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初始,寻找人本来的样子
——走进丰宁五幼
2024-04-12张彦娟
○本刊记者 张彦娟
新年的门开启时,我们推出这样一篇来自一线丰宁五幼的文字——关于溯源,关于寻找,什么是真教育。
这次采访回来,想起五幼这所学校,脑海中会涌出许多画面。其中还有一个小小邂逅:随着园长参观一个个活动室时,无意间一转头,余光正好感觉到远处楼道里一长队小影子拐过墙角走过,他们蹑手蹑脚,明显能看出来小东西们的意思是走路不能大声,不能打扰到别人。这时,有个小男孩看到我们,突然在嘴边做了个“嘘”的动作,于是,队伍随之变形,越发高抬脚轻落脚迈出更高更轻的小步走远啦——想想吧,一个个这样走的效果,像极了一队路过此地的可爱的小动物们!说起这个,园长笑:是这会儿,出去跑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就“啊——”!
走进这所青青园林,会随处可见孩子们本来的样子。
教育的本原是什么?看看我们培养出的长大了的孩子们的样子,从最初的人那里,可能会得到一些启示。
一要做“自然而然的教育”
在这所占地面积有6900 平的幼儿园里,唐婷莉告诉老师们:要做自然而然的教育。她说:“幼儿园本身不重要,它给孩子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教育环境才是重要的。”
教育即环境。
孩子们说想一年四季都有绿色,那就给孩子们绿色。这里有大面积的绿化,春夏秋季节呈现森林区、山坡区、草地区、种植区、养殖区等室外活动环境。像打造盆栽一样打造微景观,师生们一起建了一个草木“花房”,让四季都有了可以欣赏的植物。这个用寸寸缕缕的打磨、用燕子衔泥衔树枝筑巢一样耗时垒筑起来的小小生态系统,就可以让自然、孩子、动物在里面和谐共生了。
相比于自然环境,会说会动的人怎么成为“环境”?是人就想表达自己,如何化为不干涉孩子世界的“人文环境”,好难呦!
她们做聆听者,尝试走进孩子心里。
她们说,孩子不是最小的成人,是真正的儿童。在这里,孩子们是真正能被聆听的——“孩子们的环境,当然是孩子们自己说了算。”如果用一个园所外面的现在的概念,叫“儿童视角”。这里是自然生发的,叫“聆听”。
科学发现室,是一个室内庭院改建的,它非常的高。唐婷莉园长给记者介绍:“当时要做这个科学发现室的时候,我们就问了孩子,就像您一样去采访,我们采访小朋友,你觉得什么是科学,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说的五花八门。他们说:‘老师,机器人是科学,它会发射光’‘老师,宇宙是科学,因为星星会发光’‘老师,光就是科学……’因为他们只有3 岁、4 岁、5 岁,他们对科学这个概念还没有很清晰。但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竟然源自光,那我们就创设一个以光为主题的科学发现室。”孩子们总会有无穷的创意,听他们的准没错!
每一间活动室里,园区的角角落落,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聆听。孩子说,喜欢网,就有了那个一进去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好有气势的覆盖了整间活动室全部屋顶的大网;孩子们喜欢光,就诞生了那个在天井里往上看去、从高高的三层楼长垂下来、会随着一天的太阳光线变化光影的七色线“彩虹”;不想让那棵死去的树被扔掉,于是这座园子里就有了一棵种在沙池里、树枝上长着树屋的“死不了”树……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诸般表达,她们听到了,梦便落在地上,成了现实。
孩子们天生喜欢自然,不喜欢如大了的孩子们一样,被圈在扁平的课本里。雨雪天,她们会放下所有的其他安排,带孩子们去户外。是的,就是希望他们去体会大自然的各种神奇。
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幼儿园,一定不是千篇一律的,会有很多形态的优质园特点的同时存在,但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懂得遵循孩子们成长的自然规律。
唐婷莉说:一些学校的大水池会养鱼养花,但我们不会。我们的水池是给孩子们玩儿的,夏天随便打水仗;到了冬天,把冰面冻平,可以玩儿小冰车、小轮胎,在冰上滑冰。
是的,每一个孩子都要被在意、被珍视、被尊重。她们要做释放天性的教育,而不是压抑生命乃至扭曲生命的教育。她们怀着爱,是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爱,去做自然的教育。
这样的地方,一草一木都含着她们对孩子们的心意:一块土地给了我,一块土坯给了我,我要好好为你构筑、描画。5年过去了,她们做出了让来参观的人们惊叹的园所:“你们幼儿园好精致啊!”
