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纾解

2024-04-11赵云鹏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发展困境

赵云鹏

摘要:龙舟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华夏民族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奋勇争先、永不放弃的精神载体。在21世纪由民俗体育运动演变出龙舟竞技,2010年龙舟项目成功纳入亚运会项目,从民俗体育向大众体育转变。龙舟运动也逐渐进入高校体育项目之中,然而如今我国的龙舟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的阻碍。高校中存在的关于龙舟运动的基础设施、队伍制度完善、重视程度、教练员专业化水平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龙舟文化和龙舟运动的传承和发展。解决高校龙舟文化和龙舟竞渡的发展极为重要,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江苏省高校  龙舟运动  发展困境  问题纾解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3-022-4-ZQ

1、我国龙舟运动发展概略

龙舟运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最早作为古代劳动人民祭祀所用。人们通过驾驶龙舟,向神明表达对未来的祈福和敬意。体现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对美好生活的祈福和向往,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载体。《“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自2005年3月印发《關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龙舟运动渐渐地从民间的祭祀活动转变为民俗体育运动,颇具代表的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人们欢聚在江河边,进行一场盛大的龙舟比赛。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代龙舟主要以竞技的形式呈现。由于地形、气候、文化等因素,整体上南方地区发展优于北方地区。

2、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意义

2.1、促进身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重,龙舟运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心理调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可以丰富课程,陶冶情操。龙舟运动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肌肉力量、耐力、身体协调以及心肺能力,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目的。

2.2、提高团队意识、增强学生凝聚力

龙舟运动具有节奏性、包容性、团结性、竞技性等特点,船上的所有人严格地保持一致的节奏并且同时发力才能使得船只急速向前。在龙舟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统一的口号和节奏,让大家凝聚在一起。因此,龙舟运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2.3、加强思政引领、培养意志品质

学生能在龙舟训练或者比赛中获得同甘共苦的团队合作精神。不定期地对龙舟进行维护、清洗、除水,在维护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龙舟运动需要长期训练,不断重复同一动作。队员放弃休息时间、假期,严寒中冰冷的河水打湿队员的衣服,酷暑下在毫无遮蔽的河道上训练,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以及队员们在一起坚韧不拔、不屈不挠为了共同的目标坚持到底的精神。

2.4、促进高校交流、传播体育文化

江苏省每年举办的比赛不计其数。苏州端午龙舟赛共9支外籍队伍参加,分别来自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等15个国家和地区,占比13%;漕湖金秋国际龙舟赛有来自国内外的77支队伍参赛,外籍队伍共5支,成员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众多比赛的开展,促进了高校各个队伍之间的技术交流,互相学习。增长了学生的社会经验与知识,使其能够在国际的比赛中与外籍友人交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5、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龙舟运动承载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团结一致,同舟共济,顽强拼搏,奋楫者先的精神。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推动者与中坚力量,要让青年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入地了解龙舟的历史底蕴,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与发扬龙舟这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展现龙舟运动的魅力,彰显民族的文化自信。

3、江苏省高校龙舟运动发展优势

(1)江苏省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是十分适宜开展龙舟运动之地。江苏也是龙舟的发祥地之一,与大众流行不同的是,传统龙舟大都是以纪念屈原为主流,而江苏一带的龙舟普遍是以纪念伍子胥为主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加之经济资源雄厚使得龙舟在江苏的发展十分适宜,涌现出大批龙舟爱好者,从而聚集到一起,组成队伍并且参加比赛;

(2)水域面积广阔。江苏省地处长江之尾、黄海之滨,跨江滨海,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江淮沂沭泗5大河流汇集于江苏出海,自古以来水资源就很丰富。江苏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21.6亿m3。淮河流域、长江下游干流区、太湖区的水资源总量分别约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60.3%、17.4%、22.3%。受江、淮、沂沭泗上中游近200万km2来水,入境水量比较丰沛;

(3)江苏省人才资源丰富。江苏省高校依托江苏杰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得龙舟运动迅速发展起来。代表有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庞大的高校学生群体,加之地形环境依托,龙舟运动在学校或者学校附近具有合适河道的学校迅速开展,并且发展起来。

