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体能训练的内涵、问题及对策探微

2024-04-11黎根

成才之路 2024年9期
关键词:专业化幼儿教育

黎根

摘要:幼儿正处在身体的初始发育阶段,在该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幼儿体能训练的内涵出发,以训练学的视角分析当前幼儿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认为,幼儿体能训练应“以幼儿为根本、以天性为原则、以育人为目的、以发展为核心”,做到“训练模式科学化、训练方法游戏化、训练师资专业化、训练市场规范化”,以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体能训练;幼儿教育;训练原则;体能发展;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9-0069-04

幼儿正处于身体初始发育阶段,存在运动素质发展启蒙的窗口期,如果在该阶段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但是,不同幼儿在该阶段身体机能表现出极度的“特殊性”“不成熟性”和“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掌握相关的幼儿生理、运动等理论知识,充分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贯彻幼儿体能的训练原则,注重优化训练方法,在保证幼儿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达到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1]。

一、幼儿体能训练的内涵

1.幼儿体能的概念界定

“体能”是指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1]。张莹认为幼儿体能是指幼儿经过先天基因遗传和后天身体锻炼而获得的,在3岁~5岁时期参与一切身体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运动能力,如走、跑、跳等行为动作[2]。赵延敏认为幼儿体能分为健康体能及竞技体能,健康体能主要指心肺与肌肉适能,竞技体能主要指灵敏素质和平衡性、爆发、协调性、速度等素质[3]。赵乐认为儿童期体能是特指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机体形态、个体生理机能、参与运动的基本素质与动作技能等不同纬度表现出来的身体状态[4]。综上所述,幼儿体能是指经过先天遗传和成长环境影响以及后天身体训练等因素获得的,并通过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平衡与柔韧等运动素质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幼儿基本运动能力。

2.幼儿体能训练的概念界定

幼儿体能训练是指以提高幼儿运动表现能力为目的,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各种体育游戏活动和运动训练,以促进幼儿身心机能健康发展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在训练过程中要结合幼儿个体的身体发展规律和差异,围绕灵敏、协调、柔韧、速度、力量、耐力等运动素质进行针对性练习;通过科学、合理的负荷练习,改善幼儿个体形态,提高幼儿运动素养、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其训练的主要内容有:基本体操练习,包括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走、跑、跳、投、攀、爬、钻等基本动作;篮球、足球、轮滑、游泳、武术、跆拳道等运动项目技能。

3.幼儿体能训练的生理学特点

(1)肌肉骨骼系统特点。幼儿时期,骨骼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各占50%,表现出脆性低、韧性强、硬度小的特点。该时期骨骼生长处于高峰期,要加强饮食营养,多吃钙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多接触户外的阳光,以促进骨骼发育。

(2)心肺功能系统特点。幼儿时期的呼吸频率高于成人,每分钟可以达到25次~30次甚至更多。这是因为幼儿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来支持身体的生长与发育,但心肌力量又过于薄弱,所以为满足身体需要,幼儿心脏会增加跳动的次数,以此补偿不足。

(3)心理认知活动特点。3岁~4岁阶段,幼儿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独立性差、爱模仿、行为具有情绪性等特点。4岁~5岁阶段,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特别突出,该阶段的心理认知为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以实物的具体形象作为支柱。5岁~6岁阶段,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具备一定的求知欲,个性开始形成。

(4)大腦神经系统特点。幼儿时期,大脑的各个功能区域会逐渐分化和发展。同时,幼儿的运动皮层也会逐渐发展,从而支持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该阶段幼儿的神经系统会表现出“易兴奋、易疲劳、易恢复”的特点。

二、幼儿体能训练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幼儿时期的身体发育具有特殊性,其机体发育程度不及青少年成熟,再加上幼儿的骨骼表现出脆性低、韧性强的特点,如果进行不科学的力量训练,势必会造成骨骼变形,严重时甚至折断;而肌肉系统表现出易疲劳、易损伤等特点,长时间或不规范的动作练习也会造成肌肉拉伤。因此,幼儿体能训练需要教师根据个体的生理系统发育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发展水平的训练内容。在动作模式上,教师应让幼儿从大肌肉群的动作控制训练慢慢过渡到小肌肉群的动作精细化训练,以避免其出现训练损伤,保障其骨骼肌肉系统的健康发育。

2.循序渐进性原则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体机能发展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在对幼儿进行体能训练时,教师一定要循序渐进,遵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幼儿进行动作训练时,教师不能拔苗助长,要选择合适的训练内容、适宜的负荷强度,合理安排时间。动作练习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规律,逐步增加训练的负荷,使幼儿慢慢适应,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3.适宜负荷性原则

