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比较研究

2024-04-10邵依林王仔娓

南方论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精神

邵依林 王仔娓

(长安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4)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美两国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在多年的发展中,各自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面对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时,中美两国由于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发展背景、国情状况,遂采取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探索并创造出了适合各自实际情况的组织形式、服务内容、精神内涵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1]。推进我国本土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与完善,不仅需要自我的探索,也需要借鉴、吸收别国先进经验。

一、中美青年志愿服务概况及内涵概述

(一)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概况及内涵概述

1.发展历史。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末是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第一阶段,响应党中央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是那一时代青年志愿服务的主旋律,它培育了一代人,并在各条战线都涌现了大量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2]。20 世纪70年代末至90 年代初是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时期,改革开放拉开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序幕,虽然在这一时期也开展了如“五讲四美三热爱”等这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过度宣传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等思想,志愿服务发展过于缓慢。1993年以来,是青年志愿服务飞速发展阶段。1993 年,共青团中央首次倡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此后,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研究生支教团组建,以及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的启动,都标志着志愿服务的迅速发展。2017 年,《志愿服务条例》的正式实施使中国志愿服务进入了制度化发展的新时期。截至2020年底,“志愿中国”平台上注册的青年志愿者数量已达5406 万人,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已经处于常态化运作阶段,志愿服务持续且稳定发展。

2.志愿服务形式。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形式多样。根据中国志愿服务网提供的资料,当前青年参与的志愿服务可分为5 大种类:社区志愿服务、扶贫行动、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应急救援、海外志愿服务活动等。这几方面的志愿服务由共青团中央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发起了如“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中国消防志愿者行动”“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等具有代表性的服务计划,为相关领域内其它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树立了典范。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形式多样,充分发挥了青年作为志愿服务活动主力军的作用。

3.志愿精神内涵。志愿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助人、济人”等理念,与我们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存在一定的重合性。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奉献精神成为当前志愿精神的文化根基。中国志愿精神同时蕴含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也是志愿精神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上的深刻体现。雷锋精神蕴含的始终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正是当前中国志愿精神内涵的重要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3]。新时代志愿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根本上具有一致性与同向性[4]。真诚奉献方能促进国家之“文明、和谐、友善”,志愿者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向被帮助者以及整个社会宣扬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文明共处。真诚奉献彰显社会之“平等”,志愿者与受助者并不区分高低贵贱,在志愿服务中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平等。志愿精神同时也体现着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中包含着以人为本的立场观点,蕴含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时代精神同时与志愿精神在最终目标上都具有一定的重合性。中国的志愿精神不仅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有着过去优秀服务奉献精神的注入,以及时代精神的丰富。

(二)美国青年志愿服务概况及内涵概述

1.发展历史。美国青年的志愿服务发展经历四个阶段,自16 世纪20 年代起到工业革命前是青年志愿服务的萌芽与生成阶段,在这一时期,来到美洲大陆的人们通过提供自愿的服务来建立最早的政府,人们通过互相帮助来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在生存压力和宗教慈善服务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早期的志愿精神。工业革命开始至二战结束前是青年志愿服务的形成确立阶段,工业革命的到来使美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阶级对立和贫富差距加大使美国社会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不少的组织和青年通过借助各种民间组织的力量和志愿服务,去消除社会生活中贫困、丑恶的社会现象。二战后,青年志愿服务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121 所高校联合制定协议,使青年参加志愿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新世纪以来,青年志愿服务进入深化拓展阶段,2023 年1 月25 日,美国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发布最新的美国志愿服务和公民生活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到,在2020 年9 月至2021 年疫情最严重时,近51%的16 岁及以上的美国人口,即1.247亿人,为他们的邻居提供了志愿服务。

2.志愿服务形式。美国青年志愿服务形式丰富。根据美国国家志愿服务与行动中心(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的报告显示,青年参与的志愿服务包括地方社区服务、教育支持、环境保护、全球志愿服务、健康服务、灾害救援、无家可归者支援等。当前,美国有以下3 项重点针对青年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全国公民社区团”(National Civilian Community Corps)、学习和服务美国计划(Learn and Serve America)、“为美国骄傲”计划(Take Pride in America)。这些形式的志愿服务给青年们提供了参与机会,使美国青年志愿服务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参与方式,对青年个人成长、社区发展以及老龄化美国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志愿精神内涵。美国作为一个崇尚个人至上的资本主义国家,注重人性的张扬和个性的发展,致力于把个人与自然、社会分离开来,确立了个人价值的中心地位,而其志愿服务却开展得如此普及、深入,其中的原因发人深思。美国人之所以如此热衷于志愿服务,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源自于历史文化传统,最早期来到美洲大陆的人们在面对蛮荒的环境时,人们团结互助共同建立了新的国度,构建了美国发展的起点,这也铸就了美国志愿精神之基。另一方面,青年志愿服务的推进离不开基督教意识形态的指导。在基督教思想的熏陶下,一个人进行志愿服务,这不仅是信仰宗教所要完成的义务,而且是基督教徒所期望的在死后实现灵魂的救赎且免遭天谴的一种方式,一个人做了错事,他一定要尽快做善事来为自己赎罪。这种进行志愿服务、助人行善的动机在于积德以求取善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当作履行作为一个基督徒的义务。同时,带有“个人主义色彩”是美国志愿精神中具有代表性的特点,他们并不把推动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进行志愿服务的根本目标,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美国青年把志愿组织当作自己进行施展个人理想与抱负的场所,在这一场所中所进行的志愿活动可以增长个人才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扩大社交圈、汲取社会经验以及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他人的肯定和尊重,以实现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传统宗教文化、国家发展起源以及政治体制的这三重因素共同影响并塑造了美国志愿精神。

