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农民到市民: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征地回迁社区居民身份转化问题研究

2024-04-10倪晓璐宋怡

南方论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征地市民身份

倪晓璐 宋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26)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新建了大量征地回迁社区。在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下,征地回迁社区居民从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转移到现代城市社会中生活,最紧要的就是加速他们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尽快地实现对其居民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着力点,研究他们身份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能够完善征地回迁社区的治理体系,也是对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有力促进。

一、征地回迁社区居民身份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征地回迁社区居民身份的特殊性

征地回迁社区,指的是整村拆迁之后的“城中村”以一个或多个村庄为单位,就地或异地整体上楼安置的一种城市社区类型。[1]这种社区是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社区居民主要是已被征地的同村或邻村农户,“成员对本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意识,他们重感情、重传统,彼此之间全面了解。”[2]

从地理边界上看,征地回迁社区以新成立的街道办和社区居委会所辖范围为限,虽然社区内居民居住的地理位置发生改变,但是新的社区管理成员组织往往由原本的村委会成员继承组成,因此,其居民与管理者相较于一般城市商业社区来说,彼此间更加熟悉。从人口边界上看,征地回迁社区的人口主要组成就是已经被征地的同农村居民或相近村庄居民,虽然他们因为征地被迫从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但是社区内居民往往有一定的地缘关系或者是血缘关系,邻里关系比较紧密。从文化边界来看,征地回迁社区是一种特殊的城乡过渡的产物,社区内居民在文化素质上仍然具有浓厚的乡村情结,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与一般城市居民较为不同。

征地回迁社区居民身份的特殊性就在于他们是从农民身份被动转化为市民,而从城市化的路径选择上看,由于此类社区的目标模式和政策方案往往从属于宏大理想,其居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往往会对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过程产生认同模糊的困境,亟需找到解决方法,以促进城镇化的进程。

(二)征地回迁社区居民身份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社区共同体意识

征地回迁社区,是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过渡产物,而作为该社区内的居民,多数曾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从整体来看也较为缺乏社区共同体意识。从居民的个人习惯来看,征地回迁社区居民原先多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在搬迁至回迁社区后,仍有居民对社区内的空地或绿化地带开垦以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让原先美化环境的绿化植物变为了一块块私人占有的菜地,忽略了其他居民的感受。还有部分居民常在单元楼前的空地处晾晒衣物或是堆放杂物,不分时间地在楼道走廊上大声交谈,不觉影响到了其他居民的个人利益。从社区的公共管理来看,社区内虽然事务繁杂,但是居民多数更关心个人利益上的得失,对于社区的整体治理方面缺乏参与度,甚至不理解社区工作,有些居民甚至连社区的基本物业费与停车费都不愿缴纳。

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有一定共同体意识的居民,往往会以社区为“大家”,愿意参与社区内的公共活动,并且积极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公共利益。从这一层面看,征地回迁社区的居民较为缺乏社区共同体意识,他们继续保留着原先不文明或不科学的乡村意识习惯,显然不利于他们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

2.市民价值观转变的滞后性

征地回迁社区的改变,最终是要实现居民的价值观的改变,要使其居民成为真正的市民,就必须实现他们价值观的市民化。[3]市民价值观是一种与现代城市生活相合的价值理念和追求,而征地回迁社区内的居民以往既依赖土地生存,也依赖土地生活,往往是存在不流动性的熟人社会,因此会具有乡土性的特征,在经济价值观、文化生活价值观、政治生活价值观上,都与市民价值观有所不同。例如他们更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而不太在意社区大众的合理诉求,参与积极文化休闲方式的意识不够强,对于法律的认识不足,政治关注度也不够高。

简要地说,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多样化的文化出现,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状态。[4]而价值观是引领社区居民思想前行的核心,征地回迁社区居民的市民价值观转变上的滞后性,正是影响他们从农民到市民身份转化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3.邻里交际关系的割裂

从历史来看,征地回迁社区原是一个以血缘、地缘关系相互联接的传统农村,居民间人情关系往来较为密切。搬入新社区后,首先,是居住环境变化影响到邻里的交际关系。以往,征地回迁社区居民的住宅多是院落形式,居民间一户一院,在家时习惯性地敞开院门,有邻居路过也会友好地互相招呼。而现在,社区的住宅形式是高层单元楼,单元门、户门、电梯的隐形间隔要素,清晰地划分了各家私人生活的界限。[5]其次,社区在搬入之前,往往采用抽签排序的方式来决定各家的房屋楼栋与楼层,原本熟悉的邻居可能相隔甚远,这也会导致邻里交际关系的割裂。最后是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居民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通过手机与电脑就可以了解到附近甚至是世界上发生的种种故事与新闻,这对于部分居民走出家门来说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从心理上来说,居民更倾向于与自己熟悉的人群开展社交活动,而整体来看,搬迁至征地回迁社区,或多或少地割裂了居民间原本的交际关系网络,在原本就较为陌生的地域环境中,居民减少与周边的沟通交流,将更不利于他们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也将增加他们从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化的时间。

