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能力框架与培养路径

2024-04-11巫锐袁宏宇杨静

世界教育信息 2024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跨文化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巫锐 袁宏宇 杨静

摘   要: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能力是提升国家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维度。基于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跨文化能力定义为与在语言和文化背景上与自己不同的人进行有效和适当互动所需的复杂技能,并明确了跨文化能力的基本维度,即倾听能力、对话能力和好奇心,以促进个人以开放的思想积极理解他人的文化规范和期望,并利用这种优势进行有效沟通和工作。在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和课外空间的作用,主张利用整个教育体系和多样的学习环境,促进包容性,让学校、家长和社区以多种方式参与跨文化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跨文化能力。

关键词:全球教育治理;跨文化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跨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4.03.09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能力是提升国家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维度。世界各国面临着多元且复杂的文化环境,对高质量跨文化交往的需求日益增长。只有具备卓越的跨文化能力,参与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尊重不同文化并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伙伴合作,共同为实现更具创造力与包容性的教育治理目标提供解决方案。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培养大量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跨文化能力作为其中的关键支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创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拓展人文交流领域,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这对我国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过程中所需的跨文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国教育系统通过考试改革、教学大纲修订、教材更新等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在高等教育阶段,跨文化能力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语言交流的应变能力,更注重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理解与尊重。由此可见,跨文化能力不仅是促进国际社会共同价值观形成、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核心素养。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例,本文探究全球教育治理视域下跨文化能力框架与培养路径,在清晰界定相关概念的同时,为我国培养具备跨文化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提供路径参考。

一、价值基础

跨文化能力深植于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之中。这一价值理念实质上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尊重、理解和欣赏,是确保个体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从容应对多元文化环境的重要基石。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对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定义,将其视为“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精神和物质、智力和情感方面的不同特点的总和”[1]。这份宣言强调,文化不仅包括文学和艺术,还涵盖生活方式、共处方式、价值观体系、传统和信仰。[2]这一观点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对文化概念的认知,凸显文化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方呈现出的丰富多样性。从本质上讲,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一样,对于维持整体平衡至关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0年《投资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间对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文化的双重含义:“一是文化是体现于具有自身传统及有形与无形表现形式的特定文化中的创造力与多样性;二是文化是指位于这种既成多样性源头之上的创造动力。”[3]这一阐述为我们理解文化多样性提供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视角。基于这一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运用各种规范手段,既尊重文化传统,也激发文化创新。

在明晰文化概念的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结合全球化时代的背景,深入剖析文化多样性价值理念的核心内涵。为应对多元文化世界的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同特性之间的紧张关系能够成为在理解社会凝聚的基础上重建民族团结的动力,而这种社会凝聚正是源自对文化多样性元素的整合”[4]。基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多样性”是一种能力,它使我们所有人(无论个体还是群体)保持活力。[5]这种能力与寻求文化间对话的努力紧密相连,以促进我们应对文化间对话的复杂性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障碍。这一观点突出文化多样性的动态属性,并认识到它具有渐进式发展的特点。文化多样性不仅源自不同民族、宗教、语言及地区文化特性,在数字文化时代,它还展现出新的多样性。例如,互联网为我们开辟了新的自我表达领域,使得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身份多样性。可以说,文化多样性更加贴近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境,并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和发展。

鉴于此,国际社会应密切关注文化多样性的最新表现形式,既要承认文化差异,也要积极推动文化间的对话。在全球教育治理层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不断推进文化多样性和文明间对话。具体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多样性方面提出三个主要目标:一是全面解析文化多样性的各个方面,展示其作用过程的复杂性,并从中提炼出核心线索;二是阐明文化多样性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如语言、教育、传播和创作等;三是说服决策者和利益相关方重视对文化多样性的投入,并将其作为文化间对话的必要组成部分。[6]这表明,文化多样性不仅是一种理论追求,更需要在实际层面得到决策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基于对文化多样性价值的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顶层设计和一般性结论,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提升我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提供了参考。

