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的审计风险评价与规避策略
2024-04-11倪明
[摘 要]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已步入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制造业增长潜力巨大,同时也面临很多的风险阻力,制造业企业潜在审计风险较为突出。为此,本文围绕制造业企业审计风险评估和规避策略展开研究,在对审计风险存在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当前制造业企业审计风险评估基本原理与要点,以及实施审计风险规避策略所面临的困境和突破路径,从而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审计风险评价;审计风险规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0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据工信部数据,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012年的22.5%提高到2021年的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然而,我国制造业仍面临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发展瓶颈,制造业上市公司仍面临潜在审计风险较为突出等一系列问题。为此,仍需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同时注重制造业企业审计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的稳步实施,从而逐步扭转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受阻局面。
1 制造业企业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及其评价与规避策略的重要意义
1.1 制造业企业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
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对含有重大错报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判断而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制造业企业面临审计风险的常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审计环境层面。我国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为审计工作的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为高质量审计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当制造业企业所在地区地方保护主义较为严重时,审计工作开展的独立性会受一定影响。不仅如此,行业监管环境、措施和力度也将对审计风险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当审计监管环境较为宽松或被审计主体违约成本较低时,则其权衡审计违约成本与审计违约可能获益后会更倾向于进行实质性违约。
二是审计主体层面。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及所聘请的注册会计师是对其实施审计行为的主要机构和人员。因此,当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水平及注册会计师职业胜任能力较低时,则其风险识别和防御能力较低,相应地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则会偏高[1]。同时,审计主体所实施的审计方法也是影响其能否准确识别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重大错报的关键要素之一,传统审计方法可能无法全面准确识别更为隐蔽的财务造假。
三是审计客体层面。被审计单位公司治理架构及内部控制制度情况对于是否加大潜在审计风险的影响是直接的。组织结构复杂,职责划分不明确,容易产生权责混淆和决策滞后。加之内部控制不完善导致信息流通困难和监控不力,并且可能引发资金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等问题[2]。不仅如此,当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操守水平较低时,将直接导致财务报表编制过程存在直接审计风险,甚至出现虚报利润粉饰报表等行为,将导致较高概率的审计风险。
1.2 制造业企业审计风险评价与规避策略的重要意义
2022年9月,财政部出台《关于加大审计重点领域关注力度 控制审计风险 进一步有效识别财务舞弊的通知》(财会〔2022〕28号)明确指出,审计机构及人员应当加快提高应对财务舞弊的执业能力,最大化发挥审计鉴证作用。加强对公司审计风险的重视、有效识别、整合和应对多重风险有利于规避潜在风险。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其审计风险评价与规避策略是对制造业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的过程。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环境变化多端的背景下,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诸多风险,包括财务欺诈等审计风险。需要借助审计风险评价体系及规避策略缓解上述问题,促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审计风险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财务欺诈行为,保护企业的利益和声誉;同时揭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和流程建设,减少错误和失误发生的可能性;促进企业准确地评估自身的财务和商业风险,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结合以上政策背景及现实需要,对制造业企业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规避策略至关重要。
2 制造业企业审计风险评价方法及实例
2.1 审计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
审计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風险管理过程和信息系统的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对企业财务报表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策略以及风险监控和追踪。一是风险识别,即通过对企业经营环境、重要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分析,识别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潜在风险。二是风险评估,即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发生的概率。三是风险响应策略,即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措施降低风险,并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和风险管理过程。四是风险监控和追踪,即建立风险监控机制,持续追踪企业风险情况,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2.2 应用于制造业企业的审计风险评估方法和要点
制造业企业的审计风险评估需要针对其特定业务流程和操作性风险进行具体分析,通常集中于以下四方面。一是资产管理风险评估,即通过审查企业资产管理政策、程序和操作,评估资产丢失、滥用和损坏等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二是供应链管理风险评估,即分析供应商选择、采购流程、库存管理等环节,识别可能存在的供应链中断、物料质量问题等风险,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三是生产过程风险评估,即通过对生产设备运行、产品品质管控、人员安全等方面的审计,识别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出改进意见。四是销售与营收风险评估,即审查销售合同、价格政策、经销商渠道等,评估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识别可能的欺诈风险。
