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024-04-11周倩

成才之路 2024年9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感思政教育

周倩

摘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强大的基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构建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发展,更涉及社会稳定与国家繁荣。高校应制定科学的思政教育课程方案,使大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时代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做好三个方面: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拓展大学生的视野;注重大学生实际需求,将理想信念教育生活化;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平台,创设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环境。

关键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9-002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思政专项“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范生理想信念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以扬州某高校为例”(课题编号:2020SJB1030)、扬州市职业大学师范学院学工党支部创建江苏高校党组织“强基创优”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编号:苏委教办函〔2022〕13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期,他们的理想信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让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之中[2]。当前,部分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思政教育流于形式、大学生自身对理想信念缺乏认识以及缺乏良好的理想信念培养环境等。因此,如何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为国家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1.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大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理想信念的培养在塑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指导人生方向。大学生正处于选择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面对职业选择、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重大决策。理想信念能为大学生提供明确的方向,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二是与个人价值统一。理想信念不仅是一种抽象的信仰,还与个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大学生需要思考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社会责任等因素,将理想信念与个人价值观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促进道德成长。大学生的品德教育至关重要,而理想信念是道德成长的强大动力。教师要通过理想信念的引导,使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自律、坚韧和奉献精神,从而塑造良好的品德。四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智成熟和情感波动的时期,理想信念教育能有效帮助大学生积极应对心理问题,让他们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减轻焦虑和迷茫感,保持心理健康和积极的情感状态[3]。

2.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而理想信念则是这一根本任务的内在动力和源头活水。高校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的使命,培养品德高尚、有担当、有责任心的新时代人才。高校要认识到理想信念对塑造大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推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作用[4]。新时代,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要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铸魂作用。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正确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核心工作[5]。高校只有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铸造,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3.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大学生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个人理想的实现需要依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社会的进步也需要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其中,为实现社会理想贡献力量[6]。因此,大学生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应该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作为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群体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拥有知识、潜力和创新能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的伟大梦想之中,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高校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7]。

二、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政教育流于形式,未能契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一些高校的思政教育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对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在实际教育中,部分教师对理想信念的具体内涵、实践路径等缺乏深入引导,使得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理解仅限于表面概念,难以在实践中具体落地。从更深层次来看,一些高校的思政教育并未真正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状况,使得大学生处在高压、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对未来充满焦虑和困惑。比如,當个别大学生感受到生活困难和社会压力时,会对教材中强调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持怀疑态度。并且部分教师在教授思政课程时敷衍了事,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反感,认为其与他们的实际需求脱节。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是单向度的灌输,使得大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对大学生的激发和引导。而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信仰,高校应通过鼓励大学生表达、讨论、质疑等,使大学生积极构建自己的理想信念体系。但目前,高校思政课程未能将参与和互动融入教学中,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缺乏大学生的真实参与和深度思考,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2.大学生自身对理想信念缺乏认识

在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大学生缺乏对理想信念的认识,主要涉及理解层面、实际践行层面和信息获取层面。首先,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理想信念往往停留在概念性的层面。部分大学生能够背诵一些相关的口号和政策,但是对于理想信念背后的深层次内涵了解不深,这使得他们在实际应用时会感到困难。例如,在提到“为人民服务”时,部分大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背后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也不知道如何将其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其次,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的实际践行方面存在问题。例如,个别大学生会表现出阳奉阴违的态度,即在教育环境下接受和践行,但在离开教育环境后,他们的行为表现却与所学的理念不一致,其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真正内化这些理念并使其成为自身行为的内在动力。再次,部分大学生在信息获取方面面临问题。当前,大学生更愿意通过新媒体和互联网获取信息,这就容易使他们接触到某些偏离真实情况的信息。很多情况下,这些不真实的信息会扭曲事实,会使大学生对国家政策和社会现实产生误解,导致他们对理想信念的理解产生偏差,对理想信念的认识不深刻。

3.缺乏良好的理想信念培养环境

营造良好的高校教育环境,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的基础和保障。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在诸多方面对大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思想觉悟的提升、领悟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但是,一些高校在教育环境的建设与营造方面存在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首先,一些高校营造的教育环境没有以大学生的个人需求为出发点。当前,一些高校过于追求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影响了他们自身潜能的发挥,也难以培养他们良好的理想信念。其次,一些高校在教育管理中存在特權思想。特权思想会导致资源分配和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使得部分大学生享有特权,而其他大学生会因此产生不满并进行质疑。这种现象削弱了思政教育的实质性功能,无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三、新时代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策略

