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安岳新发现千手观音经变造像调查研究

2024-04-11刘人铭

敦煌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敦煌石窟安岳

刘人铭

内容摘要:在四川省石窟寺专项调查过程中,四川大学调查队于四川安岳新发现一例宋初千手观音经变龛。该龛经变由浅浮雕“十五善生”与高浮雕千手观音及其眷属构成,千手观音居中,“十五善生”居两侧。该类型千手观音经变为川渝地区首次发现,丰富了川渝地区千手观音造像资料,反映了川渝、敦煌的佛教文化联系。

关键词:安岳;千手观音;十五善生;摩崖造像;敦煌石窟

中图分类号:K8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4)01-0083-10

Research on the Newly Discovered Thousand-Armed Avalokitesvara

Sutra Illustration in Anyue, Sichuan Province

LIU Renming

(School of Archaeology and Museology,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00, Sichuan)

Abstract:While investigating a group of cave temples in Anyue, Sichuan province, an investigation team from Sichuan University found a new painting of the Thousand-Armed Avalokitesvara(Guanyin) sutra illustration dating from the early Song dynasty. The illustration depicts the“fifteen good beings” in bas relief and a Thousand-Armed Guanyin surrounded by attendants in high relief.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is type of Guanyin sutra illustration has been discovered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 which enriches the current collection of Guanyin statues in the region and reflects the Buddhist cultural connection between Dunhuang, Sichuan, and Chongqing.

Keywords:Anyue; Thousand-Armed Guanyin; fifteen good beings; cliff statues; Dunhuang Caves

2021年2月,四川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调查队在四川安岳县偏菩萨造像点?譹?訛发现一龛宋初雕凿的千手观音经变,龛中高浮雕千手观音及眷属,浅浮雕“十五善生”图像,此类型千手观音经变于川渝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同时也是全国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幅画面完整的“十五善生”,極具研究价值。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对此龛千手观音经变试作阐释,并对其涉及的相关问题作讨论,就教于方家。

一 安岳偏菩萨千手观音经变龛调查

偏菩萨造像点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南熏乡大东村三组大岭坡北面山腰,现存4龛造像?譹?訛,从左至右第3龛为千手观音经变(图1)。第3龛位于石包西北面,单层方形龛,宽175厘米,高127厘米,进深45厘米(图2)。龛顶表层岩体脱落,左、右壁以及龛底有残缺。正壁高浮雕千手观音善跏趺坐于双层束腰方台之上,方台边缘饰卷草纹,像高127厘米,宽98厘米。观音像大面积风化脱落,但基本原貌仍可辨识,观音顶束高发髻,头戴镂空高冠,耳部下垂,耳后缯带飘飞,颈有三蚕道纹;身着裳裙,披云肩,帔帛于双膝间横过,环绕双臂,沿台座下垂,胸前及双膝垂挂联珠璎珞;背屏呈葫芦形,边缘饰卷草纹、火焰纹;手臂残损严重,数量不详,持物可辨者有化佛、斧、规、日、月、弓。

观音左、右各高浮雕三身眷属,对称排列。左、右第一身与台座相连,今存残迹,残高分别为25、26厘米。第二身残损严重,左者残不可识,残高40厘米;右者存裙摆可见,残高38厘米。第三身残损严重,大致可判断左、右者皆身着裳裙,残高分别为50、48厘米。

左壁高浮雕供养人像二身,皆大面积残损,左者着僧装,可见右肘部,残高41厘米;右者为男性,腰部可见革带,残高30厘米(图3)。

右壁上方刻发愿文一方,竖长方形字幅,高53厘米,宽35厘米,下方有仰莲承托,发愿文显示造像雕刻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具体内容为(图4):

……/□□□□□□□翼佐长□□□□□/□□□比□□于涂炭悼□有之妟□/□□□□□□辰千手而悲接□使针/□俄□符廿□□(汣)清心贫道□(乞)人遇珎/□□□足圣功难隼可□(以)言矣扫□(洉)比/丘显道自舍□钵镌造上件功德上□/□□下报所养十方□(堙)信□(玉)地龙神□(时)/以大中祥符六年癸丑岁七月一日生/□庆赞讫永为供养。

发愿文左侧有榜题框两处,应与正壁画面关联。右壁下方高浮雕女性供养人像一身,大面积残损,存裳裙下摆可见,残高32厘米(图5)。

正壁千手观音左、右两侧浅浮雕经变画,由15个画面构成,15个画面穿插于菩提树之间,每个画面以榜题注明,榜题文字不存,存榜题框(图6)。参考榜题框数量以及爬梳经典,此浅浮雕内容应为“十五善生”。此龛经变虽有残损,但造像内容及组合皆为川渝地区首见,有重要参考意义,下文就眷属组合及“十五善生”图像作具体考证和阐释。