凡事皆有度,过则反,幼儿体能训练亦是如此。合适的训练方法、手段、动作模式能很好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升,反之则容易造成幼儿的机体运动性伤害。因此,鉴于幼儿心肺系统发育的特殊性,其在整个幼儿时期的心肺功能的训练应以动态性有氧模式训练为主,尽量减少或避免憋气—静态性无氧训练。根据人体机能超量恢复“刺激—适应—再刺激—再适应”的原理,教师应选择适宜的训练内容,把握训练的适宜性和挑战性,才能有效促进幼儿体能水平的提升。

4.游戏多样性原则

游戏是儿童自我发展和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游戏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合作精神和自信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能训练时,要以发展协调、平衡、灵敏素质为主,以游戏为载体,将训练内容穿插其中,注重训练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多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多种身体游戏的运动,开发幼儿的运动智能,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行为动作,以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在快乐而持续的身体活动中有效促进身体适应能力的发展和运动素养的获得[5]。

5.全面发展性原则

生理机能是运动能力的基础,在体育运动中任何一项运动技能都需要机体全身系统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或者展现出来。例如,机体爆发出的力量大小除了依靠肌纤维的数量和横截面积的大小外,还与人体大脑对肌肉收缩神经元的募集程度高低有关,即需要大脑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的协调配合。所以,各项运动素质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灵敏素质的训练能提高幼儿的机体反应能力,但又需要速度素质的支撑,协调、平衡能力的训练也需要以肌肉力量素质为基础。教师只有贯彻全面发展的训练理念,设计全面均衡的训练内容,才能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大脑神经、心肺等生理系统的优化及运动能力的提升。

三、当前幼儿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的幼儿体育师资

目前,我国幼儿体育师资数量严重不足。有的幼儿园让非体育专业的教师兼任体育教师,有的幼儿园会把幼儿体育训练这部分课程以外包的形式交由校外体育培训公司负责,只有少部分幼儿园配置了专职的体育教师。部分幼儿园体育教师缺乏运动训练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对幼儿的运动生理特点把握不准,在内容的安排和强度的选择上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导致个别幼儿出现运动损伤情况,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2.幼儿体能训练模式成人化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以及体育在中考中的分值占比提高,很多学生家长开始注重通过体育锻炼来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从当前体育培训市场的数据来看,少年儿童的课外体育培训很受欢迎,其中培训的热门项目主要集中在幼儿体能训练,少儿篮球、足球技战术训练,少儿跆拳道、轮滑以及游泳等。训练的商业化必然会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与幼儿体能训练相关的最为直接的问题就是训练方法成人化。有的培训教师为了追求训练成绩,博取家长的“信任”,对幼儿采取“大运动量、大负荷、高强度”的训练模式,过早地对幼儿进行“专项化”训练。这虽然容易“出成绩”,但是对幼儿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有的培训机构为了招收更多的学员,对很多培训项目内容夸大其词,利用一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宣传词误导家长群体。部分家长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让孩子提早进行专项化的训练,长此以往会导致一些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重智育轻体育造成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这无疑是不可取的。而过早的成人化体育训练违背了孩子的天性,也会使孩子失去对运动的兴趣,并造成身心上的不可逆的伤害。

3.未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有遗传、环境、后天训练三大因素,其中,“环境”和“后天训练”是人为可控因素,但是“遗传”是不可控因素,特别是在幼儿时期遗传素质的影响占比最高。所以,在幼儿时期,个体的运动能力是存在差异性的,外在的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会出现动作不协调、平衡能力差、空间方位感弱,有的幼儿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不足以及发育迟缓等问题。有的幼儿教师通常采用统一的训练方法,用相同的能力评定标准评判不同状态下幼儿的体能水平,训练手段缺少针对性,未做到因材施教,训练效率不高。

四、幼儿体能训练的基本策略

1.以幼儿为根本,训练模式科学化

幼儿的身心发展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幼儿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发展以及情感认知与社会适应。幼儿各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成熟性”,所以要求教师把握好幼儿运动能力的“窗口期”,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占比、运动负荷,并加强针对性训练[6]。幼儿时期的体能训练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不同的训练内容。第一阶段(2岁~3岁)训练内容包含16种基本动作模式:走、站、跳、跑、攀、爬、抛、投、推、拉、拍、踢、钻、转、滚、平衡。第二阶段(3岁~5岁)训练内容包括:1)身体平衡技能:直立、弯曲、伸展、转动;2)身体移动技能:爬行、翻滚、行走、跑步、蹦跳、跨越;3)物体移动技能:抓握、拿捏、拍击、传接、投掷、踢蹬。第三阶段(5岁~6岁)训练内容包括:1)综合运动能力:爆发力、灵活、灵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协调毅力;2)身体运动能力:速度、力量、平衡、稳定、柔韧、耐力;3)感知运动能力:定位、定量、反应、预判、节律、操控、定向。

