人的刻画,文字部分侧重介绍非遗文化的特点、内涵和历史。视频和文字相辅相成,从不同的角度展现非遗魅力和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革新,兼具深度、广度和人文关怀。

此外,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聚焦本土非遗文化,推出了《非遗品牌力》专栏。该专栏共分为两个栏目,第一个栏目是《话说非遗》,通过讲述非遗传承人的传承故事,展现非遗传承人对于非遗文化的热爱及坚守;第二个栏目为《非遗百科》,用平实的语言、朴实的话语,向读者讲述非遗文化的内涵和历史。两个栏目同时推出,每期节目都关注同一个非遗项目,但侧重点不同。《话说非遗》栏目侧重关注非遗传承人的心路历程、所思所想,《非遗百科》侧重关注非遗文化本身的核心价值,兼顾普及非遗知识。两者相辅相成,用动人的画面和深入浅出的文字,全方位介绍了广东本土各类非遗文化,深度呈现岭南非遗文化内涵,引发广泛关注。

(二)“线上+线下”联动,形成强大传播声势

新媒体时代,视频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方式,具有门槛低、时效性高、真实性和互动性强等优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借助视频直播,打造了《非遗云课堂》直播节目。节目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做客直播间讲述非遗文化,在与主持人的互动中展现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与传统的非遗直播相比,《非遗云课堂》采用“视频直播+图文直播”的形式,视频直播邀请非遗传承人出镜,通过亲身展示非遗技艺,让观众能直观地了解到非遗技艺的独特之处。每期视频直播节目根据不同的主题制作个性化片头,直播过程中还在视频画面加入贴片注释,补充介绍非遗技艺和特色亮点,结合视频直播下方的图文直播,一方面弥补部分非遗传承人表达能力不强的缺憾,另一方面进一步讲解非遗技艺和非遗文化。《非遗云课堂》直播灵活性高、趣味性和互动性强,拉近了非遗文化与普通人的距离,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以该节目为切入点,南方日报将《非遗云课堂》打造成集展演展览、网络评选、师资培训、远程教育、活动定制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线上教育服务平台,更好地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服务非遗文化传播。

在线下传播方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策划举办非遗研学、非遗进校园等线下活动,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线下展示、体验、传播、教育、交流,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例如,2022 广东省“非遗进校园”经验交流会暨优秀作品展演活动,邀请不同地区的优秀非遗传承人前往各大院校为师生讲解非遗文化,让学生们在多姿多彩的非遗活动中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该活动在“南方+”新闻客户端进行全程直播,从线下引流至线上,形成线上线下强大的传播声势。

(三)创新呈现形式,用“活”非遗资源

抖音《2022 非遗数据报告》显示,00 后受众更关注相声,80后、90后受众更关注传统美食技艺,60后、70后受众更关注戏曲。因此,非遗文化的呈现和传播既要面向全社会,又要细分受众群体,以提高非遗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和精准度,达到立体传播的效果。其中,年轻群体作为网络用户的主体,在非遗文化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唤起青年群体对非遗传承的重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以短视频的形式,综合运用旗下新媒体平台,小切口、多角度报道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激发青少年对非遗文化、非遗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非遗传承上牢牢聚焦青少年这一关键群体,推出微综艺《进击的非遗》和《非遗少年说》栏目,以青少年为传播主体,充分契合当下年轻受众的审美偏好。

《进击的非遗》邀请青年群体担任非遗文化的“体验者”和“传承者”,记录青年群体在非遗项目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节目带领团队前往广东各地,不断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非遗文化,采用“主持人亲身体验+传承人讲解”的方式,让嘉宾沉浸式体验非遗项目,在寓教于乐中普及非遗知识,具有一定的娱乐化风格,不仅能给观众带来强大的感染力,还能激发青年群体探索学习非遗文化知识的浓厚兴趣。该微综艺入选2022年广东省原创网络视听精品项目库,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非遗少年说》面向全广东省中小学生征集非遗文化科普视频,并将征集到的视频在专题中进行集中展示。视频由青少年担任主角,出镜讲述非遗故事,采用童言童语代替抽象宣教,传播内容更加轻松、活泼,充分提升了栏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用户在浏览作品时可以点赞评论,助力作品提升排名,从而提升节目传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四)扩大国际化传播,助力非遗文化交流