4、江苏省高校龙舟运动发展遇到的问题

4.1、学生认知不足,高校重视程度不高

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对龙舟运动和竞渡龙舟了解甚少,从表1来看,针对于江苏省拥有龙舟队伍的学校中抽取了8个学校,从中发现有4所高校开设了龙舟课程,并且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高校仅有1所,从侧面反应出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对于龙舟运动以及竞渡龙舟的认知存在很大欠缺。龙舟运动是非奥运会的传统项目,由于人们对其停留在民俗娱乐的刻板印象之上,加之学校忽视对于龙舟课程的开展,学校领导对于龙舟不够重视,认知存在局限性,有些具有龙舟队伍的院校甚至都不开设龙舟课程。对于没有龙舟队伍的院校可想而知对龙舟课程的开展更加的稀少。从而导致高校学生对于传统龙舟和竞渡龙舟的认知十分欠缺。

4.2、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

人员选取上,由于我国关于龙舟运动的教材较少,没有正式系统的教育课程,也没有青少年龙舟专业训练体系,导致我国广大青少年对龙舟运动普遍缺乏了解,龙舟运动在青少年阶段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根据项群理论分析龙舟运动为体能主导类耐力性运动,长距离项目比重大,这对队员的耐力要求非常高,且龙舟运动是需要全身协调发力的运动,对队员的耐力、协调和力量是个极大的考验。从调查的8所院校中(见表1),仅有苏州大学全部队员招生来自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其余7所全部都由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组成。显然,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不高。高校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以及协调性存在很大欠缺。而对于人员的选取,学校仅局限在高校的普通非专业学生,未能效仿田径等项目开设高水平以及单招名额选拔素质较高,接触龙舟运动时间较长的专业学生。学生对于龙舟运动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打磨。

4.3、教练整体专业化水平低,缺乏交流

部分学校的教练员只有1人,包揽训练、比赛、后勤等事务,无法保障龙舟队伍的发展需要,有些还只是兼任,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队伍中。教练员的整体经验也存在欠缺,要成为一个优秀龙舟教练员,需要经历适应准备期、适应发展期、创新提高期和稳定发展期4个时期,约为12-14年。据调查江苏省有3年以内的执教经验的教练员占30%,多为年轻教练员,20%的教练员已经从事龙舟训练3-5年之久。大部分龙舟队教练员执教年限不足,执教经验还需要积累。

4.4、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训练经费不足

江苏省地处平原河湖众多,但当前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较少,大部分的高校不具备开展龙舟运动的水上或者陆地训练的条件,有些高校甚至从未组织过关于龙舟运动项目的活动。如何完善和提升训练所需基础设施以及安全保障成为众多高校的难题。江苏省内拥有龙舟队并且拥有独立码头的队伍占比较少。例如:苏州大学在东吴桥下流域训练,其中在训练的过程中用于商业的文旅船只频繁来往,以及在附近的非法钓鱼者等,这对于龙舟队员们的训练产生了极大的挑战与安全隐患。

训练经费不足。一只普通22人龙舟造价大概在1.3万元左右,一把普通碳浆大概在400元左右,救生衣、浆舵、锣鼓、测功仪、队员统一的队服等基本的必备的器械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在后续的比赛中,比赛报名的费用以及比赛过程中来回路费、食宿费等都离不开经费的投入。龙舟队训练期间给予了队员一定的补贴,但相对甚微,例如:东南大学龙舟队和苏州大学龙舟队给予龙舟队员的补助视情况而定,据调查所知(从南大龙舟队队长得知)南京大学给予龙舟队员8元的训练补贴(洗澡补贴),常州大学龙舟队的训练补助为20元/次。好的成绩离不开经费的投入。以聊城大学为例,每年聊城大学投入上百万资金用于运营龙舟队项目,在2023年世界龙舟锦标赛中代表中国夺得6金1银的好成绩,2023年10月23日,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决定:2024年由聊城大学和聊城市联合举办首届亚洲大学生龙舟锦标赛。

