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课双线三阶四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

2024-04-10覃如琼田海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4期
关键词:思政技能建筑

覃如琼 田海涛

[摘           要]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而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牢牢抓住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思政体系采用“一课双线三阶四维”的思政教学设计模式,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设置职业技能和课程思政两条课程主线重构课程内容,“三师”协同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三阶”全员、全程、全方位融入节能、绿色、创新等思政元素,构建多元、四维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推动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课程育人功能取得显著效果。

[关    键   词]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4-0037-04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这些文件中指明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建设的核心内容,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

专业课程教育是高等院校课程教育的重要模块,是塑造学生价值观、职业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而此阶段正是学生从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换的重要过渡期,利用好专业课程这个“主战场”,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专业课程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深度挖掘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1],构建专业课程职业核心素养的思政内容体系,形成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全程融入的教学设计模式,使学生获取技能的同时升华内在精神,是当前高校教师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思政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该课程“一课双线三阶四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式,并列举了典型的教学设计案例及课程的应用效果、特色,以期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式提供借鉴。

一、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改革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是给排水工程技术、建筑消防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培养建筑设备类专业核心专业技能的课程,共75课时,5个学分,开设于大一第二学期。该课程自开课以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2022年获评为自治区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微课视频荣获全国土木类专业优秀课程思政案例三等奖,2022年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自治区级职业教育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上线,2023年在智慧职教MOOC学院上线,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2022年获评为校级在线精品课程,2023年开展数字化教材建设。

(二)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面向建筑设备类施工员、造价员、监理员等岗位,通过建筑给排水工程各个系统的学习,能掌握建筑生活给水、消防给水、生活排水、雨水排水和热水供应各系统的分类、组成、功能、管路布置、常用设备,掌握各系统原理的基本知识,能独立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图的识读与初步设计,为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造价、监理等工作打下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和工匠精神的传承者,提升给排水工程职业素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融为一体,培养从事建筑设计、施工、造价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一带一路”。

二、“一课双线三阶四维”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德技”双线,创新重构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设计理念[3],以建筑给排水工程识图和初步设计工作任务为载体,对接设计员、施工员、造价员、监理员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岗位能力需求,对标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照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对应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赛项等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引入建筑给排水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专业特性,系统设计德技双线,重构课程知识体系,以“建筑生活给水系统设计与识图→消火栓系统设计与识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与识图→建筑排水系统设计与识图→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与识图→热水系统设计与识图”为职业技能主线,以“强双碳绿色发展观—植给排水家国情怀—养专业科学思维—树工程安全意识—培创新思维精神—塑现代工匠品德”为课程思政主线(如文末图1所示),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初步设计能力,点、线、面融入节能、绿色、创新等思政元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生态文明思想,增强政治认同和民族自信,塑造创新思维和精益求精的现代工匠品格。为学生制订职业规划,赋予职业使命,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根植家国情怀,拓展学生的职业思维,激发社会担当,提高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在专业问题中融入给排水发展史、科学史实和精神等,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三师”协同,深度挖掘思政元素

组建专业教师、企业教师、思政教师“三师”协同共同體,专业教师挖掘、梳理与本课程相关的思政点、专业素养点,企业教师分析岗位职业素养,思政教师将思政课的思政案例进行深度解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互通有无,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针对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优势特色及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分析该课程的岗位能力,结合学生与教学的实际情况,“三师”协同,整理课程覆盖所需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建立丰富的思政元素案例库。例如,在模块一 生活给水系统识图及制图中的知识点给水方式中融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等,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4]。

(三)“三阶”融入,打造优质育人课堂

针对本课程内容特点和学情,以“模块化改革凸显技能特色,技能培养融入思政元素,技能应用传承服务精神”为指导思路,基于设计工作岗位要求,构建模块化内容,在工作项目任务中凸显技能特色。利用区级资源库等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实现学习目标和思政目标双目标达成。

采用MOOC+SPOC+BOPPPS混合式教学法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将授课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课程思政深度融入三个阶段中,课前教师分析讲授知识点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融入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等中;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成果,采用案例融入、共鸣感悟、体验式等显隐性融合的思政融入载体方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启发式提出问题、合作式解决问题、练习式巩固强化等教学活动中;课后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分析、课程思政反思与总结,学生完成知识点课后作业、目标达成度分析与评价、社会实践服务,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完成知识的转化与创新。例如,以模块二 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与识图 任务二室内消火栓的布置为例。

课前发布学习任务,上传信息化课程资源,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完成“中国古代建筑的消防措施”,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采取的消防安全措施,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教师查看学生完成情况,掌握学情,预判教学重难点。

