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命教育困境与突破路径
2024-04-10赵文乔李尽晖
王 武 赵文乔 李尽晖
(1.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新疆喀什 844099;2.新疆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40043)
在农村教育资源有限以及教育功能的“工具主义”偏向严重的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生命整体发展容易受到忽视,这一问题亟待研究和系统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应该以人为本,从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生命教育,才能提升学生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实现叶澜教授所提出的“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教育目的。因此,本研究尝试厘清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命教育的价值意蕴,深入分析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教育困境,我们才能探寻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突破路径。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命教育的价值
(一)促进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教育公平
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有助于从根本上回归教育的本真,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落到实处。
一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大多只重视智育,不重视生命的整体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受现代社会发展中“工具理性”的影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工具性,并逐渐忽视教育的人文性。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对工具理性的解释是:它是一种强调手段的合适性和有效性而不管目的恰当与否的理性。[1]“工具理性”影响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受教育资源的限制以及应试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往往会采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即教师着重完成学生的考试内容的教学这件“大事”,帮助学生考出好成绩。然而,学校一味关注“大事”,会忽视许多“小事”,并受阻于这些“小事”。这些“小事”所指的内容广泛,包括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习惯养成”“金钱观”“职业生涯规划”“生命价值与信仰”等。这些所谓的“小事”对学生当下以及今后的生命整体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另一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有助于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2],因此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能真正地推进教育公平。朱永新指出,关注个体自然生命在安全与健康两大方面就是对每一个人的生命长度的拓展,关注个体社会生命在生命养成与交往两大方面就是对每一个人的生命宽度的拓展,关注个体精神生命在生命价值与信仰两大方面就是对每一个人的生命高度的拓展。[3]农村小规模学校从学生生命发展的整体出发,重视学生的生命素质的培养,能真正地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生命教育,不仅有助于平衡教育发展中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还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
(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生命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主要是指“不足100 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4],这些学校分布在偏远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其中包括不完全小学和一部分完全小学。正是因为在学生人数、师资力量、学校环境、教育资源等方面,具有不同于农村正常规模学校以及城市学校的特点,农村小规模学校常常被视为教育水平落后的学校。这一教育偏见不仅来自农村小规模学校相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还源于其自身办学理念的限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常常将几乎全部的精力放在学生的智育上,殊不知其不仅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放弃了自身“小而美”的先天优势和发展潜能。
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完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优势,采用更加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突出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思想动态和身心健康,切实提高育人水平”。[5]因此,一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包括学生人数少、师生关系密切等特点,可以实施小班化教学和个性化教育,从学生生命发展的全方位和长远角度开展教育。另一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要立足学生的生命发展需求,着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顾明远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6]。杨蕾认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应该要以学生的精神生命成长为教育的出发点,提出“应回归价值原点,以‘人的成长’为根本出发点”[7]。农村小规模学校要围绕学生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全面实施生命教育,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教育质量跨越式发展。
(三)满足学生生命需求,实施生命教育
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本质上是为了满足学生生命全面发展的需求。“生命化教育以生命为基点,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8]学生生命全面发展的需求不仅源于学生内外两方面诸多影响生命安全与健康的现实需求,还源于学生终身、全面发展的长远考虑。
