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影像与城市认同:旅行短视频在传播城市形象中的情感互动机制研究

2024-04-14李佳容

视听 2024年1期
关键词:博主城市形象仪式

◎李佳容

第5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 年6 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26 亿人。①短视频时代,用户刷手机就可以“游览”各城市的美景,“品尝”各城市的美食。旅行短视频让不少城市变成了网红打卡点,凝聚着独特的城市文化。

从“刷”到城市到认同城市,在这一过程中,用户的情感体验不可或缺。作为一种主观意识,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在短视频语境下,用户情感体验的满意度源于他们和创作者在交换中对相同情感的认同程度。②那么,旅行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如何引发创作者与用户的情感互动和共鸣,又如何通过短视频进行情感叙事进而推动城市认同感的形成,这些问题尚待研究。

一、作为互动仪式的旅行短视频

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③,由个人的亲身经历和多种类型的传播活动而塑造④。旅行短视频是塑造城市形象认知的主要手段之一,通常以第一视角,配合第一人称的讲述方式和接地气的语言来呈现内容。影像是一种具有叙事、表情和达意功能的媒介。⑤旅行博主借助短视频的形式,通过城市影像实现城市形象的传播和自身情感的表达。观众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和博主间形成了情感互动,塑造了自身对博主所呈现的城市形象的认知,进而形成对这一城市的认同。互动仪式链以互动仪式和情感关系为研究对象⑥,有助于探析上述过程中的情感机制。

仪式分析最初起源于宗教范畴。法国学者涂尔干分析了集体意识、集体情感、个人情绪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理论模型,认为仪式应该服从于宗教。⑦戈夫曼在涂尔干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大量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了“互动仪式”,即某种表达意义的程序化活动。⑧柯林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互动仪式”进一步完善,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特别关注了互动仪式过程中的情感能量。⑨互动仪式链在短视频和情感传播的研究领域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学者关注到了互动仪式在凝聚情感、形成社会动力方面的作用。例如,学者刘韬和郑海昊基于互动仪式链,分析了自媒体情境下乡土影像的传播,指出乡土影像所积蓄的情感能量能够引发用户的共鸣,进而引发用户的身份认同。⑩学者袁佩媛和靳玉军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了互动仪式如何有效聚集各民族成员的情感能量,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⑪

但是,较少有文献对城市传播视域下短视频的互动仪式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将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选取作为新媒体时代城市传播主要方式之一的旅行短视频进行研究。以旅行短视频领域头部博主“房琪kiki”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尝试分析以情感为核心的旅行短视频在传播城市形象过程中的情感互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旅行短视频在传播城市形象中的情感叙事策略。

二、旅行短视频在传播城市形象中的情感互动机制

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一书中提出,群体在同一场所的聚集、对局外人设定界限、相互传达关注焦点、情绪和情感体验的共享是启动互动仪式的四个条件。随着四个条件的互动,形成了仪式结果,即群体团结、个体情感能量、社会关系符号和道德标准。⑫由此来看,旅行短视频传播城市形象的过程,体现的不仅是用户刷视频时的即时满足,还体现出了旅行短视频通过互动仪式在传播城市形象中所爆发的能量。

(一)群体聚集:突破时空限制的虚拟共在

群体聚集是启动互动仪式的前提性要件之一,指两人或两人以上聚集在同一场所,通过身体在场相互影响,进而实现关注点的聚焦和共同情感的强化。⑬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界限,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为用户搭建了虚拟空间。短视频平台的具身性使用户在观看旅行短视频时与博主、其他用户实现虚拟共在,进而实现用户与博主、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例如,旅行博主“房琪kiki”会亲自游览某一座城市,并用影像记录这座城市,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感受。用户通过短视频平台观看“房琪kiki”的视频,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画面和精美的语言增强自己的临场感,加入博主的旅途,实现和博主的共同在场,并通过点赞、评论的方式和博主进行互动。此外,观看同一条视频的用户可以聚集在评论区,相互回应。多方的共同在场开启了互动仪式,在互动过程中,用户与博主、用户与用户之间实现了情感交流,引发相互之间的情感共鸣,进而产生城市认同。

