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业发展理念下的规模化畜牧养殖技术探讨

2024-04-09胡春艳刘金丰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8期
关键词:排泄物规模化粪便

胡春艳 刘金丰

为适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量,规模化养殖是目前发展的方向。通过对规模化畜牧养殖的研究,指出了规模化畜牧养殖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能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除了从政策上、经济上给予扶持外,还应注意到规模化养殖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获得的资料显示,主要的来源是食品废弃物和来自畜牧的粪便。由于没有对其进行科学、高效、无污染的治理,造成了地区大气污染,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土壤污染。同时,还会对水体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亟待对与规模化养殖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有效地治理,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

一、规模化畜牧养殖新方向和发展意义

规模化养殖场的经营者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工作理念,为规模化养殖开辟新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绿色、集约、安全的原则,坚持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通过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各类农业资源在不同层次上的循环,进而实现减碳增效。比如,在规模化养鸡中,通过循环养殖的方式,将林地中的杂草、昆虫等作为草鸡的自然饲料,而其所产的鸡粪又可以作为林地的有机肥料,使鸡能够在林地中随意取食,从而降低了养殖成本,达到了“种、养”的良性循环。对于各种牲畜和禽类,也可采用有效的微生物制品。

这种种养结合的方式,以及对微生物产品的高效利用,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畜禽养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可以对废弃物进行净化,降低了畜禽及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这对于推动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协调发展,提升了饲料转化率,降低了规模化养殖对环境所带来的生态压力。以高密度、高效率、高质量的方式,发展高效、安全的养殖技术,是解决传统养殖方式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规模化养殖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1、水体污染严重

众所周知,所谓的规模化养殖,就是将家畜都放在一起,然后集中养殖,但这种方式的弊端也很明显。家畜聚集在一起,就意味着排泄物和排泄物的数量会大幅度的增加,给养殖场周边的水源带来了很大的破坏,也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污染。畜禽粪尿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各种病原微生物及与磷、氮等类似的化学成分含量较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当前,很多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在畜禽粪污处理上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所以,这些畜禽污染物大多数都会被人为的冲洗和通过雨水排放到水源中。一旦被引入到水体中,短期内很难将其排除,随着长期的污染累积,生态环境将会遭受到极大的破坏,具体表现为:一是水中的富营养化,畜牧的粪便等有机化合物会为水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等提供大量的养分。然而,由于这些养分的大量存在,一些水草就会急速的生长,对水里的其它动植物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导致了水的质量下降。二是使水质变得浑浊和难闻。经常用水冲洗牛,羊等,家畜在水里浸泡的时间太久,会把其体内的各种污染物一同带到水中,表面上看起来是减轻了家畜清洁的难度,但实际上,许多毒素进入水中,造成水体异味,水质严重浑浊,处理起来非常困难。

2、大气污染不断加重

现如今,规模化畜牧养殖日益普及的同时,养殖所带来的大气污染也在日益加剧,给许多居住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第一,受污染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间接引起大气污染,我国许多养殖场的空气质量极差,且有较大的臭味,这种高污染的空气通过通风将会向新鲜空气扩散,从而引起大气污染。第二,大气污染是由于污染物和大气之间的直接联系。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普遍存在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一些轻微的污染物会在大气中悬浮很长时间,造成大气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对人与畜禽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第三个原因是畜禽粪便。养殖单位通常为养殖畜牧提供一定的食物,以利于畜牧的健康成长,而畜牧的消化率是有限的,无法消化的部分会与其它垃圾一同排泄出来,此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硫化氢等气体,对大气污染很大。此外,还会产生粉尘排放所引起的大气污染。

