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枢纽机场建设发展新思考

2024-04-13姚晏斌

交通企业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临空枢纽航线

□陈 菲 姚晏斌

建设世界一流大型国际枢纽既是北京首都机场、大兴机场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和民航局的期望和要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完善首都机场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北京航空枢纽国际竞争力”。《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北京市“四个中心”建设对北京两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首都机场、大兴机场枢纽建设工作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一、对于传统枢纽机场的认识

国际上,传统的枢纽机场是在中枢航线结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在航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带动了人流、物流的旺盛需求,同时较高的消费能力也确保了人们有意愿选择航空出行;其次,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了客流分布的差异,对于客流较少、不足以开发直航的地区,通过枢纽实现中转,既满足需求,也避免了运力浪费;第三,飞机机型的技术条件也是形成枢纽机场的重要原因,由于巡航能力受限,需要中间停靠,难以满足长距离、特别是跨洋运输的需求;第四,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中转,采用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能够以更高的航班频次连接更多的通航点,从而合并运输,聚集客源,有利于航空公司提高客座率,提升经济效益。可以说,枢纽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航的发展,对于运量增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传统的枢纽航空系统由中枢航线结构和枢纽机场共同构成。中枢航线结构的实施有赖于枢纽机场的建设,成熟的枢纽机场是实现中枢航线结构的前提条件,在中枢航线结构下产生的枢纽,也相应具有较高的中转率。然而,枢纽机场目前尚无统一、官方的定义。我国《十三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明确,1 000万人次以上的为枢纽机场。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并没有以中转率定义枢纽机场,而是将旅客吞吐量占全国客运量比例大于1 %的机场定义为大型枢纽机场,0.25%至1%之间的机场定义为中型枢纽机场,0.05%至0.25%之间的机场定义为小型枢纽机场。

二、枢纽机场建设发展新认识和发展方向

1.对机场功能的新认识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历程,曾先后经历海港经济、运河经济、铁路经济、公路经济,之后航空运输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机场逐步成为运送旅客和货运的场所。在这个时期,机场的主要功能是交通运输的节点,是供航空器起飞、降落和地面活动的区域。

航空运输紧跟全球化经济发展步伐,机场的功能逐步发生变化,从传统单一的以运送旅客和货物为主的航空运输功能,演变为地区综合交通的重要结点,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个时期,机场不仅有突出的航空运输及综合交通运输价值,同时还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成为地方经济活动的重要节点,带动旅游、物流、现代服务、高新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2.对枢纽机场未来发展趋势的新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收入水平的提升,旅客需求越来越得到重视,人们更多地享受到了直飞航线带来的时间、正点率以及服务上的便利,促使点对点的直达航线逐步增多。新型飞机的广泛应用,其更低的座公里成本也使得更少客流、更长距离的直飞航线在经济上具备了更大的吸引力。同时,低成本航空发展迅速,利用成本优势,不断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之间建立直飞航线。近年来,一些大型枢纽的客流增长缓慢,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枢纽模式不再是唯一主流。随着民航业持续高速增长,城市间客源日益充足,节能经济的新机型也广泛应用,使得点对点直飞航线逐步增多,已成为民航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单纯追求中转已经不再是枢纽发展的唯一模式。

3.我国枢纽机场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国内来说,目前尚未形成传统意义上的中枢辐射式枢纽,主要原因包括:①铁路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高铁的发展突飞猛进,公路运输发达,高速公路网络日趋完善,两种运输方式在国内占据主导地位;②我国航空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城市间的航线距离多在l 000 ~1 500 公里,飞行时间较短,一般为1.5 ~2.5 小时,若还需要转机,旅客则会感觉不方便;③国内主力机型普遍较大,能够满足直飞的需求。同时,民航全行业旅客运输量逐步提升,城市间客源充足,国内旅客吞吐量排名前30 位的机场间绝大部分已开通较高频次的直达航班。

传统中枢航线结构的枢纽模式正在发生新的改变,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①通过枢纽机场建设,想方设法把中转旅客变成目的地旅客和客源地旅客;②通过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将航空枢纽升级为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中心,把枢纽机场所在城市变成了更大的目的地城市和客源地城市;③点对点的直飞航线模式更能满足我国市场需求,枢纽机场要为产品服务、顾客服务,要设法让他们到枢纽机场所在城市来停留、消费,抓住客流才是枢纽机场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枢纽机场建设发展相关建议

北京两场未来枢纽建设工作,要紧密贴合北京“四个中心”发展定位的要求,特别是“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交往重要设施和能力建设,服务国家开放大局,努力打造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重大国际活动聚集之都”,“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建设好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 创新引领示范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势必要建设成为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这就要求在建设大型国际枢纽机场时要转变思路、明确方向:一方面,不再单纯追求旅客中转比例的提升,而是将工作重心放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水平上,努力拓展国际航线,连接国际市场,形成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窗口;另一方面,高铁或快速轨道交通接入枢纽机场是大势所趋,两者实现融合将成为发展趋势,未来要通过一体化设计,构建以北京两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旅客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提升枢纽机场综合交通一体化服务功能。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北京两场对区域经济的服务和带动能力,实现机场与北京“四个中心”定位目标的协同一致,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和谐共赢。

