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事件自救互救技术培训方案在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实践

2024-04-09蒋维连唐文帅喻爱芳黄子涵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技术培训本科生应急

蒋维连,杨 帆,潘 闯,梁 菡,唐文帅,喻爱芳,马 香,黄子涵

(1.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 541199;2.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10)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1]。目前,国内对学生防灾减灾、自救互助的研究呈增长趋势,但存在以下问题[2-5]:多以调查性研究为主,干预训练实践研究较少;研究重点多集中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上,缺乏学生独立查找灾害信息能力培养的研究;培训内容主要是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培训内容单一,应对不同突发事件的系统培训较少;培训过程相对分散。护理人员是突发事件救援的重要主体,在救援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护理本科生作为突发事件护理人才的重点培养对象,其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对救援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前期研究[6]的基础上,对具备一定医学基础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大三护理本科生进行1 个月培训,评价其培训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2021 级44 名护理本科生为观察组,其中男生5 名,女生39 名,年龄(22.34±1.79)岁;选取2020 级42 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其中男生4 名,女生38 名,年龄(22.41±1.82)岁。纳入标准:(1)已学习过人体解剖学、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课程,具备一定医学基础知识。(2)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不能全程参与培训者。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内容包括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评估能力、行为素养4 部分;培训形式主要是发放学习手册、开展讲座、组织观看视频,均采用视、听、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培训结束后,教师通过雨课堂推送复习材料,并通过QQ 群进行在线辅导,护理本科生根据个人意愿自行复习。

1.2.2 观察组 开展突发事件自救互救技术培训。(1)组建培训方案设计的专家团队。团队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共12 名,护理教育学专家4 名、急诊科专家5 名、科研领域专家3 名;职称:高级9 名,中级3 名;学历:博士2 名,硕士6 名,本科4 名。

(2)培训方案设计依据与目标。方案设计的理论框架和设计理念严格按照Bartholomew 所提出的相关理论为依据[7],确定培训目标、培训方法、课程内容、培训实施过程及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以提高护理本科生灾害护理能力、突发事件自救互救能力为目标[8],社会(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灾难护理学组)、高校(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灾难医学教育中心)、医院(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多部门开展系统化的培训。

(3)培训方案内容。自救互救技术课程设置应与我校“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理念相契合,坚持以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开展培训,从而确保护理本科生具有较高的应急急救能力。目前该课程是一门具有实践意义的专业选修课程,计划在第五学期开课。在课程教学前,征召了一批护理学院专任教师及临床急诊科、重症科临床教师,并组成了教学团队,共28 人,其中两人拥有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CLS)培训导师资格、7 人获得美国心脏协会HearthSaver 证书。教学团队经过阅读文献及前期调查结果设计自救互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函询13位高年资教师、医疗机构资深专家及红十字会负责相关培训的专家等,经两轮修改最终确定教学大纲。学时安排:该课程分为校内实验课、校外实践课,其中校内实验课开展3 次教学(6 学时),校外实践课5 次(21 学时),共27 学时;课程内容: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术等七大模块。课程教学方案见表1。

表1 自救互救技术课程教学方案Table 1 Teaching plan for self rescue and mutual rescue technology course

(4)培训方案的实施。①师资选拔。从大学或医院选拔优秀的师资充实教学队伍,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应具备本专业学习背景、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及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教学经验不少于3 年,有5 年及以上临床实践经验。

②实施前准备。选择实践基地:学院与济南市23 家企事业单位及社区进行合作,签署社会实践类课程实践基地协议书。实践基地需要准备好实践培训场地及教学所需要的音响、话筒、桌凳等,并且还应在培训开始前大力宣传;准备实践用物:结合课程内容,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和模型,如心肺复苏模型、绷带等;准备宣传用物:根据课程内容,制作海报、宣传册及学习资料;网络资源建设:申请并维护以“公众自救互救技术”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并开展急救知识宣讲、急救操作视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报道等工作,以便护理本科生参考学习。

③实施。培训方案分为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两个阶段。校内教学:3 名教师进行3 次教学(6 学时)。课前:给护理本科生发放网络问卷,调查其职业认同感、自我价值感、社会责任感,并借助相关软件分享教学课件,以便护理本科生提前预习。课中:教师结合PPT 对相关理论基础知识进行10 分钟的讲解,对护理操作过程及细节进行25 分钟的解析,并将护理本科生分为3 个小组,由3 名教师带队进行练习,教师负责纠正实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限时40 分钟;下课前抽取一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实操演示,教师点评及总结所学知识要点,限时5 分钟。课后:组织护理本科生练习操作,共3 次,单次限时1 小时。待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理论、操作及试讲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环节的实践教学,考核未能通过者需要补考,直到考核通过为止。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查护理本科生急救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操作考核主要考查护理本科生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试讲考核采用模拟授课的形式,护理本科生自选七大模块中的某一内容(如心肺复苏术、外伤止血包扎等)进行10 分钟的模拟授课。校外教学:进行5 次教学(21 学时)。社区工作人员在培训前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培训活动,并布置好培训场地及准备好培训设施。将护理本科生随机分成两个小组,由两名教师带队准备好宣传海报等物品,先后到各个实训基地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如开展“心肺复苏术”培训时,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教学:兴趣激发:教师根据PPT 讲解国内心肺复苏急救培训现状及急救成功案例,调动护理本科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急救意识,在此期间讲解心肺复苏术理论知识,帮助护理本科生回顾所学知识,也为实践操作打下基础,时长25 分钟。实践引导:教师利用模型讲解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急救操作定位方法、按压频率要领和细节,护理本科生观摩学习,时长25 分钟。实践融合:按照护理本科生人数分配教具和任务,安排护理本科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逐个指导参训群众进行实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护理本科生不规范的操作,指导其熟练掌握急救操作流程、急救手法及动作要领。与此同时,让护理本科生关注微信公众号,引导其熟知更多急救常识,时长125 分钟。效果评价:完成操作练习后,教师总结培训内容及实操中遇到的问题,时长25 分钟。

