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识卡片进行整本书阅读
2024-04-10桑红霞
桑红霞
★整本书阅读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它可以充分补充与提升语文课程中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训练短板,更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因此,整本书阅读也成了提升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曾指出,国文教材不该用单篇短章进行教学,而应该用整本书来作为阅读典范,整本书阅读应该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叶圣陶终生都在用事实和实践据理力争,但是这一方法一直都没能在语文课程上有效落实。部编版《语文》小学教科书进行了重大改革,尤其在书中设置了“快乐读书吧”的板块,终于为整本书阅读打开了一片天地。可是,如何务实地解决阅读时间、阅读质量、阅读效果等问题,依然是整本书阅读难以逾越的现实沟壑。那么,怎么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更有效地保证阅读质量呢?
如果你还没有非常好的办法,那么笔者推荐你使用“知识卡片”。有效落实整本书阅读,就靠它和它打出的“组合拳”了!
那么,什么是知识卡片呢?
知识卡片是一种便携式的学习和知识整理工具,用于对知识进行拆解、理解、记忆,帮助大家对知识进行更好的融合、应用。它可以是用彩笔在白纸上写下的语言、文字、数字制成的卡片,也可以是用摘记的方式提取书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总之,知识卡片让新知识与旧知识产生链接,便于知识的归类、组合和运用。知识卡片是有助于工作记忆的最小信息单位,是一个万能的素材载体,可以广泛应用于阅读、写作和修改中。
什么样的知识卡片才能更加有效地助力整本书阅读呢?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首先,好的知识卡片一次解决一个问题。这是由卡片本身的属性决定的。知识卡片之所以被阅读者广泛喜爱并应用在阅读之中,便于整理和携带是它必备的客观要素之一。因此,卡片本身比较小。在卡片有限的篇幅里,要想集中把问题解决好,就必须充分提炼重要信息,才能保证卡片所提供的篇幅能够记录得下这些精彩感悟。一张卡片解决一个问题,不仅让问题更加显著、突出,而且相当于在记忆区种下了一个锚点,只要想到卡片上的某个重要信息,就能对这个信息点进行精准采集。知识卡片是用来承载我们读整本书时的理解与感受的,针对一个问题整理的信息,容易让我们更加集中、针对性复盘阅读的理解与感悟。因此,好的知识卡片可以让中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形成高效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其次,好的知识卡片要有自己的见解。整理知识卡片的目的是加深我们在整本书阅读时对关键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我们不仅可以整理出文本中作者提出的新概念、新知识、新观点,还能通过我们的联想与想象,结合作者的观点对文本内容进行二次创作。我们的教科书基本都是节选的篇章和段落,阅读理解的内容集中在字、词、句等细节处,而真正的阅读理解不仅是欣赏作者的文笔和才情,更应该欣赏作者的眼界和胸襟,结合读者的经历与感受,丰富审美体验。
最后,好的知识卡片要有知识密度。知识卡片不同于阅读时随手画出的好词、好句、好段,或者提笔写就的一两句感受。好的知识卡片一定要有对新知识更加全面的思考,要与之前的相关体验充分链接。阅读本身包含了多个层次,会使作为读者的我们形成不同维度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体验。第一个层次的阅读,就是我们日常所理解的对整本书的阅读过程。第二个层次的阅读,则是我们对第一个层次的阅读过程的监控、反思与调节。这里面不仅包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包括对阅读结果的预测,阅读中阅读策略的选择,对阅读观点的修正,以及对阅读结果的审美评价等。在小小的知识卡片中,我们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维度的观点,都可以用图文的方式做出横向和纵向的不同维度的理解,这样能大大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通过整本书阅读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培养与提升。
