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芳草连天向日明

2024-04-11修晓丽修洋

共产党员·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鞍钢

修晓丽 修洋

作家草明,原名吴绚文,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亲历者,被誉为“鞍钢女罗汉”。她一生笔耕不辍,尤其是以辽宁工业为背景完成的长篇小说《火车头》和《乘风破浪》,成为工业文学扛鼎之作。

1月的一天,笔者来到鞍山台町文化街五号,拜访草明外孙女田海蓝教授。随着交谈的深入,充满传奇经历的草明穿过世纪的风雨向我们走来……

没落“豪门”中柔弱的小草

1913年6月,天气异常炎热,广东顺德县桂洲乡东村的一座宅院里,响起一阵羸弱的婴孩啼哭声,一个叫吴绚文的女孩出生了。也许这个女孩生不逢时,她的父亲,晚清举人、朝官吴腾骧,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随着末代皇帝走出紫禁城,解甲归田了。

但是,在乡亲们眼里,吴腾骧依旧是他们的骄傲,是见过世面的大人物。饱读诗书的吴腾骧虽然下野,但不改为民请命、为国尽忠的夙愿,他开始投入更有意义的忙碌中,想为乡亲们办点实事。

吴腾骧联合几个乡绅一起创办了顺德第一个火力发电厂,还筹建了规模较大的半自动化缫丝厂。在物流落后、中国工业尚以手工为主的当时,创办这两个企业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工厂建成了,老百姓家的子女可以到厂里上班挣钱,这是莫大的功德!老百姓对吴腾骧感恩戴德。他住的巷子被当地百姓恭恭敬敬地冠名——第禄巷,吴家大门上还有乡亲们送的牌匾——观察第,表达了乡亲们对吴腾骧的敬仰。

淡泊儒雅的吴腾骧虽然满腹诗书却毫无心机,他倾其所有耗费十年时间创办的两个工厂渐渐被旁人篡权,落入他人之手。

这时,吴绚文也就是后来的草明出生了。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个瘦弱不堪的女儿也许恰恰是上天给予吴家最大的褒奖。

吴绚文从小生活在一个很有工业意识和现代工业追求的家庭氛围里,熟悉缫丝女工生活,这为她日后成为工业文学开拓者奠定了基础。

吴绚文有位与众不同的母亲叫李淡如,她是一个别具慧眼的贤妻良母,看出女儿的与众不同,拼尽全力把女儿送到学校读书。不幸的是,年仅46岁,李淡如就因病去世了。那一年,吴绚文才13岁,成了无依无靠的小草。

疾风暴雨中成长的劲草

母亲去世后,这个家散架了。父亲很少回家,三哥出去当学徒,四哥成了小大人,照顾两个妹妹,三个孩子每天都挣扎在饥饿线上。

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天无绝人之路。走投无路的吴腾骧居然靠着好文笔,帮助广州一个富商写了一纸诉状,打赢了一场官司,得到一笔很可观的酬金。他马上在广州置办房产,把乡下三个快要饿死的儿女接到了广州。吴绚文的命运开始有了转机。

最让吴绚文开心的是,可以继续上学了,因为吴腾骧终于发现这个不起眼的女儿有着过目不忘、天资聪慧的特质。让她继续读书而不是草草嫁人是吴腾骧作出的正确的抉择。

就这样,吴绚文在老师主动免费补课的帮助下,学业优秀,接连创造奇迹,成了学校的女状元。吴绚文只有一个念头:拼命读书改变命运,不走妈妈的老路。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给吴绚文的命运带来极大的转机。她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贪婪地阅读大量白话诗歌、散文、小说,郭沫若、闻一多、茅盾等进步作家的书籍不仅滋养了她的心灵,还让她发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她像一只小鸟振翅欲飞。

好文章看多了,就有了跃跃欲试的念头,聪慧的吴绚文开始在校刊上崭露头角。语文老师引荐她认识了一个改变她命运的男人——进步刊物《广州文艺》主编欧阳山,笔名罗西。

两个年轻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共同的文学爱好让大名鼎鼎的《广州文艺》主编对这个文学新苗格外青睐。

在欧阳山指导下,吴绚文写出了一部约5万字的中篇小说《缫丝女工失身记》,连同欧阳山反映流浪汉生活的小说《单眼虎》一起付印出版。有了名师指路,吴绚文的文学之路越发宽广,她开始用草明这个笔名发表文章,取著名杂志《萌芽》二字的含义,表示新思想、新生活在她心里萌芽。