课中实施翻转课堂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课堂上边讲边练边考核,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动画演示讲解原理、利用小组合作解决教学重、难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弱化教学难点知识。以广西三江侗族程阳八寨木质结构建筑水消防系统为任务载体,在民族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的木质建筑中,配合省级教学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动画、微课、视频等多形式、全过程的教与学模式,理解室内消火栓组成和布置原则,小组合作完成侗寨建筑消火栓的布置,教学过程中民族文化贯穿全过程,在理解原理—布置平面图—绘制系统图中,依次融入安全消防意识、全局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等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使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于消火栓布置学习全过程中,实现思政育人贯穿专业教学,通过思政案例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身边师生榜样为引领,学习给排水人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吃苦耐劳、将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的先进事迹,弘扬给排水人的工匠精神。课程思政融入如图2所示。

图2 课堂思政在课堂中的实现方式

课后通过职教云平台在线学习测试,对教学成果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持续改进教学,提升木质建筑消防技术等,使学生增强专业认同感和家国情怀。

(四)“工匠”传承,常态技能服务社会

结合本课程特点,收集典型工作任务,将建筑水质防护、建筑消防系统、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建筑热水供应方式等技能点作为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技能点,教师在技能点中融入思政元素,学生在学习技能过程中潜移默化,将习得的技能应用于社会服务,即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后志愿服务于大石山区水质净化项目、“打工课堂”农民工技能培训、二次供水调研、水质调研、木质房屋消防安全改造、小区消防安全宣传等,将专业技能转化应用,技能应用传承了服务精神,实现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同时实现了在服务社会过程中检验专业的实践育人良性循环。

(五)“四维”覆盖,重塑评价体系

基于增值理念设计评价考核系统[5],积极引导学生通过MOOC、SPOC平台在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实施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课外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考核评价由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组成,通过MOOC、SPOC平台线上学习、翻转课堂表现、小组任务等方式,学生线上学习主要有参与度、完成作业、测验、考试和互动交流等评价指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表现主要有考勤、参与态度、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小组任务完成度和完成质量等,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技能大赛、1+X证书、社会实践活动、党课团课等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第二课堂积分达到考核要求。在全过程、多元化考核形式中,纳入“四维”评价主体:自评、互评、教师评、企业评,构建思政素养评价体系,与项目评价有机结合,实现了思政素养评价的可评可测,通过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实施个性化培养[5]。

三、课程成效

课程思政实施以来,学生的专业兴趣、积极性均得以提高;专业知识掌握度、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方面较有明显提升。

(一)能力培养与思政有机融合,弘扬工匠精神

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在各类大赛中获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区级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7项,获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CIM创新大赛-BIM建模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1+X建筑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连续三年通过率超过90%;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赛项荣获广西选拔赛金奖1项、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选拔赛三等奖1项;企业反馈,学生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信心,展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及较高的职业素养。

(二)价值塑造有效提升,志愿服务精神领悟深

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与社区生态建设,在社会实践中,木色守护志愿服务团队根据广西偏远山区居住特点,连续三年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木质结构房屋检修、维护消防设施、排除消防安全隐患,保障传统木质房屋的消防安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到社区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共同提高消防意识。水质提升项目团队连续5年在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中获奖,获2021年广西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精品课程立项,获第五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总决赛银奖,获共青团中央优秀报道奖、优秀视频奖等7项,全国志愿服务项目银奖1项,获媒体报道40余次。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将绿色低碳、家国情怀、职业操守、严慎细实、专业思维等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统一,将课程内容与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岗位能力要求紧密结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成了具有推广、借鉴价值的教学特色。

(一)校内外“三师”协同、系统设计德技双线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首先将一个学习任务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要求学生分小组协作,任务完成过程也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其次专业教师联合思政教師、企业导师共同挖掘思政元素,解决了思政元素不充分、素材不足、思政元素照搬硬融入的问题。企业教师参与课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拓展学生的职业思维。

(二)“三阶四维”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思政润物无声

以“模块化改革凸显技能特色,技能培养融入思政元素,技能应用传承服务精神”为指导思路,基于工作岗位重构课程内容,以企业典型工作为任务技能载体,挖掘技能点思政元素,学生在学习典型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技能,价值观还得到了塑造,将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达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五、结束语

专业课程因其专业性和职业性,在课程思政教育中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应该牢牢抓住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发挥课程“主战场”和课堂“主渠道”作用,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1]。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采用了“一课双线三阶四维”的思政教学设计模式,对接建筑给排水工程岗位能力,设置职业技能和课程思政两条课程主线重构课程内容,专业教师、企业教师、思政教师“三师”协同深入挖掘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思政元素,建立资源丰富的课程思政案例库,采用MOOC+SPOC+BOPPPS混合教学模式,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深度融入节能、绿色、创新等思政元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生态文明思想,增强政治认同和民族自信,塑造创新思维和精益求精的现代工匠品格,构建多元、“四维”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推动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课程育人功能取得显著效果,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4-01-03].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 7606.htm.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024-01-03].http://www.xinhua net.com/politics/2019-08/14/c_1124876294.htm.

[3]王亚盛,张传勇,于晓春.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系统设计与开发指南[M].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08.

[4]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2021-02-22)[2024-01-03].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2/22/content _5588274.htm.

[5]张婷.高职服装设计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J].西部皮革,2023,45(3):57-59.

猜你喜欢

思政技能建筑
高级技能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