2.以天性为原则,训练方法游戏化

幼儿的社会性很弱,所以做事情的动机基本出于本能。而人的本性往往是趋乐避苦的,加之游戏本身具有娱乐性,对幼儿的吸引力大,因此幼儿自然喜好游戏。单一身体动作的练习是枯燥无味的,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容易使幼儿丧失训练兴趣。所以,教师可将训练动作模式以“游戏练习”的形式呈现,以充分调动幼儿练习的积极性。幼儿体能训练要尽量在一个项目或一个游戏中做到锻炼多方面,避免因练习单一动作而造成运动损伤。“寓教于乐”的训练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训练成效,而且可以释放幼儿的天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游戏“蚂蚁齐聚会”:地上放一根绳子,小朋友手脚一起顺着绳子爬,这能锻炼幼儿四肢协调能力。又如游戏“抢椅子”:教师放一排椅子,小朋友站在椅子的两边,听老师口令,当老师发出抢椅子的口令后看谁先抢到,这可以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速度和动作灵活性。所以,不同的游戏玩法,可以训练幼儿的不同素质,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3.以育人为目的,训练师资专业化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幼儿园只有具备专业的幼儿体育师资力量,才能有效推动幼儿体能训练的科学发展。专业的幼儿体育师资不仅要掌握幼儿生理学、训练学、技能动作学、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基本的幼儿体育教学组织能力、安全防护能力、运动指导能力、时间掌控能力。目前来看,部分幼儿园的幼儿体育师资严重不足。虽然部分幼儿师范院校开设了体育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学前教育体育师资,但是幼儿体育专业方向招考生源较少,导致师资培养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出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因此,幼儿师范院校应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培养方式,形成高校、企业、公司、幼儿园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联动协同育人模式。同时,没有体育专业的幼儿师范院校应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相关课程,如开设有关幼儿體能训练选修课,聘请校外专家进行有关内容的培训,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基本的幼儿体能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体育师资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缓解当前幼儿园体育师资缺乏的窘境。

4.以發展为核心,训练市场规范化

“双减”政策落地、加快推进体教融合等,使得体育培训行业迅速升温。体培市场虽然火爆,但是对家长而言一定不要急于求成。首先,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基础,要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为目标。孩子通过体能训练能够喜欢一项到两项感兴趣的运动,这是第一步;孩子对某项运动感兴趣后再进一步学习一两项专项运动技能,这是第二步。家长要循序渐进,不能把孩子一放到俱乐部就要看到结果。很多成人没有一项能够伴随终身的体育运动,就是因为在幼年的时候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方面的基础是体质本身即身体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的基础是习得一两项运动技能,如没有学过篮球、足球的孩子必然不会参与到这些运动中来。其次,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训练市场。例如,对于培训机构的规模、幼儿的年龄限制、训练内容的设置、培训机构资质,以及培训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等,都应该有相应的监管和评审。只有训练市场严格规范化,才能促进幼儿体能训练的良性发展。

五、结语

总之,幼儿体能训练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贯彻训练原则,优化训练方法,在保证幼儿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其训练效果。良好的体质训练,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自信的心态,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6.

[2]张莹.幼儿体能练习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3]赵延敏,章碧玉,常伟,等.3~6岁幼儿基本动作技能与体能的相关性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1,37(01):102-111.

[4]赵乐.幼儿体能的提升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17):10-11.

[5]浦莉娟.幼儿体能训练的方法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02): 34-36.

[6]龚真菡.学前教育健康领域中体操与幼儿体能相结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3(13):94-95.

Explor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eschool Physical Training

Li Gen

(Bijie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Guizhou Province, Bijie 551700, China)

Abstract: The early childhood stage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physical development for children.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hysical training during this stag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The article adopts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logical analysi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physical training for young children, analyzing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physical training for young childr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ining studies, and proposing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for young childre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nature,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a scientific training model, gamified training methods, specialized training teachers, and standardized training marke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Key words: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for young childre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raining principles; physical development;specialization

猜你喜欢

专业化幼儿教育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