4.心理上的难适应

征地回迁社区的居民,在由农村村庄集体搬迁至城市回迁社区后,由于身份上转化的不适应,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从就业角度看,一方面大部分居民原本在农村以“养活”土地为生,而在土地被征收后,他们缺少一定的专业技能,在城市中难以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再加上普遍居民的年龄偏大,在收入等阶层划分上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让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居民身份转化。另一方面,还有部分居民依赖于政府发放的征地补偿款,消极对待就业问题,甚至将货币补偿投入到赌博等不法活动中去,这也不利于他们融入城市生活。从社会保障层面来看,征地回迁社区的很多都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社区居民的医疗、教育环境也不如配套完善的城市商业社区,这也会引起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失衡。

征地回迁社区的居民在适应的过程中,由于身份转化的滞后性无法尽快实现心理上的转变,同样心理上的难适应,也导致居民难以认同自身的市民身份,这也是居民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征地回迁社区居民身份转化的积极作用

(一)聚焦“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整合

习近平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受教育者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和知识的过程,是使受教育者增强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7]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思想整合的作用,可以在社区内传播“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教育理念,在居民心中形成稳定的价值认知。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征地回迁社区的数量与日俱增,作为群众生产生活与交流交往的共同场所,也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实践场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区内的居民为主体,尤其可以将思想整合的作用聚焦在征地回迁社区居民的“共同体意识”上,通过宣传与教育的形式,将“共同体意识”不断扎根深种于他们的思想观念中,让他们能做到把社区看成公共的大家庭,自觉摒弃以往不科学不文明的农村意识习惯,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适应起城市社区生活,加速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过程。

(二)加速市民价值观的价值引领

征地回迁社区的改造,不仅限于社区外在景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改变,最主要的还是改变其中的居民,让他们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向市民价值观转化。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引领作用,可以澄清社区成员的价值误区,改正他们的价值观错误,起到引领思想前行的作用。[8]在征地回迁社区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聚焦在居民的市民价值观上,加速他们成为完全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理想的市民”。

在征地回迁社区中,存在许多治理难题。有些居民继承以往农村的某些价值观念,例如他们将单元门口的空地当成自家院子私人占有,亦或者是他们遇到社区矛盾时,不善于使用法律解决。这些问题只靠制度的完善可能尚难根本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居民的价值观的引领就十分关键。这种价值观的引领不能仅靠社区内居民的自发或自觉进行,更要通过外在力量进行干预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就可以加速引领市民价值观的形成,让居民的思想真正向“市民价值观”靠近,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

(三)注重邻里和谐的关系协调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关系协调作用,可以在准确把握人际关系和谐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和利益关系的协调。[10]

当征地回迁社区的居民搬入社区后,他们就与新的邻居组成了邻里关系,而他们关系的和谐程度取决于多重维度,包括有人际关系、经济关系、环境关系等。基于征地回迁社区的特殊性,其间的居民在搬入之后邻里之间可能由于空间、顺序上的重组彼此间缺乏交流,从而产生邻里关系上的割裂感。这种邻里关系上的不和谐可能是人际关系的不熟悉显得陌生,也可能是经济关系上的纠纷引发矛盾,还可能是对回迁社区环境的不满意引起的愤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关系协调的作用,注重促进居民间真诚有效的沟通,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也能帮助他们更快速地适应城市生活,转变自己的市民身份。

(四)强调心态平衡的心理疏导

征地回迁社区居民搬入城市社区后,因为环境变化、就业难题和保障问题等,可能会陷入社会心理失衡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心理方面的疏导作用,可以围绕社区内居民心理的有关问题,让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达到解决问题、促进他们身份从农民到市民转化的目的。

征地回迁社区的居民在初进入到城市生活中,尚不能完全享受到与城市市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但却要面临与城市市民相同的生活压力。对于他们来说,失去土地少了生活保障,同时又受制于自身条件无法很好地就业,虽然拥有部分自己的固定资产,但是手上的流动资金不足,这种情况长久下去就可能产生就业上的懈怠心理,造成他们心态上的失衡。思想政治教育所起到的心理疏导作用,可以从居民个人和社区群体两个方面入手,调整居民个人的认知失调,引导社区群体大方向上的心态平衡,满足社区内居民的心理需求,让他们的心理上尽快适应城市生活,认同自身的市民身份。

