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景观视角下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景观的表征呈现研究
——以腾讯视频《半熟恋人》为例
2024-04-14王思捷
◎王思捷
《半熟恋人》是由腾讯视频、企鹅影视和高歌文化共同推出的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以下简称“恋综”),首次将镜头对准30岁以上群体的轻熟龄恋爱。在精心打造的话题引导下,节目牵引出大家对恋爱与婚姻方面更深层、更广度的思考,产生情感共鸣。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节目播出期间播放量累计超过12亿次,28次获得腾讯视频播放量日榜第一。从开播到收官的3个月里,节目话题总讨论量高达52.4亿次。在受众口碑方面,豆瓣开分高达7.6 分,位列国内该垂类综艺的第一梯队。火爆的播放率、持续高涨的讨论度与口口相传的优秀口碑,令《半熟恋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2022年恋综的标杆作品。
一、视听景观:成熟表达打造沉浸体验
在媒介技术高速发展、娱乐化与碎片化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大众纷纷陷入斑驳陆离的视听景观中难以自拔,这是由于技术赋能带来了亦真亦幻的媒体奇观。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占据感官的主体地位。因此,视听语言的表现形式对内容呈现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视觉符号:恋爱氛围的渲染烘托
为吸引受众眼球,《半熟恋人》成熟利用了诸多专业的拍摄剪辑技巧。
首先,多机位排布满足窥私欲望。现阶段的恋综普遍采用多机位拍摄。除了固定更换衣服的区域,不同场所的各个角落几乎都隐藏着摄像头,并且保持24 小时不间断拍摄。受众不仅能看到嘉宾们精心打造的“前台”行为,也可窥见他们在“后台”情境中的放松状态,如宿舍谈心。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受众在偷窥他人这一行为中获得了满足。
其次,恋综的视觉符号具有隐喻性。《半熟恋人》使用了一系列定场镜头,赋予其隐喻性和独特美感。如在罗拉收获到两位男嘉宾发出的信号时,出现了秋千在风中轻摆的画面,映射出人物内心的波澜。此外,节目组还穿插了大量高品质空镜头、航拍和微距镜头充当转场画面,从而把握叙事节奏。电影化的审美呈现营造出独属于轻熟龄恋爱的成熟质感——或是灿烂美好,或是阴郁苦涩,都是该群体恋爱的真实写照。在呈现素人嘉宾之间的人物关系时,《半熟恋人》善用回忆蒙太奇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与情感冲击。例如,第7 期节目《海边的风》揭晓罗拉选择的聊天对象时,用上了“叙述性诡计”的方法,将俞悦和王能能同时收到手机短信并起身出门的画面采用分屏的形式进行对照,为节目设置了悬念,强化了节目的冲突性。实际上,俞悦和王能能收到的手机短信分别来自其他女嘉宾。这些蒙太奇的处理增强了节目的戏剧效果。此外,运用剪辑变换不同的景别配以准确恰当的镜头运动,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不但使节目更有张力,而且能帮助受众更好地厘清素人嘉宾之间的人物关系。
最后,节目中多功能的花字与特效也作为内容的点缀,起到辅助解说、主题升华的作用。辅助解说功能的花字通常出现在每期节目的开头、互动环节,以及观察室嘉宾讨论环节。不同于以往同类型节目粉红、粉蓝的色调,《半熟恋人》采取了稳重的墨绿色系。主题升华功能的花字既传达着节目组的恋爱观与价值观,还为平实的纪实画面增添了视觉美感。节目中灵动跳脱的动画特效也颇具特色。如男女嘉宾用同一副耳机分享音乐时,后期用动画的形式勾勒出了不存在的耳机线,将两人牵连在一起。这在提升节目内容丰富性的同时,也让受众感受到了浪漫的恋爱氛围,为受众带来更为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二)听觉符号:人物情感的多元引导
不同风格的音乐自带辅助能量,《半熟恋人》中的人物塑造、情感传递、情节推进等,都离不开优秀的背景音乐。节目的开篇就以一首纯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搭配着黄浦江面晨光熹微的画面,映衬出与上海这座城市契合的精致与浪漫的气质。根据不同人物的互动关系与内心动态,节目所采用的音乐或是文艺舒缓的,或是热情炽热的,能更好地衬托和表达人物情感。在第3期节目中,王能能与罗拉初次约会时,背景音乐使用的是英文歌曲《Way》。歌曲开头温柔的钢琴声里又弥漫着吉他轻快明亮的音色,与罗拉耐心等待、王能能满怀期待的心情相契合。随着歌曲节奏加快,王能能的深情由之前的期待转变为惊喜,他盯着罗拉目不转睛,仿佛已在一声声逐渐加强的鼓点中沦陷。这一场气氛恰到好处的约会成为王能能一见钟情的起点,也令受众主动从音调变化和歌曲氛围中进一步解读画面情绪,与素人嘉宾同快乐、同悲伤、同羞涩,获得共鸣。