二、概念框架

在全球教育治理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对文化多样性价值的深刻理解,发挥着构建跨文化能力框架的关键作用。作为联合国负责文化事务的专门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开展思想实验、促进信息交流、推动标准制定、倡导国际合作以及促进能力建设等[7],积极推动全球范围内跨文化能力的发展。这些行动不仅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还为全球教育治理中的跨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能是构建跨文化能力概念框架的重要保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能为构建跨文化能力概念框架提供重要的保障。第一,作为思想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领域提供创新建议和政策咨询。例如,该组织牵头完成的“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互赏大计划”等项目,不仅推动文化研究的新思路,而且为全球文明交流提供宝贵的理论参考。这些项目通过深入挖掘不同文化的精髓和特点,促进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为跨文化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作为信息交流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举办国际性“文明间对话”研讨会,为全球学者提供思考和交流平台。这一平台强调尊重和共融的核心价值,为构建跨文化能力框架营造良好氛围。第三,作为标准制定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明确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保护原则,为各国制定文化政策提供指导。标准的设定使得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更具体、更有可操作性。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各国在培养跨文化能力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跨文化能力框架的构建和发展。第四,作为国际合作推动者和促进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研究”项目促成多国的国际合作。该项目通过重新发现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特殊生命力,建立了沿线国家的研究机构或国际机构。通过推动国际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提供舞台。第五,在能力建设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跨文化能力发展手册》通过生动的故事圈方式,具体呈现跨文化对话的场景和挑战,为个体和组织提供培养跨文化能力的实用方法与策略。该手册为人们提供培养跨文化能力的具体指导和实用工具,有助于提升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能力和素质(见表1)。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跨文化能力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将跨文化能力定义为“与那些在语言和文化背景上与自己不同的人进行有效和适当互动所需的复杂技能。这一能力是手段,使人能够远离‘冲突而走向各种文明的‘联盟”。[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跨文化能力应成为学校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跨文化能力的基本维度进行详细的定义(见表2),这为全球范围内跨文化能力培养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评价指标。

跨文化能力的基本维度包括倾听能力、对话能力和好奇心。这些维度有着深厚的人类学理论基础。倾听能力是跨文化能力的基础,它要求个体深入体验和理解另一种文化。这种能力强调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共鸣和理解其文化的原理。这与人类学中的参与式观察理论相呼应,即通过亲身参与来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对话能力作为跨文化能力的核心,与人类学中的自我反思和文化对话理论紧密相连。自我反思是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对自己的文化背景进行审视,以避免潜在的偏见。同样,跨文化对话中的对话维度要求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和潜力,通过与他人的共鸣实现真正的理解和对话。好奇心是衡量跨文化能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这种好奇心驱使人们主动保持心态并探索未知的文化领域,从而拓展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在跨文化能力的框架中,好奇心被视为一种被差异触动的能力,需要个体主动开放,认识到他者是一个充满宝藏的领域。总体而言,这一框架不仅为教育体系提供了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明确方向和评价指标,还为国际社会建立更加包容和互信的关系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三、培养路径

在日益多元的文化社会中,如何通过教育获得跨文化能力,是保持文化多样性和促进文化间对话需要思考的基本问题。在当今时代,就教育与文化多樣性的关系而言,涉及的问题包括如何通过教育实现社会融合、包容少数群体,如何避免因教育不当而产生文化误解甚至族群冲突,如何通过设计教科书内容和开展外语教学来克服文化间对话的障碍,如何在非正式教育领域培养跨文化能力所涉及的基本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艺术和人文学科、多媒体活动、参观博物馆、组织旅游和探索与发现活动等,都有助于培养关键性的能力,例如,好奇心、谦虚和热情好客”[16],而它们既是跨文化能力的基本方面,又是成功开展跨文化交流实践的重要条件,能够使受教育者适应多元文化环境。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通过教育培养跨文化能力的基本路径(见表3)。

(一)通过人文社会科学增强跨文化意识

人文社会科学在培养跨文化意识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历史、地理、哲学、语言等学科的深度学习,学生能够建立对文化多样性的全面认知,理解文化演变历程以及思维方式的复杂性。这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使其能够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挖掘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同时,人文社会科学通过批判性思考、实地调查和语言学科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辨识、理解和尊重他者文化的能力,促使其在跨文化互动中更为敏感。道德和公民教育强调学生的伦理判断力,使其能够超越文化差异,形成共通的伦理价值观,为跨文化交流提供道德指导。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的全面学习,学生在日益多元的文化社会中能够更加开放、敏锐,并为构建更加和谐的国际社会贡献力量。这种全面的学科涉猎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化的本质,还培养他们主动探索、接纳多元文化的精神,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艺术进行跨文化教育

艺术在跨文化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艺术可以帮助形成有利于跨文化开放的态度。通过舞蹈、音乐、绘画、戏剧和手工艺品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感性的方式体验不同文化的表达形式,从而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开放态度。艺术教育有助于处理与跨文化互动相关的问题,如种族优越感、偏好相对性、偏见、定型观念、成见、歧视和种族主义等。其次,艺术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直觉力,这是跨文化开放的关键要素。通过艺术的创作和情感表达,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多元文化,超越语言障碍,建立情感连接。艺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表达和共享情感的平台,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最后,借助艺术交流项目,学生可以通过艺术表现形式了解彼此的偏见和定型观念,促使他们在共同创作中打破文化障碍,建立真正的文化共鸣。因此,艺术在跨文化教育中不仅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更为其提供跨越文化差异的桥梁,促使他们更全面、敏感地参与跨文化交流与对话。