二 千手观音眷属考证

偏菩萨千手观音龛眷属虽残损严重,但留有残迹,可据残迹对眷属身份进行考证、推测。川渝地区千手观音造像数量众多,目前已知不下80例。从现存资料来看,川渝地区千手观音造像出现于盛唐,中唐至五代相当流行[1]。唐末五代千手观音造像中,贫儿、恶鬼、功德天、婆薮仙是固定组合,且贫儿、恶鬼常以跪态与千手观音台座相连雕造。从偏菩萨千手观音龛内侧四身眷属残迹位置和性别身份来看,结合川渝地区千手观音配置的一般流行情况,四身眷属应该为贫儿、恶鬼、功德天、婆薮仙。值得注意的是,川渝地区千手观音造像中的婆薮仙在唐末五代有所变化,形象更为多元,除延续北朝婆罗门外道形象外(图7),还出现了僧人形象的婆薮仙(图8),稍晚还有汉人形象的婆薮仙(图9)。若要对此处婆薮仙像进行复原的话,上述几种情况都有可能性。

偏菩萨千手观音龛中的眷属除前述贫儿、恶鬼、功德天、婆薮仙四身外,还有两身女形眷属,即左三、右三。此二眷属头部残迹大,加之其为女形,推测可能为毗那夜迦。川渝地区早期千手观音造像中,毗那夜迦共两身,披云肩与帔帛,着裳裙,分别为猪头形象和象头形象,与明王组合出现,胡跪于明王旁,例如资中重龙山中唐第113窟(图10)[2]。至五代,毗那夜迦不再与明王组合出现,成为独立眷属,例如安岳菩萨湾第6龛[3],毗那夜迦着裳裙,帔帛绕臂,胡跪于千手观音身侧,其中一身头顶残,一身头顶大致可见猪形(图8)。晚至南宋,川渝地区毗那夜迦像从跪姿变为立姿,身形完全为女形,例如大足宝顶山第8龛(图9)。通过梳理来看,川渝地区毗那夜迦像头为猪形和象形,身为女形,从唐至宋与明王分离,从跪像转变为立像。偏菩萨千手观音龛立姿女形眷属像就有可能是毗那夜迦由跪姿转变为立姿过程中的一个案例。

三 “十五善生”图像

内容阐释

“十五善生”出自唐代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唐代不空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二经为同本异译,皆提及信仰千手观音可得“十五善生”,免除“十五恶死”,其中“十五善生”指:

一者,所生之处,常逢善王。二者,常生善国。三者,常值好时。四者,常逢善友。五者,身根常得具足。六者,道心纯熟。七者,不犯禁戒。八者,所有眷属,恩义和顺。九者,资具财食,常得丰足。十者,恒得他人,恭敬扶接。十一者,所有财宝,无他劫夺。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称遂。十三者,龙天善神,恒常拥卫。十四者,所生之处,见佛闻法。十五者,所闻正法,悟甚深义。[4-5]

以下就该经文与偏菩萨千手观音龛“十五善生”图像的对应关系等问题作详细探讨。

(一)“十五善生”图像内容及其与经文的对应关系

偏菩萨千手观音龛浅浮雕“十五善生”各画面之间并没有明显的间隔,借助榜题标注位置,大致能够对各画面进行分割。全国范围内发现的“十五善生”图像较少,迄今所见保存文字以及图像画面最多的为莫高窟宋代第76窟主室南壁所绘“十五善生”,存9个画面,8个榜题文字。由于偏菩萨千手观音龛榜题文字不存,15个画面与经文的对应关系只能参考画面内容以及莫高窟第76窟图像作出判定与推测(表1)。

上述画面中,画面1表现了“长幼、夫妻”以及“侍奉”之景,故与经文“所有眷属,恩义和顺”相应。画面2与画面15,场景相似,皆为上方高座世俗人物并侍从像,下方为两个对坐的世俗人物像,参照莫高窟第76窟,善王一般居于高座,加之偏菩萨千手观音龛中这两个画面表现极其相似,推测此二处画面與经文提及的善王有关,故判断为“所生之处,常逢善王”和“常生善国”。画面3、画面13在莫高窟第76窟有相同图像与之参照,参照第76窟榜题,可判断其分别为“常逢善友”和“意欲所求、皆悉称遂”。画面5中女子持勺烹煮,大概意欲表现资财和食物丰足,所以与“资具财食,常得丰足”相应,莫高窟第76窟中亦有庖厨画面,但此画面榜题文字不存。画面6中男子四周有动物、田地之类,可能是表现“常值好时”,莫高窟第76窟此情节画面中也出现了动植物。画面8中二人身前各自有财物,并未交流,故推测可能表现的是“所有财产,无他人抢夺”。画面9是15个画面中唯一可辨识佛形象的画面,画面10中的二人物双手合十,十分虔诚,这两个画面可能与“所生之处,见佛闻法”和“所闻正法,悟甚深义”关联,莫高窟第76窟中亦有类似表现。其余画面由于无参照,其与经文的对应关系,暂时无法判断。