在音响的运用上,《半熟恋人》采用大量现场的自然环境声,还原了真实空间感与人物之间的真实对话场景,给予受众更强的代入感。节目开场时,黄浦江边轮渡的鸣笛声、外滩海关大楼的钟声等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幅上海都市生活图卷在受众面前徐徐展开。节目组以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声音,拉近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除此之外,以“重三观、轻五官”主题设置的线上语音聊天是该节目的特色。节目组在男女嘉宾网聊环节时,保留了些许嘈杂的背景环境音与聊天软件自带的消息提示音。这种呈现方式让受众感同身受,产生了更强的信任感与共鸣感,从而也能够激发受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主动参与到人物情感走向的讨论中。
综上所述,视觉景观的建构来自制作团队的成熟表达,离不开视觉符号与听觉符号的合力。不管是视觉符号所呈现的画面效果,还是听觉符号的辅助引导,节目都在很大程度上营造了恋爱氛围感,帮助受众进一步获得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二、人物景观:多元主体刻画人物群像
“景观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视觉形象而构建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①人物在媒介景观呈现中至关重要,而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对象的选择和呈现尤为重要。《半熟恋人》主要围绕7 位素人嘉宾的情感状态与亲身经历展开,向观众呈现了多元化的人物群像。
(一)明星化的素人形象
为保证节目效果,促使观众持续观看,《半熟恋人》节目在素人嘉宾的人物呈现上突出其出众外表、精致穿搭和鲜明人设,刻意将参加节目的7位素人嘉宾的人物形象建构向明星化靠近,以此来吸引大众的目光。
首先,素人与明星之间的距离感体现在颜值上。随着视觉文化在媒介环境中不断被催化,“颜值即正义”成了各类综艺节目争夺热度的“金科玉律”,以“看俊男靓女恋爱”为原始动机的恋综更甚。《半熟恋人》节目中,女嘉宾妆容精致,其中周楠还是形体老师,自带超然的古典气质;男嘉宾人均身高超过180 厘米,高档西装店老板黄瑞恩西装革履,展现出精英气质。出众的外形让几位素人嘉宾有了耀眼的光环,实现了素人明星化的第一步。
素人的明星化还体现在他们精致、昂贵的穿搭中。穿搭是人物性格的外化②,节目通过对嘉宾们衣着打扮、妆容风格的展示,烘托出每个人独特的性格。杨梦婧的穿衣风格以酷、飒为主。登场时,她身穿修身黑上衣搭配黑牛仔裤和银色亮面细高跟鞋,加上朋克耳环作为配饰,体现出她硬气的性格。这些穿搭习惯在放大人物性格特质的同时,加深了受众的印象。不少网友在小红书、微博、淘宝等平台搜索嘉宾同款并跟风购买。广大受众关注素人嘉宾的穿搭,甚至对素人嘉宾产生崇拜之情,这正是素人明星化的缘由之二。③
在大众媒介中,所谓名人的打造,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为其打造人设。节目选角团队对素人嘉宾进行了充分背调,并通过深入沟通来挖掘嘉宾亮点,在展示真实的基础上为他们打造专属人设。④通过嘉宾们在节目中的表现,节目建构起多元化的人物景观,如勇敢追逐爱情的单亲妈妈童瑶、错失爱情却收割了全员友情的“妇女之友”周锦舜等。而罗拉是节目组造星之路上最成功的代表,罗拉的轻松搞笑就是她与生俱来的性格特征,节目组通过多个事件,反复展现她的可爱与搞笑,以达到强化人设的目的。在第一集出场环节,罗拉就带来了极大的看点,她担心自己迟到耽误其他嘉宾时间,拖着巨大的行李箱在马路上毫无包袱地一路狂奔。在集体第一次吃晚餐的尴尬氛围中,她也是第一个跳出来讲笑话,活跃气氛。而当第一次约会落单后,罗拉的一句“大家好像都很喜欢你,但没有人爱你”成了节目金句,直面内心的脆弱与大大咧咧的外表形成强烈反差,让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节目播出期间,罗拉微博涨粉数达到123万名。“搞笑女”这一人设标签也成为恋综竞相争夺的“香饽饽”,在之后的同类节目《没谈过恋爱的我》《怦然心动20 岁2》《相遇的夏天》中接连出现。对于节目而言,打造鲜明的人设是提高关注度、扩大传播效果的重要方式;对于嘉宾而言,人设可以更大程度凸显个人特质,有助于嘉宾获得更多受众的关注与喜爱。