三、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征地回迁社区居民身份转化的对策建议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的政治宗旨下教育人、说服人、团结人和培养人的工作。[11]由此来看,在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征地回迁社区居民身份转化的过程中,社区居委会是主要力量。所以针对社区居委会的行动,提出四点可行的建议。

(一)保留文化空间,增强居民“窗口”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解决征地回迁社区居民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要想达到提高促进他们身份转化的实际效果,还得做到因人施教,保留合适的文化空间,为居民提供更多窗口性的教育。

第一个窗口是保留社区宣传栏的窗口。征地回迁社区的居民以往居住在农村,了解通知公告一般都是在村口委员会门前观看告示或者通过收听村口大喇叭广播的方式。搬迁后,社区居委会也应该注意这一特点,在考虑整体居民的年龄和文化水平的前提下,尤其注重社区宣传栏的窗口设置,在其中,既要有关于国家大事的时政热点宣传,也要有社区内部小事的通告。最好还能有图片或漫画的通俗艺术形式展示,帮助社区居民理解“共同体意识”的主题。第二个窗口是把好理论宣讲的窗口。居民搬迁至城市,对社区“共同体意识”的了解不深,此时社区居委会就可以在社区里进行理论宣讲。理论宣讲的形式可以因人制宜地变化:社区里的年轻居民可以让年轻化的宣讲队去进行,针对老年居民群体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形式例如大鼓书的形式来吸引群众关注。当然宣讲会的成员自身的政治站位必须根固,对法规政策的理解度要正确,思想上的认知水平要不断提高,才能做到服务居民的同时,向他们传递正确的思想。当社区居民的思想能够整合到一定高度,充分认识“共同体意识”下的城市社区生活需知,将加速他们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

(二)注重精神空间,引领居民“户口”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征地回迁社区居民进行价值上的引领,通过注重他们的精神空间,让他们不仅只在户口上转变,更能在精神上真正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状态转化。

注重精神空间的价值引领,第一,社区居委会可以向居民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价值观上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对其知晓并能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是实现居民精神升华的关键一步。第二,社区居委会可以采用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对比方式向居民列举市民价值观与他们以往价值观的不同之处,比如在提高他们对于法律上的认知水平上,市民价值观要求在解决问题时既要考虑感情,更要考虑法律的认同程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向居民“灌输”正确价值观的内容,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社区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不仅可以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题,更能从根本上引导他们成为具有“市民价值观”的真正市民。

(三)拓展物理空间,搭建居民“村口”平台

征地回迁社区居民存在原村人际关系亲密、乡土宗族观念较强的特点下,需要扩大交际网络,以促进居民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拓展社区内的物理空间,让社区居民也有自己的“村口”来进行沟通和交流。

居民的“村口”平台,应该是基础设施完善、设计功能多样、配置合理的公共物理空间。回迁居民的休闲娱乐方式单一,在农村时喜欢聚集在村口附近聊天,社区居委会可以在社区中心同样设置一些可供休息、挡风避暑的凉亭,供居民们闲坐交流。同时,有些回迁居民在社区公共区域晾晒衣物、占用绿化用地的现象存在,社区居委会也可以适当地开放顶楼天台作为晾晒区,开辟部分绿化用地规划菜园,让居民有共同的日常活动场所可以相遇并且互相招呼。当然,这些公共物理空间的设置只是提供场所,在这些居民常去的场所内,一方面社区居委会可以安排工作人员时时巡逻,以便采用“人文关怀”的方式,了解居民们的需求表达,成为社区内主体联动的纽带;另一方面,社区居委会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及时劝解社区居民间的矛盾行为,避免冲突升级,影响彼此间的邻里关系。社区内邻里关系和谐,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增加,居民们自然更加适应城市社会的生活,能够尽快地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

(四)强化心理空间,营造居民“开口”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对征地回迁社区居民身份转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还是通过强化居民的心理空间,营造好居民开口的条件。

强化居民的心理空间是在满足物理空间条件的前提下,加强对居民心理空间上的教育。这就要求:第一,社区居委会需要安排较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为居民群体进行心理辅导,或者针对居民个人解答心理问题,提供居民与专业人士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及时疏导自己的心理状态。第二,要求社区居委会时常进行口头上的宣传或行动上的引导,在潜移默化间树立居民个人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引导居民在遇到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时能够自发地接受心理辅导,有效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扩大化。

四、结语

征地回迁社区是中国城镇化道路上的必经之路,也已是城市中数量庞大且不可或缺的社区类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进行的教育活动,[12]可以在征地回迁社区居民的身份转化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性作用。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有力思想武器,以社区居委会为推动居民身份转化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中国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征地市民身份
基于GIS+BIM的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管理系统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跟踪导练(三)(5)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南方CASS结合Excel在茅坡水库征地量算与统计中的应用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互换身份
“意义”的问题所在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