(二)设置边界:区隔旅行短视频的“局外”用户

聚集在同一场所的行动者对局外人设置明显边界,是启动互动仪式的前提性要件之一。这有助于联合群体内部成员,使“共有行动”得以开展。⑭对于旅行短视频来说,观看同一视频或关注同一博主的用户即为仪式的参与者。虽然旅行短视频内容往往通俗易懂,接受门槛较低,但也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可进入其互动仪式参与者所在的共同场域。旅行短视频对局内人、局外人设置边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以是否喜欢旅行类的短视频为设限依据。短视频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时政类短视频、情景短剧类短视频、技能分享类短视频等。旅行类短视频只是其中之一。短视频平台主要依靠算法推荐技术向用户推送视频内容,其主要依据是用户的偏好及其历史操作记录。这就使得用户刷到的视频通常是他们感兴趣的类型,形成了自己的“信息茧房”。可见,算法推荐系统区隔和固化了用户的品位。⑮满足于推荐内容的用户难以“破茧”,难以接受自己兴趣之外的其他类型的短视频。因此,如果用户对旅行类短视频不感兴趣,算法则会减少对此类视频的推荐。这部分用户较难接触到此类内容,也就无法进入旅行短视频参与者进行仪式互动的场所。

二是以是否喜欢博主的视频风格为设限依据。不同博主的视频风格不同,博主“房琪kiki”的视频风格以精美治愈的画面配合华丽浪漫的文案为主。并非所有人都喜欢这种短视频的风格,所以不喜欢此类风格的用户成为局外人,被屏蔽在“房琪kiki”的旅行短视频的仪式互动之外。

(三)关注焦点:城市影像与博主故事的讲述

共同关注的焦点是互动仪式链得以成功运行的核心要素。只有关注的焦点一致,群体内才能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互动,从而激发情感能量,推动互动仪式走向高潮。⑯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基于博主所呈现的视频形成共同的关注焦点,并可以通过发表评论等方式感知彼此的存在,进行互动。

在旅行短视频中,参与者的关注焦点主要围绕两点展开:一是博主所呈现的视频画面,二是博主的叙事方式。在关注这两点的基础上,用户接收到了博主所呈现的城市形象,并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了自身对城市的认同感。以博主“房琪kiki”2023 年8月2日发布的“呼伦贝尔”的视频为例,这场仪式的参与者首先关注到了画面中所呈现的辽阔的草原景象,并在评论区对此展开讨论。有网友晒出了自己拍摄的呼伦贝尔的草原景色,也有网友评论“向往美丽的大草原”。其次,观看此视频用户的关注点聚焦在博主的叙事方式上。这段视频开头的配乐是《安和桥》的前奏,引起评论区对这一配乐展开讨论,例如有网友评论说“《安和桥》配这个场景无敌”。此外,这一视频中的文案延续了“房琪kiki”一贯华丽浪漫的风格。这同样是观众的关注焦点。有网友在评论区说道:“每一个文案与风景搭配起来,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谐、舒服。”观看同一视频的用户围绕共同的关注焦点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感受,共享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出巨大的情感能量。

(四)共同情感:“隔空对话”引发情感共鸣

共情指个体通过设身处地感受他人所经历的事情或情绪,从而体会和理解他人的情感。⑰互联网时代,内容的沉浸式体验和评论的及时性都为用户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他人的情感提供了条件。如果参与者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持续性地认识到对方的思想,真实地体验共享情感,并将自己的情绪感受以象征符号的形式储存,那么他会因此获得相应的情感能量,强化自身对互动仪式的参与感和对群体内部的认同感。⑱

在旅行短视频中,仪式的参与者基于博主所呈现的视频内容产生了自己的情感,并通过评论等方式进行情感共享,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博主、用户、其他用户间的情感共鸣。同样以“房琪kiki”2023 年8月2日发布的“呼伦贝尔”的视频为例,仪式的参与者对视频中辽阔的草原画面、《安和桥》的配乐以及博主的叙述文案形成关注焦点。在此基础上,用户通过评论进行了情绪互动,例如“在这里,当你见过了那里的辽阔,当你吹过了那里的风,当你听过了那里恣意洒脱的天籁之音,又怎么可能不把自由当信仰”“这里是我的家,一个远嫁的姑娘日夜思念的呼伦贝尔”等评论引发了用户的情感共鸣,进而增强了他们对呼伦贝尔这座城市的认同。