3、土壤污染

由于畜禽养殖废弃物长期集中堆放,导致了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改变,导致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明显降低,从而导致了土地利用率的降低。目前,在猪牛羊养殖行业的发展中,许多养殖者为了促进畜牧的健康生长,会盲目地增加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的添加量,而这些饲料在进入畜牧体内后,通常没有得到完全的消化,以原来的物质或次级代谢产物的形式就会随粪便排泄出来。因为这种有机物的分子量比较大,所以很难被植物吸收。另外,许多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人员在进行饲料搭配时,往往会添加一些含有丰富重金属的添加剂和抗生素,因为添加量不合理不规范,导致了粪便中的抗生素和重金属残留超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物质在土壤中的累积,会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发生变化,导致有益微生物的大量死亡、土壤板结、作物根系不能深入。

三、规模化养殖影响生态环境的成因分析

1、规模化养殖地点的转变

目前,由于对畜牧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畜牧养殖正逐渐向城市近郊转移。养殖人员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节约运输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成本,以及受一些生活方面因素的影响,都将养殖场选择在了城郊。市郊在地理上離市区比较近。在规模化畜牧业中,产生了大量的排泄物和废弃物,这些排泄物必然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而这种残存的排泄物和废物,不仅会对本地的大气、水资源造成极大的污染,而且还会对本地的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2、养殖方式与经营模式发生改变

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的畜牧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以前,我国的养殖大多是“家庭作坊”,规模较小,养殖员的精力更多,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因此,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粪便和垃圾也能得到及时的处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少。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在我国分散经营的养殖从业人员每年都在下降,这也使得以家庭作坊形式进行养殖的人员越来越少,而更多的养殖人员开始采用机械化的养殖方式。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这种养殖方式可以使养殖效率不断提高,而且从人工养殖转变为自动化养殖。这样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殖品质,但也给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3、化肥饲料的使用造成化学污染

在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随着人力、物力、电力等的提高,养殖成本会逐步提高。因此,一些养殖经营者开始将目光转向饲料,不再使用有机肥料,而是以化肥饲料来替代。与有机肥料饲料比较,无机肥料饲料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然而,由于化肥饲料的使用,导致了场内的畜牧粪尿大量堆积,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对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

4、无害化处理设施不足

在大规模的养殖系统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粪便等废物,对于这些有污染性质的废物,必须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从而达到对其进行净化的目的。对比目前许多个畜牧农场的运行,许多畜牧农场都没有先进的、完善的、无害化处理的装备,从而导致了各种程度的环境污染。

5、生态养殖理念不牢固

规模化畜牧养殖生产工作中出现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部分养殖户生态理念不牢固。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多以散养和家庭农场养殖模式为主,在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背景下,多地区开始着手于养殖升级和转型,组建规模化养殖场。但是养殖人员饲养模式和管理方式仍未得到根本转变,在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资源利用和废物处理等方面缺乏综合考量,难以实现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平衡,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快速发展,最终导致规模化养殖场畜禽污水排放随意、空气质量不佳。

四、降低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1、采取科学的养殖管理方式

传统的养殖业一般都是规模很小,并且在市场上需要消耗很多的资源和人力,经济效益也很低。规模化畜牧养殖为养殖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利用规模化的养殖方法,可以使畜牧养殖的流程尽可能地标准化,对畜牧进行统一的管理。然而,规模化畜牧养殖存在显著的问题是流程较多,必须要借助相应的管理手段,才可以真正的达到高效率的养殖目的。另外,规模化畜牧业还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将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随着规模越来越大,畜牧的数量越来越多。所以,要改进养殖的管理方法,用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垃圾,这是贯彻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2、注重提高规模化养殖人员的环保意识

从规模养殖的角度来看,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规模养殖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不可忽略,要从根本上处理。首先,要加强与规模养殖有关的人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这是促进规模养殖科学、合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就需要强化对生态保护区的强制性保护,并切实履行相应的职责。

3、加大对环保的重视力度

规模化畜牧生产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员工的经营能力是制约其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在规模养殖业中,员工的实际经营水平是决定养殖业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养殖者都比较注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对养殖业周边的环境管理较少。大多数的养殖场对生活垃圾、牲畜排泄物的处置不当,造成了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与污染。针对这种情况,有关工作人员要更加关注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管理,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对养殖场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良好的维护,从而为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4、重视养殖场饲料质量

