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条链”在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24-04-11陈思嘉王洪卉胡婧媛

成才之路 2024年9期
关键词:西班牙语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陈思嘉 王洪卉 胡婧媛

摘要:文秋芳教授针对外语课程思政,在实践层面提出了“四条链”实施框架以及操作建议。本研究应用此理论,围绕基础西班牙语课程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实了该框架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文章分析“四条链”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施框架的内涵,探讨“四条链”在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运用思路,指出“四条链”在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效果,从而为高校外语教师借助框架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案例。

关键词:“四条链”;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西班牙语;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9-0009-04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进模式下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政治融入《基础西班牙语I》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100-181233091);汕头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西班牙语语法课程思政教学融入路径研究”(编号:100-181233107)

一、引言

在我国,课程思政的做法源远流长,但这个专有名词是近几年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而启用的,突出了“课程”在落实教书育人上的“牛鼻子”作用[1]。自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在高校各学科、各专业蓬勃开展,外语专业亦不例外。全球化加深了民族、文化与文明间的交流,不同形态的道德与价值观发生碰撞与冲突。如何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文化自信,能够正确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坚持中国立场,道德品质、专业技能、思想认识全面发展的优秀外语人才是高校外语专业的重要议题[2]。聚焦这一本土问题,我国的外语教学专家们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展开了积极讨论,尝试使用本土概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借助中国知网引文索引功能,以“外语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检索,截至2023年7月23日,文秋芳教授所撰写的《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一文被引率居于首位。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针对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四条链”实施框架,并提供了详尽的操作建议。然而,正如作者本人指出,虽然系统地描述了实施框架本身,但其合理性和操作性都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3]。截至2023年7月23日,基于此框架所发表的高校外语教学实践类文章只有6篇,且皆属于英语专业。“四条链”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施框架操作性如何、效果如何、是否适用于非英语专业,这些都有待实践检验。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尝试将“四条链”实施框架应用于大学西班牙语教学,从而为高校外语教师借助框架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案例。

二、“四条链”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施框架的内涵

“四条链”外语课程思政实施框架是文秋芳教授针对我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在实践层面所提供的具体操作建议,旨在为一线教师实施外语课程思政提供积极帮助。需要说明的是,文秋芳教授本人并没有明确命名该实施框架。“四条链”分别代表了内容链、管理链、评价链和教师言行链,是该框架最核心、最具特色的构成元素。因此,以“四条链”命名该框架可以起到与其他外语课程思政理论区别的作用。文秋芳教授对外语课程思政内涵进行了以下的解读:“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4]作者基于该解读构建出相应的实施框架,由纵横两个维度组成。纵向维度包括思政范围、主要任务和关键策略,横向维度包括内容链、管理链、评价链和教师言行链。思政范围说明外语课程思政的大致活动空间,包括外语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治理、外语学习评价和师生交往四个主要空间。主要任务说明教师在每个空间中需要履行的重要职责,包括挖掘育人元素/精心设计教案、建立规章制度/发挥骨干作用、构建新评价体系和完善自我修养。关键策略进一步说明提高课程思政成效需要注意使用的方法,包括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依规管理/适时表扬与批评、显性化评价过程中的思政元素、言传身教/严慈相济。实施框架纵横交织,多维度、全方位覆盖外语教学。四链中内容链是核心,其他三链都围绕内容链展开。四链必须相互联动,同频共振,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外语课程思政体系。

首先是内容链,这是外语课程思政的核心,也是主要抓手。要求教师具备强烈的育人使命和敏锐的育人意识,有效挖掘外语教材和自选材料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需要遵循三个步骤:理解育人目标、分析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实施内容链的关键策略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其次是管理链,旨在创造包括制度空间、人文空间与物理空间在内的良好的教学环境生态系统,为内容链的有效实施保驾护航。制度空间涵盖出勤、提交作业、考试诚信等与教学活动相关的规则。人文空间是指班级风气、同学关系等。物理空间是指能够反映学生精神面貌的桌椅摆放、黑板清洁情况,学生在教室内的分布等情况。文秋芳教授结合自身从教40多年的经验,提出针对管理链教师需要执行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规章制度和发挥骨干作用,关键策略在于依规管理和适时表扬与批评。

