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科幻老题材在新时代的新想象

2024-04-10超侠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幻想象文学

超侠

本期《时代文学》“正青春”栏目,刊发了四位青年科幻作家的新作,分别是《月球上的摇滚》《逆行的金鱼》《洞》《幸存的行星》。这四部作品虽仍存在一些稚嫩之处,但总体说来,亮点频仍,许多想象、描写、思考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新意,写法上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是几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在这个科幻正逐渐变为现实的新时代中,用自己的目光、感悟、思索,延续着科幻传统题材在新时代的新想象,值得关注与探究。

这群00后的生活,与科幻文学史上的科幻大师们——如玛丽雪莱,如凡尔纳和威尔斯,如阿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甚至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科幻文学大家王晋康与刘慈欣,都是完全不同的,过去的那些科学幻想,那些脑洞大开的科学奇迹,那些曾经的科幻题材里的经典,竟在目前的人类社会中,或多或少都已经变为了现实,甚至我们现实中创造的这个未来,早已超越了过去科幻作家的想象。王晋康就曾说过,他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那些科幻,他认为一定能够实现,但他实在没想到,会实现得那么快,在自己有生之年,就目睹它们成为现实,发生在自己身边,比如说基因编辑技术、超级人工智能等。因而,目前众多热爱科幻的青年们,对科幻历史的了解不足,对现实科技与前沿的关注不够,对科幻创意和文学水准把握得不高,导致新人新作很难有优秀的作品,也很难出头。大多都是某部科幻影视或者经典科幻文学的模仿之作,很难提出自己新的想象、新的创意,也很难借助科幻这种形式,写出一种传统文学无法进行的文学解构与表达。而这四位青年作者的作品,却能让我们眼前一亮,看到了新一代科幻迷和科幻文学创作者前進的方向。

四部作品中,题材或许还是老题材,但他们的思考和表达,却有这个新时代新生活的印记,就连创作手法也多了一些文学技巧,更显得文艺和视觉化,且节奏更快,当然,底层也拥有幽默和悲悯。

《洞》讲述的是大嘴和一个大叔落到一个神秘的贯穿时空的洞中,借助幽默的情节,层层递进的悬念和推理,对过去和未来进行了贯穿式的想象,对人类和其他生命也作了对比和调侃。这是一部欢快的、有想象力作品,虽然乍一看会让人想起新星一的名作《喂——出来》等作品,但内核又全然不同,可以看出作者找到了科幻文学创作中“点子”的重要性。一个富有创意的“点子”加上对此进行的种种科学推导,在悬疑中重重递进,最终找到看上去合理的解释,也从解释中打开想象力和哲学思辨的大门。更关键的是,作品好读、好玩、好看,有值得品味的空间。我们可以看到对经典作品的戏仿和解构,这大概是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在周星驰无厘头风靡网络,在解构主义流行,在短视频快、笑、闹,在脱口秀和段子成为人们热衷的表达方式之时,新的创作者不知不觉中会受到影响,科幻和悬疑喜剧进行了融合,同一个场景中,反转不断,笑与讽刺与思考齐飞,但它不是小品,而是类似《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那些“sketch”喜剧优秀作品的新创。

比如这一段最具有代表性:

“你是谁?”大叔问。

过了好几秒,这个胖子才回答:“我是这个时光机器的驾驶人,我来自距今2万亿年的文明生命,我们是不同的文明,但是我们在宇宙中,是同一个坐标,简单来说,地球毁灭后,又过了120亿年,同样的坐标诞生了我们的星球。你们可以叫我——旅者。”

“我不,我想叫你胖子。”大嘴说。

“所以这个破洞是你们的交通工具?”大叔问。

“是的。”

“你们在进行时间旅行?”

“是的。”

“去做什么?”

