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氰酸酯法合成聚酰胺酰亚胺粉料的性能与研究
2024-04-11李伶通曲延涛褚然然王栋栋
李伶通,曲延涛,褚然然,王栋栋
(济南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00)
0 引言
聚酰胺酰亚胺是一种特殊结构的特种工程塑料,兼具聚酰亚胺与聚酰胺的性能优势,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材料[1-4],除了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之外,耐磨性能、绝缘性能、尺寸稳定性都比较突出,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特种装备、绿色能源等领域。聚酰胺酰亚胺可以用作清漆、薄膜、涂料、胶黏剂、工程塑料等不同的产品形式[5]。聚酰胺酰亚胺传统应用为清漆,主要用作制备H180及以上耐热等级的绕组线,由于其出色的耐磨性和黏性,用作面漆和底漆都可以。随着变频电机、新能源汽车、家电等下游行业需求的增长,聚酰胺酰亚胺及其复合漆包线的市场也越来越广阔。
用过漆包线的聚酰胺酰亚胺材料性能处于中等水平,我国对聚酰胺酰亚胺的研究较早,如上海树脂合成研究所、天津绝缘漆厂等,在清漆领域已有相对成熟的产品,可以送样试用,但始终没有形成大规模产业。国内现在有部分企业可以进行PAI棒板的挤出成型,棒板性能基本达到进口产品性能标准,但尚没有成规模的粉末或树脂母粒的生产。
本研究以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PAI,通过不同亚胺化过程的处理,研究PAI结构、亚胺化程度、分子量对其性能的影响。PAI优异的综合性能使得其应用领域广泛,研究PAI的低成本合成或加工技术对该材料的推广、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实验部分
1.1 原材料及仪器设备
原材料:1,2,4-偏苯三酸酐:97%,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98%,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甲基吡咯烷酮:AR,>99%,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仪器设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850,天津港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热失重分析仪,HTG-1,北京恒久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凝胶渗透色谱仪,wanters1515-2414,waters;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XNR-400B,承德盈创检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1.2 实验步骤
采用两步法合成PAI,参照文献描述[6-7],合成工艺如下:通入氮气,称取一定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置于四口瓶中,反应物浓度控制为20%,按物质的量的比值为n(TMA):n(MDI)=1:1.05,先加入TMA,搅拌溶解后,一次性加入全部MDI,升温至40 ℃反应4 h,再升温至140 ℃反应3 h。
将反应得到的溶液体系用水做分离剂得到粉末样品1,冲洗、抽滤3遍,除去试剂,在-0.8 MPa、80℃环境中处理48 h,烘干后进行样品测试;样品1烘干后,为提高样品亚胺化程度,按温度曲线120 ℃/h-140 ℃/ h-160 ℃/h-180 ℃/h-200 ℃/h处理,得到样品2;按曲线120 ℃/h-140 ℃/h-160 ℃/h-180 ℃/h-200 ℃/ h-230 ℃/h加热处理,得到样品3。
2 结果与讨论
2.1 红外分析
如图1所示为样品1的红外谱图:3347 cm-1处为酰胺键中N-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779 cm-1处为亚胺环中—CO—N—CO—的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1722 cm-1处为亚胺环中—CO—N—CO—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1660 cm-1处为酰胺键中C=O的伸缩振动峰;1598 cm-1和1510 cm-1处为苯环的振动吸收峰;1373 cm-1处为亚胺环中C-N的伸缩振动吸收峰,726 cm-1处为亚胺环中—CO—N—CO—的弯曲振动吸收峰。上面各个集团的吸收峰峰值与PAI分子结构相符,因此证明合成产物为PAI。
图1 PAI 红外图谱
2.2 亚胺化程度分析
聚酰胺酰亚胺的亚胺化反应具有临界性,即在一定温度下,亚胺化程度进行到一定程度后会停止,需要继续升高温度才能继续进行亚胺化反应。为避免试剂挥发对环境造成影响,选择140 ℃在试剂中进行初步亚胺化反应后,以热处理的方式进行后续亚胺化反应。
根据Lambert-Beer法则,通常用1380 cm-1亚胺环的C-N吸收峰与1510 cm-1处苯环吸收峰的强度表征PAI的亚胺化程度,比值越高,则亚胺化程度越高。对不同处理方法得到的PAI粉末样品进行红外分析。
