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2024-04-10胡臻
胡臻
[摘 要]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是落实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医学类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是学生传统课堂外的重要实践活动场所,同时也是对第一课堂内容的补充和形式的延伸。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形成,对医学类高职院校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更好地推动构建第二课堂育人机制是现阶段高职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为例,对医学类高职院校目前第二课堂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更好地推动第二课堂育人机制的构建。
[关 键 词] 医学院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探索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4-0169-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以文化人和实践育人。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构建育人体系工作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学类高职院校在开展第二课堂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落实好相关文件精神,培养具有高度思想政治觉悟和精湛医术的社会主义医学事业可靠接班人,这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课题,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医学院校作为从医者的培养摇篮,应结合从医者的思想政治需求,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建设以及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第二课堂现状概述
(一)第二课堂概念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提出第二课堂,主要是指在第一课堂教学外,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指由学校组织或认可的、在常规课堂教学、实习、实验等以外所开展的有利于拓展学生素质的实践、课外学术研究、竞赛、讲座及其他各类活动。主要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寒暑假社会实践、学术研究及竞赛、社会工作及荣誉六大类。“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共青团深化改革的重要创新举措,顺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具有“客观记录、科学评价、促进成长、服务大局、提升工作、融入社会”等方面的功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动员校内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营造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在医学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第二课堂较第一课堂开展方式灵活,利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以多元化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逐渐成为医学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探索
本文的研究主旨在于加強医学类高职院校育人体系建立,为了进一步了解医学类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开展现状,本文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第二课堂为调研基础。2020年至今,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深入实施并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开创性打造符合本校特点的PU平台系统,各二级学院管理员在系统内开展活动发起、项目审核、活动完结及赋分等具体工作,学校团委负责统筹及监督。“第二课堂成绩单”覆盖学校7个学院9300人次,课程主要分为六个模块,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寒暑期社会实践、学术研究及竞赛、社会工作及荣誉。截至目前,学校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开展校内外各级各类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开设活动累计4421次,活动参与296509人次,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同时学校还采用学分式评价体系,学生需自觉登陆PU平台查询学分获得情况,及时查缺补漏。“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原则上需在毕业前一个学期内修满,毕业学期进行第二课堂必修学分认定工作。必修学分的申请达到规定数量后,对于超出部分同样进行客观记录。教务处在第二学年结束时,统一对未修满“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学生进行学业警告。学生在第三学年,按照“差多少补多少”的原则,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活动补修满相应学分。“第二课堂成绩单”可对学校各单位开放共享。各单位可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并参考相关记录与积分,在学生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等各类工作中,将学生第二课堂成绩纳入相关评测体系。同时可设置其他激励机制,对在各类第二课堂项目中有优异表现的学生给予不同形式的激励。
2020年以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围绕青年发展、志愿服务服务、奋斗奉献等主题,依托“PU”作为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有效载体,开展“青春接力 共同战疫”抗击疫情网络主题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校园美好时光”系列活动、“苏医师生心向党,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征文比赛,搭建青年学生成长平台,大力弘扬奋斗文化,全面赋能青年学生发展。
(三)第二课堂实施现状
截至2023年10月1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第二课堂覆盖全体在校生。各类活动举办比例如图1所示。2020年—2022年每年举办活动总数如图2所示。2020年—2023年人均参与活动数变化如图3所示。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第二课堂2020年刚开始活动数量较少,只有988个,活动类型分布较为均衡,社会责任实践活动仅占16.4%,第二课堂培养效果成效还未显现。随着第二课堂宣传、培训力度加大,第二课堂活动数量在2021年大幅上升,人均参与活动数基本呈现上升态势,表明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接受程度正在不断提升。
通过对参与第二课堂的学生进行访谈,大部分管理第二课堂的学生表示学校的第二课堂在逐步规范,但是在日常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总结起来有:(1)活动中学分设置不符合规范,活动形式单一,缺乏一定的创新性。(2)由于有些专业课任务比较繁重,导致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时间发生冲突。对于参与第二课堂的感受和收获,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平时在课堂上接触到的知识都是有限的,第二课堂完成相应的学分更像是一种学习任务。
二、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探索困境
“第二课堂成绩单”是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推进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2020年以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着力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研究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发现当前第二课堂工作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困境亟待解决。
(一)育人机制不够完善
为了贯彻实施第二课堂制度,很多学校都出台了相应的文件政策管理。很多第二课堂育人文件已经明确规定了学分制管理,但是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落实未具体到主要的职能部门,缺乏整体规划。第二课堂育人文件中规定第二课堂由校团委负责,但是管理部门与二级学院学生管理部门没有形成上下一致、分工配合的良好局面。一是第二课堂活动的设置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变动性较大,缺乏全校的统筹安排。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仍然没有摆脱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仍然以各类讲座活动为主,部分大学生学习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过程缺乏系统性、存在随机性强的特点。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为了活动而活动,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二是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在校三年,第二课堂的学分在各年级的分配上还缺乏整体谋划、分层落实,甚至出现临近毕业了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学分不足的情况,预警机制和学分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与提升。
(二)缺乏专业的指导
高职类医学院校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活动的开展需要结合自身医学专业特点。目前,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主要依托学校团委以及二级学院团总支,是由行政部门的教师开展指导,但是这些教师大部分不具备医学专业背景,对活动的指导具有局限性。同时,依托学生社团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虽然有着相关专业的社团指导教师,但是很多社团教师本身就有教学课时任务无法全身心投入第二课堂活动中。其次,第二课堂活动的发起者大部分是大一以及大二学生会干部和班级干部,由于没有经过专业老师培训和指导,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导致发起的活动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近两年第二课堂的数据分析,虽然大部分医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但是第二课堂缺乏专业的教师带队指导。目前,承担第二课堂指导工作的主要是团总支书记和专职辅导员,这部分教师因为专业局限性,只能从思政角度把握学生的整体思想动态,虽然基于社会热点开展第二课堂教育,但是很难深挖并结合医学生专业开展科研指导,从而导致第二课堂大部分以校园活动为主,很难形成系统的量化成果。此外,学生的科研意识薄弱,无法将思政教育和医学专业契合,导致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层次难以提升,效果难以体现,进而影响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评价。