1.3 评价方法

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和测评。(1)护士卫生应急素养测评量表:该量表由李洁等[9]研制,包括卫生应急素养相关知识(32 个条目)、卫生应急素养相关态度(9 个条目)、卫生应急素养相关行为(24 个条目)3 个维度65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1~5 分表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总分65~325 分。总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88,折半信度0.996,重测信度0.860,信效度较高。(2)护理本科生教学满意度:包括学时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注重培养护理本科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师示范操作是否熟练标准、课堂管理是否严格等条目,满意度问卷总分100 分,≥90 分表示满意,80~<90 分表示基本满意,<80 分表示不满意。利用桂林医学院教务系统中的在线评价系统收集评教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描述,采用χ2检验,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等级资料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本科生护士卫生应急素养测评量表得分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卫生应急素养测评量表的卫生应急素养相关知识、行为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卫生应急素养相关态度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本科生护士卫生应急素养测评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cores in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Nurse Health Emergency Literacy Assessment Scale between two group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s)

表2 两组护理本科生护士卫生应急素养测评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cores in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Nurse Health Emergency Literacy Assessment Scale between two group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s)

组别知识128.81±9.22 96.24±8.86 16.690<0.001 n观察组对照组44 42 t P态度37.32±4.47 36.89±4.62 0.439>0.05行为101.37±9.69 82.67±7.84 9.811<0.001

2.2 两组护理本科生教学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本科生教学满意度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each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n(%)]

3 讨论

3.1 自救互救技术培训能促进护理本科生掌握知识、改变行为

研究结果显示,培训1 个月后,观察组护士卫生应急素养测评量表的卫生应急素养相关知识、行为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校内与校外教学相结合的突发事件自救互救技术培训能提高护理本科生自救互救能力,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0-12]。现今有很多高校仍将“三下乡”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13],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学生不能真正融入社会。尽管诸多高校已尝试在教学计划中纳入社会实践这一内容,但活动机制不健全,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加之实践内容缺乏系统性,实践周期短,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开展实践活动。将自救互救技术课程社会实践与国内急救培训相结合,根据护理本科生学习背景和学习需求,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经过两轮函询与修订,最终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内容、具体实施方案和考核评价体系等,并将常用急救知识技能划分为七大模块,进行模块化授课。教学团队成员是既有护理教育背景又有临床急诊科工作经验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经验的专家,保障了课程授课质量,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借鉴了其他课程社会实践经验[14],注重以护理本科生为中心,发挥了护理本科生的主体作用。

3.2 自救互救技术培训对护理本科生自救互救态度的改变不明显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本科生护士卫生应急素养测评量表的卫生应急素养相关态度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张娣等[15]的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纳入的对象为本科学历,主观意识较强,认可新模式对提高护理技能的积极作用。马衣努尔·托合提等[16]调查了153 名临床护士对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的态度,研究发现,60.13%的受访对象支持突发公共事件救护。此外,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倾向,短期内不容易发生转变,本研究是在培训1 个月后对护理本科生进行测评,时间较短,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适当延长测评时间来观察调查对象的态度变化。

3.3 自救互救技术培训提高了护理本科生教学满意度

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护理本科生对自救互救技术培训的接受度较高。社会实践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如何提高护理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是教学的难题。自救互救技术培训能让护理本科生意识到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使其真正重视急救技能培训,通过系统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讲解,提高了护理本科生急救能力。在培训中,教师改变了以往口头鼓励、说教的方式,从传播知识到传授技能,再到引导实践,整个过程引用了大量真实的案例,激发了护理本科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能“主动去想、主动去学、主动去做”,提高了自主实践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3.4 自救互救技术培训方案实施要点

为保障培训效果,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培养护理本科生沟通能力:让护理本科生负责和协调整个实践活动事宜,能使其掌握自我训练、自我管理的技巧。(2)正确处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某些不善言辞的护理本科生在面对年长培训对象时不敢大胆指导的情况,教师需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3)调动护理本科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护理本科生的积极性对实践活动质量有重要影响,应在培训前做好宣传工作,强调急救培训的重要性,并分享事故救援成功等的案例让更多人参与。

4 结论

自救互救技术培训能提高护理本科生突发事件自救互救能力,护理本科生教学满意度较高。未来可纳入不同的研究对象,如大专护理学生、社区护理人员、居民等,开设不同层次、能满足不同需求的课程,储备应急护理人才,提升护理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猜你喜欢

技术培训本科生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SBS结合CBL在听力学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如何加强数字电视技术培训工作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