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的生命教育不仅是一种“治疗性生命教育”,更是一种“发展性生命教育”。[9]首先,治疗性生命教育针对学生生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或危机开展教育,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人身安全与健康问题等等。一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在生活、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容易引发无助、失落、情感缺失、自卑等心理倾向,受短视化、功利化社会风气影响而引发价值观混乱、生活迷茫等精神倾向。此外,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居住分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有研究显示“小规模学校里,留守儿童占比53.03%”[10]。“多数学者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适应问题,并通过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缺乏安全感、抗压能力较差、心理压抑、社会交往较差属于较为常见的几种形式”。[11]另一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偏僻的村落,环境复杂、居住分散,所面临的安全隐患较多,一旦教师以及父母疏于教育,就很容易出现危险行为,如溺水、触电、烫伤、动物咬伤等。有研究表明,农村教学点学生的安全自护能力明显低于完全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的安全自护能力最好。[12]
其次,发展性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生命,认识生命的本质,追寻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朱永新等人在新生命教育中提出生命属性的三维划分,即“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还指出生命教育包括“生命安全与健康”“生命养成与交往”“生命价值与信仰”三大方面的内容。[13]因此,发展性生命教育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方面的主动需要,还要考虑学生待人处世方面以及影响学生生命发展的精神内核方面的主动需要。农村小规模学校基于学生的生命需求实施完整的生命教育,包括治疗性生命教育和发展性生命教育,有助于真正实施生命化教育,回归教育本真。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命教育的困境
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还会面临诸多教育困境,主要包括教育政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冯建军指出,要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14]因此。农村小规模学校要实施生命教育,势必要深入分析以下四方面的教育困境。
(一)教育政策、法律保障不足
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与生命教育政策的系统保障不足紧密相关,包括专门的、系统的生命教育政策保障和生命教育相关的立法保障。一方面,我国还未制定全国性、专门的、系统的生命教育政策。从政策文本的内容变化来看,国家教育政策逐渐重视生命教育,包括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生命教育,但是还缺乏制定全国性、专门的、系统的生命教育政策,还未能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开展多元化的生命教育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生命教育要在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引领至关重要。从生命教育发展良好的外国教育经验中可以发现,生命教育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英国、美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生命教育提供法律和政治保障[15]。我国生命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还需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提供立法保障,以便为学校自身或者与校外合作开展生命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命教育的真正落实还需相关的生命教育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制定和落实。
(二)学校教育条件相对有限
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许多发展困境,也极大地阻碍了生命教育的全面实施。秦玉友认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当下的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困境,“包括教师素质困境、经费总量不足与效率困境、学校办学条件达标与更新困境、课程门数开齐与小科困境等方面”[16]。这些发展困境主要涉及学校、教师、经费三个方面,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困境。
第一,在学校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大部分较为偏远,规模小,教学设施相对较为简陋,学校管理建设方面也相对较弱,难以组织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不利于学校开展系统的课程类或实践活动类的生命教育活动。第二,在教师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队伍呈现“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的状态[17],具体表现出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优质教师流失、教师专业水平有限等问题,特别是教师生命教育素养的缺失,导致教师对生命教育容易“有心无力”或“有力无心”,极大影响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第三,在教育经费方面,以2020 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情况为例,农村小学为11541.34 元,低于全国普通小学的12330.58 元。[18]而根据2020 年教育部《各级各类学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可知,小学教学点(不计校数)90295 所,全国普通小学学校数为157979 所,占比约为57.16%,超过总数的一半。农村小规模学校无法获得足够的教育经费,导致在开展语文、数学等考试科目课程之后,常常无力开展其他更加丰富的教育活动,包括生命教育活动。教育经费不足也影响教师的经济收入,不仅削弱教师的积极性,留不住优质师资,也很难引进更多优质的师资,阻碍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命教育的开展。
(三)家庭生命教育质量不佳
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质量也极大影响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家庭的共同努力,家庭对人的生命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学校要实施生命教育,必须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行动上与家长保持一致。然而农村家庭资本相对有限,影响家庭生命教育的质量。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 元,相差较大。[19]在城乡二元经济背景下,农村学生家庭资本也更加匮乏,包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影响家庭生命教育的开展。
第一,在文化资本方面,农村家长平均文化水平相对有限,在没有接受生命教育相关的科学指导的情况下,很难在家里实施良好的生命教育。第二,在经济资本方面,农村家庭相对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生家长因为忙于家庭生计,缺乏时间陪伴儿童,除了关注学生的基本健康、安全情况以及学业结果之外,较少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独特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第三,在社会资本方面,农村家庭大多在家务农或外出务工,社会关系网络也相对简单。由于工作繁忙,常常将孩子交由祖辈或亲戚照看,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关心。贺过长在研究中提到,农村小规模学校里的孩子多是隔辈抚养,生活习惯较差,同父母的沟通与得到的关爱都十分有限,因此应该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在他们的内心播下温暖的种子呢?[20]