4.5、比赛组别设置单一,且赛事相对较少

(1)比赛形式单调。

江苏省体育协会组织每年举办大大小小的龙舟比赛包括:江苏省龙舟精英赛、江苏省龙舟城市公开赛、江苏省龙舟邀请赛等。比赛为12支队伍22人制龙舟进行200m和500m的比赛,两项比赛成绩相对应的积分相加后排名,争夺出名次。参赛的队伍包括江苏省各个市的俱乐部以及高校大学生队伍。比赛的设置分为200m和500m两个项目赛道,采用22人龙舟并且每次设置参赛名额为12支队伍。比赛的形式单一,赛程较短。组织形式缺乏社会组别与学校组别之间鲜明的分组,实力差距难以区分,不利于学校组别成绩的成长和社会组别成绩的提高。绝大多数比赛中高校队伍和社会俱乐部统一为一组,没有将其具体分组。因此高校与高校之间难以形成很好的對比,难以充分展现学生之间的竞技水平。

(2)缺乏对于参赛人员的管理。

对于参赛人员缺乏管理,在比赛中为了赢得好的成绩会邀请一些实力较强的划手来帮助队伍获得较好的成绩,每次比赛实力较强的选手加盟后成绩会有显著的提升,因此存在个别俱乐部的成绩忽上忽下浮动较大。对于每个队伍的整体水平的提升以及比赛的整体质量的发展带来较大的阻碍。

(3)女子龙舟发展缓慢。

龙舟运动本身具有高强度负荷、重复动作、水上场地、户外为主进行开展的特点。加之女子生理结构与男性的差异,长时间接触水域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又受到季节影响主要在夏天进行。因此造成女子参与少之又少,女子队伍的发展十分缓慢。江苏省女子队伍,多为在赛前短周期进行备赛,成绩的稳定性不高,动作的专业性不强。在每年江苏省开办的众多比赛中,女子龙舟队出现的身影很少,在省龙舟协会举办的大大小小比赛中,对于参赛者的男女组别设置并没有做出具体的方案。因此女子参加比赛基本都是与男子组在一同赛道,成绩自然垫底,极大地挫伤女子龙舟队伍的发展。另一方面每年的女子比赛基本只能在各个市区组织的比赛、端午等节日作为娱乐活动比赛、中华龙舟大赛以及中国大学生龙舟竞标赛这些比赛中出现,女子龙舟队每年接触的比赛相比较男队而言非常的少。以苏州市区为例每年可供女子参加的比赛包括苏州金鸡湖端午龙舟赛和漕湖金秋国际龙舟赛两次比赛,若是没有中华龙舟大赛或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全国性的赛事,女队可参加的比赛较少。

4.6、学训练冲突,人才流失严重

各个学校参与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因此在课程和训练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冲突,训练的时间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甚至有时候会遭到家长的反对。因此如何安排好时间来训练成为各个学校队伍的难题。且比赛时由于队员来自不同专业,假期的批准流程涉及到很多学院很难协调一致,在人员的管理上也同样是很大的问题。龙舟运动强度大且较为枯燥,学生对于龙舟的兴趣很难得到提升,很多学生很难长久留下来成为正式队员。一般从大一开始,新生到下水前要经过水上的培训以及体能训练,再到后来水下的动作定型以及技术打磨。一般要经历2-3年才成熟,而大三学生面临着就业和考研的选择,我国现如今对于龙舟职业化道路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大多数队员将龙舟作为大学的兴趣和爱好只能逐渐淡出队伍,对于人才的培养花费大量的时间却未能有较多的比赛来展现,人员的流失迭代十分严重,这也是大部分高校龙舟队伍所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

5、江苏省龙舟运动建议发展对策

(1)提高重视程度,政府加大宣传力度以及推广,支持学校开展活动,让更多优秀的龙舟人才参与建设以及发展龙舟运动。优化龙舟比赛赛道和现场环境,利用互联网开设媒体开放日,在比赛的过程中多渠道平台直播宣传赛事。学校面向全校开设龙舟选修课程,大力宣传龙舟项目以及赛事情况。提升龙舟选修课程教学质量,深挖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思政价值。学校将龙舟运动项目团队变为校运动队加入到课程管理体系以及训练体系之中;

(2)建立健全青少年培养训练体系。高校对于赛艇类项目设置高水平或者单招政策,提供适当招生名额来吸纳专业技能以及身体素质更强的学生加入龙舟队伍。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高校开展龙舟运动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且促进了龙舟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同时也推动民族传统运动的发展;

