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的“美”何去何从
2024-04-09周碧库
【摘要】如何让美术课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实现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让美术课堂更富美感,是当前美术教育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结合教学案例,从“情、奇、趣”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以“美”为主线,打造充满美感的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关键词】教育 美术教学 课堂体现美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2-0154-03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啟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的培养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之一,也是抓住审美教育发展的重要要素。因此,美术教学的趋势是一次重大变革,也是一个新的起点。通过美术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创造力和美感,这些能力能够表现一个人的审美水平,并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美术课堂应该更加注重课堂的“美感”,以“美感”为主线展开教学,体现美术教育的审美性,让学生从小受到审美教育的熏陶,从而有利于学生完美人格的培养。
下面以“情、奇、趣”三字谈谈以“美”为美术课堂教学主线的点滴体会。
一、“情”入心境,创造真美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这正是全面实施美育的核心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饱含热情,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传递知识,营造出一种热烈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在这个环境中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形成一种教与学双方都沉醉其中的情境。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这种情境,我们需要创设适合的教学环境。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1]。动人的教学情境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冲突的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全面美育的目标。
课例1:《做个胸卡送老人》。在执教五年级的《做个胸卡送老人》这课中,当同学们坐好后,老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段生动的录像:雷雨即将来临,路上行人纷纷匆忙地往家跑,街上、马路上一片混乱。此时,一位年迈的大爷因为行走不方便以及无法与人沟通而得不到很好的帮助。看到这种情况,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有哪些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大爷?
同学们立刻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帮助老人。有的同学建议制作一个胸卡,上面写明老人的姓名、家庭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有人可以快速联系到他的家人[2]。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同,并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利用创新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深刻体会到了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真正意义。
为了使学生展现出美感,首先需要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美的情感。美代表着美好的事物和思想,因此应该得到赞美,并被树立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实施美育教学在于将其实施于各个环节中。在情感方面,美术教育在感性认识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艺术的良好体验和审视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掘。作为拥有几千年优秀美术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教材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欣赏也是一种审美活动,以创造审美价值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包括美的创造[3]。可以说这是一种创造的接受活动。通过美的创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真实情感的流露。美术课堂的教学在生活中蕴育着,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美术课的真正美感。
二、“奇”激兴趣,发现其美
在美术课堂上,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内在动力,可以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课堂应从“奇”字入手。例如,在执教四年级《水和蜡的游戏》这课时,可以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作为导入,从而自然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激发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探究欲望。
课例2:《水和蜡的游戏》。上课了,我精神焕发地走到讲台前,微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神笔显名。这个游戏很简单,只要哪位同学用我的神笔在纸上画一画,就会神奇地显示出他的名字。你们相信吗?谁想来试试?”
话音刚落,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走上讲台,接过我手中的神笔,在纸上轻轻一画。当纸上显示出他的名字时,教室里立刻沸腾了,同学们的好奇心被充分勾起,他们纷纷猜测着游戏的奥秘,也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我趁机提出一个问题:“谁知道这个游戏的奥秘呢?”话音刚落,学生们便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同学说可能是因为神笔有特殊的墨水,有的同学说可能是因为纸张有问题,还有的同学说可能是因为有某种特殊的化学反应。
我微笑着听着他们的猜测,心中暗自赞叹他们的想象力。然后,我解释道:“其实这个游戏的奥秘很简单,只是因为我在用神笔画画的时候,其实是在用蜡笔写字。因为蜡笔的颜色是白色的,所以在白纸上写字是看不见的。但是,当我在白纸上涂上一些特殊的墨水时,字就会神奇地显示出来。”
听到我的解释,同学们都恍然大悟,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个游戏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科学知识。这也正是遵循了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经过游戏环节,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积极发言,表达各自的想法。对于有创意的学生,我及时给予表扬,从而顺利地达到了设计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总结,我们得出了这其中的奥秘主要是蜡的排水性。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主题——《水和蜡的游戏》。我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步的创作提供良好的铺垫。这样的导入方式旨在让学生们认识到美术的多样性和美感,并感受版画制作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教学课堂还要利用好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的方法往往瞬间能激发学生热情,引人入胜,毕竟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对学习的主动精神和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执教色彩课《色彩与生活》时,如何让孩子们运用小小的画笔去反映斑斓奇异的色彩世界,能成为色彩王国的主人[4]。这要动动脑筋了,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色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色彩教学中应主要采用直观教学,多做实验,少讲理论,通过实验让孩子们领悟其中的奥秘。