(二)平民化的明星形象
存在于大众媒介,由具有名人光环的人物群体及其衍生而来的媒介形象、事件共同构成的媒体文化现象被称作“名人景观”。“名人景观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它渗透到娱乐、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等各个领域,影响着受众的偏好与选择。”⑤作为“观察团”的明星嘉宾本身就是名人景观,普通受众对明星艺人是心生仰望却触不可及的,《半熟恋人》在建构名人景观时,尽可能地放大明星身上的亲民特征,进而拉近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首先,节目以带有陪伴属性的称呼“半熟恋人研究所”来界定观察团。谢楠是一位专业主持人,节目组赋予她“研究所所长”的身份。所长需要适时带领成员讨论话题,完成推理任务,这种设定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讨论的话语中心。团队中除了领导者所长,还有众多对爱情有感悟的“半熟恋人爱情研究员”:新婚不久的王彦霖是幽默担当,他与景甜以婚姻新人、恋爱新手的真实身份看节目,与受众共同成长;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王子文以“过来人”身份分享恋爱经验和真实恋爱细节。明星嘉宾全程陪伴受众,并适时针对第一现场进行点评,形成了一个线上聊天室一般的场域,给予受众亲切感与信服感。
无独有偶,除了节目组赋予观察团成员的身份,在分析节目或表达观点的过程中,嘉宾们真诚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也为受众展现出平民化的明星形象。此刻的明星不再是饭圈粉丝规训下的虚假人设,他们也拥有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对爱情的憧憬。同时,由于名人自带强烈的传播效应,他们的行为往往能够带动受众产生模仿行为。嘉宾们履行着作为公众人物的义务,引导大家在亲密关系中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客观判断,从“做一个会恋爱的人”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转变。
《半熟恋人》将明星形象平民化,展现出明星真实、平凡的一面,既满足了受众对明星私人生活和感情状况的好奇,又悄无声息地拉近了受众与明星之间的心理距离,更能让受众接受“观察者”这一身份,产生深度共鸣与情感联结。
三、现实景观:话题设置聚焦社会热点
在德波和凯尔纳眼里,景观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德波曾说:“现实突然出现在景观中,使得景观成为真实。”⑥凯尔纳则认为:“媒介在主宰休闲时间、塑造观念和社会行动的同时,提供人们用以塑造自身身份的材料,促进了日常生活结构的形成。”⑦作为一档恋爱纪实的观察类综艺节目,《半熟恋人》在话题的思考与讨论中将热门社会话题的现实景观生动呈现。
(一)女性身份困境的呈现
《半熟恋人》共有10 期,每期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第7 期的主题是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海边的风”。在这期节目中,罗拉在节目中首次向自己的两位追求者袒露了“单亲妈妈”这一身份。近年来,尽管女性身份困境和独立价值愈发被更多人重视,但就当下的社会生活而言,传统观念与社交环境给予女性的身份标签仍将女性逼入窘迫的空间。围绕“家庭身份”话题,性别偏见下的“单身妈妈原罪论”,以及对女性言行举止、社交尺度约束等问题也使女性处于阴影中。“单亲妈妈”身份使罗拉在情感选择时踌躇不前,而这些在受众眼里却沦为欲擒故纵的把戏。女嘉宾童瑶在采访中谈道:“我发现身边的单亲妈妈离婚后,仿佛生活中只有小孩,好像当妈妈后就不配再拥有爱情了,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这段为单亲妈妈着想的发声温柔又坚韧,让人真切感受到女性的力量。
女性视角的关怀,是《半熟恋人》现实景观反映的温情所在。当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嘉宾周楠在节目中谈及“自我价值是否需要男性肯定”等现实问题时,将话题延伸至女性成长与自我相处的人生课题,希望能够引导并鼓励女性关注自我,引起了广泛讨论。
(二)智性恋爱观念的引导
