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背景下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4-04-11吴红霞张慈李玉英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1期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双碳

吴红霞 张慈 李玉英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双碳”背景下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从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双碳”背景下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最后从开课准备、课前导学、课中深学、课后拓展、过程考核等方面阐述了“双碳”背景下会计学原理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设计;“双碳”

0     引 言

当前,在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双碳”人才是关键。2022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该方案中提到了加强高等学校的“双碳”教学资源和实践训练平台的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出现不仅使全球的气候问题转变为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进一步使其形成一个新的会计问题。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主要是对企业涉及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学原理课程讲授的内容包括:会计核算基础知识、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企业发生的具体经济业务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及财务报告等。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碳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资源也需要进行核算和管理,那么如何运用会计学原理的知识对企业的碳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是企业尚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会计学原理课程内容也需要更新,以培养学生对“双碳”目标的理解和应对能力。本文结合多年的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双碳”背景下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力求通过改革培养具有碳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专业人才。

1     “双碳”背景下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與时俱进性、教学手段不够多元化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在“双碳”背景下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

首先,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传统的会计学原理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1]。这导致学生对企业具体的会计实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毕业后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其次,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缺乏与时俱进性。会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发展。尤其是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如何对企业的碳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未涉及碳资产、碳会计等相关内容,这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的需求有一定的脱节。

最后,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手段不够多元化[2]。传统的会计学原理课程通常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互动和实践的机会,难以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应用。虽然目前通过使用学习通教学平台,实现了部分教学内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两者之间未能很好地实现融合。

针对上述会计学原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须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双碳”背景下碳会计管理相应的专业人才。

2     “双碳”背景下会计学原理课程改革策略

2.1   调整教学目标

在“双碳”背景下,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亟须调整。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会计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碳会计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实现“双碳”目标的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调整后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

(1)知识目标。一是理解碳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会计学(包括碳会计)的基本概念,如碳资产、碳负债、碳收入、碳费用等,以及碳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如货币计量、收入确认、费用匹配等。二是掌握碳会计核算方法和技巧。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碳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碳会计分录的编制、账户的开设和管理等。三是理解碳会计信息的价值和用途。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碳会计信息对企业碳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碳会计信息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和用途。

(2)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会计分析和判断能力,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对碳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能够提出碳排放管理和碳减排策略。

(3)思政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学生应该通过学习碳会计课程,培养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到碳排放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并积极参与碳减排和环境保护活动。

2.2   更新教学内容

在“双碳”目标下亟须对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需要将碳会计、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等相关内容加入到会计学原理的课程教学中,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使学生清晰掌握碳会计、碳排放核算、碳减排等相关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碳会计相关知识。碳会计是一种用于衡量和跟踪组织或个人碳排放的方法,补充了碳会计要素的内涵(碳资产、碳负债、碳所有者权益、碳收入、碳费用和碳利润)、确认原则和计量标准。它旨在帮助评估和管理碳排放的影响,并为减少碳足迹提供指导。

(2)碳排放核算的概念和方法。碳排放核算是指对企业、组织或个人的碳排放进行测算和计量的过程。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测算和计量碳排放,了解不同行业和活动对碳排放的贡献,并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指标进行碳排放核算。

(3)碳减排相关知识。碳减排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碳排放的行为。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碳减排技术和方法,了解它们的原理和效果,并学会评估和选择适合的碳减排措施。

2.3   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学为主,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实验、在线学习平台等,提高教学效果。

(1)引入实际案例。教师可引入实际的碳会计管理案例,让学生了解碳会计管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可以使用真实的企业案例或模拟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碳会计管理问题。例如在讲解碳排放核算时,以某家电制造企业为例,讲解其碳排放清单的编制过程。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的碳排放进行测量和记录,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运输等,得出企业的碳排放总量。此外,还对不同产品的碳排放进行了区分,便于碳会计管理。

(2)组织课堂讨论。教师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碳会计管理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其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碳会计管理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估企业的碳足迹和环境绩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其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可以将小组讨论结果以PPT的形式给同学们展示,同学之间可以对其展示成果进行打分评价。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法。会计学原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对实际操作的需求,因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法的应用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法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实际的会计操作过程模拟成虚拟的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际的会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通过虚拟实验环境,学生可以亲自操作会计软件,进行账务录入、凭证制作、财务报表编制等实际操作,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会计原理的具体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4)构建在线学习平台。为提高教学效果,构建在线学习平台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3]。一是网络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上传课件、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等学习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参与讨论、提问等互动活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二是在线学习平台还可以提供个性化學习支持。通过学生的学习记录和反馈,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其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同时,平台还可以提供在线测验和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学习中的问题。

3     “双碳”背景下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

3.1   开课准备

教师在正式开课之前,通过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进行线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是建设教学视频资源。针对“双碳”背景下会计学原理课程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录制碳会计核算、碳交易、碳资产与碳负债等相关内容的教学视频。二是建设试题库资源,针对新增教学内容增加碳会计核算相关的试题。

3.2   课前导学

通过课前导学,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老师讲解的内容,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提前一周将教学资源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让学生提前观看相关教学视频,阅读电子教材、PPT课件等教学资源。学习完毕后,通过发放测试试题,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效果,检测学生对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3.3   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依据学生课前导学的成效,实现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4]。一是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会计要进行账务处理?”或者“碳会计的核算对象有哪些?”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二是教师设计一些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会计核算的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案例中的信息进行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计核算的过程和方法。三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和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例如,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会计案例,要求他们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学原理的知识。

3.4   课后拓展

课后拓展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一是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平台。教师可以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平台,供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学习。这些资源和平台可以包括在线课程、学习社区、学术论坛等,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二是完成案例分析和实践任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会计学原理相关的案例分析和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5   过程考核

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多元化过程考核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考核体系包括30%线上学习成绩、10%课堂成绩、10%实践成绩、50%期末卷面成绩。其中线上学习成绩包括观看教学视频、课前小测、线上作业、生生互评;课堂成绩包括课堂测试、课堂表现、学生出勤;实践成绩主要是虚拟仿真实验成绩。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的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晓敏.基于BOPPPS模式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商业会计,2023(8):126-129.

[2]李谦.基于OBE-BOPPPS-PAD教学模式的“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22):1-4,9.

[3]马燕,李晓.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9):222-224.

[4]王琼.基于智慧课堂的“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会计,2020(16):15-17.

[收稿日期]2023-07-03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2022年度教改项目“‘碳中和背景下融合BOPPPS与PAD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会计学原理》为例”(T-ZJ2231);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基于OBE理念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赛教学模式研究”(202101376015);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财务管理》示范课程改革与实践”(202102287005)。

[作者简介]吴红霞(1977— ),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低碳经济、城镇化管理与创新;张慈(1981— ),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李玉英(1977— ),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成本会计。

猜你喜欢

会计学原理双碳
“双碳”目标下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格局与演变趋势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双碳”背景下推动创新示范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思路
绿田机械:净利润复合增速超80%“双碳”目标加速企业绿色发展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
基于会计学原理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学原理》教学导入方式探讨
中职生会计专业案例教学需求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