二孩子怎么会不爱读书呢
它是一所集自然、书籍、艺术、历史等为一体的包罗万象的理想园。因为世界是无限丰富的整个的世界,她们要带孩子们看整个的世界。
唐婷莉说,一所幼儿园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书。推开园门,这里有一个书的熠熠闪光的浩瀚星空。
教育即阅读。
在这里,书在户外、室内各种地方随处可见,它们却只是“环境”,环境不说话,只以它的好,静静散发着自己的光。对小朋友,没有阅读要求,你有兴趣就去看,没兴趣随你。但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们希望孩子能自己在书里找答案。
去楼内看看吧。3 层的建筑里,书以各种形态摆在那里,等着与你有可遇不可求的相遇。楼梯的台阶上、一面白墙上、多功能厅的舞台上、室外椅子旁的信箱里有,它们还放在从附近村子搬来的各种乡间旧物上,比如二楼楼梯拐角处的旧门窗上、旧三轮车上。还有“时光博物馆”的正门的设计,斑驳陈旧的门四周堆满了书,是依着拱形门的形状堆成的拱状的“书门”,唐婷莉说:这个地方我们是故意摆成这样子的,因为书就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我就希望让它有一种一打开门穿越人类文明、穿梭时光的感觉。
除此以外,一楼大厅“打瞌睡的小房子”、“光影书墙”、“风雅自来”阅读区、美术馆,到处都有书,有关于书的创意,都是为了让阅读成为孩子们唾手可得的事情。
徜徉在这些书汇成的文化河流里,记者不时被文字触动。记者注意到,在二楼开放绘本区里的阅读墙上,设计的是选摘书语:“啊!原来微笑和拥抱是这么厉害的东西。”“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这些清新得像清晨草叶上露珠一样的句子,是谁选上去的?她一定长着一双用纯真的心看万千文字后面的真心的眼睛。
还有:“真正的童年不仅有好奇、兴奋和幻想,还有恐惧和悲伤。”她们认为,对于孩子,可以不让他看到过于残忍的画面,但他不得不学会保护自己。
她们相信,本来孩子们天生就喜欢美好的东西,不用要求、强迫……
当很多老师认为孩子不爱读书,要传授各种读书方法,要制订一年读多少数量的要求,要写读后感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这样孩子们就爱读书了吗?我们为什么认为孩子们本来就不爱读书呢?
三好的课程让生命创造生生不息
关于怎么学习,她们做的是唤醒生命自然生长的教育。
早晨入园后的区域活动时间,我们去看看孩子们在做些什么?
建构区里,孩子们在搭积木。旁边,有块小黑板,记录着班级每天到园的人数。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晨检,一起数一遍到园的人数。一共有19个小朋友,3 个没到,谁没到?她怎么了?我们要不要关心一下?到了的小朋友报数“从1—16”。每天和老师一起重复这个环节。这些小朋友会不知道19-16=3?老师们不教授数学知识,但数学本就是生活,这样生活的孩子们长大了,又怎会觉得数学枯燥?所以,数学本就不是口算卡、背公式和罚错题。
在编织区,孩子们在长长的各种各样的五彩线间穿梭,他们在做“一条线的旅行”!在这里,身为这个时期的幼儿教育者们认为:动手就是动脑,手在动就是脑在动,动手动脑即为课程。而大了的孩子们还有多少“动手”学习的机会呢?