二、中美青年志愿服务及精神的异同

(一)价值观

中美两国志愿服务之价值观的相同点存在以下两点:一是青年进行志愿服务以提升个人能力。青年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大大提升他们的执行力、适应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二是青年进行志愿服务以实现个人价值。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青年志愿者以热诚而真挚的心去奉献自我、帮助他人,在这一过程中使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中美两国的志愿精神之价值观的不同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了根本价值观的取向不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在集体中的作用,志愿者的奉献是为了促进集体和社会的和谐、繁荣和发展,具有集体主义色彩。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更强调个人主义,注重个人自我发展的价值,强调个体独立存在的意义,青年志愿者更侧重于实现自身个性的发展,志愿服务的动机多样,其并不把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自身的目标。二是文化底蕴的不同也导致了价值观的差异。中国的志愿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助人”“济人”等理念以及“天下为公”“助人为乐”等传统价值观,对志愿服务有深刻影响。美国的志愿精神受到基督教教义的深刻影响,早期的殖民历史中,人们互帮互助、互相支持是得到基督教支持的,基督教教义中的慈善理念也强化了志愿服务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二)组织形式

中美两国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形式多样,存在相同之处。以政府主导的志愿者组织及以社会主导的志愿者组织构成了中美两国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主要形式。

由于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导致两国在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形式上各有偏重。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轨迹来看,由政府发起并推广的志愿服务组织占据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政府主导的志愿服务组织相比,民间志愿服务组织从规模、组织上来说还是力量薄弱,覆盖范围较小,但发展前景广阔。当前,我国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形式呈现“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共同发展”的局面。美国的青年志愿服务虽然有政府参与和推动,但还是以民间组织、社会组织为最主要的参与者。在一些慈善组织和基金会如:卡耐基基金会、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的支持下所创建的志愿服务组织成为了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载体。

(三)服务内容

中美两国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内容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两国青年志愿服务均有聚焦于教育支持、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领域,并致力于对弱势群体开展相关帮助和扶持。

由于中美两国国情差异,加之志愿服务发展情况不同步,青年志愿服务内容也各具特色。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更多的是聚焦服务西部、乡村振兴、关注留守儿童等方面。而美国青年则更多地注重社区服务、无家可归者支援、学龄前儿童日托、老人日托等志愿服务内容。总体而言,中国的青年志愿服务内容存在进一步的学习借鉴来深化发展的空间。

三、美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对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启示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和法制化建设。志愿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5]。在制度层面,我们要健全青年志愿服务指导管理机制、招募机制、考评激励机制等,使青年志愿服务的开展更加科学合理,在服务活动的开展前后和进行中能够做到有规章可循,实现志愿服务开展的制度化、科学化、长期化。实现志愿服务的法制化是保证志愿服务机制化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志愿服务的长期化发展。

(二)积极推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青年志愿服务在中国发展迅猛,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发展时间并不长。目前我国的青年志愿服务还是以政府发起并推广的志愿服务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相对来说依旧力量薄弱。鼓励、引导非政府组织、慈善组织以及社会组织投入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可以为之输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思维和理念,持续推动中国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扩大志愿服务的参与范围和覆盖范围。

(三)加强志愿服务舆论宣传力度,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当前,我国志愿服务理念的普及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宣传覆盖不够全面,没有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对青年志愿者行动支持度不够高,而且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也不够。重视大众传媒对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能够帮助传播志愿服务精神,宣传杰出代表,吸引社会关注,使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为更多人所了解,更好地普及志愿服务理念。

(四)不断发展、完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高校作为培养青年人的摇篮,同时也承担着引导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树立志愿理念、规范志愿行为的作用。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也能推动全社会的发展进步[6]。高校可以加强与非政府组织、慈善组织的交流、合作,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活动形式,为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增添新动力。同时,高校也应结合当地现实情况,挖掘特色资源,调动青年群体的积极主动性,打造品牌项目,增强青年群体对志愿服务和志愿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精神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我是志愿者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