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现代化

2024-04-10胡旭晴赵玉洁

南方论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胡旭晴 赵玉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248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同时实现人的现代化、努力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质,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的现代化

十八、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兴起,机器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尖锐对立变得明显,资本主义大发展与人的现代化困境成为人们研究的话题。与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马克斯·韦伯,站在与社会主义相对的资本主义立场,指出现代化是理性主义取代传统宗教感情的过程,人们应该关注资本主义的“合理的精神”,遵守资本主义社会的行为秩序与资本主义精神,成为重视现实利益的、辛勤工作的“现代化人”。[2]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英格尔斯引领了人的现代化研究的风潮,在1962 年至1964 年期间他带领团队到多个国家展开调研,探索人的现代化推动的原因,建立了人的现代化的量化体系与评价指标,指出人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实现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他指出人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思想的现代化,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努力实现人的思想的现代化。

马克思恩格斯以劳动与人的异化为起点进行研究,他们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人的现代化”这一字眼,但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心,处处展现着人性的光芒,包含了丰富的人的现代化思想。他们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资本主义运行逻辑的分析,认为实现人的现代化要把人从资本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建立一个更高水平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明确了人的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还明确了人的现代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最初的社会形式下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阶段;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到达社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第二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3]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人的现代化的具体表现有以下方面:首先表现在人的外部环境的现代化为人的现代化创造条件,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其次是人与周围关系世界的现代化,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之间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平衡关系;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人自身的现代化,人的自我世界的现代化包括人的整体能力的进步、观念和思维的现代化、人的爱好的发展、技能与素质的提升等等。这也可以看出人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是全人类的现代化,不应狭隘地将国别作为限制。[4]

在对人的现代化进行分析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套用英格尔斯的人的现代化具体指标的理论,也不能把人当作抽象的人、西化的人,它是人由不完善逐步趋于完善的发展过程,它不仅具有人的发展的共性,还呈现出自身的特性。在研究人的现代化时,应立足于本国国情,聚焦人的现实的独特发展状况。

二、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互动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完善的外部保障,还为人类对更好的社会制度的探索贡献着力量。与此同时,人的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也是社会现代化的目的所在,充分促进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现实的人”本质复归,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的现代化

“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5]社会如何把人与人的关系从物与物的关系中解放出来,是发展的关键,既需要巩固经济基础,提升“物的现代化”水平,更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实现高质量的“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过程中为人的现代化创造多个条件。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积极推动共同富裕与物质文明发展,为人的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了物质文明的基础性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充足的物质保证是人类进行生命生产活动,进而追求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前提。2010 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产力水平、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从2012 年到2022 年,我国人均GDP 从3.98 万元上升到8.57 万元,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显著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 年的1.65 万元增加到2022 年的3.69万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2 年的1.21 万元增加到2022 年的2.45 万元,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近年来人们的服务消费的比重日益上升,休闲康养、体育运动、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已经成为消费的重要构成。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消费升级要求、追求生活的多样性的需求等,这些努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为人的现代化提供物质保障。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对精神文明与政治民主的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文化环境与制度保障。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们不自觉地陷入到资产阶级建构的“消费社会”之中,成为“物化的人”“单向度的人”,越来越被资本无形地奴役,陷入单方面或者片面的发展局限中。一直以来我们党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民阅读热度升级。2020 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数1 亿多个,书刊文献外借4.2 亿余册次,各地在广大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全国数量已超过57 万个,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国将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作为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动人们的思维和观念达到现代化水平,为人的现代化提供精神基石。我国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人民能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繁荣稳定。我们通过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明确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和途径,凝聚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与绿色的生活生产方式。我国在现代化发展中努力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引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释放生产能力的同时保护发展潜力,探索出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2012 年到2022 年,我国森林面积增长了7.1%,达到2.27亿公顷,森林碳汇增长了7.3%,优良水体断面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使生态质量改善,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环境,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追求,提升了幸福感。全体国民改变征服自然观、先污染后治理等落后观念,将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等作为生活方式与行动准则,实现了从观念到行动的现代化转型。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6]人的现代化发展既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又需要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我国始终明确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在2011 年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将其写入党章,而且在2018 年将走和平发展道路写入我国宪法,同时积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拓展在大数据、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创新合作,一批批维和军人向险而行,为了世界的和平不断努力。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问题和压力时,总是旨在通过内部社会活力和制度创新来消化解决,而不是以对外扩展来转嫁问题和压力的方式解决发展瓶颈,以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支撑,为人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和平稳定环境。

(二)人的现代化反哺中国式现代化

英格尔斯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为了使其公民提高生活水平,丰富物质生活。然而,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评价一个国家的进步,并不仅仅是基于经济水平和公民的收入。”[7]人的现代化目标,是同整个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相统一的综合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人类活动和一切条件的基础。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依赖高素质的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贡献。