三、旅行短视频在传播城市形象中的情感叙事策略

关于叙述,修辞学教授费舍尔说道:“叙事具有普遍性,人的生存离不开叙事。”⑲用讲故事的方式传播城市形象,有助于为城市形象注入活力,使其更加鲜活,让观众更加了解城市,对城市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美国叙事学家帕特里克·科尔姆·霍根提出了情感叙事学,强调情感科学和叙事研究的结合,为研究旅行短视频在传播城市形象中的叙事提供了路径。研究情感与故事的关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故事如何表达情感,二是故事如何影响受众的情感,三是情感如何影响故事。⑳将这三个方面置于本文的研究中,即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博主如何通过旅行短视频表达自己和城市的情感?博主的短视频作品如何影响用户的情感?如何借助情感传播城市形象,进而建构城市认同?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旅行短视频在传播城市形象中的情感叙事策略。

(一)情感唤醒:基于城市记忆呈现城市影像

城市依靠记忆而存在,城市记忆是集体记忆的重要类型。[21]它凝结着人们对城市中重要历史事件、情景、人物等的记忆。[22]旅行短视频在传播城市形象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影像内容进行情感叙事,选择一座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建筑物等作为城市影像的元素,有助于唤醒用户对这座城市的记忆,从而为仪式互动中的情感碰撞奠定基础。

以“房琪kiki”2023年9月5日发布的关于上海的视频为例,通过观光巴士、老洋房、红色电话亭、礼和洋行、东方之珠等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呈现上海这座城市的影像,同时也借助这些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在视频开头,她以旁白配音的形式讲述着:“观光巴士5号线,是夏日晚风里的落日飞车。优雅又百变的景色是魔都跳的一支探戈……”上海的居民、流动人口、旅行者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形成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记忆。[23]视频通过具有代表性事物的画面唤醒认知主体对上海的情感。

(二)情感共振:基于自身体验完成故事讲述

在用户的情感被唤醒之后,如何才能进一步充分调动其情感,实现与博主的情感共振以及与其他用户之间的情感共享?博主对自身体验的讲述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验是情感的来源[24],博主在呈现视频的同时,配合自身体验的讲述,更能将用户带入所呈现的城市中,增强用户的沉浸式体验,进而实现情感共享。

以“房琪kiki”2023 年8 月30 日发布的关于敦煌的视频为例,博主以自己经历的讲述作为视频开篇。“15 天前,我在英国大英博物馆看到了属于敦煌的文物;15天之后,我在敦煌博物馆(陈列馆)看到了属于敦煌的历史。”接下来,博主以自己对看到文物的感受贯穿整个视频的讲述。博主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情感的表达充分调动起用户的情感,让用户通过博主的讲述和影像一同感受有着深厚底蕴的敦煌,从而形成用户和博主之间的情感共振。同时,这场仪式的参与者也会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例如有网友评论,“你带回了客乡的魂,我们的灵,凝聚我们中华的灵魂,爱我中华”;也有网友表示想去一趟敦煌,感受时间的痕迹,体会“一眼万年”。博主通过讲述自身的经历调动起用户的情感,用户通过评论区共享情感体验,实现了博主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情感共振。

(三)情感强化:基于交互的情感建构城市认同

用户基于共同的情感体验实现了情感共振,形成了“情感共同体”[25]。在这个过程中,仪式参与者这一集体的情感被聚合在一起,激发出了更大的情感能量。这些情感并不会瞬间消散,而是随着互动逐渐强化。城市认同在人与城市互动的过程中形成,指人们主观上对城市的肯定态度和身份归属感,与城市符号密切相关。[26]在制作旅行短视频时,博主可以借助情感力量,基于交互的情感来讲述故事、呈现城市符号,从而建构城市认同。

以“房琪kiki”2023 年5 月25 日发布的关于大理的视频为例,博主通过洱海、蓝花楹、白族扎染、烤乳扇等特色元素的影像来传播城市符号,并配合“大理的蓝花楹大朵大朵地开了,当洱海和翻涌的云配合它一起装点初夏,我还怎么让你相信这是现实,不是漫画。”这样的叙述方式实现了和观众的情感交互。这一过程建立起了观众与大理城市符号的联系,也不断激发和强化了观众对大理的情感,实现了高效的情感动员和城市情感生产,从而让观众形成对大理这座城市稳定的、长期的认同感。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旅行短视频中的城市影像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感受不同的城市,通过博主对城市形象的传播来形成用户对这座城市的认知和记忆,进而增强自身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本文以“房琪kiki”的视频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分析了旅行短视频在传播城市形象中的互动仪式链,并归纳出旅行短视频在传播城市形象,建构城市认同中的情感叙事策略。未来,可以对如何通过短视频在城市传播的互动仪式中进一步激发情感能量进行深入研究,以增强大众的城市认同,进而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

猜你喜欢

博主城市形象仪式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