(四)社会、自然资源利用不足
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高质量的生命教育还离不开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引入,但是如何合理、安全、有效地引入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是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那种想凭学校来培养人力和实现民族素质提高的做法,还没有摆脱教育的工具主义论[21],是不可取的。
在社会资源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教育政策支持和教育合作共享平台,很多优质的社会生命教育资源被挡在校外。一方面,由于缺乏合作教育政策的系统引导以及相关合作制度的合理保障,高校、校外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等在参与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命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有心有力”,但没有合作渠道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生命教育合作共享平台,农村小规模学校不仅常常无法接触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而且也不敢轻易引入社会教育资源。也有学者提出,当下学校教育无法覆盖而存在很大需求的方面(社会实践类、技能训练类、生涯规划类、心理辅导类、应急安全类)可以委托专业培训机构来承办,引入技术企业提供技术保障。[22]这也印证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需要有社会资源的引入政策保障以及生命教育共享合作平台的支持。在自然资源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主要面临三大问题:如何保障学生安全、可以开展什么活动以及如何开展活动。农村的自然资源虽然很丰富,但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保障户外教育活动的安全是一大难题,也是重中之重。户外教育实践活动如何能既保障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又具有安全性、经济性和便利性,需要教师与家长、社会等方面共同合作和探索。
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是一把“双刃剑”,需要解决好政策与制度保障、平台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才能被有效地利用。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命教育的突破路径
农村小规模学校要顺利、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需要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生命教育体系,特别要从教育政策保障、学校生命教育开展、家庭生命教育开展以及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入手,突破教育困境,寻找有效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扎实推进政策的带头引领
我国不仅要建立更加完善、系统的生命教育政策,推进生命教育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中全面实施,还要提高教育政策激励和教育立法保障,为实施高质量生命教育提供全方位保障。教育政策的实质是一种价值选择,并反过来影响教育政策实践[23],因此生命教育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生命教育的本质要求,符合“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制定生命教育目标时,要充分依据我国学生的生命发展需求、社会现实需求以及生命教育的内在要求,围绕学生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和生命价值观等。在选择生命教育的内容时,不仅要遵循生命教育内容广泛、丰富的特点,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现实的生命教育需要,做到系统性与个性化相结合,动态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实施途径方面,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促进学校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家庭生命教育质量,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在教育评价监督方面,要以“判断生命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改进生命教育工作,促进师生生命质量的提升”[24]为目标。
要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提供政策激励和立法保障,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在政策激励方面,要提高对教师的政策激励,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教学热情。李雪、陈国华通过政策分析提出,要对政策工具进行优化组合使用,在师资水平、经费保障方面,应当加强混合型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尤其是对于乡村教师而言,给予他们言语方面的鼓励和物质方面的奖励是防止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流失的重要方法。[25]其次,在立法保障方面,要进一步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保障。有学者提出,我国在对小规模学校的政策制定中也应借鉴美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问题的方法。[26]因此,农村小规模学校要更好地实施生命教育,不仅需要符合生命教育基本规律的教育政策支持,还需要相关的政策激励和立法保障,以最大化释放政策驱动效应。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地位
学校在实施生命教育时,不仅要做好学校内部的生命教育工作,还要带动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实施好生命教育。至少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发生命化课程,二是提高教师生命素养,三是深化学校生命文化建设。生命化课程,即生命教育的课程育人,包括专门的课程、学科渗透和相关课程三个方面。[27]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师资有限,应以渗透式生命教育为主,辅之以专门的课程、针对性的专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小学各科课程可渗透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生存技能、安全与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等。在组织专门化的课程时,为解决学校师资有限、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引入国内外优秀的生命教育资源。学校针对学生所面临的特殊的生命教育需求,实施生命教育专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入社会教育资源,如学校与高校合作,邀请大学生支援生命教育,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安全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开展专题活动。学校可邀请村内老人到校分享有教育意义的生命体验和经历,或者带领学生到孤寡老人家里帮忙做家务等,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
