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赛事改革及体系建设研究

2024-04-11刘金园陈九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系

刘金园 陈九

摘要:学校运动会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校园体育文化、师生精神面貌、学校体育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是点燃学生运动激情、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重要载体。鉴于此,本文从现实角度去探寻学校运动会改革及赛事体系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关键症结,针对具体症结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及建议,优化我国学校体育赛事体系建设,为我国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开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促进其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  赛事改革  体系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3-032-3-TBB

前言

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落实学校体育工作,优化青少年体育赛事的体系建设,重视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的人格、体质、意志在体育活动、体育赛事中得到全面充分锻炼,推动青少年文体双向协调发展。

近几年来,体育赛事组织与学校体育发展呈现双向优化的现象,但在这个过程中阻碍发展的症结也在慢慢呈现,主要表现在体育赛事中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现象、赛事功能定位不够准确等方面,违背学校体育赛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举办宗旨。而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赛事的主要形式,以学生参与为主体形式,以体育人为主要目标,是我国各层各级学校最为常见的大型体育活动。以往运动会以田径项目为主,存在项目种类单一、重竞技淡参与、参与人群受限等现象,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体育成绩不错的同学享受运动、享受荣誉,而绝大多数同学参与感较低,有心无力,只能望而却步。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学校体育运动会现已受到多方质疑,逐渐产生多种新型的学校体育运动会的组织形式,比如体育节、趣味运动会等。这些新型校运会的组织形式虽然在田径运动会的基础上增加了娱乐性、趣味性,吸引了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改善了田径运动会重竞技淡参与的弊端,但是存在诸多重形式轻内容,竞赛内容与现行教学主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相脱节,缺乏育人内涵的现象。

1、校运会改革及赛事体系建设过程中主要问题剖析

1.1、运动会项目设置与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相脱节

学校体育教学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增强体质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学校运动会是展现学校体育氛围、教学成果的重要路径,学校体育教学推动校运会发展,提升校运会竞技水平高度,校运会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使学生更加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两者相互促进。传统运动以田径项目为主,但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对田径项目的教学与运动会田径项目的比例并不相符,比如对于跨栏、标枪、跳高、三级跳远这些项目,过分强调竞技性,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能与技术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练习才能取得成绩,而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过,对其只能望而却步,究其原因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对于这些田径项目的涉及不够多、不够深,使体育教学内容与运动会所涉项目相脱节,导致只有少数体育尖子在校运会上大放光彩,大多数人并没有参与其中领悟到运动会的乐趣,削弱了校运会的影响力与教育意义。

1.2、学校运动会竞赛项目可选择内容传统单一

以往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模式多为运动员、裁判员亮相入场,学校特色专业表演、领导讲话等程序,耗时较长且模式内容每年不变,创新性不强,难以吸引学生、教师踊跃参与到运动会每个环节中来。学校运动会竞赛项目设置也仍以重竞技性、形式单一、对体能与技能要求较高的田径项目为主,个人参赛项目多,集体项目少,集体项目内容设置一般较简单,容易被多数人理解操作的运动项目。

近年来,学校体育的重要性逐年增加,改革一直走在路上,想让学校运动会内容兼得趣味、健身与表演多种属性,仍任重而道远,改革道路上阻碍因素较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1.3、学校运动会赛制设置不合理

学校运动会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体育特长生与其他专业学生都在一个赛道中进行竞赛,普通专业的学生体育运动技能难以与体育特长运动员或者特长生进行较量,这就导致其他专业学生很难拿到优异的名次,打击普通学生参与竞技运动的信心与热情,降低了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这种不合理设置导致了不公平的结果,而这种不公平现象违背了学校体育运动会举办的原则与真正目的。

1.4、参赛形式个人竞技多于团体项目

以往学校体育运动会中,除了4×100m接力和4×400m接力这两个项目之外,其余项目均为个人竞技项目。个人竞技项目可以展示个人体能、技术,全面展示个人魅力,但是个人成绩最后也是算入到整体成绩中,个人排名情况也直接影响到集体的最后荣誉排名,但在完成过程中都是由运动员独立完成的,很难调动起集体中每个人的积极性,而集体项目能把多数人都纳入进来,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团体合作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的产生。

1.5、学校运动会功能定位不够准确

举办学校体育赛事的目的是展示全体师生的风采容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合作,有利于形成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在学生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竞技的氛围中培养顽强拼搏、不放弃的精神,为学生树立正确、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并且有利于团体交流、同学之间拉近距离,为学生之间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而目前多数学校在运动会上模糊了功能定位,偏向于追求竞技成绩,重视最后的竞技结果,而弱化了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身心健康方面的功能定位,没有把握好体育赛事与学生健康成长的适度关系,从而出现了重视竞技,忽视重在参与的现象。

2、完善校运会改革及赛事体系建设的对策

2.1、明确学校体育运动会定位

学校体育运动会应该吸引广大师生参与,拥有一定的师生基础,才能发挥它本身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如果一味地追求竞技成绩、排名,忽视重在参与、快乐运动的宗旨,那就违背了学校体育运动会开展的初衷和原则。所以在传统运动会不断摸索改革的道路上,必须清楚运动会的本质,相向而行。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立足于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现状,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等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快乐参与运动、培养运动习惯为定位,以改革学校体育运动会为途径,改善以往传统田径运动会模式和内容,使运动会成为师生交流、展示自我的活力平台,使师生享受體育竞赛带来的乐趣。

