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 五育并举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2024-04-10哈尔滨市育英小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内涵式育人学校

哈尔滨市育英小学 郑 赫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 长期的过程,必须保证系统内每个要素的质与量,以及要素之间的协同顺畅,才能实现系统的整体跃升和根本质变。在新时代,学校的内涵发展日益重要,特别是在党建引领下,学校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值得深入探讨。党建引领不仅仅是政治导向的体现,更是一种深刻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的融合。 通过党建引领,学校能够更好地明确发展方向,确立教育目标,提升师资队伍的政治素养和教育水平。

一、明确党建引领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工程

学校应将“一个中心、两个指导、三个驱动、四个具有”作为党建引领工程的保障,从而转变思想、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真正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及党员的先锋作用,引领育人文化发展。 一个中心:以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中心,走好党建立校、党建兴校、党建强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两个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扎实高效开展好各项工作;三个驱动:以党建驱动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建,驱动教师队伍建设,驱动“党的二十大”专项重点课题研究;四个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

学校通过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 完善党建工作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和政治作用,优化党建工作质量;加强党支部的组织能力建设,全方位推动党支部在政治领导、办学治学和学校改革上的作用。 如,规划建立党员之家,让党建工作得到应有的保障;设计建设党史学习长廊,有效落实党史教育常态化。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学校制定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率先在全区中小学邀请省宣讲团成员做专题讲座。 组建了由校级领导班子、党员教师、家长代表、社区干部代表、“五老”团队、法制副校长、学生代表组成的宣讲团,开展了近30 期的系列宣讲活动。申报了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党的二十大专项研究重点课题。通过学习和实践,将全校教师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共同谱写学校内涵式发展新篇章。

二、坚持“五育”融合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旨工程

“五育”融合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中起到主旨作用。在党建引领工程的指引下, 学校充分挖掘育人文化内涵,通过塑造“友善、自律、勤奋、忧患”的校园精神,明确“厚德、勤学、文明、担当”的校训,以此激励师生共同追求卓越;通过打造“自信、阳光、团结、向上”的校风,为学校创造出鼓励积极参与、团队协作的教育环境;通过打造“为学、善导、仁爱、求真”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责任感;建设“乐学、善思、勤奋、求实”的学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风一训”的形成,为实施五育融合主旨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

实施五育融合要求学校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各方面达成平衡与融合,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1]。 学校在实践中,坚持“德育为先,以德育人”的育人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充分利用课堂开展德育的基础上,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使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提升育人实效。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利用升旗、队会、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红领巾广播等形式,发挥少先队德育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大网络德育协同育人”。打造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德育观。坚持“智育为重,以智启慧”。结合学校育人文化主线,做好教学楼规划,设计益智区、图书区,让学生在操作和阅读中深度思考、相互交流,全方位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激发智慧灵感。 坚持“体育为本,以体强身”。 开展AI 智能课后体育活动、校园吉尼斯挑战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更好地落实新时代体育精神,强健学生体魄。坚持“美育为根,以美润心”。 为推动美育常规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学校深入挖掘优质教育资源,开设“跟着校长学书法”等特色美育课程。 坚持“劳动教育为荣,以劳养性”。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植物栽培、晒出“年夜饭”等系列教育活动,利用寒暑假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居家劳动实践,养成劳动习惯。

三、将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工程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是落实核心素养,推进五育并举的有效途径[2]。学校的课程设置应严格遵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努力构建和实施“1+2”课程体系。

“1”是指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在课程中确立“五三三五”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个“五”指“导学研展练”五步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目标导学、自学自研、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巩固训练完成教学任务;第一个“三”是教学中突出课前预习、课中展示、当堂训练(当堂检测、当堂批阅、当堂反馈、当堂矫正)三个环节;第二个“三”指多媒体应用体现知识链接、呈现目标,媒体应用、强化重点,出示练习、训练反馈三个要点;第二个“五”指板书设计聚焦问题导航、思维可视、重要结论、学法指导、知识关联五个目的。

“2”是指基于校本化的拓展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 学校积极开发以课后服务社团课程和阅读课程为主体的拓展性课程,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建立“博知益智、健体广行、审美怡情、实践创新”4 大类16 个课后服务社团,每学年为1 个周期,实行选课、走课制,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门拓展课程。 在拓展课程中提出“1+x”的课程观,即在一门学科学习的基础上,补充几门拓展性的课程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平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学校与黑龙江省图书馆建立合作,拓宽课程领域,开设流动图书馆阅读课程。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好书推荐、读书分享等十多项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进行书香班级、书香少年的评比,定期展示阅读成果,让阅读根植于学生心中,为高雅人生奠基。 基于校本化的综合性课程包括主题活动课程、传统节日课程、社区志愿服务课程、跟我学课程等,使素质教育在课程层面得到有效落实。

开发“5+35”课堂项目化课程。 将每节数学课的40 分钟时间, 划分成“5+35”,35 分钟用于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5 分钟用于教学任务的辅助教学。

四、将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点工程

学校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制定了具体的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学校抓住五种精神、十字方针、十心准则、三个环节和共情对话师德建设模式,努力构建具有丰富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 一是抓住五种精神:校荣我荣的主人翁精神、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廉洁奉公的敬业精神、携手共进的合作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二是强化十字方针:“倾听、交流、合作、悦纳给予”。 三是强调十心准则:衷心、诚心、童心、信心、恒心、爱心、热心、细心、耐心、良心。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些策略,学校将新时代教师基本功修炼与教研、科研、师训融为一体,为教师量身定制成长规划。 通过听讲座、专家问诊、学年结对、骨干引领、读书经验分享等符合校情、灵活多样的教师培训方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剖析教材能力、信息技术整合运用能力等培训活动。

五、以建设环境文化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显性工程

针对校园环境文化“外显内隐”的特征,通过建设、组织和利用环境变化,以契合学生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 由外而内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熏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党建引领,确保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从而做到学校各项工作均能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扎实有效地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总体规划,逐步投入,逐步建设”的思路,对学校的每一处空间都做了精心的“雕琢”。 实现“优美”的环境文化建设目标。 在德育实效上,克服办学空间局限的情况,在走廊、墙壁、教室、转角等地方精心设计,让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让师生时时都在接受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在文化传承上,学校打造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以江河流域为基点、以历史脉络为支撑,能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文化长廊,展示出一部立体、无声的环境文化建设教科书。

强党建能够凝聚人心,统一思想,推动事业发展,通过加强党建引领,让办学目标清、方向明[3]。学校要形成科学、规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既要做到工作体系化,也要完善学校的各项章程。只有这样,学校的管理才能有理念、有章法、有规矩、有温度,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内涵式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学校推介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如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