“我要去时间的尽头,去那里修复一点东西,去到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奇点处,给它加一点点盐。”

胖子的回答简单直接,毫不修饰,简洁的语言却带来恒星级别的信息,他知道解释是徒劳的,眼前的这些地球人无法理解。

“那你为什么要把我们抓进来?”大嘴问。

大叔听后表示赞同,并重复了这个问题。

胖子愣了良久,然后看了看上面的洞口,挠了挠头,说:“哎呀,出发时,又忘盖盖子了,真是抱歉。”

听到此回答,大叔和大嘴差点晕倒,大叔本以为自己是天选之人,没想到掉进洞来居然是一个偶然。

科幻和喜剧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想象力,产生出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效果,给人以“哎呀,是这么回事,怎么我就没想到”这样脑洞大开的快感。它将结构性的反转做了一次又一次颠覆,在情节和对白中制造出夸张、幽默的冲突,引人遐想,顺着人物性格往下捋,顺其自然,又产生层层波澜。这也有些像经典科幻动画《瑞克和莫蒂》,短、小、快,爆笑,又讽刺,但能让人回味悠长。随着科幻中“点子”的素材越来越少,越来越难,科幻创作又重新回归现实思考,以及利用“科幻+”的方式来进行创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洞》是一部较有水平的科幻佳作。

《逆行的金鱼》是仿生人题材的作品,这种题材也算是科幻里面的老三样,与外星人、机器人等基本类似。特别是史上第一部科幻作品《弗兰肯斯坦》,本身就是有关人造人的故事。《逆行的金鱼》融入的是一个关于爱情与陪伴的故事。失去了创造者的仿生人,不会衰老,对时间没有观念,却默默守护了爱人一生。作品写得很有文学性,文字也较为讲究,给老题材带出了一种文学的表达。目前许多纯文学作家也开始关注科幻,热衷于科幻文学的创作,最大的难题就是,他们无法开创新的科幻想象和科幻脑洞,只不过借用老科幻的老想象,以文学的方式,对现实生活进行提升和隐喻。这里面自然涉及科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但更多的是对科幻创意内核的挖掘的缺失。刘慈欣曾说过,科幻的审美与文学的审美不大一样,科幻审美排在第一位的是想象力。随着现实中科学技术力量的快速发展,随着网络段子手和网友们的脑洞,科幻文学创作中的想象力,有时会显得落伍,科幻文学的创作又重新着重于文本和文字的提升。《逆行的金鱼》偏向的便是这样一种文字性科幻的创作。如文中写道:“天空被撕裂开一个洞,雨铺天盖地地浇下来,形成了一张破无可破的屏障,透明得像是胶质物,屏障外的一切景象都在模模糊糊地滑动。伸手,她甚至能摸到凸起的一块儿,在肌肤表面流动,又顺着指尖掉落。屏障顺着她的动作被掀开,视线变得明朗,她甚至能看到睫毛的翕动,扎在下眼睑处似有微刺的感觉。四肢像关节被抹了润滑油的娃娃,齿轮开始转动,她站起来,身上挂着的屏障的碎片又顺着她的身体汇聚到了脚下。”这种通感式的描述,比起某些通俗小说干巴巴惨白无力的语言显得更优美,更有水平,也更有效果。全篇的基调同样保持着文学一贯的美感。它用坚守来化解悲伤,用一生一世的爱来温暖那些被快餐式的虚假的爱情伤害过的人心,它也借用人造人反过来写出了人性之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与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片的《瓦力》一脉相承。当然,它在极短又极简单的故事情节中,细腻、深入,乃至于深刻地去表现了那种默默守护、爱而不得的感情,感人至深,是一部较有文学性的佳作。若是在科幻想象和科学硬核上再作加强,相信会更加优秀。

《月球上的摇滚》与《逆行的金鱼》颇有异曲同工之处,而且它的设定更超前,也更有科幻宏大壮阔的一面。在一步步犹如打开科幻想象的设定中,我们方才看清未来月球上的状况和模样,也能理解相关故事情节的合理性。作品有硬核且较有创意的设定后,情节就附着于其上进行看上去陌生但很吸引人的发展,同时作品中充满了人与仿生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人类的悲悯和美好,像鲜花一样吐露芬芳。当然也有不幸,也有灾难,也有自私。小说看似一部科幻灾难大作,实则又是一部追求艺术之美的文艺作品。一个仿生人赫柏,在生命尽头时,想为自己的一生作一个总结,想演奏一场音乐会,为全人类,也为自己。故事的主角为了让她安心,用尽办法,最终实现了她的梦想,“心跳”就是赫柏与人类之间最大的区别,她收集人类的心跳声,创造成音乐艺术,她试图靠近人类,人类也在靠近她,而异类与异类之间,只要有共同的梦想,其实就是同类。这部作品有宏大的科幻概念设定,也有优质的文学表达,还有一种文艺纯美的范儿,特别是作品最后的部分,奠定了本作的最佳基调。