孩子们要了解这个世界,不是靠“告诉”,不是靠“要求”。唐婷莉说:教育不仅仅是学知识。
美术区承载了很多重任。她们要让孩子们从小培养审美。希望孩子们有真和美的翅膀,在真实美好的世界里飞翔。所以处处要美,物质的、精神的。孩子们在这里随意创作,一幅幅涂鸦里,住着一个个孩子稚朴纯真的心。技法可以学,而纯真的心怎么学?多少成人世界的大师们在晚年达到一生的艺术巅峰后,都想返璞归这样的童真,也学不来哩!记者看到,楼道里,有一幅孩子们合力完成的长3 米宽1.2 米的《向日葵》作品。那是去年,孩子们种的一片向日葵开了,佳佳老师带着大班孩子在室外画的。唐婷莉给记者解释:这幅画是孩子们画好一朵朵向日葵后,老师再依循着原作和孩子们以笔相连。孩子们的作品没有好不好,都好,就看老师的水平能不能达到帮助孩子们以最美的方式呈现,只看老师跟不跟得上孩子的水平。孩子们的作品如果不够好,就是我们给的平台不够好,是我们对孩子的理解不到位。这是园里所有美术教师必须达成的共识。
一楼4 个小班的活动室里,都有一个特别的区域。依据班里原有的墙壁和柱子结构,为孩子们建了可以爬进去的“大树洞”。孩子们喜欢那种半封闭的结构,会让孩子们感觉安全。小班的孩子还不能很好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会有入园焦虑,会想妈妈,区域游戏的时候就可以进去待一会儿,也可以发发自己的“小脾气”。她们认为,孩子们的情绪是需要被接受和梳理的,要学会释放和管理,而不是压抑它。这样的情绪管理,才有可能会让大部分孩子以后成为情绪稳定的大人。关于这个,有从省里去参观的老师说,在荷兰学校看到过基于类似理念的探索。这些爱孩子的人,贴着孩子的心去做教育,也就可以殊途同归啦。
一走近烘焙区域,远远就闻到了烤食物的香味。孩子们在做绿豆酥,还有烤肉串、烤蔬菜,中午又可以分享美食啦!这里的理念是:真正有意义的课程,是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学生活基本技能,体验生活的各种美妙。她们希望,孩子们能扎根生活,看到生活的丰富多元,拥有更富足的精神世界。
唐婷莉是这样想的:我们的孩子,他们家里可能没园里这么好,但我要尽可能让他们拥有更好更丰富的资源。我不想我的孩子们和外边的孩子们划分出差距。而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以什么为标准呢?这里想要孩子们体验的是:物质贫瘠,并不妨碍精神世界可以富有;真正的贫瘠,是心贫。
翻开幼儿园的课程介绍,在“基于园所实际,形成独特课程体系”条目下写的是:秉承“以幼儿生长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关注幼儿的运动、阅读、兴趣与幸福,注重幼儿的生活支持和认知支持。保障领域课程质量、建构园本课程图谱、生成主题工坊课程、实施户外游戏、重视幼小衔接,最终彰显五幼“多元课程”成效,这就是五幼的课程。包括大自然的课程、博物馆的课程、图书馆的课程。此外,她们注重阅读体验的语言课程、五幼独有的识字游戏课程、提倡“用身体学习”的数学课程、“野孩子”健康课程、培养创造力的艺术课程、2023 年又启动了实践类社会课程。还有趣味横生的班本课程:小小科学家、竞技叠杯、户外游戏、榫卯结构游戏、泥与水、纸、一物一染……你说,能概括完吗?因为打开了生命创造的门,还有老师和孩子们如此默契的互相生发,这些课程只是一个包含不尽创意的轮廓。
四课程实践中的一些反思
教育是需要边做边反思的。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聊到了学生评价。比如到了小学,刚入学不久的孩子们会学到钟表知识,如果当时不理解,就会被认为差。而长大了有几个人不认识钟表呢?一些考的内容能代表学生本身吗?
