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七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2024-04-12李盼盼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价值

李盼盼

摘 要:诞生于革命时期的“二七精神”,随时代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对大学生培养坚定的政治信仰,培养不怕吃苦、团结一心、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具有积极意义。高校发挥“二七精神”的育人价值,要通过彰显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结合实际搭建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运用好新媒体等途径,将“二七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二七精神”;课程思政;价值;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二七精神”是在中国革命的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革命斗争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郑州市有一系列和“二七大罢工”有关的地名和单位名称,如二七纪念塔、二七区、二七路、二七广场、二七纪念堂、二七商圈等,郑州更是被称为“二七名城”,成为“二七精神”的重要载体。高等教育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建设现代化强国之责,将“二七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之中,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坚定信仰具有重要意义。

一、“二七精神”的时代内涵

2023年恰逢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00周年,由此孕育出的“二七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涉及政治、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史文彬作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亲历者与领导者之一,在其所写的《“二七”的精神是什么?》一文中较早指出了“二七大罢工”的意义:一是揭破吴佩孚保护劳工的假面具,此后就没有一个工人相信吴佩孚了;二是唤起全国工友对付敌人,只有斗争之一法,舍此更无他道;三是号召全国工人的阶级同盟,以与统治阶级作战;四是在斗争中锻炼了自己,检查了自己的力量,得到作战的教训。

近年,有学者对“二七精神”进行进一步挖掘和提炼,把其内涵定位为“拼搏、奉献、进取”。有专家将“坚定信仰、忠诚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作为其新的时代内涵。也有学者认为“二七精神”的实质是团结、创新、斗争、奉献,即团结一致、克服一切困难;创新思想,追求不断进步;顽强拼搏,勇于同一切不良现象作斗争;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甘于奉献、甘于清贫,脚踏实地为河南发展提供精神保障。由此可见,虽然学者们对“二七精神”的理解和概括有所不同,并会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但“听党话,跟党走”的核心思想不会变,其所传承的团结、拼搏、奋斗等精神品质不会变。

二、“二七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蕴含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要着力讲好中国故事、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对课程思政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色教育已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二七精神”与课程思政有内在关联,将其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具有重要价值。

(一)“二七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大学生坚定信仰和增强对党忠诚的政治认同。在“二七大罢工”中,正是有了党的全面领导,才顺利成立了罢工委员会作为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权力机构,使得这场工人运动影响巨大。将“二七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坚定信仰,增强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在“二七精神”的学习中,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程和政治理念,了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巨大实践成就,坚定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終生的信念。

第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不怕吃苦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工人们面对严峻的国内国际环境,仍不怕吃苦、积极抗争。“二七精神”为大学生培养不怕吃苦的生活和学习态度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将“二七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中,大学生可以深刻领会“二七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形成“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奋斗状态,进而成为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第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团结一致、凝心聚力的优良品德。“二七大罢工”中,在党的领导下,全路2万名工人团结一致,坚持集体罢工,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和军阀强权,不屈服、不妥协。将“二七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能够激励大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担当、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学会关爱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增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第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敢于斗争、战胜困难的不屈勇气。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要想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势必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挫折,而部分大学生遇到一点困难就畏首畏尾,停滞不前甚至沮丧放弃。因此,将“二七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有利于大学生深刻感受共产党人勇于探索、不畏险阻的高尚品格,增强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勇气,进而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第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信念、勇于奉献的坚韧品质。“二七精神”证明了唯有坚定的信念,共产党人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伟大历史使命。此外,“二七精神”中的奉献精神是在追求理想和信念的过程中,勇于付出和牺牲,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品质。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高校将“二七精神”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坚韧品质,提升抗挫折能力。大学生有了高尚情操的滋养,会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各种挑战。

(二)“二七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现实价值

第一,丰富高校课程思政内容。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而“二七精神”所蕴含的团结、拼搏、奋斗等精神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根同源,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指明了方向,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了精神动力。高校将“二七精神”纳入课程思政内容,可以让大学生了解斗争精神,激发他们的自信和勇气,引领大学生积极向上、追求进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