再次是评价链。为了在外语学习评价中根据思政教育要求构建新评价体系,高校可以从三个问题着手:评什么,怎样评,谁来评。针对评价内容,高校应设计具有价值导向的测试题,发挥测试材料和题目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高校应有意识地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价值导向问题并循循善诱。针对评价方式,高校要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将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速度与学习成绩共同作为评价依据,激励学生奋发学习,促进学生情感品格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针对评价主体,高校应注重其多元化,因为学生自评和互评同样有着育人功能,能够反映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见贤思齐的学习态度。

最后是教师言行链。课程思政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言行必然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立场产生深遠影响。文秋芳教授建议教师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外在表现、精神世界、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外在表现会直接引发学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各种行为,效仿、呼应或抵触;教师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会外化于言行,不经意流露的观点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三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师生关系,进而影响班级氛围和学生做人做事。

三、“四条链”在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运用思路

本研究于2022学年~2023学年在某综合性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围绕基础西班牙语课程展开,教学对象是24名大二年级(2021级)学生。所用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版《现代西班牙语》,是目前我国高校西班牙语专业的通用教材。基础西班牙语是西班牙语专业低年级阶段主干课程,各高校一般为该课程安排每周6课时~10课时,远高于其他专业课课时(一般为每周2课时)。通过此课程,学生将系统习得西班牙语语法的一般知识和基本词汇,掌握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为高年级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在大二学年末,学生将统一参加全国西班牙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该测试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学生西语语言水平,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基础西班牙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次教学实践分别围绕“四条链”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施框架中的内容链、管理链、评价链和教师言行链展开。教师发现,针对内容链、管理链和评价链的落实,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起到重要辅助作用。因此,本次教学实践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展开,所借助智慧教学工具是UMU互动学习平台。

1.内容链:知识板块对接育人活动

结合内容链描述以及操作建议,基础西班牙语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考量。一是育人元素挖掘和传递应紧密贴合教材每单元具体内容,因地制宜。二是育人活动应与固定知识板块对接,使教学实施过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孙众等指出,“一节课里不同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比较灵活,但是面向一门课程整体结构设计要相对稳定”[5]。三是纳入自选材料时除了保证指向知识目标还需衡量其育人价值。以上三点考虑,可以借用思政课建设的“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原则概括。

大二年级的基础西班牙语课程,将《现代西班牙语3、4》作为教材。该教材每单元皆划分为四大知识板块,包括课文、常用词汇例句、语法和社会文化常识。教师分别根据每一板块特征进行统一的育人活动设计。为了确保思政教育与语言教学的有机结合,避免出现分离的情况,教师要确保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与语言知识和技能紧密结合。具体来说,对于课文部分,教师设置了辩论环节,旨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在常用词汇和例句部分,教师会使用UMU平台,让学生线上进行造句、线下相互评价,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学生正确使用所学词汇,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互助精神。对于语法部分,教师会通过中西语言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西班牙语的语法结构,并引导他们去欣赏不同语言之间在人类认知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针对社会文化常识部分,教师设置了中西文化对比展示的环节,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两种文化的异同,提高其西语演讲水平,尤其是用西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

2.管理链:迟到说明机制

管理链、评价链和教师言行链围绕内容链展开,三者各有其丰富的内涵,可以通过具有创新性的多样举措来实现。以下分别列举本次教学实践针对每一链所采取的一项特殊举措。管理链旨在创建良好的制度空间、人文空间与物理空间。其中,制度空间尤为关键,它对人文空间和物理空间起到引领作用。教育心理专家发现,“具有较强自主性的大学生群体具有强烈的被尊重意愿,渴望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师生或同辈进行沟通,渴望在学习、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中得到尊重的满足。只有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尊重需求,德育才能取得实效”[6]。与之呼应,教师发现,面对迟到问题,单纯的口头批评或者严格扣分难以从根本上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反而会引发学生的对抗情绪。因此,针对制度空间,教师结合外语学科特点,在民主协商的前提下设立了迟到说明机制。根据此机制,学生凡迟到,应在当日用西语撰写一篇迟到说明,解释迟到原因并进行自我反省。教师对迟到说明进行语言点评与内容评价,及时回复。这样,能达到惩戒、训练与交流的三重作用。