课例3:《色彩与生活》。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将一个“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三棱镜产生了折射,然后一道绚烂的七色彩虹便映射到了教室的墙壁上,孩子们惊叹不已。然而,当老师拿走三棱镜时,彩虹立刻消失了。这时,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呢?”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地回答:“是阳光照射的。”为了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色彩形成原理的理解,老师布置了一项观察任务。他要求孩子们在课后观察并记录红花和绿叶在阳光下和太阳落山后的颜色变化。在下一次课上,当老师提问时,孩子们都积极地分享了自己的观察结果,他们很快便理解了色彩的形成也是光照的结果。通过这个实验和观察任务,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在绘画时根据光照的不同角度来涂抹不同的颜色,还逐渐懂得了在绘画时要根据光源的位置来确定画面的色彩和明暗。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能够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和探索,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到了知识。
美术课堂教学具有独特的美,这种美源自于教师创造性的展现,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智力发展。通过美术教学,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都能得到提高,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欣赏和表现这种美。
三、“趣”味无限,感受多美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存在,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发掘美感素材。例如,在工艺制作教学中,学生可以发现不同材质的美感;在美术课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感受作品的美。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在低年级的美术教学中,直接技法的传授并不切实际。为使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可借助趣味的儿歌。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趣味人物、事件和景物,并对其进行总结,这些生活素材将成为绘画的最佳内容。以一年级的《漫游飞行世界》为例,为了让学生创作一幅有趣的画作,一首简单的儿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绘画技能,同时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探索欲望。
课例4:《漫游飞行世界》。“小燕子,真神气,身上长着剪刀尾,全身乌黑白肚皮,春天来了到处飞”。这首儿歌生动地描绘了燕子的特征,包括其优雅的飞行姿态、独特的羽毛颜色和形状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这首儿歌,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燕子,还能够将这种了解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根据燕子的这些特征,学习如何准确地描绘它们的飞行形态以及其他鸟类的飞行形态就变得相对简单了。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理解燕子的飞行姿态、羽毛颜色和形状等特征,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他们的绘画中。他们可以使用画笔将这些细节和特征明确地表现出来,使画面更加生動、真实。
在教授色彩课程《红黄蓝、你我他》时,教师应注重学习三原色和间色的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各种色彩的表现特征。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色彩,从通俗易懂的方式入手,逐渐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浓厚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课例4:《红黄蓝、你我他》。在上色彩课中的原色与间色内容时,老师将三个透明的玻璃杯装有少许清水并放在学生面前,接着将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按比例滴入三个杯内。瞬间,艳丽透明的颜色在水中扩散开来,三种原色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学生们感到非常惊奇和兴奋。接着,老师准备了另外三个装有少许红、黄、蓝色的水的透明玻璃杯也放在讲台上。然后,老师将刚刚配好的红色的水倒入黄色的水中,随着两色比例逐渐变化,杯内出现了橙色。这时,学生们开始更加兴奋了。老师又分别将黄色倒入蓝色之中,杯内出现了绿色;红色倒入蓝色之中,杯内出现紫色。每一种新的颜色都让学生们感到惊喜和兴奋。通过这种变幻的方法,学生们对色彩的原色和间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这种立体型的审美刺激教学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色彩绘画的极大兴趣。当两位同学到讲台前自己调配三间色时,结果同样产生了橙、绿、紫。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色彩的美丽和魅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趣”味无限、感受多美的体验让学生们更加热爱色彩绘画和学习。小学色彩教学不仅应让学生们理解色彩的形成,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趣味性和美的展示,引导学生去追求美的形式。通过思想上的创新和美的形象塑造,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美的印象[5]。知识是有限的,但想象力是无限的。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意境之美,并在趣味中感受到美的愉悦。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表现美,通过绘画或其他形式将他们所创造的新形象展现出来。因此,美术教学应充分利用绘画课等途径,让学生实现自己的表现欲望。
总的来说,美术课教学应以“美”为主线,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美术作品充满生命力。学生的感受力在于创造,创造意味着新形象的产生和前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美来感染学生,使课堂更美一些,让学生能够在美的世界里翱翔。这样,美术课才能真正姓“美”。
参考文献:
[1]李舒.试论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144-145.
[2]庞灵琳.由忠义老街想到的——浅谈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融合[J].小学教学研究,2020(11):25-27.
[3]栗壮志.青少年基础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艺术教育,2021(6):131-134.
[4]丁添玮.以美育人,发挥美育实效[J].新课程导学,2022(11):52-54.
[5]贾安丽.“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2(8):54-56.
作者简介:
周碧库(1976年—),男,汉族,本科学历,小学美术副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