未经过后处理的样品亚胺化程度最低,比值为1.04,经过热处理后,样品2与3的峰强度比值明显升高,分别达到1.09、1.11。后热处理对PAI进一步完成亚胺化有明显作用,后处理的梯度升温过程可以在鼓风烘箱中进行,无氧环境对亚胺化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2.3 热失重分析
不同条件的样品的热失重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处理条件PAI的热失重测试
图3 分子量测试
样品1的5%热失重温度最低,从80 ℃开始即有所失重,失重量大约2%,推测原因在于,有可能是未进行完全干燥,有部分试剂被包裹在粉末中;达到150℃以后,样品进行第二阶段失重,粉末中未完成亚胺化的结构单元较多,脱去CO2进行亚胺化反应,150~200 ℃失重较快,说明亚胺化反应最剧烈,随着温度升高、亚胺化程度的提高,亚胺化速率越来越慢,200 ℃之后失重明显减缓,直到450 ℃开始缓慢产生分解失重。
样品2经过后处理后,亚胺化程度提高,剩余未亚胺化的结构单元比例减少,因此脱去CO2的速率较为平缓。样品3与样品2相比,几乎全部完成亚胺化,在300 ℃之前几乎没有失重,可以视为完全亚胺化,300 ℃之后,开始出现聚酰胺链段的分解,5%热失重温度达到450 ℃以上。
根据理论计算,由TMA与MDI合成PAI完全亚胺化后,PAI的重量为原料的80.1%,脱去CO2失重约19.9%。样品1约9%失重,样品2约4%失重,样品3在300 ℃之前几乎无失重,可以认为样品3为100%亚胺化。根据样品1与2达到300 ℃之前的失重率,计算其完全亚胺化后的重量与原料重量:
式中,m原料为合成样品所用TMA与MDI质量总和,m样品为热失重样品质量,α为样品达到300 ℃之前的失重率,β为样品亚胺化程度。以此计算,样品1的亚胺化程度为68.2%,样品2的亚胺化程度为83.1%。
2.4 分子量分析
样品1为未经后处理的PAI样品,在流出时间为22 min时出现分子量最大分布峰,根据统计结果,Mn=17119,在最大分布峰附近还出现了23 min、20 min、19 min处的小峰,表示分子量分布比较杂,且在23 min附近存在小分子峰,证明存在大量分子量较小的聚酰亚胺分子。经过热处理后,样品2与样品3的曲线基本重合,最大峰出现在17 min附近,Mn约在40000~50000,通过峰积分面积计算,样品3的最大峰含量略高于样品2,且流出时间早于样品2,证明在230 ℃后处理过程中,继续发生了分子量的微小增长反应。通过GPC测试,证明后处理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分子链增长反应。
2.5 熔融流动性分析
异氰酸酯合成的PAI分子一般用于清漆或涂层的准备,较少用于制备工程塑料。本实验通过熔融指数的测定,探究了材料的熔融流动性能。PAI分子结构是影响熔融流动性的关键因素。在10 kg压力、360℃压力下,样品1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几乎不需要加压便可以熔融流出,样品有光泽,但强度较低,挤出的样条不致密,究其原因,未完全亚胺化的PAI分子链段中含有大量的酰胺键,而亚胺环的比例相对较低,因此熔点低且空间位阻小,容易流动。亚胺化程度提高之后,样品2与样品3的熔融指数极低,且挤出样条呈木质纤维状,塑化性能较差,不宜单独用于挤出成型工艺。据报道,索尔维Torlon系列产品的原材料是偏苯三酸酐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主要单体合成,单体主要是线型结构,而以MDI为基本原料合成的PAI,苯环与中间碳原子的对位键不是线型关系,因此,在完全亚胺化后,空间位阻远大于以ODA为原料合成的PAI,熔融流动性能也较少。
2.6 机械性能分析
利用平板硫化机进行模压试验,模具预热至200 ℃,加入粉料,摊平后施压;在200~230 ℃反复加压、泄压,除去粉末中或亚胺化过程产生的气体;加压至10 MPa,逐步升高温度至280 ℃,保温1 h后关闭加热。待温度降低至200 ℃,开模取样。
测试结果显示,经后亚胺化处理,PAI粉末拉伸强度达到89 MPa,冲击强度达到53 MPa,较未进行后亚胺化处理的样品性能分别提升了41.2%与70.9%。
样品1模压制得的板材,机械强度较样品2和3低,结合断面形状分析,样品1亚胺化程度较低,在模压过程中仍然有气体产生,在前期的排气过程中,亚胺化过程未进行完全,因此,部分气体未排出,在板中形成气孔,造成强度下降。样品2与样品3压板的断面,未发现明显气孔,且断裂处呈鱼鳞状,说明分子间结合力较强,因此测试样条机械强度较好,达到一般工业领域应用要求。
3 结论
本实验以偏苯三酸酐与MDI为原料,合成了聚酰胺酰亚胺,并通过后处理,提高了分子的亚胺化程度与分子量。在40 ℃/4h-140 ℃/3 h条件下合成的聚酰胺酰亚胺数均分子量约在Mn=17000,亚胺化程度约为68.1%; 按曲线120 ℃/h-140 ℃/h-160 ℃/h-180℃/h-200 ℃/ h-230 ℃/h加热处理,经处理后,可视为完全亚胺化,分子量也有所增加,最大分子量为Mn=50000。用MDI合成的PAI分子量,由于碳原子的对位键非线性分布,因此对其熔融流动性能有一定影响,需要外加润滑剂改善其加工性能;此外进行了模压制样并进行部分机械强度测试,拉伸强度达到89 MMa,冲击强度达到53 MPa,相比于未经后处理的样品,分别提高了41.2%与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