(二)川渝地区“十五善生”图像与敦煌的联系

偏菩萨千手观音龛“十五善生”图像是川渝地区发现的第一例该题材图像案例,可视作川渝地区该题材图像的代表,用以探讨川渝地区该题材图像的来源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关联问题。现今佛教遗存中,除偏菩萨造像点外,“十五善生”图像还见于莫高窟盛唐第113窟主室东壁、晚唐第54窟主室南壁、五代第99窟主室北壁、宋代第76窟主室南壁的千手观音经变以及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蒙元第14窟洞窟右侧壁、第41窟洞窟右侧壁的千手观音经变中[6-7],除莫高窟第76窟外,其余洞窟图像残缺严重。

“十五善生”图像于莫高窟保存实例较多,发展演变序列相对完整。从莫高窟保存图像来看,“十五善生”图像至迟在盛唐已经出现,五代之前,基本与“十五恶死”以条幅画方式成对配置在千手观音两侧?譹?訛,至宋代,“十五善生”与“十五恶死”分离,各自独立成图,表现形式由条幅画变为山水构图,善生画面错落,穿插于山水之间,以山水为间隔,配置在千手观音两侧。就偏菩萨造像点发现的这例宋代“十五善生”图像来看,其与敦煌地区宋代“十五善生”图像情况类似,亦独立成图,15个画面穿插于菩提树之间,配置在千手观音两侧(图11)。

川渝、敦煌两地区宋代“十五善生”图像表现出独立成图、补白式表达的相同特征,加之前述二地区该图像部分画面表现相同,可见两地区存在一定联系,但这一关联是图像之间的直接相互影响还是受到相同图像来源的影响,限于资料,尚无定论。但是不同于唐代前中期,敦煌、川渝图像来源多指向两京地区,晚唐五代宋蜀地画院设立、成都雕版印刷手工业飞速发展、求法译经活动等一系列因素?譺?訛,推动了川渝、敦煌两地直接的佛教艺术交流,敦煌地区唐末五代流行的地藏十王图便受到川渝地区影响可作为一个案例以说明[8-9]。故从时代背景分析,笔者更倾向于两地区于该图像上有直接粉本交流的可能。

四 偏菩萨千手观音龛的考古学价值

目前川渝地区宋代千手观音造像发现不多,偏菩萨千手观音龛纪年明确,内容新颖,在川渝摩崖造像同类图像系谱中具有重要价值与参考意义。此前发现的川渝千手观音造像皆为高浮雕千手观音及其眷属,自盛唐至晚唐五代,表现出手臂数量减少、眷属由三四层减少为几身的发展特点,形成了主像千手观音与眷属贫儿、饿鬼、功德天、婆薮仙等固定组合配置的简化版千手观音图式,并广泛流行。偏菩萨千手观音龛主像千手观音的头冠服饰、姿态,以及其与眷属配置的简化模式,皆与晚唐五代开凿的安岳云峰寺第3龛[10]、安岳庵堂寺第10龛[11]、安岳圣泉寺第9龛[12]、安岳菩萨湾第6龛[3]、安岳圆觉洞(第21、26、37龛)[13]、大足北山佛湾(第9、218、235、243、273龛)[14-15]等多处千手观音龛像呈现一致性(图12)。但又不同于前代,偏菩萨千手观音龛中还加入了浅浮雕“十五善生”,与高浮雕千手观音像及其眷属相结合,在川渝地区形成了一种新的图像样式,这种新的图样既有对传统的延续,也有新时代背景下的图像表达。这一新的图像可能是从成都开始流行的。偏菩萨造像点所在地安岳(普州),是唐宋时期成都至恭州(重庆)两条主要交通干线成渝北道、成渝南道的分路地[16],唐末宋初渝州(重庆)的军事地位以及经济实力提升,川渝造像中心由川北、川西转向川东,安岳是图像粉本以成都为中心向渝州地区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偏菩萨千手观音龛除造像组合表现出新的特点外,题记内容也透露出新的信仰内涵。“十五善生”本是千手观音对现世的关照,但是造像记中却用“悲接”二字,此二字暗含“接迎”之意,大概此造像的目的是修来生福报,望来世可享“十五善生”。或许由于晚唐、五代川渝地区地狱观念及信仰的发展?譹?訛,信众对千手观音功能的强调由现世救度转变为对来世福报的关注。四川大邑药师岩第7-2龛千手观音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组合或可以作为一个例子[17]。此外,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五代宋绢画以及同时期的敦煌壁画的观音胁侍中,加入了善、恶童子(图13),这也应该与地狱观念的发展有一定关联。盛唐之后民众已将善、恶童子作为主掌地狱的诸冥神之一,涉及善、恶童子最重要的经典是《佛说十王经》[18],五代宋的观音图像中加入地狱神祇,应该是晚唐五代以来的地狱观念影响了观音信仰。