(3)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构建龙舟教练员联盟,对于教练员知识储备设定考核制度。定期召开教练员培训会议和教练员分享会,让教练员之间进行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并且提出建议给龙舟协会或者政府,为打造良好的训练环境以及比赛共同出谋划策;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校内外协调相关管理部门,保障场地环境安全。对于龙舟的码头建设以及室内器材的购置,保障龙舟队员备赛周期室内训练。学校与校外相关水上机构合作,弥补自身设施存在的不足,发挥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作用,让队员在不同水域情况下训练,增强队员的适应能力;

(5)重视龙舟运动发展,向学校和学院申请资金。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效仿其他体育运动拉赞助,以此来宣传企业,达到企业和学校双赢的局面。对于教练员,学校提供评职称以及绩效上的奖励。对于队员,申请专项的补贴基金,来激励队员训练的参与程度和补助训练后的饮食营养。在端午节和其他龙舟赛事比赛前进行宣传,以此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6)优化赛事机制,设置不同组别的比赛。增加12人制龙舟比赛项目。限制每组高水平参赛者名额或者对于高水平参赛者单独设组。扩大参赛队伍名额,让更多的高校队伍和俱乐部组织参与其中。对于高校队伍之间,省体育局专门设置组别或者增加高校大学生龙舟比赛,让高校之间互相比拼交流和学习。重视女子龙舟队伍的发展,根据对比男子队伍安排适合女子队伍的训练计划,对于女子项目在比赛中单独设增设组别,为女子龙舟队伍提供比赛机会,推动女子龙舟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7)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在学生考试期间减小训练次数,缓解学生的身体疲劳以及心理压力。协调教务管理,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充分发挥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及时与家长沟通。发展龙舟社会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推动龙舟职业化道路发展,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优化赛事机制,在学生毕业一年或者两年内仍可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延长学生的比赛年限;

(8)龙舟也是一项十分注重凝聚力的项目,因此要加强龙舟队伍的制度与文化建设,不定期请学长来进行交流分享经验,组织集体活动以此来增进队员之间的凝聚力。加强对集体共同目标的认定,对成员特定角色的认同。队员之间互帮互助,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集体。

6、总结

新时期的龙舟运动开展处于初级阶段,龙舟难以得到重视,未能深入挖掘其中包含的身体锻炼、促进人格健全的丰厚价值,加之体系和赛事机制尚未健全,龙舟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江苏省高校想要实现龙舟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龙舟的重视程度。高校是推動龙舟运动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强相关的宣传工作以及训练体系的构建,教练和队员的人才的培养。未来龙舟面向社会发展,高校与社会衔接,资金调动,拉动就业以及经济的增长。高校龙舟的发展还存在其他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为解决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做好长期准备,共同促进龙舟项目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2024-2-4].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133024.htm.

[2]王海军,陈庆合,邹德文等.“非遗”保护视域下河北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0).

[3]胡奥峰,支川.新时代民俗体育发展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研究——基于SWOT因素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22,44(06).

[4]苏州工业园区融媒体中心.金鸡湖龙舟:链接全球,引领潮流![EB/OL].(2023-06-22)[2024-2-4].https://www.sipac.gov.cn/szgyyq/jsdt/202306/45298ed8c0b1438488a93e11c5a10ae6.shtml.

[5]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科普|江苏的水[EB/OL].(2022-07-26)[2024-2-4].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190348.

[6]李海冰.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龙舟运动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19).

[7]庄国宏.江苏省高校龙舟教练员现状分析[J].才智,2015(16).

[8]尤敏.江苏省高校龙舟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20.

[9]校体委.聊城大学成功申办首届亚洲大学生龙舟锦标赛[EB/OL].(2023-10-25)[2024-2-4].https://www.lcu.edu.cn/ztzx/ldyw/527310.htm.

猜你喜欢

发展困境
长沙望城区戏曲文化发展困境探究
关于行业性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新课改视阈下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蒲剧在晋南农村地区的发展困境
“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困境分析
浅析框架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困境与创新
中国曲艺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