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开展劳动教育的五种实践策略

2024-04-12黄敏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校园文化建设劳动教育

黄敏

摘 要:普通高中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实施五种策略: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其他学科融合渗透、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等,增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立德树人;学科融合;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2-0031-03

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20〕4号)(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1]”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学生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普通高中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学科教学、学生生活实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等有机融合,协同推进、整体发力,以增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开展劳动教育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纲要》指出“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1],要求将劳动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融合,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劳动与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劳动是手段,教育是目的。如果只有劳动而无教育,则割裂了劳动与教育的辩证关系,没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劳动只能是被动地劳动,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导致不重视劳动。

为避免出现“有劳动无教育”,以及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是否完成劳动任务,而忽略了学生劳动情感的培养,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过程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既有体力投入,出力流汗、增智强体,又能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例如,学生完成打扫清洁区卫生任务后,笔者在班会课上提出一个问题:打扫清洁区卫生有什么收获?学生根据自己的劳动体会畅所欲言。如一名学生说:“通过打扫清洁区卫生,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打扫清洁区卫生出力又出汗,我从中感悟到环卫工人的辛苦和付出,我们都应该尊重环卫工人付出的劳动,不乱扔废弃物。”另一名学生说:“今天打扫清洁区卫生收获了一身汗水。”此言一出引来哄堂大笑。笔者抓住教育时机,再次提出问题:“我们适当出汗有什么好处?”这个有诱导性的问题再次点燃学生的表达欲望,有学生说:“出汗可以促进人体排出毒素,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学生说:“我们整天闷在教室里看书学习,容易头晕眼花,参加打扫清洁区卫生活动虽然大量出汗,但头脑变得清醒了,因此适当出汗有利于我们提高学习效率。”面对学生激烈的讨论,笔者肯定了学生积极、真诚的回答,并就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归纳,充分肯定打扫清洁区卫生对促进个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意义,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劳动价值的认识。最后,笔者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班会课的结束语,引导学生重视日常的简单劳动,提醒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劳动意识。

二、劳动教育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辞海》指出:“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2]”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生活为劳动教育提供了重要载体。生活是教育的根和本,如果脱离了生活,劳动教育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失去了提高生活质量这一基本作用。教育起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并为生产和生活实践服务。生活化的劳动教育其内容具有通俗性、真实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可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劳动教育要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取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学习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首先,劳动教育要面向真实的校园生活,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校可以开展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劳动实践,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如通过开展教室、宿舍、清洁区卫生评比等日常生活劳动,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任务情境,亲历劳动过程,领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养成良好的劳动和卫生习惯;通过开展美食烹饪、简易水电安装和维修等技能比赛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通过设置校内环境卫生督查员、图书馆图书整理员、食堂纪律监督员、门卫协助员等劳动岗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职业体验,让学生感知不同职业劳动的特点,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培养学生敢担当、肯奉献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品质;通过开展垃圾分类、清洁工具改良、花草树木养护、食品卫生安全、食堂潲水再利用等微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劳动能力。

其次,劳动教育要面向社會生活,引导学生拓宽劳动视野。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美化绿化、助残敬老扶弱等公益性服务性劳动。学生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在付出劳动的过程中感受他人的肯定及自我存在的价值,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最后,劳动教育要回归家庭生活,让学生在家庭劳动中提升认同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体恤父母、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自觉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洗衣服、烧菜煮饭、清洗碗筷、打扫房间卫生等,从而增强家庭责任和主人翁意识,提高自身基本的劳动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开展劳动教育要与其他学科融合渗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3]”学校要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关联的学科知识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打造新形势下的劳动教育新课程,共同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除了用好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其他课程教学中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发挥其他课程在劳动教育中的融合渗透作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歌颂劳动人民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和诗词歌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了解,赞美劳动、讴歌劳动人民,从而报效祖国、奉献社会;通过开展以“弘扬劳动精神”为主题的习作或演讲比赛,带领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等生产劳动基地参观学习,让学生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加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一切财富、价值的源泉,劳动是个人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促进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悟劳动价值,从而积极参加劳动,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感悟以劳增智的道理。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述社会历史变迁,如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感悟“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4]的道理。在音乐、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以“弘扬劳动精神”为主题的美术创作和歌咏比赛活动,让学生知道美术、音乐产生于生产劳动实践,并为生产劳动实践服务,从而深化对以劳育美、以美育人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劳动创新精神。可见,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四、要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纲要》提出:“学校要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1]”校园是学生的学习场所,也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要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劳动教育的支撑作用。学校要精心设计、全力创设有利于实施劳动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第一,以节日为契机。在学校组织开展的重要节日活动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崇尚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比如,在植树节来临之际,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美化绿化环境活动,教育学生用自己的劳动美化家园;在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致敬劳动,欢庆丰收》等节目,让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从中汲取中国农民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在“环境日”“地球日”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活动,教育学生节约劳动资源,增强环保意识。第二,以比赛为载体。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如开展以“弘扬劳动精神”为主题的习作、演讲、美术创作和歌咏比赛,教室、宿舍、清洁区卫生评比活动,美食烹饪、简易水电安装和维修等技能比赛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实践,感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第三,以岗位体验为手段。结合学校设置的环境卫生督查员、图书馆图书整理员、食堂纪律监督员、门卫协助员等劳动岗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不同劳动岗位上进行职业体验,教育学生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和遵守劳动纪律,从而让学生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培养优秀的劳动品质。第四,张贴宣传标语。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可以发挥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作用。比如,在学生宿舍张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标语,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在食堂张贴“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等标语,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在绿化带设置温馨提示牌,提示牌上写上“把爱护绿草当作一种习惯,把保护生态当作一种责任”等标语,从而教育学生自觉爱护校园环境,强化劳动教育。

五、开展劳动教育要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纲要》指出:“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1]”教育是人类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劳动教育过程应当是一个继承优良传统的过程。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蕴藏着丰富的劳动思想,因此,教师开展劳动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等优良传统。

比如,可以在傳统文化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在解读《章氏家训》中的句子“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劳动对一个家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在讲述“卖油翁”的故事时,引导学生讴歌劳动人民高超的劳动技艺;在讲述“庖丁解牛”的故事时,教育学生劳动要遵循规律;在赏析《悯农》中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引导学生感悟劳动的艰辛,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又如,可以在传统节日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传统节日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血脉。笔者以百色靖西市端午节的药市为载体,充分挖掘端午节药市蕴含的劳动素材,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在端午节前,先召开主题班会课,详细介绍百色靖西市端午节药市悠久的历史,赞颂靖西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在端午节期间,带领学生深入端午节药市调查,要求每名学生至少完成两种中草药资料的搜集工作,了解中草药的外表特征、生长环境、采集、加工、用途、市场价格等,通过市场调查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学生在活动后谈体会,有学生说道:“从上山采集药材到赶集销售药材,药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当看到药农销售药材获得收入脸上露出幸福微笑时,我对‘劳动创造幸福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学生说道:“我们南方毒蛇多,药农在市场调查中给我详细介绍了‘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等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草药,以及野外劳动防治毒蛇咬伤的方法。”另外,教师可以安排部分学生参加端午节药市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和主动奉献的劳动精神。

总之,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教师要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学科教学、学生生活实际、校园文化建设等联系起来,做到有机融合、相互渗透,扎实有效地推进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 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2]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08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03/t20200326_435127.html.

[4]习近平.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依靠诚实劳动开创美好未来[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428/c1024-21322617.html.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劳动教育专项一般课题“普通高中劳动教育调查研究——以靖西市普通高中学校为例”(2022ZJY1984)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校园文化建设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