1932年至1933年是草明创作的多产年份,她一年内连续在《广州文艺》上发表6篇中短篇小说。在收获创作喜悦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她和欧阳山成为令人羡慕的神仙眷属。“一山一草”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传奇佳话。

1933年8月,共同的爱好和理想让他们离开广州,来到上海,继续投身新文化工作。

经朋友介绍,他们很快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适逢左联一次盛会,草明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鲁迅先生和青年杂志社的茅盾先生。

茅盾看了鲁迅推荐的草明作品《倾跌》后很是惊喜,尽管小说还不够完美,但是出自20多岁女孩子的手,很是难能可贵了。《倾跌》通过描写三个缫丝女工沦落为私娼的不幸遭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外资入侵,我国农村手工业凋敝、破产,农民贫困化的景象。作家塑造了倔强并觉醒中的女工阿屈的形象——这可以说是草明描写工人形象的起步,也是得益于她父亲早年创建的缫丝厂,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体验生活的机会。

于是,茅盾不仅编辑了这篇小说,还推介说:草明女士是欧阳山的夫人,她很年轻,可是作品风格已很成熟。得到文学前辈如此褒奖,是草明最开心的事,她被上海文学界接纳了。

草明和欧阳山在上海的生活虽然清苦,却很充实。她常参加左联组织的集会,并参与创办了左联机关杂志《现实文学》。在上海的岁月,对于草明坚定地走上为革命、为人民而创作的道路,是极为重要的时期。

一棵柔弱的小草在革命的疾风暴雨中渐渐成长为一棵充满生命力的劲草。

燦烂阳光下绽放的芳草

七七事变后不久,上海沦陷。草明夫妇和很多文人志士如郭沫若、廖承志、茅盾、夏衍等云集广州,为广州文化带来得天独厚的机遇。欧阳山组织了战地文艺工作团。

草明负责编辑由夏衍主编的《救亡日报》的副刊。她还参加了“广东文学界救亡协会”,积极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1940年,经沙汀和吴奚如介绍,草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她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1941年,组织上安排草明和欧阳山转移到延安。1942年4月9日到17日,在9天时间里,毛泽东三次亲笔给欧阳山和草明夫妇写信,讨论三个问题:一、文艺为什么人服务?二、为什么要这样做?三、如何为工农兵服务?这是为即将于5月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打好基础。

自5月2日起,草明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座谈会圆满结束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草明荣幸地坐在第一排,和毛泽东中间仅仅隔着一位代表。这张珍贵的照片伴随着草明一生,也是她一辈子落实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走上为工农兵服务道路的原动力。

1945年抗战胜利后,草明离开延安,一路进行采访,1946年奔赴东北开展工作。1948年,草明以镜泊湖发电厂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原动力》写作完成了。适逢哈尔滨筹备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大会筹备组紧急赶印,代表人手一册。《原动力》是新中国第一部描写工人阶级的小说,被誉为“新中国工业文学的拓荒之作”。

草明的作品始终坚持通俗易懂的风格,避免生涩、隐晦的语言,让工人一看就能读懂。从《原动力》开始,她的这种创作风格就形成了。

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突飞猛进向前发展,沈阳于1948年11月2日解放。11月7日,草明就马不停蹄地奔赴沈阳皇姑屯钢铁工厂,担任军代表,主持接收工作,到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1950年,草明创作了第一部歌颂工人阶级钻研精神的长篇小说《火车头》。她以修复火车头为故事主线,讴歌了工人阶级以忘我的劳动热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科学试验,来支援解放军进关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事迹,表现“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一思想和主题。《火车头》是草明实践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经典作品。

1951年至1954年,草明一直担任东北文协副主席、东三省作协分会副主席。她始终心系工农兵群众,陆续创作出《开到南京去》《死车复活赛新车》《在祖国的土地上》《爱情》《延安人》等小说和散文。

1954年,草明从沈阳“落户”到鞍山,担任鞍山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党委副书记。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全国大规模经济建设高潮到来。全国支援鞍钢,各路人才云集鞍山,约有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来到鞍钢工作,这就是鞍钢脍炙人口的“500罗汉”典故,而草明则是500罗汉中唯一的“女罗汉”。