第二,提高思政教育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前,课程思政教学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更加关注教学内容本身,大学生的接受度、参与性和趣味性都不高,从而导致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更不会主动践行,没有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的预期效果。而具有丰富内涵的“二七精神”,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并且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三,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二七精神”。在课堂中讲授“二七精神”的历史背景、内容、意义和作用等,可以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培养坚定的意志和拼搏进取的精神。通过讲授“二七精神”中“敢于斗争”的精神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将“二七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认同“二七精神”,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三、“二七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一)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

高校将“二七精神”融入课程思政,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其一,提高教师素养,发挥主导作用。“二七精神”的有效融入,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其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高校可以通过召开“二七精神”专题报告会或系列讲座、组织教师到二七纪念塔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增强其红色文化知识储备,使教师对“二七精神”的形成历史、主要内容、表现形式及当代价值有一个系统、清晰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这是专业课教师将“二七精神”与课程思政教学有机融合的重要前提。

其二,创新课程设计,突出人文特色。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设置与“二七精神”有关的课程模块、选修通识课等。如将《“二七大罢工”的故事》《施洋文集》《林祥谦小传》等与京汉铁路有关的史料纳入思政课程体系。二是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有机融入“二七精神”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在欣赏传统文化、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味红色文化。同时,注重课程创新,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有深度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对“二七精神”进行探索。

(二)结合实际搭建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

郑州市作为“二七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在践行“二七精神”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据统计,即便在控流的情况下,每年来二七塔参观的平均人数达到70万,而单日客流量最高可达6000人。由此可见二七塔这座地标性建筑对人们的吸引力。

第一,定期组织大学生到“二七精神”纪念地进行参观。“二七精神”纪念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象征之一,参观这样的历史遗址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通过参观“二七精神”纪念地,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和奋斗精神。这样的参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参观“二七精神”纪念地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展览、听讲解员讲解等方式,了解“二七大罢工”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和影响等内容,有助于拓宽视野,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二,围绕“二七精神”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一是举办座谈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二是通过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如社区义务劳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精神,引导他们继承“二七精神”中的奉献精神和使命意识。三是组织学生撰写“二七精神”相关的报告,在学校或其他公共场所展示,加深学生对“二七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使每个学生都能深入了解“二七精神”,进而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使他们主动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运用新媒体宣传好“二七精神”

运用新媒体宣传“二七精神”,不但可以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和有效互动,扩大影响范围,还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习惯,强化宣传效果。

第一,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平台发布与“二七精神”有关的内容。比如,高校可以发布“二七大罢工”的历史资料、英雄事迹回顾,以及解读“二七精神”的内涵与当下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或制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系列文章深入解读“二七精神”,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问题和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第二,打造“二七精神”官方网站或APP。高校可建立专门的红色学习网站,集中发布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英雄事迹、相关图片和视频等内容。网络平台的建设可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二七精神”。高校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设置相应的评论区,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在评论区分享心得体会,从而加深对“二七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初露锋芒时精彩而又悲壮的亮相,革命先烈用热血铸就的“二七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行。将“二七精神”的思政元素融入高校课堂,不仅能够对当代高校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不怕吃苦、团结奉献等优良品质,也能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二七精神”,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高校将“二七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要深入挖掘“二七精神”的时代内涵,找到其与各专业课程结合点,最大程度发挥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彭音.“二七精神”的历史特质和科学内涵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2(3).

[2]中国革命博物馆.北方地区工人运动资料选编(1921-1923)[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3]刘博.弘扬“二七精神”的作用与创新[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

[4]李敏,颜吾佴.“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

[5]潘志贤.“二七精神”注入新時代内涵[N].中国青年报,2021-01-20.

[6]李培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路径研究:评《大学生红色文化精神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23(2).

[7]段莹.基于“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高校育人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1(49).

[8]万琦,朱志莹.工匠精神融入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22(13).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