此处以某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质量风险评估为例对审计风险评估进行简要介绍。首先,审计团队应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样品检测流程、客户投诉处理等方面进行必要评估。在此基础上,审计团队发现一些潜在的审计风险,如样品检测不充分、生产过程缺乏监控措施等。根据评估结果,企业制订了改进方案,包括提升员工质量意识、增加样品检测频率和完善生产记录等措施。通过实施这些措施,企业改善了产品质量管控,减少了客户投诉,并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
3 制造业企业审计风险规避策略及其实施困境和突破路径
3.1 制造业企业审计风险规避策略
鉴于制造业企业审计风险识别和规避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有效应对及规避潜在审计风险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结合现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本部分将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数据和信息管理、人员培训和教育、合规性和法规遵循、风险管理和保险策略以及持续监测和改进等方面对如何制定有效的审计风险规避策略提出建议。
一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帮助规避审计风险。这包括确保适当的授权和责任分工,实行健全的账务核对流程,以及规划和执行准确可靠的财务计划等。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持续改进有助于识别潜在风险并减少错误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是数据和信息管理。有效的数据和信息管理可以提高审计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这包括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合理性,以及建立恰当的文档管理和存档制度。通过使用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流程处理和管理数据,可以减少数据错误和泄露的风险。
三是人员培训和教育。为审计团队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加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同时,定期对被审计单位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审计要求和程序的理解,有助于减少人为错误和欺诈等风险。通过培养员工对内部控制和合规性的意识,并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培训,可以增强组织对风险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四是合规性和法规遵循。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有助于降低组织面临的审计风险。例如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流程,确保符合财务报告、税务申报和合同约束等方面的要求。为企业内部员工提供相关的合规性培训和教育,有助于其了解并遵守法律法规,提高对审计风险的认知水平。
五是风险管理和保险策略。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以确定可能影响审计过程的潜在风险。这包括识别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并评估其发生概率和潜在影响;同时,考虑适当购买保险应对潜在的审计风险,例如过失与疏忽责任保险等,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和赔偿。
六是持续监测和改进。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审计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管理和减轻风险。在此基础上,定期评估和审查已实施的策略和措施,确保其有效性,并及时作出必要调整和改进,这是形成良性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
3.2 制造业企业审计风险规避策略实施困境
当前阶段,制造业企业审计风险评估及规避策略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主要涉及技术、人员和文化方面的障碍。一是技术障碍。审计过程中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系统,但很多组织在技术方面的投资相对较低,缺乏适当的数据分析和风险识别工具。由于审计领域的技术更新迅速,审计人员可能会面临使用新工具和技术的学习曲线。二是人员障碍。审计专业要求审计人员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很多组织在培养和保留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方面存在困难[4]。审计业务的技术性和复杂性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动力,而此类人才在市场上竞争激烈,招聘和留住他们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三是文化障碍。审计风险评估需要建立风险意识强、坦诚透明的企业文化。然而,某些组织可能缺乏理解和重视风險管理的文化,导致审计过程中信息不足或不可靠。此外,一些组织的管理层可能对审计持有抵触情绪,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缺乏信任。
3.3 制造业企业审计风险面临困境的突破路径
首先,针对技术方面。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大数据技术,以加强审计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5]。同时推广使用智能化审计系统,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审计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审计平台,提供实时数据访问和共享,并改善审计沟通和合作效率。其次,针对人员方面。加强审计师的培训和技术更新,提高技术与数据分析的能力并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同时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吸引和培养拥有审计、工程、技术和管理背景的多样化团队成员。鼓励审计师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知识分享和合作,以提高审计师对制造企业相关业务的理解。最后,针对文化方面。加强对审计风险评估重要性的认识,将其纳入企业战略决策和风险管理体系中。同时,提供必要的信息安全培训,加强员工对数据安全的认识,减少数据管理中的不当操作和失误。建立开放的沟通环境,鼓励员工向上级报告潜在风险和问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造业企业积极评估和规避审计风险有助于改进内部管理体系,提高效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增强合作伙伴和客户的信任,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避免可能受到的处罚和不良影响。同时,制造业企业审计风险评价及规避策略的实施也面临现实困境,需借助技术优化、人力资本增加以及企业文化的重塑逐步突破困境,通过各方面合力促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陶燕.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12):38-40.
[2]沈琼琼.中小型企业审计风险重重防控体系如何布局[J].中国商界,2022(9):82-83.
[3]瞿重磊,瞿新芃.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审计创新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2):43-44.
[4]张凤元,李卓兰,董园园.面向高端制造业的审计学专业“管工结合”人才培养素质能力研究[J].商业会计,2023(6):123-125.
[5]林洁.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10):62-64.
[收稿日期]2023-08-08
[作者简介]倪明(1990— ),男,福建福州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