强大的人才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主体力量。中国拥有14 亿多人口,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人的各方面素养不断提高,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优势。人口发展是世界所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保障。人口发展既包括数量,又包括结构和质量。因此要想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就必须解决好人口数量增长、人口结构优化、人口质量提高等问题。当前,人才竞争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特征,任何生产要素都要通过人转化为生产力,只有将人口优势变为人才优势才能更好反哺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发展本质要依赖创新过程,通过科学技术创新与教育的发展,激活人的创新能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才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人的需要不断变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人类的现代化过程中,需求种类和层次呈现出递进性,这种变化推动了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变革和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物质、权利、尊重、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完善,而社会的进步又进一步激发和满足了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循环,这种辩证关系孕育着现代化发展的动力。“超出社会当前需要的生产过剩不但不会引起贫困,而且将保证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将引起新的需要,同时将创造出满足这种新需要的手段。”[8]纵观人类发展史,每一次社会的进步和变革都深深依赖于人的需要这一动力,这些需要所带来的实践结果塑造着社会的发展轨迹。人的多方面的正当的、合理的、积极的、文明的需要,促进国家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来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其中一个基本思想是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帮助、引导和教育群众自己发现自己、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这样我国才能顺利地向更高层次、更全面的现代化迈进。

三、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促进人的现代化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与以往任何社会不同的美好社会。《资本论》中深刻地指明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基础,以及相应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条件,探讨了消除人的能力片面发展的现实条件和路径。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物质、精神、制度等领域为满足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力,为人的现代化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注重激发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其能力、修养和素质。

(一)积极创设人的现代化所需的外部环境

人的现代化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促使我们在推动物质生产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产与各项制度的完善,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提取人的需要全面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为人的现代化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首先在物质生产方面,不断加强物质建设,为实现人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人的最基本愿望的实现首先表现在物质需要的满足,生产力的发展与物质的充裕是人的现代化的直接动因。我国现阶段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人民的需求日益多样,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上升。因此要注重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一,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应坚持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坚持畅通国内外大循环。科技创新有利于对传统经济结构和工艺技术的突破,促进生产的革新与效率的提高,由于科学技术是人的身体器官的延伸与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科技创新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还能实现人的自我革新,推动实现人的现代化。第二,在我国还存在着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区域不平衡、地域不平衡,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有一定差距,这种状况将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心理和行为方式,导致人的发展程度的差距。因此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应注重公平和社会正义原则,使全体人民尤其是农村农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扎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根本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其次在精神文化方面,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为实现人的现代化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如果只注重物质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的话,物质的充裕并不会带来幸福,还可能会出现“幸福悖论”。[9]因此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思想内容丰厚,在提升素养、修身重德、守信践诺、尽职尽责、谦恭礼让、仁者爱人等方面有充分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完善人际规范,促进社会和谐,这与马克思主义坚持把孤立的、片面的、空虚的人变成全面联系的、丰富的、自由的人是不谋而合的。其次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文化建设,创造繁荣的文化事业,并发展文化产业。我们的目标是生产更多的大众文化产品,这些产品受到群众喜爱,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和谐有益。通过参与文化娱乐活动,让人们能够体验和享受真善美的感受,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追求高尚情感的愿望。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致力于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注重专业教育、专才教育,推行全过程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等,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提供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和在线学习等机会,让人们在各个阶段都能够继续学习和成长,提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再次在制度方面,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提供坚强制度保障。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要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有助于消除人的依赖关系与物的依赖性,为人的现代化创造经济制度保障,同时在政治制度方面,马克思基于其是否能代表共同体成员的利益而区分了“真正共同体”与“虚假共同体”。[10]以上都为我国在促进人的现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建设提供了指导。第一,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公有制,注重调节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推动创新和创业与经济的法治化建设,这是因为人的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要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来影响市场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第二,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人的现代化发展空间,拓宽人的现代化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民主参与机制与监督机制,坚持依法治国,强化基层民主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第三,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的公平正义与自由平等是人们自我确认并形成社会凝聚力的重要保障,为促进人的现代化提供平等的前提与条件;打通社会流通机制,打破“旧式分工”对人的限制,努力为人们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二)不断实现人的关系世界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发展对人的关系世界的现代化提出更高要求。马克思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1]个人的非自足性、有限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个人无法独立于社会共同体而单独生存。个人始终需要紧密地与自然、他人和社会相互作用,才能满足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自然界是人类无机的身体,人的现代化与自然环境始终相互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加快绿色发展方式转型,统筹经济发展、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积极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不仅能为人的现代化提供和谐的自然环境,还随着生态制度和生态观念的不断改进,人们的价值观念、需求动机、素质能力和行为选择等方面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和进步。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人与人关系的现代化和群己关系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在社会中应倡导尊重和包容的价值观,鼓励人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培养公民责任感与社会意识,鼓励人们通过在线社交平台等媒介建立联系,分享经验与资源。从整个世界来看,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积极参与世界历史与世界交往中,通过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拓展来提升人的现代化的能力。

外部环境与关系世界的改善是人发展的外因,在人的现代化中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有赖于人的主观努力与自身的改变,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将环境的改变与人自身的改变统一起来,促成人的现代化的实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财富的显著增长,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持续进步,人们的素质、思维境界和道德修养将显著提升,人的现代化才有实现的可能。每个人积极学习促进知识更新,不断发展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探索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关注社会问题并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通过这些自我调整和培养,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和技能,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同时这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