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应对学校教育资源有限,特别是师资有限的问题,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上,灵活处理,以聘请、合作或志愿服务等形式让更多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才参与到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命教育当中。
学校要帮助教师树立生命意识,提高生命教育素养,引导教师全面实施生命教育。一方面,学校要提高教师待遇,同时搭建更便捷、更有效的生命教育学习平台,帮助教师不断提高组织生命教育教学活动与科学研究能力,提高教师生命教育素养,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积极学习广泛的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在给学生“一杯生命水”之前,储备好自己的“一桶生命水”。另外,教师自身也要端正教育教学态度,关心、关爱学生,与学生积极沟通,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
学校要建立关爱生命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内文体活动、规章制度、校园环境建设等的教育功能,同时挖掘乡土文化中对学生生命发展有益的部分,并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乡土文化,最大化地发挥文化在生命教育中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除此之外,学校更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开展家庭生命教育指导,采用讲座、亲子活动、线上培训等方式,而且还可以引入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促进生命教育真正落地实施。
(三)有效开展家庭的生命教育
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家庭生命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影响深远,其实施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庭内部重视并开展生命教育,二是家庭与学校、社会相互合作,共同参与生命教育工作,形成生命教育合力。
家长要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生命教育。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生命意识,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和作风,给孩子做好榜样。农村的家长由于生活条件以及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更要通过书籍、社会公共教育平台,包括新媒体教育平台等进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生活能力、生存能力,并建立更加富有能量的生命价值观。另一方面,家长要关心、关爱孩子,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业情况,更要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多与孩子沟通交流,预留更多亲子相处时间,让孩子在爱的滋润下,积极、勇敢地面对生命的变化。农村家长,特别是外出务工的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不易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通过固定时间的线上或面对面交流,或者增加共同的亲子活动等方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除此之外,父母还要做好留守儿童与家里的祖辈或亲戚等代为照看者之间的协调工作,减少沟通障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要积极参与学校、社会组织的生命教育活动,助力生命教育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如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家庭要积极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以身作则,并在家庭中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孩子。
(四)积极挖掘社会及自然资源
农村小规模学校要实施更系统、全面的生命教育,还要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和当地的自然资源。
在社会资源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需要在相关政策制度的保障和教育平台的帮助下,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包括社会教育机构、高校、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以及当地的教育人力资源等。要制定合理的社会生命教育合作制度,包括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制度、高校合作制度、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合作制度以及校外个体合作制度等。社会生命教育合作制度的制定特别要构建合理的利益机制、清晰的治理权责机制和具体明晰的执行机制。[28]要建立社会生命教育共享平台,通过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为农村小规模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的对接提供便利和安全。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借助教育平台,积极参加更丰富的生命教育校外合作,如农村小规模学校与高校合作,举办支教活动,将生命教育融入到支教活动当中;也可以邀请村里各行各业的退休人员、专业人士等,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自己的职业观、生命价值观等等;还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校的生命教育提供人力、物力、资金、文献等方面的支持。
在自然资源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要基于安全第一、因地制宜、经济有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组织生命教育活动。在安全性方面,学校要提前做好周全的计划方案和安全保障准备,在具体开发自然资源过程中,可以根据项目的安全系数分为低危险项目、中危险项目和高危险项目三个层次[29],按照需要和条件进行选择。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农村小规模学校带领学生借助《齐民要术》了解农作物种植过程,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讲解并参与农田户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生命认知的历史尺度和现实向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等。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符合活动经济、成果有效的要求。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户外生存技能训练以及安全教育,如防溺水、防火灾、防动物咬伤等,同时加强与家长、社会之间的合作。
正如陈鹤琴所说,要晓得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我们活的书,直接的书。[30]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以及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