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成长历程“三部曲”(一):新校长的角色审视与自我调整
2024-04-12王昕
○王昕
开栏的话
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设“昕言春语”栏目,邀请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书记王昕、校长盖立春讲述他们的教育故事、办学理念,期望他们的实践经历和教育理论能为广大校长办学治校提供借鉴。
1990 年,毕业后我回到了母校河北师大附中任教,当了4 年化学教师,后兼任教务处干事、教务处副主任、校长助理工作,由于工作踏实认真,教学成绩突出,2002 年初升任教学副校长工作,又过了4 年被调到河北师大实验中学任校长。
转眼之间,我在校长岗位上已有22 年,亲身参与、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见证了我个人的成长。从新上任的激情校长到总有困惑的反思型校长,从忙碌的行政型校长逐渐走向理性的思考型校长,这大约能概括我的成长过程。
如今,我试图通过回顾这些经历,寻找一名校长的成长轨迹,进而不断学习、思考并提升自己的境界和视野。我认为,一名校长的职业历程可以分为起始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校长要做好三件事,即当校长、办学校、做教育。今天先聊聊第一个阶段:当校长。
37 岁的年纪当了校长,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内心自然是高兴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工作干劲十足,热情高涨,希望能把工作尽快推上新台阶。现在回头想想,从一名教师到校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只凭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知识和能力。而当时意气风发的我,还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对反对意见置若罔闻。那些不成熟的想法、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至今回想起来既尴尬又窘迫。
比如,调整教师校内工资分配方案,我以高考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非高考科目教师意见很大;每次考试排考场,都按照上次考试排名从高到低顺序排考场,致使末考场学生感受被歧视;重点班实行滚动制,按成绩实行末尾淘汰……现今再回想起部分老师的不满,还有不经意间看到学生绝望失落的眼神,我都不禁浑身一颤。
初当校长,情绪高涨,热情十足,但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思考问题欠缺,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和认知不到位,往往行事偏激、刚愎自用。
走上领导岗位以后,鲜花和掌声相拥而至,内心也悄然发生变化,有意无意开始自持身份、以己为尊。特别是,对外的周旋多了,和师生的交流少了。当校长的头几年民主测评满意率一直不理想,自己还固执地认为当领导不能怕得罪人,不理会群众的呼声。
我意识到,新校长面对身份的转换,提升个人修养至关重要,要能抵住诱惑、耐住寂寞,要勤于反思、善于反思,要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现在回想起来,刚当校长那几年,就如同刚入职的新教师,激情满满但缺乏经验,干劲有余但能力不足,全心付出却未能得到充分认可。归结一句话,就是认知水平和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校长的水平和能力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风向标,至关重要。
我认识到这一点,是当校长5 年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