还有关于评价导向。
唐婷莉说,一些老师会用小红花、小星星来评价孩子。很难说这样的评价对或不对,就看操作的老师他如何用自己的这颗心来评判孩子。我们身边也发生过这样的事:老师奖励小朋友贴纸,有小朋友回家哭,说没有得到,这个孩子特别伤心。因为孩子们最初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当老师用这个量化孩子们的时候,就会定性一些孩子。会让一些孩子感觉到:“哦,我没有他好,因为他有三朵小红花,而我有两朵。”这是不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好的一面,就是通过这种量化评比,让孩子们有一个向上的心态。老师们一定要处理好这个事情,要做客观全面的评价,不能你有十朵小红花你就是好,你有四朵你就不好。难道只有学习好才能得一朵小红花吗?应该有学习好的小红花,还有唱歌好的小紫花,更有劳动好的小蓝花。最终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孩子得了十朵小红花,他学习很好,那个小朋友他得了四朵小蓝花,六朵小紫花,他也是十朵,他也很棒,然后第三个孩子,他得了十朵小粉花,因为他又在哪个方面很好。而不是只评价孩子们的学习,会让孩子们感受到我除了学习,其他都不重要。这是我们老师评价的问题,用什么形式不重要,要科学全面地评价孩子。一些孩子对学校评价抵触,症结在哪儿呢?不是不要评价,是要思考为什么要评价,评价什么才是符合人的本来的样子的,是起真正的好作用的。难道评价是为了把人分优劣的吗?学习不好,就是“差”吗?评价导向不对了,对人的发展起的作用不是激励,反而会是抑制。
在这里,这样的评价,眼里看到的是生命,他们各各不同。评价不应是一评定差劣、损害孩子自信的东西。在这个层面上,一些学校老师施行的小红花激励法,虽然换了个包装,在本质上是和考试排成绩一样的。还是为了学习成绩,只为了学习成绩。
而且,孩子就不会是一样的,是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的。五幼的园标,也在传达这样的理念。它由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合成,像三只小鸟,但是翅膀的位置都像一个缺口。园标的由来是因为一本书《缺失的一角》。它的意义是,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中包含优点、缺点,而缺点也可能是它飞翔的翅膀。
还有识字。关于一些专家说的幼儿园时要不要识字、哪个年龄段识字是敏感期、识字不易过早或过晚等说法,唐婷莉认为,你给了他一个好的文化氛围,孩子如果问到了,说明他自己对认字有兴趣,那我们为什么不给予支持呢?在这里,不问,你不会去“告诉”,识字不是被要求的。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不用死的理论去禁锢鲜活的儿童。
也是,认为不该过早识字的,如果孩子问你,你就不告诉他?
这些思考,只是记者采访中捕捉到的一些片段。相信她还有很多,层出不穷。
记者不禁想,就如当初看着幼儿园建起来时,它承载着一个创造者的所有期许,如果思考这样生生不息下去,看来唐婷莉的期许不好完成喽!而她说,没有什么,就是喜欢,人能做喜欢的事是幸运。
在边做边想中,唐婷莉一直在反思。她说:教育是需要反思的。作为管理者,如果在衡量老师成绩的时候是功利的,只以成绩来衡量,老师也会传达这样的功利,只用成绩来衡量孩子。其实就是从管理层面传导了不正确的教育思想。这种传达让孩子们失去了自信。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总让她觉得痛苦。她说,教育一定是面向未来的。
我们要思考:现在学的知识,50 年之后还有用吗?如果没用,你倒不如教他50 年之后依旧有用的东西,你的生存能力,你的生活能力,你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你的阅读、你的学习能力,这些永远是有用的东西,你要耗费时间做这个事情,而不是现在一天耗费8 个小时,学18-17等于几,没有意义。最好的教育状态就是:孩子们自己想知道,请教老师,老师来解惑,满足孩子们探究世界的需求。我们一起看世界。我们要培养的是身心健康、舒展生长的孩子。
五求真的种子生根发芽了
在这里,唐婷莉和她的老师们每天都在种各种各样神奇的“种子”。
行走在林林总总、触目皆是的老师和孩子们创造的各种美中,记者目不暇接。位于美术室外面的瓶盖墙,是老师和孩子们用了3 年时间用几万个瓶盖连接成的“大杰作”。在孩子们的眼里,它叫“地球”,他们说,上面有高山、绿地、海水……唐婷莉给记者介绍时惊叹,你不知道,瓶盖颜色有多美!而记者我这个成人就压根没有注意过瓶盖颜色它的美。
除了美的种子,还有创造力的种子。
这里随处可以看到出人意料的创造,大大小小,琳琅满目。怎么会有那么多层出不穷的神奇想象力呢:旧电视改成的鱼缸,里面注入水,放进去水草、鱼,就可以演波光粼粼的“海底世界”了;当初建园时工人用坏的扳手,加上两个犄角,成了“蚂蚱”,摆在时光博物馆里,进入了学校自己的校史;还有,那个挂在小班教室墙上的装饰品——“树上玩耍的孩子们”,边缘用绳子模仿成秋千圈起来一个空间,里面从上到下固定了4 根横棍,按班里总人数分成7、7、8、7 排了四排,竟做出了孩子们挨挨挤挤坐在大树上荡秋千的意境!这是老师事先让全班孩子都坐在小凳子上照相,然后一个个剪下来,塑封,粘贴到棍上的。好创意!