2.2、淡競技重参与,促进体育教学与运动会实践的耦合关联

学校运动会应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充分秉承体育育人的本质,以人为出发点,倾入更多人文精神,成为学生快乐运动、提升体质健康的载体。长期以来,学校运动会都是少数人参加,多数人观看,执着于追求体育竞赛成绩和排名的运动会不仅会让师生们的参与性降低,流失参与运动会的人群,而且不利于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体质的增强,与运动会重在参与的精神意义相背离,使学校运动会的教育价值大打折扣,难以达到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共同提升的目的。因此,举办校运会需转变重竞技结果的传统思想,以育人为本质目标追求,促进体育教学与运动会实践的融合与发展,从而激发全校师生的运动激情,提升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2.3、运动会竞赛项目设置应多样化、趣味化

随着时代发展,学校体育课程在不断摸索中进行完善、改革,以往传统的运动会模式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升体质健康水平,还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运动会与体育教学互为反哺,因此学校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的设置也应根据体育教学多样化的育人目标而改变。(1)校运会应充分发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属性,吸引全体各层各级师生员工参与到运动会的比赛、表演或者其它活动中来,在平等欢乐的运动氛围中,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真正做到淡竞技重参与;(2)在竞赛项目设置以及比赛过程中始终要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人为出发点,设置多样化、特色化的项目内容,根据参与运动会师生员工的年龄、性别、爱好、特长进行分组,设置趣味、娱乐、健身和表演相结合的项目内容,满足广大师生员工不同体育需求;(3)改变传统运动会以田径项目为主的模式,在保留部分竞技型运动项目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建设实际,融合地域体育资源特色,制定特色化、综合性的竞赛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学校体育运动会活动让学生对更多的体育项目进行了解,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对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的推动作用。

2.4、完善赛事规则,创造公平公正竞赛环境

要创建一个公开透明、公开公正的学校体育竞赛环境,首先要对赛事规则进行完善和监督。规则对赛事有着评判和监督的支配作用,没有正确公正的赛事规则,就不会有良好的赛事环境。以学校运动会为例,学校运动会中的竞赛项目的比赛规则制约学生在比赛中的行为,同时也对学生起着一定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的公平公正性,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行为。比赛规则给每个学生公平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打破体育特长生垄断名次的局面。正确的竞赛机制也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了公正的种子,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对人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在日后的道路上对自我约束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学校要严格把控好学校运动会规则的制定与实施,做好校方监督作用,努力为学生创建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

2.5、确定赛事核心价值体系和目标定位,强化体育赛事育人功能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中强调要加强落实学校体育工作,优化青少年体育赛事的体系建设,重视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体育赛事中使人格、体质、意志得到全面充分锻炼,推动青少年文体双向协调发展。各层各级学校应把学校运动会以及各类体育活动赛事作为全校师生展示自我,促进师生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体育赛事的举办,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价值观、不抛弃不放弃的竞技精神以及良好的运动习惯,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塑造。通过赛事宣传,产生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使教师家长重视学生体育运动情况,使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感受体育锻炼带给人的欢乐以及益处,达到快乐身心、增强体质的主要目标。学校不光要重视学生体质方面的问题,还要多重视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改变过度重视竞技成绩,忽视正确体育价值观的现象,把开展教育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起学校体育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

3、结语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体现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面貌,又提供给全校师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对传统田径运动会进行改革与创新,有利于正确定位学校运动会的功能,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和沟通交流拉近彼此关系的多功能竞技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体验体育竞赛所特有的竞技、娱乐、趣味、文化,感受体育锻炼的魅力。因此,深化对校运会的改革,秉承“健康第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学校特色以及实际情况,立足于全体师生员工的需求,科学地编排运动会模式和项目设置,将运动会变成人人参与的综合健身、趣味、教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运动会,从而使学校运动会真正形成一种符合当代体育理念的育人机制。

参考文献:

[1]郑波,陶成武.学校运动会的人文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04).

[2]王平.淡竞技、重能力、多参与——论高校运动会的改革与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3]鞠文强.高校运动会的历史逻辑、实然困境与应然进路[J].体育与科学,2020,41(02).

[4]王云升.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01).

[5]谭荣东.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建设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12).

[6]邢树强.新世纪学校运动会的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2(06).

[7]新华网.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EB/OL].(2020-04-2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4/27/c_1125914029.htm.

[8]新华网.杨扬委员:重视中学、大学体育赛事建设[EB/OL].(2019-03-0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3/04/c_1124192056.htm.

[9]钟秉枢.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完善的路径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0,34(05).

[10]刘芹,吕仙利.高校田径运动会的改革与创新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调查[J].陕西教育(高教),2020(08).

[11]胡显.体教融合背景下宿迁市城区小学运动会高质量发展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23.

[12]周华锋,周婉峰.英国学校运动会计划的竞赛体系、理念及启示[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1,36(04).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探析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如何上好一节乡镇体育课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体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