草明亲临生产第一线,边参加生产边调查研究,对炼钢工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和鞍山钢铁公司所属的十几个大型厂矿都做了采访调研,为此留下了25万字的采访笔记。

她深入钢铁工人生活中,和一线职工、工程技术人员、基层领导成为知心朋友。丰富成熟的观察、体验和积累,使她酝酿和创作出新中国工业文学的扛鼎之作——《乘风破浪》。这是继《火车头》之后草明的又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1957年整风运动和1958年“大跃进”运动为背景,以东北兴隆钢铁公司为增产25万吨钢所展开的斗争为主线,描绘了领导与群众、个人与集体、革新与保守的错综复杂的矛盾,特别着墨展现了工业战线热火朝天的生活场景,歌颂了钢铁工人为改变我国落后面貌表现出来的乘风破浪的英雄气概。

更难能可贵的是,小说以文学的笔调,描写了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根本大法——“鞍钢宪法”的诞生,从艺术的角度诠释了由毛泽东亲自批示的“鞍钢宪法”的核心——“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生产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中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这部作品的成功是草明创作生涯的第三高峰。

十年磨砺,让草明铸就了钢铁之魂。她还创作了中篇小说《小加的经历》,短篇小说《诞生》《迎春曲》《姑奶奶》以及报告文学、散文、杂文等数十篇文学作品。

在鞍钢十年,草明亲身体验了火热的鞍钢生活、创造性的生产劳动,成为名副其实的鞍钢人。她没有老革命的架子,实实在在地和工人交朋友,大家都喜欢叫她草明大姐。鞍钢著名劳模孟泰特意嘱咐自己的五个女儿,按照老家的习俗要叫草明姑姑,因为在东北有个俗语:姑舅亲,辈辈亲,断了骨头连着筋!从中可见鞍钢老工人和草明深厚的感情。

草明在鞍山外八栋文化街五号的家里,逢年过节时总是热闹非凡,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工人们一进门就粗声大嗓地给草明大姐拜年。那是一个崇尚文化的时代,是一个人和人的感情很纯粹的时代,是一个奋发向上的火红年代。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1954年,草明刚到鞍钢工作不久,就接到刘少奇通过周扬转来的电报,请她尽快写一篇工业方面的文章。原来当时国际上有个《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的机关刊物,由世界各国轮流主办,1954年正好轮到中國,在周扬和茅盾等人推荐下,中央决定由草明执笔。

草明不负众望,把鞍钢小型轧钢厂工人张明山成功革新“反围盘”技术的事迹写成了报告文学《鞍山的人》。这篇报告文学引起轰动,不仅是其文学影响,更主要的是作品中反映出了新中国的鞍钢工人居然能攻克这样的技术难题。

在鞍山的十年中,草明热情、无私地辅导了一百多名鞍钢业余工人作者。其中多位成为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作家,比如《沸腾的群山》的作者李云德。

1964年10月,草明被调到北京,专业从事创作。“文化大革命”中,草明也未能幸免,被下放改造,可她不改初心,一直笔耕不辍。2002年2月,草明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

一个身高1.5米左右的南方小女子,在东北辽宁度过了18个春秋,写出了一系列工业文学作品。草明不仅是顺德的女儿,也是永远的鞍钢人。

因为写草明的故事,笔者几次到台町拜访田海蓝教授。笔者和田教授一边走一边聊,她指着远处的一处建筑神往地说:“那里就是姥姥当年住过的外八栋,那里也是我和妹妹们小时候的乐园……”年过七旬的田教授突然不再说话,陷入了沉思中。也许她在幻想,下一秒草明姥姥就会出现在门口召唤她:“海蓝,快回家……”

伊人远去,余香不绝。芳草向日,足迹天涯。

草明就像飞扬的蒲公英,把工业文学的种子随风播撒到祖国大江南北……

猜你喜欢

鞍钢
鞍钢集团两项产品获2022 年度“中国钢铁工业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
鞍钢成功研发世界首套焦化尾水资源化回用与近零排放工艺技术
《鞍钢故事》创作谈
鞍钢热轧带肋钢筋获国家补充认证
网友:“鞍钢桥梁钢厉害了,我的鞍钢,加油!”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无缝钢管厂成功开发出NM600-1耐磨管
鞍钢成功试制高等级双面汽车O5板
国内首个亿吨级铁矿山企业在鞍钢成立
鞍钢“五老”学雷锋 捐资助学十八载
鞍钢高强汽车用钢研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