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2024-04-12韩培庆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1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课程思政高职

摘 要: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技能型社会,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思政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追求。课程思政本质上是间接的、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价值引导有着重要关系。

关键词:技能型社会;高职;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立德树人,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技能型社会,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是推动高职院校育人能力整体提升,更好地服务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发布以来,全国高校都很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众多学者对课程思政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相关知识学习和实践培训,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课程+思政”等“硬融入”现象,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本质上是间接的、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自身逻辑,同时与教师本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有着重要关系。

一、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融入教师教学行为

课程思政不是教师的额外工作,而是教学工作的应有之义,需要教师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价值塑造。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这是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

(一)党建引领,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职责,教学活动成效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意识和道德素质。坚持党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对教师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的考核,以“四有”好老师的新时代教师标准勉励教师,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加强教师教学作风建设,促进教师做到言传身教、铸魂育人。具体来说,就是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强化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使得教师具备教育教学的乐观精神和创新精神,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潜能;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沉着、自制、耐心,对教育工作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职业院校更要通过打造“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将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各项要求,自觉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

(二)“懂、信、实、融”,循序渐进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工作的主力军,是关键群体。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不深刻、对课程思政价值认同不到位、结合课程的类型和特点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方法不明确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基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学思习行”四阶段学习理论,提出“懂、信、实、融”课程思政工作理念。懂,即将课程思政主要问题学懂弄通,使教师懂得什么是课程思政;信,即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相信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和作用,明白为什么要实施课程思政;实,即健全实施管理机制,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推进课程思政落实到位;融,即教师要将课程思政建设转化为教书育人的自觉行动,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懂信实融”理念,可以循序渐进地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切实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二、课程思政的价值取向融入教学内容

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是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取向,也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内容。围绕重点内容,优化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做好课程思政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五大模块,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思政教学不是要改变课程的教学逻辑,把专业课或者公共基础课上成思政课,而是根据课程自身特点,为不同课程确定不同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侧重点,共同构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按照校企共同制定的原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构建五大模块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第一,以职业理想和职业素养为重点的专业课;第二,以理想信念和文化素养为重点的公共基础课;第三,以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为重点的专业实习实践课;第四,以劳动精神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社会实践课;第五,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课。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内容体系构建,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所教课程的思政内容重点,减轻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压力和负担,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成效,同时能有效避免课程教学的思政化。

(二)四个坚持,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物质载体。教材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全面落实课程思政要求。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和教材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成立学校、二级学院两级教材建设委员会,完善教材的核准和审查制度,优先选用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遵循凡编必审、凡选必审的原则,杜绝问题教材进课堂。其次,要科学规划校本教材建设,遵循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国家发展战略导向、坚持类型教育理念的“四个坚持”原则,突出教材的政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原创性,将教材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加强校本教材建设,促使教材内容彰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思政价值取向。

三、课程思政的价值理念融入教学方法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不但要充分利用课程内容固有的价值观念,还要保证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道德品志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理念。

(一)方法育人,是教学活动中课程思政价值理念的充分体现

所有的教育教学反思和批判都表明,道德学习不同于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教师不能只通过口授的教或者示范和训练式的教,直接帮助学生树立某种价值观,而要通过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态度或价值取向。假如教学只是一味地灌输,重心放在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和排他性的竞争上,学生将会形成个人主义意识和习惯。相反,如果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贡献、相互合作上,学生形成的将是集体主义意识和习惯。教学采用促使学生主动提升建设能力、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方法,意味着教学重心从被动学习转移到社会性服务上来。这种转移不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转移,更是教学方法道德重心的转移,这使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渗透成为可能。

(二)合作教学,实现教学方法育人

教学方法是将知识的教育价值转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手段。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取决于面临的教学任务、学科知识的特点与学生的经验基础。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双向活动,教学方法必须基于合作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做到学教并重、情知并行。基本要求有以下三点。一是引导思考。依据教学目标,深入分析学情,将学生的学习实际、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明确教学任务,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二是合作研讨。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合理分组,针对任务驱动或项目化教学,进行小组或团队成员之间合作学习研讨。三是点拨指导。教师适时点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绪变化情况,正面评价引导,强化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四、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融入教学环境

课程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蕴含着丰富、基本而又有创造性和潜质的计划与设定。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学环境是影响和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一)教学环境是影响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学是将课程内化为学生个体素养的有效活动方式,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在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能动学习、系统掌握预设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以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品德,逐步全面发展的活动方式。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开展的。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狭义的教学环境特指教室内影响教学的各个条件,包括学生规模、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教学环境又可分为社会文化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教师要想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成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温馨、丰富、新颖的教学环境。

(二)“软硬兼施”,为课程思政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社会文化心理环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环境,它对师生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要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师生关系融洽,情感交流充分,努力打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用”课堂、陶冶学生道德情感的“有情”课堂、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有料”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趣”课堂。这样的“四有”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中,掌握课程知识,汲取精神力量。

2.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学物理环境。教学的物理环境由学校内部的各种物质、物理因素构成。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大多喜欢玩游戏、看短视频。高职院校要积极推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改善教室环境,提高智慧化教室建设水平。教师要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拍摄教学短视频,创新使用传统教具,打造合作探究、动态开放、智能高效的现代化课堂教学物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课程思政的价值追求融入实践教学

德技并修,将德育融入技能教育,而不是在技能教育和知识教育之外独立进行道德教育,强调以育人为根本目标,改变以往单纯的技能训练,正是课程思政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追求。将这种课程思政的价值追求融入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途径。

(一)实践育人,体现实践教学中德技并修的课程思政价值追求

技能型社会是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社会形态,是以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但这种技能养成不是唯技能的纯粹技能主义。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不高,更应重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品格、价值观等方面的核心素养。重视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特征,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价值追求,在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实现全过程育人,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双元育人,提升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效

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双元协同育人。第一,一线人员进校园。高职院校聘请技能大师、企业的技术能手和劳动模范作为兼职教师,既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又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承发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第二,规范岗位实习。科学规划岗位实习,明确岗位实习中的思政目标和任务。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研究制定实习方案,分工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坚持技术技能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重,加强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企共建,加强校内外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4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张学英,张东.技能型社会的内涵、功能与核心制度[J].职教论坛,2022(1).

[5]韩培庆.试论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培养和能力提升[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2(5).

[6]韩通,郄海霞.面向2035: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实质、现实逻辑与机制路徑[J].职业技术教育,2022(19).

[7]王新庆.争当“四有”教师 打造“四有”课堂 培养“四有”青年[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18(3).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课程思政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