1.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拓展大学生的视野

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以确保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在塑造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的作用。首先,师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关系。这样,能使大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与理想信念相关的问题,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理想信念[8]。其次,高校应时刻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并进行教育预警和评估分析。高校及时发现大学生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能确保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例如,通过监测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交方面的表现,高校能明确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再次,高校要调整教育策略,将大学生的教育成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不是仅仅强调学习,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政治感悟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理想信念。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高校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拓展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重视信息来源,推进实践创新,使他们能够深刻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具体来说,一是高校要不断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使其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政治理论知识,并加入与理想信念相关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使大学生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理想信念。二是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主要依赖于课堂讲授,而信息时代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渠道,如网络、社交媒体等,高校可利用这些新兴媒体和平台,传播更多的正面信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三是高校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对每个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的影响。每个大学生的个性、生活经验、认知水平都不尽相同,因此高校要针对不同大学生的特点,设计差异化的思政教育课程。对于存在思想问题的大学生,要设置专项课程教学模块,通过针对性教育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2.注重大学生实际需求,将理想信念教育生活化

理想信念教育应贴近大学生的需求,融入大学生的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如新媒体、丰富多彩的活动、多层次的课程等,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感受到理想信念的魅力和力量,逐步形成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高校要将理想信念教育生活化,关键在于要深刻理解和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其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成长紧密相连。高校应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包括他们的生活情况、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方面。大学生的需求各异,有的可能更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有的可能更关心社会公益和社会责任。高校要通过定期举办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为制定个性化的理想信念教育方案提供依据[9]。除此之外,高校要通过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活动、文化沙龙等,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和价值,从而启发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思考,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等,使理想信念教育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例如,利用微信、短视频、在线课程等,向大学生传递积极向上、有益于社会的理想信念。再如,通过定期推送信息等方式,让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与理想信念相关的内容,使其时刻保持对理想信念的关注和思考。

3.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平台,创设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环境

高校要以构建线上线下思政教育平台为突破口,创设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环境。当前,线上教育平台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创新形式。线上平台具有开放性、便捷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课程、网络讲座、互动讨论等。这样,可以让大学生自主选择时间进行学习,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树立理想信念。线上平台还具有互动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留言等方式参与教学互动,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线上教育也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线下教育。在线下教育中,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调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例如,通过组织志愿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形成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10]。高校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创造多样化、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过程中,高校还应充分考虑现实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应明确一个基本原则,即以现实环境为主体,推进思政教育实践工作。这一原则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在现实环境中积累思政学习经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感知能力和学习获得感,使他们对思政教育产生兴趣。例如,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教师不能回避,应及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使大学生明确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改变错误的思想观念,以辩证思想来客观看待现实问题。通过将现实问题与思政教育融合,能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奠定良好的基础。综合来看,大学生不是社会发展的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解决现实问题的一员。这就要求高校应通过教育思想转化和教育实践引导,让大学生将共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学习和努力的重要方向,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青年。

四、結语

综上所述,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方式之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旨在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方法,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牢固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广大教师应继续研究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学校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教育需求,培养更具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高健.论党的精神谱系引领高职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4):82-87.

[2]郑蕊.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23.

[3]林伟毅.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理想信念建设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09):22-24.

[4]李佩桦.高校创业教育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路径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43(04):80-82.

[5]王晨菲.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路径[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42(04):99-103.

[6]宋长征,郝忻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研究[J].吉林教育,2023(05):41-43.

[7]周晔.在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运用青年榜样的研究———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系列之五[J].广西教育,2022(24): 69-72.

[8]潘晓霞.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理想信念问题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2,13(07):34-36+58.

[9]宗国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2,39(02):74-78.

[10]刘世昱,金妍,窦广会.论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基本遵循[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6): 633-637.

Research on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Zhou Qian

(Yang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225009, China)

Abstract: Cultivating correct ideals and belief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promoting modernization, and achieving national strength. The construction of ideal belief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ir personal development, but also involves social stability and national prosperity. Universities should develop scientif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methods to enable colleg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 their correct worldview,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In the new era, carrying out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focus on three aspects: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expanding the horizons of college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actual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mak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more practical; build online and offline education platforms, an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ies;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ivate virtue and cultivate people; senseofsocialresponsibility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感思政教育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