为了推动非遗文化“走出去”,扩大非遗海外传播声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积极拓展非遗文化外宣渠道,以系列报道、网络直播、微综艺等形式深化非遗文化交流互鉴,让海内外受众充分领略岭南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首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围绕岭南戏曲文化,推出微综艺节目《Master戏剧人》。节目邀请来自俄罗斯、南非等国家的青年担任主持人,深度体验广东汉剧化妆术、广东木偶戏、潮剧等岭南非遗文化,以“深度报道+精美图片+短视频”形式,记录外国主持人与非遗传承大师学习非遗文化的过程和所思所想。节目从外国青年的视角来认识非遗文化、感受中华文化,进而激发外国受众对岭南非遗文化的兴趣。外国青年主持人的加入让整个节目充满青春活力,节目风格轻松愉悦,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反响热烈。

其次,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推出系列报道《广东非遗的海外踪迹》,对智利、英国、匈牙利、泰国等海外非遗文化“追根溯源”,讲述海外非遗文化背后的“广东故事”。比如,节目抽丝剥茧报道了西班牙国粹“马尼拉夫大披肩”上的精美刺绣源自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揭开广绣技艺在西班牙生根发芽,与西班牙本地服饰文化互相融合的故事。该系列报道对促进中国文化和国际文化的交流合作,推动非遗文化跨国家、跨民族、跨区域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广东非遗的海外踪迹”被夏威夷中文台、西班牙华埠资讯等国外媒体平台转发报道,成为中国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缤纷闪耀的文化使者,在文化互鉴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南方+”新闻客户端提升非遗内容传播建议

(一)智能化传播非遗文化

当前,AI、AR、MR技术快速发展,为媒体内容生产流程和视觉呈现带来了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提高了媒体工作者的内容生产力。2022年,中国移动咪咕视频与中国国家京剧院联合出品了首部VR系列专题片《京剧人生》,利用VR技术记录京剧演员采访和幕后花絮,画面表现力强,场景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和纵深感,更形象、直观、生动地呈现戏曲文化和非遗魅力。河南卫视推出的《中秋奇妙游》晚会也借助5G、AR技术,展现河南少林功夫、太极拳等非遗文化,为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文化盛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可以借助智能化技术,提高非遗文化内容生产效率和质量,为受众提供更丰富多元、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快速便捷的非遗文化内容。

(二)打造非遗数字藏品

进入数字化时代,以移动化、数字化为特点的新媒体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中,数字藏品作为一种虚拟的文化产品,具有永久保存、便于分享、艺术性强等特点,既符合当代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和时代审美方式,也能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各个非遗类数字藏品发售数量约456万份,总发行价值超过1.5亿元。①2022年潮宏基推出的全球限量999份“非遗花丝风雨桥数字藏品”吸引了上万人围观,藏品上线后全部秒罄。此外,阿里影业旗下文博文创数字藏品平台鱿物上线的3 款共6000 件非遗大师数字藏品《美人图》《绶带图》《玉堂富贵双燕图》一经发售便全部秒罄。非遗数字藏品正以高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成为数字藏品领域追捧的热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可以结合当前流行元素,推出非遗数字藏品,积极推进非遗数字创意产品设计与制作,为传统的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增添新的活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延长非遗文化的生命周期,保存非遗文化记忆。

(三)探索“非遗+”深度融合模式

随着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非遗文化同样需要借助新模式、新形式来进行延展,通过跨界、融合、合作等形式,增强影响力和号召力。例如,星巴克在北京、上海分别推出非遗概念店,店内随处可见蜡染、刺绣、银器、锡器等非遗艺术品,旨在将非遗文化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中,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零距离接触非遗文化,真实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要积极探索“非遗+”深度融合模式,如“非遗+跨界”“非遗+文旅”“非遗+影视”“非遗+金融”等,推动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实现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双丰收。此外,为促进非遗文化的持久性发展,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要树立品牌意识,结合非遗的文化特色,打造自身文化品牌,树立媒体行业创新性发展新标杆。

四、结语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非遗文化的创新呈现与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要结合自身优势,促进非遗文化移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化,赋予非遗文化更加时尚、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推动非遗文化的广泛传播。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用好国内主流媒体平台及社交媒体平台,整合旗下全媒体渠道,尤其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南方英文网、GDToday微信公众号等对外传播平台,拓展非遗文化传播渠道,推动非遗文化“走出去”。

猜你喜欢

报业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报业集团如何布局全媒体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