1.进一步提升枢纽机场国际竞争力

北京两场建设大型国际枢纽机场,要拥有较大的航空市场需求,具备完善的航线网络,机场旅客吞吐量及航班通达性在全球机场体系中排名前列,特别是拥有较高比重的国际旅客吞吐量,能够实现从全球及全国很便捷地到达北京,从北京也能很便捷地到达全球及全国。

(1)密切与基地航空公司战略协作。与基地航空公司建立紧密战略协作关系,打造命运共同体,共同提升国际枢纽竞争力。

(2)优化国内航线航班结构。巩固完备的国内干线市场航线网络,强化与国内枢纽机场的连接,积极构建“空中快线”网络,提升国内运行品质。

(3)积极拓展国际航线网络广度厚度。着力布局欧洲、北美、东北亚、中东等重要国际枢纽航点,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促进与全球主要城市的联系,构建航点广泛、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实现全球和国内主要政治经济核心节点的全覆盖。以此为基础,确保旅客吞吐量稳步增长,维持在全球领先的地位,特别是国际旅客量大幅提升,提高国际枢纽功能和国际竞争力。

2.进一步提升枢纽机场综合交通一体化功能

北京两场建设大型国际枢纽机场,要突破航空枢纽的局限性,实现从强调航空为主的枢纽机场,逐步向强调综合交通为主的机场枢纽转变,打造以机场为核心,机场与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公路网络的互联互通、有机衔接、一体管理,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枢纽机场综合交通一体化服务功能。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枢纽机场联通轨道交通的意见》,也明确要求“加强枢纽机场与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是扩大机场辐射范围,提升航空服务水平和枢纽运营效率,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1)在规划设计方面,提前布局航站楼与高铁、地铁、城铁等交通基础设施按照整个建筑体一体化设计,使得枢纽机场由单一航空服务功能向综合交通服务功能转变。

(2)在系统管理方面,加强机场系统与铁路系统、城市交通系统的数据交互,搭建综合交通一体化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感知旅客出行全流程,及时获取相关保障环节实时状态,通过协同化运行方式对旅客出行流程进行全方位保障,使各交通方与管理方之间的信息共享更加通畅,协调指挥更加智能,为旅客提供立体化的出行体验。

(3)旅客感知方面,基于各种交通方式信息的汇总和共享,可以对交通方案进行全流程掌控,通过手机获取从出发地到航站楼登机口的全链条出行方案,并可实时对各种交通方式信息进行更新,实现对整个行程的及时掌控,提高出行体验。

3.进一步发挥枢纽机场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

北京两场建设大型国际枢纽机场,要突破机场仅作为“飞机起降场”传统交通功能的局限性,实现从城市机场逐步向机场城市转变,集聚发展临空指向性高的航空核心产业和关联产业,不断优化临空经济区业态布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联合发布《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重点依托大型航空枢纽,构建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以首都机场为例,据初步测算,首都机场每年对北京地区经济贡献的总效应超过1000亿元,为北京地区创造的就业机会约为60 万个,为北京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对于带动区域内旅游、会展、文化等产业的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更加明显。

(1)建立工作机制。将机场临空产业发展上升为战略高度,建立领导小组和联合工作组,负责对接落实机场临空产业相关工作。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地方政府等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掌握相关情况,解决共同关切的问题。

(2)积极参与规划。枢纽机场是临空经济区的核心,要主动推进临空产业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对接融合,实现协调一致的发展,同时要提前获取和控制机场周边可用于临空产业开发的土地。

(3)完善枢纽功能。要紧紧围绕机场国际枢纽功能的实现,统筹规划考虑临空功能规划及产业布局,完善机场周边酒店、公寓、办公楼、商业零售等功能,改善货运仓储及相关配套设施,并进一步推动临空经济区产业升级。通过发挥枢纽机场对区域经济动力源作用,在更大范围内提升对区域经济的服务带动能力,使得大型国际枢纽机场逐步成为京津冀、全国乃至全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载体。

四、结语

当前,随着枢纽机场不断发展,其作用已不再仅仅是单一的以中转为主要特征的航空枢纽平台,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将越来越大,希望从机场航线网络及旅客吞吐量的国际竞争力、机场综合交通一体化功能、机场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三个维度,更全面分析思考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的建设发展方向,通过拓展国际国内航线网络,形成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窗口;通过构建以北京两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空地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通过提升北京两场对区域经济的服务带动能力,为北京“四个中心”定位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临空枢纽航线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21)新航线
袁奇峰 空铁上的广州都市圈,花都临空经济红利空间巨大
枢纽的力量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临空高速目标多传感器自主协同资源调度算法
探析临空经济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
太空新航线
太空新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