屏幕上的声音波纹在不断减弱,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终于到了预定的最后一首歌的时间了,赫柏突然扔下吉他,对着台下的我挥起手。我心领神会,看她喊出“医生”两个字的口型时,打开了那张纸条,心里跟着她默念上面的文字:

我听见了你的声音

在你的心底

有一片土地绿草如茵

我看见了你的眼睛

里面的繁星

倒映着湖水般的宁静

我想到了你

就像划破天际的星辰

跨越了孤独的时间

终于才能来到我的身边

直到此刻,我听见了你的心跳

那里星河璀璨,四季温馨

童心未泯

喂,我就站在这里

奥斯塔维亚下雨了,你还好吗

刚好我想你了

看着屏幕上早已经停止的声音波纹,我并没有关闭它。因为我知道,这就是我一直尝试寻找的——月球上最后的声音。

在聚光灯的照耀下,我隔着此刻并不存在的人海,对舞台上的赫柏,缓缓举起了听诊器的拾音器……

科幻与诗歌的结合,科幻与其他艺术的融合,让人想起刘慈欣写的《梦之海》《诗云》《欢乐颂》等作品,而本作中,还有独创性的地方,就在于仿生人爱上太空铁轨,活物与死物之间的爱,将死物变活,将活物致死。也从这里,区分了人类与仿生人原先本质的不同。人与收音机之间的关系,也隐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部有深度、有高度、科幻颗粒度饱满的坚实之作。

《幸存的行星》情节比较简单,但科幻设定和想象比较宏阔,但是叙述时沒有一步步地展开背后的宏大设定,而是直接上来就将高概念设定放置,这是一种较为危险的写法,时常会将一个短篇小说写成一个长篇科幻的简介和概念介绍。当然,本作最后还是收住了,没有在简介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而是开始进行人物的塑造,他的勇气、他的迷茫、他的开阔,一点点如扇面打开,将主角放置在如此广大的科幻背景之下,将人类的渺小和宇宙的广袤作了尖锐的对比,同时对开普勒-186f号行星作了近乎报告文学式的描述,仿佛不是科幻,而是真实的存在。而对主角陈燃来说,明知是必死之旅,却依然前行,为了人类,为了一个伟大的使命。他就像是人类历史中的那些伟大人物一样,为整个人类献身,却无法成为英雄,因为没有人会知道。从这个角度来看,本作人设立住了,哪怕在文学表达上有所缺失,也不啻一部较好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这段描述:

第一次真正进入太空,我们有很多想法。

比如,人类努力多个世纪的成果在太空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以盾牌座UV星球为中心,扩大到无数光年之外,其中涵盖着成千上亿的相似的恒星、行星。银河系中又有数千亿颗恒星,而每一颗恒星都有至少一颗行星围绕着它。我们的太阳围绕银河系一圈需要2亿年,但仅根据深空图像,外太空就有无数个星系存在着,彼时的距离,就不知是多少百万光年了……

宇宙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宇宙?我们无从知晓。

因此在一切之初,我们曾被无边无际的恐慌包裹,为自己和人类的存在感到渺小且毫无希望。握着操控台上的控制舵,居然都忘记了该如何航行。

这些是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原因,也写出了科幻作者的心声,写出了探索者的心声。这是作者的本真表达。

纵观这几部作品,风格不同,题材不同,写法也都不一样,但无一例外,都是新时代的作者们,在科幻氛围的生活里,以新颖的眼光观察,以认真的思考表达生活的一种新科幻的体现。他们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的未来,也看到不同时代科幻前行的方向。

猜你喜欢

科幻想象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PL-01:科幻飙车党
快乐的想象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