3.评价链:成长型考核

评价链的建设,要求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文秋芳教授提倡通过将学生努力程度和进步速度等过程性指标纳入评价依据,来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这一倡议与美国心理学家Dweck所提出的成长型思维遥相呼应。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通过练习、坚持和努力,人会具有学习、成长的无限潜力。它对人生的影响,远不止于学习成绩,在情绪、态度、人际关系乃至健康方面都有着很强的决定力[7]。由此,针对评价链,教师引入了成长型考核机制,将过程性———多元化考核与培养成长型思维的理念相结合。为了落实评价链,激发学生奋发学习,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教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是在课程伊始向学生详细介绍成长型思维模式和课程评价办法。二是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三是借助UMU互动平台积分衡量平时成绩。UMU互动平台为过程性———多元化考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平台自动依据学生的任务完成率、学习时长、小节参与度、测试得分等数据进行积分并建立排行榜,使得形成性评价的客观性得到保障。

4.教师言行链:一起晨诵计划

教师言行链要求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针对外语教学,相比于外教,本土教师可以充当绝佳的外语学习者楷模,更有效地传授语言学习策略,因为这些策略在他们自己的外语学习过程中曾发挥作用。另外,鉴于共同的学习经历和社会教育背景,本土教师对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展现出更强的共情能力[8]。诵包括背诵、朗诵和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语言学习方法,可以被看作是外语学习的基本功[9]。相比有着浓厚语言学习氛围的外语院校,综合院校外语专业学生往往没有晨诵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晨诵习惯,发挥教师的外语学习者楷模作用,本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纳入了一起晨诵计划:周一至周五,教师和学生一起每天在课前晨诵30分钟,周末学生自由诵读。

四、“四条链”在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效果

在课程结束之际,教师通过问卷星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了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反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他们不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了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在文化认同和自信心上有所增强。此外,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得到进一步加强,其思辨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学生们普遍期望,后续的课程能够继续采纳本文介绍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与此呼应,在2022学年~2023学年评教中,基础西班牙语课程上学期获得99.14分、下学期获得99.44分,在開课单位中名列前茅。学生的最终学业表现,是“四条链”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施框架有效性的重要参考。经过一年的教学,本次教学实践对象———24名2021级学生,在2023年度全国西班牙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及格率为96%、优秀率为46%,远高于全国综合水平(及格率48.48%、优秀率14.66%)。

五、结语

本次基于“四条链”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施框架,围绕基础西班牙语课程所开展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师依据内容链、管理链、评价链和教师言行链分别设计的各项育人活动都得以顺利实施,达到了预设目标,也得到了学生的积极配合与反馈,由此证实了“四条链”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施框架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四条链”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施框架为外语教师提供了全方位且切实可行的指导蓝图。同时,该框架也留下了相当大的发挥空间和创新可能。在“四条链”框架的引导下,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外语课程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具有特色的实践探索,并为四条链的实施设计更为丰富的育人活动。

参考文献:

[1]何茂刚,刘向阳,张颖.课程思政及热力学的思政元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S1):213-215.

[2]杨金才.新时代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 2020,41(06):11-14.

[3][4]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 2021,18(02):47-52.

[5]孙众,宋洁,骆力明.混合课程动态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7,38(07):85-90+116.

[6]沈萍霞.人文关怀理念下的高校德育走向[J].青海社会科学,2009(06):208-217.

[7]虞涛,潘孝富,李佳源,et al.成长型思维对健康的影响:效果、机制和干预[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30(04):871-875.

[8]初彤,張绪忠.本土与外籍教师合作教学路径探究———以东亚地区为例[J].东疆学刊,2022,39(03):109-117.

[9]胡志军,刘玉山.“诵”论[J].东岳论丛,2010,31(07):115-118.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Four Chain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Taking "Basic Spanish" as an Example

Chen Sijia1, Wang Honghui1*, Hu Jingyuan2

(Shantou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Shantou 515063, China; 2.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275, 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Wen Qiufang has proposed a "four chain"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and operational suggestion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at the practical level. This study applied this theory and conducted a one-year teaching practice around the basic Spanish course, achieving good results and confirming the oper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framework.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four chains" framework for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ideas of the "four chain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points out the effects of the "four chain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cases for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to use the framework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Key words: "four chains"; college english;course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spanish; blended learning

猜你喜欢

西班牙语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鲣鸟
西班牙语母语者汉语副词“就”的习得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电力西班牙语在委内瑞拉输变电项目上的应用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