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独向白云归
2024-04-12张觅
张觅
王维中年时,在长安(今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买下一处别业。从此,他布衣素食,走在辋川山水中,温和沉静,光华内敛。这是他创作的巅峰时期。他最为著名的诗篇,同时也是中国最为出色的山水诗作,大多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辋川别业本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所造。宋之问作有《蓝田山庄》:“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作为宫廷诗人的他难得地写出了陶渊明诗中的田园意味,也是表达隐逸之情,与王维在辋川隐居时的心境大体相似。
王维的居所辋水萦绕。他在洲上种竹,在堤上栽花,与友人裴迪乘舟来往,平日里以弹琴赋诗为乐。王维极喜爱陶渊明的诗,十九岁时便根据《桃花源记》之意写下《桃源行》一诗。桃花源只存在于陶渊明的精神世界里,王维则将它搬进了现实。辋川别业从此成为王维的桃花源,也成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辋川之中,王维隐遁于山水林泉,与草木日月为友,将自己悄然融入大自然。他心思恬淡,但对美的感知极为敏锐。他写了很多以辋川为题的诗,均充满诗情画意,名句频出,如《辋川别业》中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归辋川作》中的“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他笔下所流泻出的一首首明净清妙之诗,充满着幽深的禅意,浸润着不易察觉的淡淡欢喜,令人只觉尘俗之念顿去,清静之感即生。清人田雯称:“摩诘恬洁精微,如天女散花,幽香万片,落入巾帻间。每于胸念杂尘时,取而读之,便觉神怡气静。”摩诘即王维。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中表现出超前的生态意识。在他的认知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所安之所,并非为人而存在。因此,他的很多诗写景便纯粹写景,并未在其中投射太多香草美人之思,反而赋予自然以独立人格与独立生命,呈现出澄明静寂的意境。王国维称王维笔下之境为“无我之境”,如这首《戏题辋川别业》:
柳条拂地不须折,
松树披云从更长。
藤花欲暗藏猱子,
柏叶初齐养麝香。
柳枝轻柔拂地,不需攀折。松树高拂云霄,也任它更长。紫藤花开得浓密,猿猴隐藏其中。柏树叶才初初长齐,也正好可以养着香麝。万物自得、自在、适意,各得其所,这是王维理想中的自然。
王维以其艺术天才,結合辋川本身的山溪湖石,亲自设计了一座诗意盎然、兼有耕牧渔樵的辋川园林,使之盛满文人雅趣。王维与友人裴迪赋诗唱和,为辋川别业二十景各赋五言绝句,结成《辋川集》。《辋川集序》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每一个名字都清雅脱尘,寄托了王维关于山水的理想,“皆成高韵”。
宋代诗论家刘辰翁赞王维“俯仰旷达,不可得”,又评价裴迪同咏诗“末不为佳,相去甚远”。裴迪不过中人之智,与天才诗人王维差距太大。比较二人之作,王维诗中满蕴灵气与深意,或缀满浪漫的想象,或融入复杂的情感,或有了哲学的高度,这都是裴迪的老生常谈所不能比拟的。
比如,王维写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是一座古城遗址,王维的新居就在这座古城的边上。此时的古城只余古木衰柳,萧瑟败落。王维不由得感叹:继之而来的又是谁?何须为往日主人而悲叹呢?因为自己也不过是这时空的过客,转眼也会消失于历史的尘埃里。新旧兴废的更迭、古往今来的感慨,都融于诗人的哲思中。相比之下,裴迪的和诗就显得黯然失色了:“结庐古城下,时登古城上。古城非畴昔,今人自来往。”
又比如,王维为南垞写的诗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乘上一叶扁舟,向南垞驶去,而北垞因为水面浩渺,难以即时到达。隔着河水回望南垞岸边的人家,却因为遥远而不能识别。字面之下,有着含蓄隽永的意味,所表现出来的仿佛是人类共同的精神体验,能引起很多审美的联想。当你度过漫长岁月之后再遥遥回望人生路途中曾经的自己,是否也会涌起这样的感觉呢?裴迪和诗为:“孤舟信一泊,南垞湖水岸。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怎么读都觉平平无奇,并无深意。无怪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首推王维为尊。
(作者系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