结 语

川渝地区保存有为数不少的千手观音造像,近年随着川渝地区佛教造像调查以及研究的深入,这些造像逐漸在图录、简报中刊布,但基本为“大悲会”式千手观音经变、千手观音单尊或组合像,偏菩萨千手观音龛的发现,丰富了川渝地区千手观音造像内容,补充了川渝地区千手观音造像资料。该造像中的高浮雕千手观音及其眷属延续了晚唐五代样式,“十五善生”作为川渝地区发现的首例该图像实例,又揭示出与敦煌地区的密切关联。作为川渝地区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宋代纪年千手观音经变造像,其既继承了前代千手观音造像的风格、模式,又反映了宋代新因素的进入,是研究川渝地区宋代千手观音造像的“标型物”,对建立川渝地区千手观音造像发展序列有重要意义。

附记:本组调查队由张亮副教授带队,博硕士研究生谈北平、金正林、谭林怀等人共同参与。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受到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煜教授与张亮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石建刚副教授、大足石刻研究院米德昉研究员、安岳县文管所工作人员的帮助,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胡文和. 四川与敦煌石窟中的“千手千眼大悲变相”的比较研究[J].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1998,3:298.

[2]王熙祥,曾德仁. 四川资中重龙山摩崖造像[J]. 文物,1988(8):21.

[3]四川大学考古学系,等. 四川安岳岳阳镇菩萨湾摩崖造像调查简报[J]. 敦煌研究,2016(3):35-45.

[4]伽梵达摩,译.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M]//大正藏:第20册.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107.

[5]不空,译.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M]//大正藏:第20册.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116.

[6]王惠民. 敦煌千手千眼观音像[J]. 敦煌学辑刊,1994(1):63-76.

[7]陈爱峰.  高昌回鹘时期吐鲁番观音图像研究[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57-71.

[8]张亮. 四川仁寿千佛岩、石佛沟石窟新发现地藏十王造像及相关问题[J]. 敦煌研究,2021(1):57-62.

[9]张亮. 四川安岳云峰寺新发现“地藏十王变”及相关问题[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1):26-37.

[10]四川大学国家级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等. 四川安岳人和云峰寺摩崖造像调查简报[J]. 文物,2019(4):73-

87.

[11]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四川安岳县庵堂寺摩崖造像调查简报[M]//成都考古发现(2007).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608-617.

[12]四川大学国家级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等. 四川安岳来凤乡圣泉寺摩崖造像调查简报[J]. 敦煌研究,2019(5):75-85.

[13]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安岳县圆觉洞摩崖石刻造像调查报告[M]//南方民族考古:第9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365-449.

[14]大足石刻研究院. 大足石刻全集:第1卷:上册[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65-76.

[15]大足石刻研究院. 大足石刻全集:第3卷:上册[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8:74-78,122-126,150-155,301-

306.

[16]蓝勇. 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63-264.

[17]张亮. 四川大邑药师岩新发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及相关问题讨论[J]. 敦煌研究,2017(3):71-81.

[18]王晶波. 善恶童子考[M]//历史文献研究:第46辑. 扬州:广陵书社,2021:201-202.

猜你喜欢

敦煌石窟安岳
敦煌石窟
安岳柠檬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
四川:安岳柠檬减产价格创新高
深情
“回鹘·西夏·元代敦煌石窟与民族文化研讨会”会议综述
Uncertainties Brought by Free Indirect Speech
录井参数识别安岳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气水层新方法
营造现实版的西天净土:敦煌石窟的性质
敦煌石窟艺术的特殊呈现——以曹氏三窟为中心
历史留恋与粉本传承——敦煌石窟西夏千佛图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