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当前规模化畜牧养殖中所用的饲料质量不达标、含有有毒成分、畜禽养殖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如果养殖场中的基础设备不能建立起来,不仅会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于这种情况,有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增加对资金的投入,并将养殖场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得更加完善。同时,有关的检测部门应该更加关注并强化检测工作,并定期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去检查养殖场中的饲料,如果发现不合格的饲料需要停止使用并进行整改。

5、大力促进有机肥在规模化养殖中的应用

如今的规模养殖,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仅仅是养殖各类家畜,而且还会在此过程中,发展出很多的有机、绿色食品,而这一切都是以有机肥料为支持的。在规模化养殖场,可以很好的获得有机肥。在进行有效、无公害的处理之后,牲畜的粪便可以被用作优质的化肥,这样可以使畜牧的排泄物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不仅可以为农户提供一定的经济收入,而且还可以降低牲畜的粪便等废弃物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为养殖人员提供更多的经济利益。

6、完善养殖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养殖工作者需了解当前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及时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以便科学、全面地处理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首先,应避免采用直接掩埋、覆盖的方式处理动物排泄物,应结合当地农业、畜牧业的生态情况设立相应的处理标准,有利于提高本产业的经济效益。例如排泄物装置选择过程中,应选择污染较小的机械装置,同时深入探讨排泄物处理方法、免疫学理论及防疫方式,制定规模化防疫措施,降低养殖不合理的发生概率。其次,工作人员应重视养殖场地的选择,具体结合畜牧养殖的法律规定制定选址方案。最后,在病死动物及动物排泄物处理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处理标准,积极处理养殖场内的细菌、致病菌及病原体,从而抑制细菌滋生及传播,减少饲养不规范而导致的环境问题。

7、发酵床制备技术

发酵床制备技术从本质上讲是生态养殖模式的一种。将有益微生物和其他辅助材料相结合,形成有机垫料,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将猪群直接饲养在有机垫料上,通过该种特殊设计的猪舍,可以利用猪只翻拱特性,使得有机垫料中菌落发挥降解作用,降低粪尿中有机物质含量,从而在生猪规模化养殖中达到无臭、节水的功效。其垫料原料为秸秆和木屑,之后接种菌剂,将微生物菌作为物质能量的转换中枢,形成有益微生物复合菌群,与生猪粪便协同发酵,可以有效抑制规模化养殖中产生的病菌和害虫。同时垫草、粪便和有益菌群相互融合,能夠形成维生素、有机酸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猪健康生长。常见的发酵床模式分为3种,分别是地上发酵、地下发酵和半地下发酵。农村地区常见发酵床制备模式为地下发酵式,在生猪养殖基地向地下挖取50—60cm深度的坑作为发酵床,铺上垫料,将提前制备好的专用菌粉施撒在发酵床上,垫草铺设完毕之后进行饲养,在养殖过程中利用天窗和地窗形成循环气流通风。通过该种方式可以为生猪提供良好生长环境,降低整个猪舍内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氨气含量,有效解决生猪规模化饲养中大气污染问题,同时生猪粪便直接排放到发酵床上,免水冲洗,因此可以避免水体污染,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

综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少地方已对水产业进行了升级改造,并逐步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场。然而,目前的规模化养殖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生态意识较差,造成了大气、水体、土壤等的污染。通过本研究,将建立的环境监测技术与循环养殖技术相结合,可有效缓解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防止高强度养殖区域生态破坏,并达到废物资源化、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作者单位:130300吉林省德惠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猜你喜欢

排泄物规模化粪便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亚洲象浮膜性肠炎排泄物的病理学诊断
移植粪便治疗克罗恩病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便于清洁的兔笼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粪便移稙”治病真有用
关于粪便类药物的思考