(三)支持課堂以外的跨文化教育

支持课堂以外的跨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途径。博物馆、文化中心和其他文化机构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性的跨文化体验机会。这些场所必须确保提供公正、多元化、参与性的方式和方法,以增加多种声音和观点的社会互动。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艺术画廊的探访,以及档案馆的研究,学生可以在非正式环境中拓展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应用跨文化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整体而言,文化机构的引导和专业人士的支持,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差异,促使他们在非正式学习场合中培养包容性和敏感性,从而为实际生活中的跨文化互动提供更有深度的支持。同时,这种课堂以外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全面的跨文化学习体验,使他们在不同环境中更加自信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对于塑造其参与跨文化交流的积极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来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在教育场域中培养跨文化能力的基本方法,集中于人文社会科学、艺术教育和课堂外的非正式学习空间等方面,主张利用整个教育体系和多样的学习环境,促进包容性,让学校、家长和社区以多种方式参与跨文化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跨文化能力。在此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积极“改进处理跨文化关系的教学法”[18],以保障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并提出了如下行动方案:进行全球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比较调查,强调要承认并适应文化多样性;支持每一种教育体系中认定或创造针对特定文化的学习机会与便利;使教学方法适应学习者的日常生活需要,对教育系统中的各类群体给予必要支持,确认文化内容是支持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支柱;确立艺术教育良好实践的基础,制定通过艺术促进文化间对话的国际指导原则。[19]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建议,应继续支持各类文化间和宗教间对话的倡议,同时确保新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妇女和青年人的充分参与。为实现这一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采取如下行动:在文化项目中制定反歧视措施,使不同群体和团体成员能充分参与到克服文化定型观念的项目中;在真实与虚拟空间中,为文化互动提供便利;设计和展示“难忘之地”(places of memory),促使各国和各社区之间达成和解。[20]以上行为方案为持续改进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四、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社会得以有效运转的一个重要逻辑起点是“公共人”假设。这要求人们参与公共生活、开展公共交往、谋求公共福祉,而参与全球公共交往需要以跨文化能力为支撑。我们应当学会恰当处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非对称伦理关系,充分尊重他者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具备关怀、责任、友爱的伦理品格,这对于建立更加公正平等的全球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跨文化能力实际上是“全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以开放的思想积极理解他人的文化规范和期望,并利用这种优势进行有效沟通和工作。[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跨文化能力框架紧密契合这一需求,通过倡导开放的思维方式、强调伦理品格的培养,为个体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提供了指导。同时,在实现全球“文化国际主义”[22]的发展过程中,国际文化交流被视为促进不同文化间理解与合作的有效途径。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培养路径,包括在教育中强化人文社会科学、通过艺术进行跨文化教育以及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中培养跨文化能力,可以进一步推动全球教育治理在促进文化多样性的进程。这不仅有助于打破文化之间的隔阂,更有助于塑造具有全球视野的“公共人”。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跨文化能力框架的引导,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回应全球社会的需求,从而为全球教育治理的未来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2]UNESCO.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cultural diversity[EB/OL].(2001-11-02)[2021-07-07]. https://www.un.org/zh/documents/treaty/UNESCO-2000.

[3][4][5][6][14][15][16][17][18][19][20]UNESCO. Investing in cultural diversity and intercultural dialogue: UNESCO world report[R]. Paris:UNESCO, 2010: 28,43,4,2,45,45-46,114,115-118,118,118,55.

[7]UNESCOUIS. Medium-term strategy 2022-2029[R]. Paris:UNESCO,2022:10.

[8]STENOU K. The world policy of UNESCO[EB/OL].(2003-11-18)[2020-10-10]. https://www.inst.at/trans/15Nr/plenum/stenou15EN.htm.

[9]WONG L E. Relocating east and west: UNESCOs major project on the mutual appreci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al values[J].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2008, 19(3):349-374.

[10]UNESCO. Integral study of the Silk Roads: roads of dialogue: a UNESCO intercultural project[R]. Paris: UNESCO, 1997:1-3.

[11]UNESCO.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expressions[R]. Paris:UNESCO, 2005:7-8.

[12]UNESCO. Plan of ac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dialogue among peoples and UNESCOs contribution to international action against terrorism[EB/OL]. (2006-03-24) [2020-10-10]. http://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144164. page=11.

[13]DEARDORFF D K. Manual for 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ies: story circles[M].Abingdon:Routledge, 2020:1-3.

[21]HUNTER B, WHITE G P, GODBEY C.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globally competent?[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6, 10(3):267-285.

[22]IRIYE A. Cultural internationalism and world order[M].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7:1-3.

猜你喜欢

跨文化教育跨文化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评审对旅游地有何影响?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渗透跨文化教育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研究
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中计算机主导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探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韩国
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反思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的研究报告:重新认识知识、学习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