好多人感叹,长大了的孩子们、成人们,是怎么渐渐没有了想象力、创造力的呢?看看、比比这些人类的幼崽,本应具足的它们,怎么会消失了呢?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做释放天性的教育,尊重生命的教育,让人成为他自己,每个人就开始了他自己的无限生长。
她和她的老师们一起在种爱的种子。
二楼会议室里大桌子中间,微型草坪景观的流水里,原来住着一条小鱼,在这里被关注的少,因为会议时间毕竟少,没有人气儿,所以唐婷莉觉得它可太孤独了,就把这个小鱼请出来到一楼,能看到小朋友们,冬天太冷,小鱼又被请到了旧电视改成的鱼缸里。在这里,每一个生命都被在意:“孤独”鱼、“死不了”树、还有闯进园里的那只野猫……
希望孩子们成为悲悯有爱的人,唐婷莉说,这就是教育的意义。
这里还有好多宝贝。
收纳区,整整齐齐摆着两排共8 个大柳编箱子,被起名为“收纳东、收纳西”,专门收纳东西,收集孩子们捡来的松果、玉米芯、纸盒等各种东西。收纳后的这些东西会被再创造。通过这样的体验,孩子们会感知到:世界上没有废物,万物都可以被珍惜,被创造。
瞧瞧这些小小的心里、大大的心里都装着什么呀,幼儿园里,除了小孩子,还住着这些年龄很大的孩子。而有些走丢了自己童心的成人会认为这是幼稚。
唐婷莉相信,生命中有太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精神世界里的信念和乡愁。
她们会给孩子们种下相信的种子。看到那面一楼大厅里的梦想之墙,和那个会在16 年后从这里寄出孩子们小时候梦想的约定,记者想,好长的约定啊,这所园子里,谁会守着这个约定,谁是那个16 年后寄出梦想的人?而那也是她们想为孩子们寄出的一个希望:16 年后,孩子们已经成人了,不管将来遇到什么,也要相信还有个童年的地方在意自己。记者也相信,以后还会有层出不穷的惊喜被这些“眼里有光、心里有梦想、未来有希望”的人创造出来。因为这里有书,各种各样的书,为孩子们打开各种各样的窗;因为这里求真的种子,撒在泥土上,会长出无限可能的事。
而就在去年,大班毕业的小朋友还为园里留下了一大片鲁冰花。因为他们希望像《花婆婆》这本书里说的那样,要做一件让世界变美丽的事。就是这个相信,让孩子们在要离开自己的幼儿园踏入更高的学龄时期时,首先做了一件让他们的园子变美丽的事:有了一片真的小小花海。
…………
不期而遇,记者走进这里,走进了这个孩子们的世界。
采访时,户外还有些小角落尚未修缮完工。唐婷莉说,下次你来,就能看到啦。
在楼侧,要建一个小花园。
花园边,围着一圈篱笆,这些一尺多高的篱笆上,住着像音符一样错落着的小房子,是书一般大小的小房子,这是名副其实的“书房”么?户外有风吹日晒雨淋,要为户外的书遮风挡雨?唐婷莉语带欢欣:“因为我想建图书馆似的幼儿园,到了夏天,睡醒午觉之后,花园里都是树荫,孩子们就可以在花园里读书、还可以烤红薯,会有小风吹过来。”
是的,这的确是一个喜欢读书、游戏、创造的园长!在这个瘦小的园长身上,你会感到一种刚与柔的矛盾共存,可能有多么觉得孩子们好,做事就有多么坚持吧。她说,有人说我这是犟,这不是犟,是“我是我”。你为啥要和别人做得不一样?因为我就是我,孩子也是。我做的事上面有我的名字,就要做好。
而这些后面,除了她自己,没人知道有多苦。
一个干起活儿来不眠不休的人,领着一群互相能感应懂得的人,不是为了自己,靠自然而然的力量组成了一个这样的团队——你的付出,我看到了;因为你的真心,所以付出我的真心。为了什么?因为真,才能认出真;才有可能打开那个通往孩子纯真世界的心门。
什么是真的教育?为什么要做真的教育?
因为,走进这个地方,怀着真,你才有可能看到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真孩子的最开心的笑;才有可能看到在走过了长长的沧桑风雨路后依然保有、依然没有走丢了那份真的一群大人,呵护、遮挡出的那样一个珍奇的属于孩子们的堡垒森林:
那里空气充满纯净,
那里草木四季青青,
雪白明月照亮大地,
藏着那些大孩子小孩子一起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