《半熟恋人》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内容向成人叙事的倾斜和转变。如今,维持一段恋爱关系已经变得十分艰难,性别偏见、自我至上、职业冲突等因素都成为年轻人进入恋爱关系的现实阻碍。于是,近几年流行起了恋爱学习的风潮,从各大高校陆续推出的恋爱课堂,到各类恋爱综艺纷纷邀请专家学者作为观察嘉宾,为大家科普亲密关系中的知识等等,都在各方面体现年轻人对更为成熟的恋爱的向往。业内人士借用《半熟恋人》的节目名称,把当下年轻人追求的更成熟、更理智、更清醒的恋爱模式称为“半熟恋爱”,它并不单单指某一特定群体,而是一种无关年龄的智性恋爱观。
除了“如何进入恋爱”这一问题,《半熟恋人》也试图展示成人社交法则与把握分寸感的智慧。“分手之后还能做朋友吗”“如何降低伤害性地拒绝对方的好意”,类似探讨分寸感与边界感的社交难题,在《半熟恋人》中有太多呈现。社会经验的加成,使嘉宾们更显进退得宜。不论是心动的表达、接受,还是拒绝、感谢,他们始终坦然面对、积极解决,智性恋爱观给人带来的成长在节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半熟恋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爱情至上”的传统观念,而转为更关注自我本身。节目对恋爱观、价值观的引导,从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面牵引受众情绪⑧,从而引发受众思考与互动,为受众带来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的爱情脚本。
(三)社会晚婚现象的衔接
当前社会晚婚现象尤为突出,30 岁以上单身人士作为传统恋综的边缘群体却常被忽视。《半熟恋人》筛选嘉宾时,除了美丽的外表,还有另一重大标准是事业稳定、意识独立。节目制片人闫芝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30 岁以上年龄段的人对事业、生活、感情都有非常成熟的理念,也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认知体系。”⑨30岁以上群体在情感诉求上有很强烈的表达欲,且无论是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高度关注这一群体的感情状况。
节目中一些看似不经意的聊天内容背后都折射出对大龄单身、晚婚现象的回应。《半熟恋人》第一期节目开篇MV 就以“30+的你,为什么仍然单身”“30+的你,期待怎样的爱情”“30+的你,是否还依然相信爱情”三个现实问题率先对男嘉宾犀利发问。四位男嘉宾平均年龄超过了35 岁,但从他们的爱情态度中仍能感受到他们对爱情的信心、憧憬与向往。“速食婚姻”的现象在近几年可谓是层出不穷,《半熟恋人》以30 岁以上群体的阅历和机敏来正向激励受众,既反映社会本真,也积极改变“单身的人不优秀”等有失偏颇的刻板印象。
另外,《半熟恋人》将近几年热门的恋爱形式——姐弟恋搬上荧屏,并且获得了受众的广泛认可。正如片头字幕“无关年龄,爱情始终是爱情”,《半熟恋人》向观众描绘了一个个精彩独立的个体,也向观众传达了对待社会晚婚现象与多种恋爱形式更为包容的接纳态度,用实际行动抚慰30 岁以上群体,甚至是正值大好青春却被现实困扰的年轻群体。
《半熟恋人》从主题出发,通过节目内容呈现衔接社会晚婚现象,既能戳中受众痛点,引发受众更多情感共鸣,增加节目的关注度与讨论度,也能通过媒介景观再现社会现实图景,引发受众对该类社会热点的反思,缓解社会的年龄焦虑,发挥文化产品的慰藉作用。
四、结语
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当下大多数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无法避免地落入追逐市场热度、内容同质化、低俗化的窠臼。《半熟恋人》通过打造精致的视听景观、多元的人物景观、与社会热点密切接轨的现实景观,受到了广大受众群体的高度喜爱,也为其他平台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内容创新提供了范本。对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景观的解读,是为了让创作者回想起景观及其彰显的社会意义,在丰富多样化的人物形象、挖掘社会化情感话题等基础上创新内容,发挥好价值引领的作用,也是为了让受众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媒介景观的本质,不被符号表象裹挟,保持独立的思考意识,批判性地看待媒介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