(三)育人理念和培育目标不明确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所承担的教学育人功能必须牢固树立“依靠第一课堂的教学力量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机会来实现二者的相辅相成”的理念,实现对两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的活动质量不高,虽然活动数量繁多,但是内容重复,活动形式种类差异性不大,总体来说活动缺少创新,缺乏吸引力,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兴趣。大多数活动的策划总是纸上谈兵,并不能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经验,质量不高,意义不大。如通過学分吸引学生参与一些投票、点赞活动,形式过于简单,并没有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知识扩展,更没有达到任何锻炼学生的目的。
(四)育人效果不明显
随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医学类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作为综合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有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不能仅仅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它是实现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支撑。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教育效果、管理和教育功能不容乐观。目前,一些医学类高职院校对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认识不足。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仅仅停留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营造活跃校园氛围的范围。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时间协调和教学资源配置方面仍然存在矛盾和冲突,导致第二课堂未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三、第二课堂育人机制建设对策
为切实解决当前医学类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功能,从保障机制建设、思想意识建设、主题活动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建设对策。
(一)做好顶层设计,完善保障机制
医学类高职院校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深入实施并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将第二课堂建设任务列为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建立校领导负责制,明确学校团委为建设第二课堂的统筹牵头部门,推动教务、科研、学工等部门加大对第二课堂的支持力度。
同时,要把第二课堂建设情况作为考核二级学院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将第二课堂成绩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进来。此外,在充分保障第二课堂的经费投入和活动场地的基础上,开创性打造符合本校特点的PU平台系统,借助平台系统,保障开展教育讲座、文化艺术活动、社团活动、劳育活动、美育活动,全面赋能医学院校学生发展。
(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保障运行机制
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配套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一支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首先,教师团队要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医学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要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实施一系列的青年培育工程。其中,以校团委管理为主,辅导员为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校团委可以青马培训班等活动为契机,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邀请思政教师主动走进第二课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其次,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教师要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尽职尽责,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活动成效。指导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进行分析,通过专业的老师指导,对学生的二课开展精准帮扶、专业指导,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提升参与效果。“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只有建立专业的团队指导,才能营造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参与氛围和实现第二课堂育人效果。
(三)推进共青团改革,夯实第二课堂建设的基础
医学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必须积极构建第二课堂教育体系,以适应社会育人发展要求。共青团是党领导的群团组织,也是青年人自己的组织,必须主动地参与到第二课堂教育体系的建设中,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一是完善团员青年培养体系,进一步落实“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等制度。强化团员青年理论武装,鼓励团员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建设。制定完善的团组织工作责任清单制度等各项制度,规范严肃团内各项工作,实现从严治团常态化、规范化。二是拓展社会实践,打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博爱青春”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组建覆盖党史学习、理论宣讲、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校院两级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重走红色足迹、挖掘红色故事,深入推进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作用。
(四)创新教学载体,丰富教学内容
一是进一步规范学生社团管理,促进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构建专业化、特色化、精品化的学生社团,每年组织学生社团星级评定活动。社团活动是医学类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平台,是学生自主自愿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的重要依托。社团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涉及活动领域广、学生参与多的特点,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社团活动,鼓励学生深入企业、艺术机构学习交流,实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二是依托PU平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升第二课堂的吸引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举办迎新晚会、主持人大赛、十佳歌手、创新创业比赛等方式,既能充分吸引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主动参与第二课堂,同时也能推动学生成长成才。将学习教育与艺术实践有机融合,深入开展“百年党史青春说”“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品牌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大型活动届次化,学院活动品牌化,社团活动多样化,班级活动经常化的立体化校园文化层次。
四、结论
医学类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是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通过现状原因分析和路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一些医学类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虽起步较晚,2020年之前概念较为模糊,但发展较为迅速,不断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和加强运行保障队伍建设来规范第二课堂发展,还通过加大师资、资金的投入和完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化建设来优化第二课堂发展。作为一名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有义务和责任利用好第二课堂为国家培养更多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为祖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308-309.
[2]包双成,王晓莉.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发展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13):25-26,29.
[3]王茹.“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协同育人路径探索[J].高校共青团研究,2020(Z2):237-241.
[4]李丽,周广,臧欣昱.创新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4):112-116.
[5]杨鹏,李娜.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发展路径探究:以投资学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9):94-95.
[6]范良辰.高校“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究: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载体[J].新课程研究,2021(3):40-43.
[7]陆怡君,杨思彤.应用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探究:基于第二课堂活动的视角[J].大学,2021(18):116-119.
[8]劉结玲.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的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育人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9):154-156.
[9]夏浩丛,阚丹晨.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研究[J].长江丛刊,2020(26):85-94.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