想要充分利用好知识卡片,就要有更加有效的卡片制作方法来加持。接下来说说笔者平时比较常用的几种制作阅读类知识卡片的方法和小妙招。笔者相信,有了这几“板斧”,对你来说,阅读整本书也不会有什么艰难险阻了。
模型重组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知识卡片整理方式。这种方式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对知识概念进行整合,尤其是在阅读一些社科类的作品时最为好用。之前笔者读过一本书《你不知道的侏罗纪》,这本书里有大量的关于史前生物尤其是笔者最好奇、最喜欢的传奇生物—恐龙的充分记载。但是让笔者发愁的是,里面有太多的关于不同时期、不同生物样式以及它们生活场景描述的新概念。最开始的阅读总是一步三回头,因为笔者总会遗忘前面阅读时刚接触到的新概念,而这些概念往往会对后文新物种的描述起到关键性作用。這样的阅读效率很显然是非常差的。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于是,为了方便自己对相关信息和概念的理解与认知,笔者就经常把里面的一些相关概念进行整合,并且制作成知识卡片,粘贴在对应的书角或者直接做好卡片夹,方便回忆起来更加清晰准确。
清单工具也是知识卡片中比较简单好用的一种方式。它的主要功能是使用强制分类或者强制扩大的方式,尽可能穷举可能。我们读书时,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整理出来。比如,笔者在阅读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所写的《项链》时,对于女主玛蒂尔德获知真相后的选择就做了很多种预测。她可能因为知道了真相而为白白逝去的十年青春而癫狂,也可能因为努力打拼而学到了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于直面所有的困境,也可能对欺骗自己的朋友实施最凶残的报复,也可能用自己的经历去警醒和帮助更多像她这样为虚荣付出惨痛代价的人……这种卡片可能会随着我们的阅读经历不断丰富、补充,让我们的阅读有了充分的延展性。不仅如此,这一张小小的知识卡片能让我们形成更加稳定的阅读习惯。
还有一种绝妙的卡片制作方法,让笔者爱不释手,那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简直就是天生的黄金搭档。一图胜千言,不论是流程图、脑图、结构关系图等,都是整理并制作知识卡片的好帮手。思维导图可以高度凝练地表达作者的核心观点和文章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使用各种鲜艳的颜色和可爱的图形来把自己的思维导图做得更加别致。人类的大脑不同脑区对信息的捕捉和记忆是有巨大区别的。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语言文字、符号运算,被称为“理性脑”,它的记忆方式主要通过结构、推理、分析、整合等;而右脑则不同,它对图像色彩、韵律节奏、艺术审美有着沉浸式的偏爱,主要通过身体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五种基本感官来产生对事物的直观感受。正因如此,右脑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时候要比左脑快成千上万倍。思维导图刚好实现了左右脑的联合启动,一方面用逻辑思维整理好对整本书的思考脉络,另一方面再用清晰的图像来进行呈现。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体现逻辑思考的价值,更能够让我们直观地看到阅读效果的呈现。试一试,你也会发现这个方法一举多得。
知识卡片帮助我们把“碎片记忆”结构化、显式化、外化成“显性知识”,是我们知识积累的一种有效工具。我们清楚制作知识卡片的目的,才能够为了知识而制作卡片,而不是为了卡片而制作卡片。也许,你身边就有不少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精致好看,但是这种卡片制作的时间成本非常高,有时候还需要有一些专业的审美和特定的工具辅助才能完成,而我们整理知识卡片的初衷就是缩短阅读时间、提升阅读效率。这种卡片可能会让阅读体验更加有仪式感,但是,相比较它消耗的大量时间,我们最好避免。上面讲的几种知识卡片的做法,虽然制作上可能相对粗糙,但是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实践门槛低,更切合推广的实际,一张卡片可能几分钟就制作完毕,非常方便,因为它更偏向瞬间灵感的捕捉和思考的记录整合。作为知识信息的一种沉淀和记录工具,它的任务依然可以完成得非常漂亮。所以我们不要在卡片的形式上太纠结,知识卡片质量好不好,其核心是卡片深沉实在的内容,而不是徒有其表、花里胡哨的外在。
不妨现在就翻开一本书,开始用知识卡片进行整本书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